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苏联曾计划7天攻进北京,毛主席紧急命令:疏散北京领导

文史风云 2024-06-19 21:38:31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69年10月,整个北京城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慌之中。

中央高级干部被紧急疏散到全国各主要城市,军方高层也被安排离开首都,沿京广路梯次分布。

一时间,首都似乎成了龙潭虎穴一般。

而导致这一切的原因,却是一条关于北方苏联的消息。

原来,从1969年6月开始,苏联就在秘密制定计划,试图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

与此同时,苏联还从欧洲调兵遣将,累计在中国边境囤积了110万大军,准备战争开打后分五路进攻,预计七天之内占领中国首都。

中国政府得知消息后,直接被吓出一身冷汗,北京距离中蒙边境也就一脚油门的距离 。

当初定都于此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与老大哥的关系永远和洽,没想到现如今竟成了最大的短板。

中国高层深知北京地缘劣势,老大哥并非是在虚言恫吓,于是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可老大哥为什么非要把我们置之死地而后快呢?我们又是如何躲过,这场有史以来最大的灭顶之灾的呢?

中苏恩怨

中国与苏联的恩怨纠葛,可谓是自娘胎里就带着的。

1921年7月1日,在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帮助下,我们成功建立了苏联共产党。

刚开始的时候,党的定位并不是一个完全服务于中国革命的组织,而是共产国际属下的一个支部,它是要服从世界革命大局的。

当然,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我们建党初期的经费是人家给的,高端人才也是人家莫斯科培养的,高层对于老大哥的态度,自然是无限地仰慕和百分百的服从。

以至于共产国际一个送信的李德,在接管苏区军权时,居然没有一个人敢提出质疑。

但是对于老大哥的这份无原则信任,也随着大革命的失败和中央根据地的丧失,慢慢地转变成了将信将疑。

1943年延安整风之后,中共虽然对老大哥依旧尊敬,但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再也没有过去那种狂热迷信了。

可在苏联眼中,始终把中共当成他们治下的一个小弟,屡屡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革命战友。

二战后,美苏构建雅尔塔体系,将中国东北、新疆、蒙古大批权益划分给了苏联人。

蒋介石对外无能,为了争取苏联在内战中不要站队共产党,居然就签署了丧权辱国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把《雅尔塔协议》给照单全收了 。

因为这份大礼包,苏联对国民党政府那是爱得不行。

估计除了美国外,最不愿意见到蒋介石倒台的就是它了 。

1949年渡江战役前夕,在局势已经那么明朗的情况下,斯大林居然发来电报要求我们不要渡江。

南京解放后,就连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都已经放弃国民党了,可苏联大使馆居然跟着李宗仁跑到了广州。

中国大陆解放后,新中国宣布废除与列强签订的所有条约。

可斯大林却依旧抱着与国民党签订的旧约不放,丝毫没有将侵占的主权还回来的意思 。

这一桩桩,一件件,早就把中共给打醒,建国后对这位老大哥,始终保持着一份戒心。

意识形态冲突

为了夺回失去的利益,毛主席在1950年出访苏联,利用外部压力(美国)从斯大林手上,夺回了东北铁路主权和旅顺大连两个出海口。

但斯大林怀恨在心,事后竟唆使金日成发动朝鲜战争,试图利用美国带来的压力,逼着中国把他请回东北。

可中国军队在朝鲜战争中的英勇表现,不仅打乱了斯大林的如意算盘,还让他对中国的态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他决意大力援助中国工业化建设,将之打造成社会主义阵营在东方的桥头堡。

