83年,温玉成为证清白请陈锡联出面作证,陈: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百年人物志 2024-06-03 09:38:54

百年人物志,每天发布历史类文章。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后,为打通与苏联的联系,开创西北抗日新局面,红四方面军的红9军、红30军、红5军约两万多人组成西路军,先后渡过黄河,执行西征任务。

为阻止西路军在这里立足,动摇马家军的统治,马步芳部决定在河西走廊部署兵力,将西路军彻底歼灭。当时,马步芳部中有一支作战成熟的骑兵,为应对这一威胁,红5军也成立了一个骑兵团,温玉成被任命为骑兵团的政委。

骑兵团成立后,温玉成立即对战士们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并提出了多种训练办法。在他的领导下,骑兵团在作战中身先士卒,立下赫赫战功。

1936年底,红5军攻占了高台县城,守敌约1400多人投降。马步芳得知后,立即集结2万多人发起进攻。

面对8倍于己的敌人和难以组织火力坚守的地形劣势,红5军克服种种困难,坚守高台,以配合其他友军的战斗。

战斗过程中,温玉成想尽各种办法加固城墙,锻造大刀、长矛,借此弥补弹药不足的劣势。

1937年1月20日,红5军在弹尽粮绝、没有补给的情况下,血战8天8夜后丢失了高台。军团长董振堂壮烈牺牲,头颅被马匪高高悬挂于城楼,温玉成也受伤被俘。

后来,在守卫放松警惕的时候,温玉成抓住时机侥幸逃走。此后一个多月,他强忍伤痛,一路沿街乞讨,终于找到了革命队伍。

随军西征的这段经历凄凉、壮烈,成为了温玉成一生的痛,但同时又时刻激励着他继续战斗,代替牺牲的战友好好活下去。

1940年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在苏南沙洲一带成立了办事处,并逐渐发展壮大,创建革命根据地。随着这一带抗日力量蓬勃发展,日伪军集结大批兵力企图彻底铲除这里的抗日力量。

沙洲是我东路抗日根据地和苏中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连通要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里自然也成为了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

日伪军的清剿行动开始后,一改此前的“扫荡”策略,采用“铁滚式搜剿”和“梳篦式驻剿”,使得我军遭受了重创,损失惨重。不到一个月时间,不仅抗日力量锐减,就连地方党政干部也不断有牺牲。

1941年8月中旬,针对一段时间以来的作战情况,中共苏南区党委书记谭震林在向新四军军部请示并得到批准的情况下,下令第六师主力突围转移,只留一部分兵力和未公开身份的地方干部继续留守,坚持小规模游击作战。

1941年9月25日晚,温玉成率领160多名指战员潜入沙洲,开展游击作战,为打开斗争新局面开展工作。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时,侦察员便紧急汇报发现了日伪军的行踪,正在向我方移动。温玉成立即下令做好战斗准备,袭击这股力量。

首次战斗取得了胜利,日伪军慌忙逃窜。但他们已经打草惊蛇,不久将面临更多敌军的围剿。果然,温玉成率领的部队很快便陷入了前后围堵的困境中。

为了在重重包围中撕开一道口子,温玉成下令趁着夜色行动,向澄西转移。当晚,在战士们的英勇战斗中,大家突围成功。原本他们打算从木桥穿过横套河,但等他们来到这里准备渡河时却发现木桥已经被敌人破坏。

后有敌军追击,他们已无退路。温玉成立即下令游泳过河,最终,在水流湍急和敌军的疯狂扫射下,主力顺利渡河。紧接着,他们又在与敌人多次交锋、激战后,终于冲破了层层封锁线。

在我军主力转移,敌军嚣张散布“苏南已无新四军”谣言的情况下,温玉成率部继续与日伪军周旋,牵制了日伪军力量,不仅为我军主力转移争取了更多时间,而且还粉碎了敌人的谣言。

抗日战争胜利后,温玉成又奉命率部前往东北地区工作,编入了东北民主联军的战斗序列,在林彪指挥下开展行动。

解放战争爆发后,温玉成出任独立2师师长。由于从小放牛、打柴,参加革命后又四处奔波作战,执行任务,他变得更加健步如飞,快速行军更是不在话下。在他的领导下,独立2师也练成了快速行军的作战特色。

