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曰:放下仇恨,可文殊菩萨却公报私仇

小二探经典 2024-05-27 11:14:02

“你虽报了什么‘一饮一啄’的私仇,但那怪物不知害了多少人也”,这是《西游记》第三十九回,悟空对文殊菩萨说的话。佛曰:放下仇恨,原谅他人,才能得到内心的平静,可文殊菩萨却公报私仇,如来佛祖还是帮凶,事情的原委究竟是什么呢?这一切都要从唐僧师徒途经乌鸡国说起。

悲催的国王

在乌鸡国的宝林寺,唐僧师徒四人借宿了一晚,打算明日倒换关文继续西行。

三更时分,读完经书的唐僧,本欲入睡,突然出现了一个浑身湿漉漉、身穿龙袍的鬼魂,前来求助于他,这个鬼魂就是乌鸡国的国王。

原来,乌鸡国大旱三年,导致国内草木不生、饿殍遍野。忧国爱民的国王恰好遇到了一个道士,为干旱的王国求得三尺二寸的甘霖。国王为报答道士的恩义,决定与他结拜。两年间,两人形影不离、情同手足。怎料,三年前,国王被道士用计推入井中淹死,而那道士却变成他的模样,占其江山、号令百官、夺其六院嫔妃,至今已满三年。

更悲剧的是,国王的冤屈无处可伸。那妖怪神通广大,城隍爷是他酒友、龙王是他亲戚、东岳大帝是他好友、十殿阎罗与他是异姓兄弟,可真是喊天不应、呼地无门。

经夜游神指引,国王才找到了伸冤的门路:就是找唐僧师徒,齐天大圣可以帮助他除去妖魔、洗刷冤屈。

事情的原委

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悟空拆穿妖怪的真面目后,准备要下死手的时候,文殊菩萨出现了。原来,又是一场“自己人”设计的磨难,那妖怪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

原来,乌鸡国王好善斋僧,佛祖差文殊菩萨度他归西,早日晋升金身罗汉。由于菩萨化成凡僧向乌鸡国王化缘时,出言刁难,结果被国王绑了起来,在御水河里浸了三天三夜。因此,佛祖得知后,就令青狮下界,将他推入井中,浸他三年,以报文殊菩萨的三日水灾之仇。

所以,悟空才揶揄他:“你虽报了什么‘一饮一啄’的私仇,但那怪物不知害了多少人也”。

显然,这些菩萨都考虑到了,那妖怪当国王这三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并未害了国民。并且这头狮子被骟了,也不曾玷污六宫嫔妃。看热闹的八戒还伸手摸了一把,当即表示菩萨所言非虚。

菩萨报私仇

从时间线上看,唐僧从开始取经,距此也就四年多的时间。而青狮与国王当了两年好兄弟,井下又被浸了三年,那青狮下界的时间至少是五年以上。也就是说,乌鸡国这一难,起初并不在九九八十一难之中,更像是后来顺势而为。

文殊菩萨明知乌鸡国王是个乐善好施的人,可还是出言不逊,令国王恼羞成怒,所以才有了他口中的“不识好人”,被绑了丢到河里。试问,一个肉眼凡胎的人,如何能知晓他是菩萨。他好歹是一国之君,一个普通人对他出言不逊,惩罚一下也是合情合理。但是,这就成了文殊菩萨报私仇的借口,而且,还是如来亲自下令操办的此事。

虽然,青狮替代国王,考虑到了国民、嫔妃,可独独没考虑国王一小家。太子三年无法与母亲相见,而皇后呢,“枕边切切将言问,他说老迈身衰事不兴”,不仅被冷暴力了三年,也守寡了三年。合着,一人得罪了菩萨,受罪的是一家三口,看似“宽宏大量”的惩罚,与连坐何异。

最后

佛祖立下西天取经这个项目,其初心就是三藏真经可以永传东土、劝人为善。

结果呢,一边劝人向善,莫争口舌;一边恶言相向,公报私仇。这不就是典型的双标吗!

这心胸、气度,可能连凡人中的君子都不如吧。

1 阅读:63
评论列表

小二探经典

简介:探索经典名著;解锁另类视角;感悟跨时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