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数字军团”爆火的背后

麴义看金 2024-06-04 01:25:21

01.

无锡“数字军团”爆火了。

在刚刚举行的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无锡露脸了。

一个前所未有的成绩,让人对无锡刮目相看:无锡总共申报82个项目参赛,覆盖多个赛道。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2个项目获一等奖(金牌项目)、4个项目获二等奖(银奖)、4个项目获三等奖、6个项目获优胜奖,获奖单项及总量均为江苏省第一,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超过无锡历届参赛所获奖项目总和。

其中,由无锡市公安局申报,无锡市车城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南京邮电大学联合申报的案例《城市级交通信号网联信息服务平台(无锡)》获2024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数据要素×赛道一等奖;由宜兴市大数据发展有限公司申报的“宜兴城市生命体建设项目”获大赛数字城市赛道数字城市金牌项目。

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最高论坛。

尤其是今年的峰会,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从数字政务到数字社会,从“城市AI+新质生产力”到工业互联网,从数字气象到智慧能源,既高端前沿,也贴近生活,全面展示了中国各领域数字化最新成果。

在这样的峰会上,无锡数字经济能斩获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为城市倍增荣耀。

而且在这场峰会上,无锡还是江苏省唯一布展的地级市,吸引了众多参会者的目光,成为了大会上的“爆款”。

福州闽江畔,晚风习习、江水滔滔,无锡刮起的这场旋风,到底起源何处,背后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

02.

先来看看获奖的项目吧。

拿下一等奖的无锡车城智联,是整个无锡车联网的运营主体(这又是一个创新),之前已经在无锡经开区投运了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形成了全国最大规模的L4级别无人驾驶微循环接驳体系。

这次拿来参赛的项目,更是体现了无锡在智慧交通上的大格局:

这个系统上线后,已在无锡主城区实现了1700多个路口的交通信号网联信息服务,说白了,就是把“城市级红绿灯数据”的价值用到极致,通过“信号上图”和“信号上车机”两种方式为驾驶人员提供信号灯色提醒、闯红灯预警和绿波车速引导等出行信息服务,大大提升出行的科技体验感。

他们的目标也很宏大:不但要做“精度”,还要做“气度”,同时还搞出了城市级大容量车辆并发服务技术研究,最多支持“千万级”车辆的接入!

▲补充个细节。无锡现在停车方便到什么程度?你可以根本不用扫码付费等抬杆,直接开走就行。现在,无锡全市1003个停车场库已经开通“先离场后付费”功能,其中政府性投资停车场已全部实现,40余处社会停车场也已开通,已经有53.2万名用户在“无锡停车”注册绑定。

一等奖的项目很硬核,二、三等奖的项目也很有特色,展现出无锡在数据要素应用的多种方向:

比如,获奖的无锡市健康医疗数据运营平台数据要素流通应用实践,就是无锡逐步打造“数据要素×医疗健康”的一大标杆。

健康医疗数据资源怎么向生产要素转化?

这个问题总是横亘在推动卫生健康数字化转型发展问题面前。而这个获奖项目就是无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无锡市数据局等有关单位以医疗数据要素应用为核心,探索出来的一个方向:

无锡构建了一套“1+3+X”数据运营模式,建设了一个无锡市健康医疗数据运营平台,将商保、医药、科研三大主要场景都涵盖在里面了,形成了多个数据应用闭环。

再比如,无锡市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的项目“文韵”大模型,对应着无锡在数据要素应用的另一个方向:人工智能。

该大模型有一个特点:它是昇腾使能,全栈自主可控,且实现了生成式AI推动办公模式创新,可以为垂直领域提供文本创作、问答、推理、知识处理等能力,提升行业的生产力价值。

而之所以能够实现这样的功能,其对于数据的有效应用十分关键。它是基于Decode-only架构在通用互联网数据上进行预训练,自有特色数据集上进行微调,学习海量知识,参数量达20B级。

在大模型时代的到来的当下,无锡打造这样一个大模型的意义也呼之欲出:

就是要引领智能办公新时代,帮助政府和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自身的数字资产,创造更多的价值和机遇。

我们也关注到,还有不少获奖项目也体现出这样的“用心”:比如iSpin纺纱工业互联网协同制造管理创新平台,便是为中小企业“智改数转”提供更多成熟可靠且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帮助互联网大潮中的企业解决“想改不敢改,想转又怕转”的问题,全面提升无锡实体经济的内生动力。

这些获奖的一个个案例,让我们看到了无锡的数字经济生态繁荣,应用的场景广泛。

在全球信息化背景下,数据要素如何创造更多的价值和机遇?我想,无锡正在探索的这些应用场景,就是答案。

值得一提的是,前两年,无锡数字经济已建设80个重点场景,今年准备建多少个呢?

只有20个,和往年相比,数量减半。

数量虽然减了,但无锡把重点放在了推动场景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多跨融合、全域应用上,目的就一个:

减少场景重复建设、低水平建设。

▲这一张图看似普通,背后是无锡一个强大的“超限超载无遁形”平台。接入无锡全市6个公路超限检测站、37个货车称重动态监测设施、302家重点源头企业、432个省内高速收费站等信息数据,成效如何呢?我就说一个数字——今年以来,无锡普通公路平均超限率为0.02%,同比2021年下降78.5%,同比2022年下降25%,持续保持了江苏最低。

这个时代很多人都有“流量焦虑”,但他们似乎更加重视“开放”,今年要把重点放在引导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开放数据的供给与开发利用上,确保“数据开放水平保持全省第一位次”。

03.