1946年5月,夏季攻势中,温玉成率部夺取了盘石。还没喘口气,他便得知敌军第21师正撤往吉林。

于是,温玉成当即集合部队,下令追击。全师战士们一天一夜没有停歇,一直在赶路,作为师长的温玉成全程走在部队的最前面,最终追上了敌人并将其歼灭。敌军见到温玉成率领的部队时,惊叹道:“真是铁脚板啊。”

1947年的秋季攻势中,温玉成率部再次神出鬼没,令敌人摸不着头脑。1947年11月5日,接连三天隐蔽行军的温玉成部突袭敌军,切断了敌军的运输线。三天后,温玉成部又出现在了另一处袭击敌人。当敌人集结兵力赶来增援时,却惊讶地发现,找不到一点儿关于温玉成部的踪迹,他们就像天降神兵般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

1950年,抗美援朝爆发后,温玉成率领40军入朝参战,作为第一批入朝的部队,40军的118师和120师在同“联合国军”的首次交锋中全面胜出,打出了国威、军威,极大鼓舞了后续部队的战斗热情。

温玉成率领40军全体官兵参加了抗美援朝五次战役,直到朝鲜停战后才回国。战斗中,全体战士不怕牺牲,克服困难,冲锋陷阵,立下了不朽功勋。

1955年,温玉成被授予中将军衔。1957年,温玉成赴广州军区任职。

1968年3月,温玉成被任命为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卫戍区司令,由此,他正式走进了政治舞台的中央。

实际上,在广州军区的最后两年,温玉成也曾受到冲击,但由于林彪的看重,他得以调到北京工作。

调来北京工作后的温玉成,其实并不适应这里,不少人更是说他“只会打仗,不懂政治”。在当时复杂的形势下,温玉成同各方势力都有往来,这让他无意中“得罪”了人,尤其是出身广州军区的同僚。

1970年6月,温玉成被调离北京,出任成都军区第一副司令。1971年9月,作为四野旧部的温玉成被隔离审查,直到1976年,温玉成才恢复了自由。但组织上一直没有作出关于他的结论,这也成为了温玉成的心病。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温玉成决定向组织申诉,希望能对自己的事情作出一个结论。于是,他找到了中纪委常务书记黄克诚,黄克诚得知温玉成的情况后,托人向他捎话说:“来北京吧。”

1980年,温玉成来到北京黄克诚的家中,见面后,温玉成便不好意思地说道:“黄老,打扰您了,我这个老部下给您添麻烦了。”

黄克诚摇摇头,十分郑重地对他说道:“不要这样说,解决你们的问题本来就是我的责任。好了,仔细说说你的情况。”

温玉成一五一十地向黄克诚汇报了自己在北京的工作情况。黄克诚一边听,一边点点头回应他。

不久,在黄克诚的呼吁下,有关部门随即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最终,温玉成等来了结论:

“办过错事,说过错话,不给予处分,恢复大军区副职待遇。”

温玉成在收到组织的结论后,并不满意。为此,他又来到陈锡联家中,希望他能够出面为自己说话。

陈锡联热情地接待了温玉成夫妇,并告诉了他一个秘密:“周总理病重的时候,还念叨着你,放不下你。他还反复强调关你不是他的意见,并特意叮嘱我们要去找找你的下落。”

时隔多年,温玉成得知周总理对自己的关心后,潸然泪下。他激动地向陈锡联提出:“能不能向组织反映一下周总理生前的这些话,为我作证呢?”

陈锡联沉默了片刻后,委婉地拒绝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温玉成当即明白了他的意思,也十分理解陈锡联的选择。后来,他也决定不再找组织申诉,并正式提出了离休申请。此后,温玉成过上了平静的晚年生活。

1989年10月29日,温玉成将军在北京病逝,终年74岁。在他的告别仪式上,宋时轮、陈锡联、廖汉生等领导人、各级机关单位纷纷送来花圈,向这位战功赫赫的开国中将告别。

根据温玉成将军生前遗嘱,他的骨灰被安放在江苏镇江市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内。

参考资料:红广角2009年3期、世纪风采2022年9期、党史文苑2022年8期、党史博览2020年2期

0 阅读:189

百年人物志

简介:这是一个有态度的历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