自此,中苏关系进入空前绝后的的蜜月期。

1953年,斯大林去世,苏联陷入争权夺利之中。

赫鲁晓夫为了拉拢中国,在斯大林原先的基础上,加大了对我们的工业援助规模,将中苏关系推向巅峰。

赫鲁晓夫

但1956年,赫鲁晓夫为了增加自己的权威,居然公开在苏共二十大发布秘密报告,彻底否定斯大林的毕生成就。

赫鲁晓夫此举被毛主席大加批判,认为这是在走修正主义道路,中苏关系开始出现裂痕。

两年后,赫鲁晓夫为了改变斯大林体制重军工轻民生的弊端,企图寻求美苏共治,通过减轻外部压力来削减军工资源的投入,将军工资源往民生方向倾斜。

但这种做法,不可避免地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冷战时期,中国的台湾海峡就是两大阵营的势力分界线之一。

一旦两大阵营共治,必将彻底固定现有边界。

中国的两岸分裂将会变成常态,甚至会在国际上形成共识,这是中国所极力反对的。

为了给中国套上枷锁,苏联方面在1958年,先后提出了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的方案。

当时中国在这方面的技术沉淀几乎为零,如果真的跟苏联联合开办,那最终的主导权毫无疑问会落到苏联手上。

一旦苏联掌握了电台跟舰队,那中国将永远失去在台海的主动权。

这一提议最终毫无悬念遭到中国方面的强力抵制,并于当年10月24日,发起一场为期四天的金门炮战回敬苏联。

眼见中国利益与苏联国策水火不容,1959年之后,赫鲁晓夫果断撕下伪装,宣布与中国决裂。

不仅中断了投资项目,还于次年撤走了苏联专家。

1964年, 赫鲁晓夫因为改革得罪了特权阶层,最终被勃列日涅夫等人发动宫廷政变赶下了台。

赫鲁晓夫倒台后,中国方面一度认为中苏关系将会重新回暖,曾派出周总理为代表的外交团队出访苏联,企图再次建立同盟关系。

但最终的结果,却让我们失望了。

勃列日涅夫政府表示,我们虽然反对赫鲁晓夫,但在中国问题上,我们跟他是一样的。

按理说,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已经放弃了跟美国和平共治的幻想了。

为什么勃列日涅夫等人,还要揪着中国不放呢?

这就不得不提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中苏论战 。

中苏论战最早起于1960年,终结于1969年,这个时间点可是非常地耐人寻味啊!

那这中苏论战,究竟在论一些什么呢?

抛却那些诘屈聱牙的表面文章,双方争论的焦点其实就一个:苏联是不是背叛社会主义,走上修正主义道路了?

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答案毫无疑问是肯定的。

不过大家千万不要以为,修正主义最终一定会修到资本主义道路上去。

不是这样的。

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共特权阶层,实际上已经背叛了革命理想,走上了一条非资非社的邪路上去了 。

那时的苏联,既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也不是资本家当家做主的资本主义国家。

本质上就是一群毫无用处的特权阶级,在掌握着这个国家。

其权力本质类似于封建时代的沙皇俄国,这种国度比起资本主义国家,还要反动三分。

可他们偏偏还披着一件社会主义外衣,这就太恶心人了。

当时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毛主席,无法容忍这种情况,这才发起了中苏论战。

开启修正主义这一进程的人是赫鲁晓夫,但他是想把国家修到资本主义那条路上去的。

这也是为什么这两拨人,最终会闹翻的原因。

特权阶级既不喜欢社会主义,也不喜欢资本主义。

因为资本主义有竞争、有兴衰、有变化。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而特权阶级想的,却是保持自身特权千秋万代不变动,现状对他们而言是最好的,任何变动都是危险的。

这种变与不变的诉求是矛盾的,所以他们是反对资本主义的。

相反,封建时代的那种贵族门阀体制,更适合于他们那样的人。

勃列日涅夫等人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别看他们披着一张社会主义的外皮,但他们比资本主义国家还要恐惧社会主义。