数据是最常见的东西,但又似乎是一扇最神秘的门。

数据不通,各自为政;数据繁杂,不得其入……那一道道无形的,或者有形的门,只有推开它,越过这扇门,才能进入更为广阔的空间。

甚至有时,还要在无门之处凿出一道“门”,才能通过各种融合把自己变为一种新的、更强大的物种。

开这些门,不可能像阿里巴巴那样念一句咒语就行,那是要付出相当多、相当多的努力的。

而无锡,恰恰是一个非常务实的城市。

就像无锡的数字经济总量,它不是最大的(但也不小了: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突破7000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2%),但它就胜在两个字:务实。

今天的无锡,数据供得出——他们强化“一网统管”,建成全省首个基于城市数字底座的城运中心,累计接入数字治理场景30个、市级系统32个、板块应用系统49个。

数据流得动——无锡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成立江苏无锡大数据交易有限公司(简称锡数交),上线全省首个集“数据投、数据融、数据保”数据金融链的无锡数据资产服务平台,不断发布数据产品,促进供需匹配,数据交易成交金额超5000万元。

在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主论坛上,锡数交还与全国24家数据交易机构联合发布《数据交易机构互认互通倡议》,进一步提高数据流通和交易效率,降低合规流通和交易成本,推动构建统一开放、活跃高效的数据要素市场;与国家信息中心单位共同发布《全国公共数据运营年度发展报告(2023年)》,积极贡献无锡经验,加速数据开发利用,不断激发数据要素价值。

数据用得实——老百姓出行,全市1512个路口灯态数据实现共享;老百姓办事,97.9%的事项可网办,215个事项实现掌上办,71个事项实现智能秒批秒办;老百姓上学,“锡学通”入学服务由“幼升小”拓展到了“小升初”,服务全市16.5万名学生;一个“灵锡”APP,迭代发布5.0版本,上线功能服务1078项;赋能产业,两年间,22个项目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优秀场景,17个项目入选智慧江苏重点工程和标志性工程,数量均居江苏前列。

很多地方,都能感受到无锡这座城市对数字经济的深刻理解。

举一个大家对于数据应用最关心的例子——

随着数据要素流通应用场景不断开拓,越来越多人也开始担忧:数据流通怎么确保安全?

在这次获奖的案例中,我们就发现,有一个案例或许能就此给我们一些答案:由无锡市数据局申报,无锡市大数据集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无锡市分公司联合申报的《打造数据销毁车间 推动数据要素安全流通》案例。

案例的产生很有意思。

2023年,无锡在全国率先举行城市大数据中心涉疫个人数据销毁仪式,包括此前出于疫情防控及服务目的存储在城市大数据中心的个人信息数据,并加强对《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规定的宣贯,充分体现了依法执政理念,在防止数据泄露、保护公民隐私的同时,有效节省存储空间。基于涉疫数据销毁的成功经验,无锡着力打造数据销毁车间。

该案例还有两个很重要的信息点:

其一,无锡在全国率先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销毁机制,在全国地级市率先发布公共数据分类分级实施指南,制定地方“数据二十条”等政策及标准文件,为保障数据安全提供政策指引;

其二,无锡依托区块链等技术,打造了全国首个同时具备云上数据和非云数据销毁能力的车间,进一步延伸利用机器学习、密码、数据指纹等技术保障数据安全和公民隐私,带动密码产品、存储介质、软件服务、区块链等行业发展,推动数据安全流通应用,落实国家开展数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要求,推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加速数据要素市场发展。

无锡2022年、2023年连续成功完成国家“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改革试点。

可以说,无锡在“数据安全”方面的意识觉醒得很早,且敢想、敢试,付诸了强大的行动力。这些率先的成果背后,积攒的都是无锡的先行优势。

无锡何以成为数字经济的高地?

它的厉害之处就在于:

它不仅把自己变得“很数字”,还早早地意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并将其始终贯穿到数据要素价值创造和实现全过程。

未来,无锡还将进一步深化这样的优势,大力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进一步打造具有市场化配置高、安全权益高、流通成本低“两高一低”显著优势的“中国数码头”,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全面推动无锡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

04.

人们总是相信,未来的生活将因数字技术而更加美好。

人们也总是忽视,未来是一步步到来的,改变已经发生,有没有敏锐地看到并抓住,将决定新的故事在哪里开始。

就在这次数字中国的峰会上,已经可以看到,峰会曾经连续几年都展示过人体动作捕捉技术,但去年还需要穿戴感应设备,今年就只需一个摄像头。

曾经机器人客服只会机械地回答问题,“笨”得令人抓狂。现在,这些机器人已经能够感知到客人的情绪,不仅会安慰人,还帮忙想办法。

峰会,给无锡提供了与全国乃至全球的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共同交流、学习的机会,蓄势待发的无锡,正在做着全面的准备。

▲一个小插曲,无锡这次带到展会现场的100多本《数智百景》,收录了无锡重点打造的数字化转型重点应用场景,结果被观众基本“抢光”,还有人在咨询能否提供电子版。

今天的无锡,全市15个重点产业集群中有7个属数字产业;

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中有3个是数字产业;

物联网营收占江苏全省的50%,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三;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蓬勃发展,让无锡创成中国软件特色名城。

可以想象,这样的无锡,满怀憧憬推开数字城市的大门,它的站位一定是高的。

一定会有更多的技术创新,带动一个治理体系和治理水平高度现代化的社会。

一定会有更多的场景开放,把无锡的一条条马路变成车联网的最佳试验场,把无锡的工厂变成工业互联网的主战场,把无锡的社区变成完善城市生命体的最佳实验室,把无锡的乡村变成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无界空间。

更是让无锡的老百姓,成为深化公共服务各领域数字化应用的“最大受益者”。

新的故事已经开始。让我们接下来继续倾听无锡的讲述。

0 阅读:0

麴义看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