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很累,特别是这5个表现,经常吃哑巴亏

如波谈育儿 2024-06-13 05:33:03

文/兰妈谈育儿

讨好型人格,是一种以别人眼光为主的行事风格,为人处事也不敢有一丝惹人不开心的地方

好像别人不太开心了,那这些都是自己的罪过

邻居家的儿子石头,就是属于这样喜欢胡思乱想的讨好型人格

每次出去玩儿时,只要石头手里的玩具被其他孩子相中伸手要了,那二话不说就递给对方

我问他:“手里的玩具难道不喜欢了吗”

石头说:“喜欢,我喜欢的不得了,每次出门到哪里都要带着”

我又问他:“那为什么还要让出去呢”

石头接着告诉我:“如果我不让出去,那他们就会动手夺走,还可能又哭又闹地说我欺负人,最后闹到我妈妈那里,玩具要让出去,妈妈还会批评我小气抠门,一点绅士气度都没有”

不仅如此,邻居教导石头待人友好谦让的同时,还专门耗时间做各种小点心,让孩子带到学校分给同学吃

最关键的是那些点心还是邻居一家平时舍不得吃的,他们家的条件也不是很富裕,爸爸一个人在外面挣钱养家,邻居则在家里当全职妈妈照顾孩子上学

看到邻居跟石头如此,我瞅在眼里都觉得很累,也曾多次劝说提醒,可习惯性讨好总是很难改掉,平时也经常吃很多有苦难言的哑巴亏

特别是以下5个表现,就可以看得出孩子是不是经常吃哑巴亏的“讨好型人格”

01

不会拒绝别人

女儿新交了一个朋友,她很开心地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

为了给朋友一个好的做客体验,她清晨一大早就起床打扫房间、整理学习桌,甚至还毕恭毕敬地提前到门口等候着

我提醒她:“人家还没来呢,来了会敲门,到时候你再去开门,不就行了吗”

女儿不听,非要倔犟地在门口等着

那个时候我觉得她可真是死心眼呀,一点都不知道变通

后来,大概等了快半小时后,朋友才姗姗来迟,女儿也没有说一句话,而是热情地把朋友迎进门

她的那个朋友呢,从进屋开始也是各种参观

看到芭比娃娃说一声想要,女儿大方地送给她,那可是过生日那天爸爸特意送的礼物,妹妹借了好久也没有借到手

看到学习桌上新买的一本故事书,女儿也直接开口说:“喜欢就送你吧,反正我家里还有很多”

随后,这个朋友更是直接开启了淘宝模式,看中什么就直接往怀里放,不到几分钟就装了满满一大袋

等到朋友吃饱喝足玩够了,又带着一大堆东西回家后,我问女儿:“心疼吗”

女儿回答说:“心疼”

我又问她:“那为什么还纵容别人对你索取呢”

女儿鼻子一酸,然后对我诉说心声:“我就是怕她不跟我玩了”

那一刻,我心疼地把女儿抱在怀里,然后告诉她:

“孩子,我们要明白真正的朋友是相互欣赏的,如果你的朋友仅仅因为没有满足就要闹绝交,那这样的朋友不要也罢,她也不是真心相待,而你待人那么真诚善良,肯定是值得拥有更好的朋友了”

从此,女儿学会了拒绝别人、懂得对不公平待遇说“不”,她身上讨好别人、吃哑巴亏的现象更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02

不敢发泄情绪

孩子每次发泄情绪,其实都是他们完善自己的一次好机会

如果我们不允许孩子有脾气,哭了也让他们把眼泪憋回去,那情绪长时间得不到发泄,迟早都会憋出毛病

去一个朋友家吃饭时,看到她9岁儿子不小心摔掉了碗筷,当时就惊恐地蹲下身子收拾残渣

我看到立马阻止说:“别捡了,很容易割伤手的,让妈妈直接拿扫帚扫干净就行了,多危险呀”

没想到,朋友在一旁无动于衷,还直接批评说:

“别管他,让他自己收拾,就算是割伤了手也是长个记性”

“这孩子做什么都那么毛躁,都那么大的人了,再不好好管教,出了这个门就更难生存了”

再看看男孩,委屈地眼泪都要掉下来,可朋友还是继续呵斥说:

“不许哭,把眼泪给我憋回去,明明是你自己做错了事,怎么还有脸哭上了”

随后,男孩伸出手用力抹掉眼泪,然后抿了抿嘴,试图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

而看着孩子那么努力地压抑自己的情绪,我不免开始担心起来

果不其然,再次看到男孩的场景,是他和几个同学一起打球

有些孩子看起来不怀好意,明明是自己的问题,非要指挥男孩当跑腿去捡球,不开心了,甚至还直接拿球去砸男孩

看到那一幕,我气极了,直接上前呵斥那几个调皮的孩子

可调皮的孩子居然对我说:“真是多管闲事,人家妈妈都没说什么”

