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程潜追悼会上,其妻子鼓起勇气询问周总理:程潜算什么人?

文史风云 2024-06-20 22:52:37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68年4月5日,湖南和平解放的大功臣,民革中央副主席程潜先生与世长辞。

消息传到中南海的时候,周总理为之悲伤不已。

虽然那时总理已经百事缠身,忙得焦头烂额,但还是决定在百忙中抽空参加程潜的追悼会。

当时正处于特殊时期,周总理的出现让程潜的家人倍感振奋。

程潜的夫人郭翼青见到总理后,犹豫再三,鼓起勇气上前紧张地问道:“总理,程潜到底算什么人?”

郭翼青女士为什么会问出这个问题,周总理又是怎么回复她的呢?

少年志士

1882年,程潜生于湖南省醴陵县一个耕读之家。

受家庭的影响,程潜从小就投身八股科举之中。

由于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不到十六岁就在乡试中考到了秀才功名。

但同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杀害了谭嗣同等维新志士,这件事让程潜深受打击。

但当时只是一个小人物的他,也没有能力解决中国的政治大气候。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投笔从戎、参军报国。

为此,他舍弃了过去十几年奋斗而来的秀才功名,报考了湖南武备学堂。

但不巧的是,程潜赶到长沙的时候,最后一个报考名额刚好被人捷足先登。

眼看从戎无望,程潜一咬牙决定上书湖南巡抚陈情,当时湖南巡抚正是《清史稿》的作者,民族英雄赵尔丰的弟弟赵尔巽。

赵尔巽

赵尔巽收到程潜的陈情书后,被他的爱国热情深深打动,当即便决定破例增添一个名额给程潜。

程潜也不负赵尔巽所望,在文武双科考试中,以优异的成绩摘得头名。

甲午战争之后,自信心遭受暴击的中国人,开始对日本产生一种盲目的崇拜。

大量知识分子掀起了浩浩荡荡的留日狂潮,企图从日本身上寻找救国之路。

1904年,湖南武备学堂也准备送一批学生,到日本留学深造。

程潜再次优异的成绩,争取到了留学的名额。

程潜

在日本留学期间,程潜大大地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并接受了革命思想的洗礼。

在好友宋教仁的介绍下,他结识了日后追随一生的孙中山先生 ,并于1905年秘密加入同盟会。

从日本毕业后,程潜奉命回国潜伏在赵尔丰的军队里,秘密发展革命志士。

一生革命未曾休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远在四川的程潜闻知武昌起义的消息后,日夜兼程赶往武昌投身反清运动。

在黄兴的领导下,于龟山炮战中重创前来镇压的清军。

然而好景不长,革命的果实在不久后就被袁世凯窃取。

程潜的好友宋教仁,也因为反对袁世凯遭到暗杀。

1913年,孙中山以宋教仁之死为契机,发动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

赋闲在家的程潜得知消息后,也积极投身反袁革命,在湖南散尽家财,拉起了四个营的军队响应革命。

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后,程潜遭到北洋政府追杀,被迫流亡海外蛰伏。

袁世凯

1915年,袁世凯逆历史潮流而动,公然宣布恢复帝制。

云南爱国将领蔡锷将军,发起护国战争反对袁世凯的统治。

远在日本的程潜听闻消息后,千里迢迢奔赴云南,投在护国军麾下。

鉴于程潜在湖南的深厚影响力,蔡锷任命他为湖南招抚使,回到家乡招募湘军,开辟第二战场。

程潜欣然领命而去!