中国天天在他们耳边念经,时刻提醒他们叛徒的身份,1966年之后甚至还发动全民反修了。

苏联特权阶级,看到那场运动会作何感想?估计杀人的心都有了。

地缘政治冲突

苏联对中国的怒火在不断地积聚,直到一件事情的发生,彻底点燃了导火索。

那就是珍宝岛事件。

珍宝岛事件是发生在1969年3月的一次小规模军事冲突,就冲突的规模而言,不值一提。

但这件事却差点成为引发核战争的导火索,这就有点匪夷所思了。

可如果放在当时的国际大环境下来看,这件事就显得非常合理了。

中苏反目后,中国在国际上陷入了极端孤立的境地,海洋上面临着美国鲨的经济封锁,陆地上承受着北极熊带来的灭国压力。

苏联那边,除非咱们别再提社会主义,否则是不可能破镜重圆的。

唯一的破局希望就在美国那边。

哎,说来也是讽刺,我们跟老大哥的意识形态冲突,有一天居然比与美国的意识形态矛盾还要尖锐,这一搞整得美国竟然变成了次要矛盾了。

恰好当时美国方面也有这个需求。

60年代后,美国深陷国内种族冲突,外部越南战争和日欧崛起等困局之中,可谓焦头烂额。

相反,苏联那边正回光返照,在冷战中大占上风。

美国要扳回劣势,联合中国制衡苏联,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好巧不巧的是,1969年1月,也就是珍宝岛事件发生前两个月,一向主张联中抗苏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上台了 。

珍宝岛事件发生在这种敏感的时间点上,实在是无法不让人有所联想啊!

这次事件,也给美国人传递了一个的信号 。

看这边,看这边,这还有一个跟苏联不共戴天的呢!

这个信号美国人能收到,苏联人难道就不能吗?

他们猜出了中国人的用心,而这又触碰到了苏联人的另外一个痛点:西伯利亚。

苏联乃至于今天的俄罗斯,在西伯利亚问题上,对中国都有着一脉相承的戒备。

因为俄罗斯在这块地方的统治实在是太薄弱了,不但人口少,而且力量投射高度依赖一条孤零零的西伯利亚大铁路。

而南边却是一个近在咫尺,且人口过亿的国度。

如果双方在这一区域展开争夺,胜负是不言自明的。

如果中美联合,参与到美苏冷战之中,那中国能施展力量的地方,也只有西伯利亚。

且不说西伯利亚的资源有多丰富,光是5年前开发的秋明油田,其产量就占了苏联石油储量的百分之六十。

大家要知道,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搞的可是石油财政,上上下下都指望着石油过日子呢!

后来苏联解体的一大诱因,就是美国联合沙特发动石油战,打崩了他的石油财政,导致各种隐疾万病齐发,最终要了他的老命。

换作我们站在苏联的角度来看,无论出于意识形态威胁还是地缘利益冲突,苏联都有充足的动机让中国永远消失。

那我们是怎么逃过苏联屠刀的呢?

答案就是换家战术,苏联要毁灭我们的消息,最早是美国人透露出来。

用心有两重:

一是不愿意中国这枚棋子就这么死掉。

二是可以加剧一下中苏矛盾,这涉及到以后中美合作时,究竟是谁更需要谁的问题 。

可本想坐山观虎斗的美国没想到,中国居然把他拉下了水,宣称如果遭到核打击,就把原子弹都扔到美国在日韩的军事基地上。

美国受到此无妄之灾,也就不得不出面当和事佬了。

与此同时,为防万一,毛主席紧急命令:疏散北京领导,疏散大中城市人口、物资。

此外我们还威胁苏联,如果真被核打击,那就让七亿老百姓到西伯利亚打游击。

这招直接就戳到了苏联的痛点。

如此双管齐下,苏联最终偃旗息鼓。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1 阅读:1604
评论列表
  • Ray 6
    2024-06-20 08:16

    国家强大了,不怕任何外敌!

  • 2024-06-20 01:14

    那时中国受到的战争压力可想有多大!

文史风云

简介:历史会说话,历史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