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窦性心律”是什么病?心脏为何有电?心跳为何不受控制?

鹤怡谈健康 2024-06-23 19:09:10

您有没有注意到,咱们查心电图上都会写着“窦性心律”,很多人问我这是什么病?其实,窦性心律不是病,说明咱们的心脏在正常地工作。“窦性”指的是窦房结是心脏电活动的起点,也就是医学上的心脏起搏点。

由窦房结发放的电活动脉冲,沿着传导系统向下传导,引起心房和心室的跳动,这样咱们的心脏才能收缩,把血液排出去,形成血液循环。周而复始,人才能正常地活着。窦房结发放的电兴奋,每分钟在60-100次之间,低于60次就算心动过缓,超过100次就是心动过速。

咱们记录的心电图,就是心脏电活动的结果。那么,心脏为什么会产生电呢?

因为心肌细胞具有独特的电生理特性。它能够自发地产生电,并且还会沿着心脏传导系统向下传导,引起心脏的收缩。

刚才提到的窦房结,是天然的起搏器,在右心房的上部,如果它的功能失常,就会引起各种心律失常,它跳不动了,就可能会出现心跳停止的情况。

除了窦房结以外,心脏的其它部位也会有电活动,不过它们的自主电兴奋的频率要明显低于窦房结,作为窦房结功能异常或者传导系统出问题时的一种应急措施。

咱们人体可以控制身体的其它部位的活动,但是不能直接控制心跳,让心跳停下来休息。心脏的跳动受窦房结控制,但是心跳的快慢是受到多种因素调节的。

心脏受到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控制。当人处于紧张、运动、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能够提高心跳并增加心脏的收缩力。

当人处于休息状态,夜间睡眠状态时,迷走神经释放乙酰胆碱,让心跳减慢。

一些内分泌激素也会影响心脏的节律。比如甲亢的时候,体内释放的甲状腺激素会升高心率,增强心肌收缩力。当人处于危急状态时,释放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能在瞬间增加心跳和心肌收缩力。

人的心跳随着生物钟有昼夜节律的变化,通常白天心跳加快,夜间较慢。

所以,咱们要想让心跳正常,可以通过调整植物神经的张力,加强有氧运动,减少酒精、咖啡、浓茶等兴奋性物质的摄入,让交感神经兴奋性减低,迷走神经功能增强,这样心跳就能处于比较缓慢、有力的健康状态。

0 阅读:4

鹤怡谈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