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持续一生的友谊吗?为什么有些朋友走着走着就淡了?

墨言春秋 2024-06-24 20:12:19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独立的意志、不同的原生家庭,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脾性、受过不同的教育等等。

茫茫人海中,彼此之所以能成为朋友,不外是有着相同或相近的三观、脾性相投、志趣相投,才会走到一起。

当然,那种因利益关系暂时走到一起的不能称之为朋友,不管嘴上“兄弟姐妹”叫得多欢,那也是虚假繁荣,最多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好朋友是可以交心、可以彼此信任、无条件理解和支持您的:

古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俞伯牙和钟子期、管鲍之交的管仲和鲍叔牙等故事流传千古;

近代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耳熟能详:除了恩格斯常无私地接济马克思,更可贵的是二人有共同的理想。

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夜以继日,花了11年时间帮助马克思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

这种友谊跨越生死,可歌可泣,因为难得,所以被歌颂。

尽管如此,在现实生活中,您会发现有些朋友走着走着就淡了,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就疏远了,其实背后是有原因可循的。

因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经历和人生,随着环境和认知的变化,人也是不断成长和变化的!

有些朋友走着走着,就发现处不到一起去了,比如:

一、您说的话和对很多事情的观点,有些朋友已经无法产生共鸣,对世界的认知已经出现分歧和差异,渐渐发现已经聊不到一起去了,自然而然就逐渐疏远了。

二、之前的朋友,随着际遇和努力的不同,财富和社会地位必然会逐渐拉开差距,彼此共同语言逐渐变少,走着走着也淡了。

好比您发达了,哪怕您并没有因财富和地位的今非昔比,对他们有任何不同,但是他们也会不自觉地远离您,因为大家都是俗人,已经不在一个世界了。

好比您为了方便工作,腾出更多的精力,请了保姆、司机、生活服务人员等,别人会觉得和您不在一个层次,甚至有人认为您在装。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即便是夫妻,若不能一起成长,共同进步,共同语言都会变少,从而生出裂痕,更何况是朋友?最好的状态就是朋友彼此提携,一起进步,友谊才能长久。

所以世俗上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人应该在路上交朋友”,在对的时空,找对的、志同道合的人。

因为在不同的阶段,人的经历和环境会有不同,内在也会有所不同,所以,让契合您此阶段的人陪您走过最合适。

尽管如此,但是一定会有些友谊可以历久弥坚,彼此成为一生的挚友。

他们的特点是:感情基础深厚,一起经历过特殊的经历,甚至有着过命的交情。

比如经历血与火考验的“战友”,那是一种可以超越血缘,比亲兄弟还亲的友谊。

再比如发小,从小一起穿开裆裤玩到大的玩伴,一起成长、一起哭、一起笑,有着共同的经历和回忆。这种友谊很多是伴随一生的。

有些同学情也类似发小,有着相似的成长经历,志趣相投,共过患难,这类友谊比较容易持续很久时间。

当然,维系一段终生的友谊,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客观存在的,但确实比较难得。

除了需要深厚的感情基础、相同或相似的三观、脾性相投外,还需要彼此理解、相互包容和支持。

再说回管鲍之交的管仲和鲍叔牙,用世俗的眼光看:

管仲看上去爱占便宜,合伙做生意,总是给自己多分钱,鲍叔牙则给予理解:他家贫,更需要钱,我愿意多分给他;

二人一起参军作战时,他三次从阵上逃回来,被人讥笑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同样给予理解说:他并不是怕死,而是家有年迈老母,全靠他一人赡养,他不得不那样做。

在世俗的眼里,若没有相互的理解和包容,估计早分道扬镳了。

所以,引用一段话结束本文:“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本文由墨言春秋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0 阅读:14

墨言春秋

简介:80后职场精英,专注国学、养生、情感等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