蔡锷

当时统治湖南的,是袁世凯的亲信汤芗铭。

汤芗铭在湖南倒行逆施不得人心,各界群众苦汤久矣。

程潜在湖南靖县举起义旗,号召湖南百姓反袁驱汤,顿时引得一呼百应,将袁世凯的北洋势力彻底驱逐出湖南境内。

袁世凯倒台之后,程潜被湖南的士绅推举为湖南省长。

但不久之后,程潜就遭到了另外一个湖南地头蛇谭延闿的狙击。

谭延闿

谭延闿是清末进士,晚清立宪派的重要人物。

清末民初,活跃在中国舞台上的主要有三股力量,分别是北洋系、立宪派和革命党。

这三股力量曾在1911年,一起发力送走了大清。

清朝灭亡后,立宪派支持北洋系夺取了中国最高权力。

袁世凯称帝后,立宪派又跟革命党合力送走了袁大头。

湖南的反袁驱汤运动,就是三大势力博弈的一个缩影。

北洋系退出湖南后,革命党跟立宪派的斗争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

在这场斗争中,程潜为首的革命党斗不过谭延闿为代表的立宪派,最终被赶到了广东。

陈炯明

当时主政广东的是革命党人陈炯明,陈是孙中山先生多年的战友。

于是漂泊海外的孙中山便到广州组建了革命军政府,自任非常大总统。

程潜由于出色的军事才能,被孙中山任命为陆军部副部长,负责筹建北伐军。

但革命战友陈炯明在掌握大权后,却日益背离初心,开始往一个军阀蜕变。

在他看来,广东就是自己的私人财产,孙中山等人拿着广州的兵马钱粮去北伐,那就是慷他陈炯明之慨,谋取自己的利益。

为了驱逐曾经的革命战友,陈炯明不惜私下与北洋军阀勾勾搭搭,企图里应外合一起驱孙。

孙中山

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陈炯明的出轨行为,还是被孙中山给察觉到了。

意识到情况紧急的孙中山,立马罢免陈炯明的陆军部长、广东省长等职务,让二把手程潜火速接管陈炯明的军权。

可还没等程潜接管广东大权,陈炯明那边就发动军事政变,对孙中山的总统府发起了突袭。

千钧一发之际,程潜不顾危险,亲自带着卫队前去保护孙中山。

两人且战且退,直到把孙中山安全护送到一艘英国军舰上才脱离危险。

被赶下海的孙中山,无奈之下只能经香港转达上海,成立流亡政府。

在上海站稳脚跟后,程潜就被孙中山任命为讨逆军总司令,让他赶赴西南联合云南、广西、湖南支持孙中山的军阀势力,一起赶走陈炯明。

经过半年多的艰苦斗争,程潜终于在1922年年末,把陈炯明赶出广州城,逼得他龟缩在粤东潮汕一带。

在这期间,程潜还办了另外一件事。

他在孙中山的委托下,开办了陆军大本营讲武学校,并自任校长。

这所学校后来被并入了黄埔军校,很多学生都成了黄埔一期生。

比如陈赓、左权、宋希濂、李默庵等人,当年都是从程潜的陆军大本营学校出来的。

陈赓

1924年1月,孙中山先生在苏联人的牵针引线下,与中国共产党联合开展第一次国共合作,并创办了后来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创办之初,程潜是第一任校长的不二人选。

而蒋介石和李济深,只是他的副校长而已!

但蒋介石不愿意屈居于程潜之下,用不辞而别对孙中山表示抗议。

孙中山为了哄他,只好让他担任黄埔军校的校长。

程潜当时并没有意识到黄埔军校蕴藏的潜力,他对于这件事虽然不喜,但也没有过多计较。

否则,日后中国的历史就要改变了。

虽然与黄埔军校校长失之交臂,但当时程潜仍旧是国民党内部的实权大佬之一。

当时广州国民政府共有六个军,程潜就是第六军的军长,政治地位和军事实力都在蒋介石之上。

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阖然长逝,广州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

原先参股国民政府的滇桂军阀纷纷反水,发动叛乱攻陷了广州。

就在这人心惶惶之际,程潜挺身而出,联合朱培德、李济深等人力挽狂澜镇压了叛乱,保住了岌岌可危的革命政权。

镇压叛乱后,程潜又参与了第二次东征,把盘踞在潮汕的陈炯明,彻底赶出了历史舞台。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程潜的部队一马当先杀到了湖北。

当时的东南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带着主力部队过来抢夺湖北。

程潜靠着劣势兵力,硬是以少击众打败了孙传芳的三省大军。

随后又乘胜追击一路掉头南下,占领了江西首府南昌。

遗憾的是,当时驻防南昌的是蒋介石的心腹,第一师师长王柏龄。

这位王师长一进南昌城就放飞自我,一味顾着吃喝嫖赌,压根就没有把心思用在布防上面。

上梁不正下梁歪,底下的军官有样学样,导致南昌城防如同虚设。

结果孙传芳那边突然杀了个回马枪,南昌城的守军猝不及防之下兵败如山倒。

在城外驻守的程潜,也因此被敌军包围。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这关键当口,程潜手下的第一团团长飞将军孙元良不听命令,居然就临阵脱逃了。