是呀,父母的态度决定着别人对你孩子的态度

如果孩子受欺负的时候你无动于衷,甚至还批评孩子不该不与人和睦,那孩子不敢发泄情绪的结果就是永远看别人脸色行事

即便是当前很委屈、很愤怒、很生气,面对别人时依然要微笑

而一直替别人着想、考虑惯了,还会形成一种“恶性通病”,那就是“如果哪一次没有考虑别人就会深感愧疚,也会被人谴责、孤立”

所以,不敢发泄情绪的孩子之所以讨好别人,也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

不想让孩子如此患得患失,那一定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脾气,更要引导孩子把情绪都发泄出来,不要憋在心里久病难缠

03

害怕被人讨厌

一个想尽办法要讨好别人的孩子,他们无非就是希望在人前刷好评、立人设

听表姐说,她单位有个女同事,是公司的金牌销售顾问,在外面能说会道,处理起工作上的事情也井井有条,可回到家里面对女儿的教育却头疼不已

我问及原因,表姐回忆说

这个女同事是个单亲妈妈,一手把孩子带到大,为了女儿在学习的路上可以严思律己,经常会以一些高标准要求孩子

可没想到,她女儿在家里拖延、磨蹭,做什么都没有力气,整个的一个大懒虫形象,怎么喊都喊不动

一直以来,妈妈都觉得她女儿就是懒

没想到,一次春游时她看到了不一样的女儿

从上车、下车,再到集体活动的过程,女儿都是那么的勤快、体贴

一会拿晕车贴问大家需不需要,一会又主动帮别人背行李箱,甚至还请求大家多给她找些事做

这就是典型的刷存在感,也是为了得到认可的讨好型人格

可妈妈根本不能理解,气不打一处来,还觉得养了一个白眼狼

关于这种异常在乎别人感受的讨好型人格,随行老师给出的看法,是这类孩子的内心安全感不够富足

说白了,也就是不自信、渴望得到认可,才会出现害怕被人讨厌的患得患失

想让孩子摆脱这种疲惫和痛苦,那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认可和鼓励了

让孩子大大方方地做好自己、无惧他人眼光,随着自我体验感越来越强,孩子才能真正成为更好的自己

04

喜欢执着好评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从内心角度来看,他们都是特别害怕被人看不起的

特别是长时间生活在打压、批评环境下的孩子,他们往往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好坏

我认识一个讨好型人格的小姑娘,她嘴巴很甜,脾气也有些犟

你夸她声音好听,她夸你长得像仙女一样漂亮

你夸她是个优秀的小姑娘,她也夸你眼睛识货、看人一看一个准

但倘若你说了她稍许坏话,那她就会特别执着地在你面前晃悠,一会讨好地捶捶背、一会说好听的话哄着你开心,直到从你嘴里听到满意的好评才美滋滋地离开

这是什么?看起来是执着于他人的好评,实际上也是孩子的内心空虚,没有得到充足的认可和支持

想要帮助孩子走出讨好型人格的偏执感,那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底线、情绪、和多交流沟通三个方面做好攻略了

底线方面:教孩子分清楚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底线,我们可以满足他人,但一定是建立在互帮互助的基础上,如果连最基本的尊重都没有,那该拒绝的时候就要大方拒绝

情绪方面: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带他们找到一个可以发泄情绪的出口,比如往河里丢石头、跑步打篮球、听音乐、逛街买东西…

沟通方面:多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也告诉他们:不管什么时候,爸爸妈妈都会在身后永远支持你

如此,孩子就能以一颗充足的内心,去面对更多困难与挫折历练了

05

把不满藏起来

曾经,听过这样一段话很有感悟:

“一个孩子,如果在自己的家人面前都时刻表现得噤若寒蝉、小心翼翼,那这才是身为父母最失败的地方”

事实还真是如此

有个家有初中生的亲戚,他儿子就是从小到大的乖小孩,不争不抢、遇到事情了也自己扛,从来都不会给爸爸妈妈找麻烦

很多时候大人之间发生了矛盾和争吵,孩子还反过来安慰

一直以来,他们都认为这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这辈子才收获如此暖男一枚

可事实上,男孩不是没有脾气,而是被压抑在心里没有表现出来,大家还感受不到他的悲愤和痛苦

直到有一次,孩子在学校被同学冤枉偷东西,他回家躲在房间里想不开选择割腕被发现,家里人才明白一直懂事的孩子,心里面竟然一直过得那么苦

特别是男孩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对孩子的期望也比较深

想想过去那些年,他们之间的对话除了“学习怎么样”、就是“超越了哪些同学”,苛刻的父母就忍不住泪流满面

是的,每个人都有情绪,每个人也需要把情绪和不满都发泄出来,如果我们一开始就不愿意接纳孩子的缺点,那长时间的高负荷压力就会慢慢把孩子压垮

不想孩子成为痛苦的讨好型人格,也不想孩子带着负重成长,一直无法挺直脊梁

那有远见的父母一定要管住自己眼睛,不要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也要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说一些让孩子丧气的打击话

那么,关于“讨好型人格”容易吃哑巴亏的一些表现,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0 阅读:80

如波谈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