孙元良

他这一跑,直接把大军侧翼暴露在了孙传芳的兵锋之下。

与此同时,负责赶来增援的滇军朱培德所部,这时候又打起了保存实力的心思。

朱培德

内外交困之下,程潜遭遇了军事生涯最大的一次惨败。

麾下大将第六军折损过半。

这件事也让他这个,原本在国民党内天胡开局的实力派,在四一二之后的时代大分红中,没有晋级成蒋介石、冯玉祥、唐生智、李宗仁那样的新军阀。

政坛倾轧不得志

在这次南昌战败中,蒋介石的第一军第一师也几乎全军覆没。

但人家很快就找到了新的出路。

当时江浙财阀害怕被共产党清算,派出了上海商会会长,买办头子虞洽卿前往南昌引诱蒋介石,开出六千万大洋的天价,换取老蒋清共。

蒋介石在他们的挑逗下,不假思索地就背叛了革命,联合桂系军队一起开往东南财富重镇。

当时国民党内已经对蒋介石生出了忌惮之心,之所以一直没有动他,是因为军队的粮饷都是苏联人提供的。

只要苏联人断供,蒋介石的军队立马就是树倒猢狲散。

可一旦让他掌握了东南财富重镇,那就真的是龙归大海,虎入山林了。

武汉国民政府在蒋介石进入东南的时候,就已经察觉到了这一点。

为此,他们派出程潜带军前往东南,趁蒋介石立足未稳之际拿下老蒋。

这是最后一次可以改变历史的机会了,不知为何,程潜却没有按命令行事。

据他本人说,是不想背上分裂国民党的骂名。

但他不动手蒋介石可就要动手了。

在蒋介石的唆使下,他的同谋李宗仁突袭了程潜,并解除了程潜的兵权。

可以这么说,程潜跟共产党一样,也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受害者。

直到全面抗战爆发后,河南战况危急,蒋介石需要这位国民党元老为他出力,这才把程潜找了出来任命为第一战区司令。

当时的河南千疮百孔,又无险可守,程潜呕心沥血勉力支持危局,成功熬过了抗战最艰苦的三年。

期间,在台儿庄大战时,程潜还不计前嫌,大力支援了曾暗算他的李宗仁。

直到1940年,程潜被解除兵权回重庆,当了有名无实的代参谋总长。

皖南事变发生后,程潜怒发冲冠,挨个骂遍了国民党高官要员。

吓得很多大佬,亲自登门道歉。

抗战胜利后,程潜回湖南主政,期间一度参加副总统选举,但没能竞争过李宗仁。

后来国民党兵败如山倒,蒋介石又想利用程潜的威望,帮他抵抗解放军,为此允许他把军队扩充到了十万人。

可无论是蒋介石还是后来的代总统李宗仁,曾经都跟他有过过节,不会真心信任他。

在湖南时,蒋系、桂系和程潜互相掣肘,让他彻底丧失了对这个政权最后一点念想,选择站在人民的一边,和陈明仁一起实现了湖南的和平解放。

解放之后,程潜依旧关心国家发展,多次游历长江两岸,为当时的水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在特殊年代,为了避免程潜遭到冲击,周总理特地把他列入保护名单,使得这位功臣得以寿终正寝。

可程潜去世后,他的家人能否继续得到庇护,成了妻子郭翼青最大的心病。

程潜和郭翼青

为此她不惜冒昧地向周总理要一个盖棺定论。

周总理自然明白他们的心思,当场给出了自己的评价:他的一生是爱国的,革命的一生。

纵观程潜生平,他确实是在不遗余力地为国家的前途奋斗,极少为自己捞取什么私人利益,这与同时期的民国军阀,是有本质区别的。

他确实当得起这份荣耀!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4 阅读:176

文史风云

简介:历史会说话,历史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