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废除汉字已有79年,连对联也改用字母,有个汉字却始终抹不掉

天下战史事 2024-06-25 08:12:54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早在秦汉年间,汉字就已经传入越南,并成为越南的官方语言,毫不夸张地说,越南2000多年的历史,全部都是由汉字书写的。

可在79年前,越南却全面废止了汉字,连对联也改用字母。

不过,有一个汉字,在越南人心中却始终抹不掉,每年家家户户都会书写。

越南为何要废止汉字?这个大家坚持保留下来的汉字又是什么呢?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千年历史植根人心·——»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影响力早已遍及东南亚诸国,作为最邻近中国的国家之一,越南同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历史可上溯两千多年前。

早在公元前111年,西汉武帝伐南越之战告捷,将岭南一带纳入中国版图,此后越南北部就成为中国郡县行政区的一部分,汉字也随之传入这片土地,在秦汉的统治下,汉文化在当地影响日渐扩大。

到了隋唐时期,中原王朝开始推行举子取士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履仕之路,这一措施极大推动了汉字在当地的传播和影响。

岭南地区不仅设立了许多官学和私塾,还涌现出了很多享誉中原的文化名流,如唐代的"安南三贤"等。

尽管后来越南曾一度脱离中原王朝的统治,但汉字文化已在这里扎下深厚根基。

968年,越南建立第一个王朝丁朝后,丁朝统治者曾遣使朝见北宋皇帝,与中原王朝构成宗藩关系。

在这段时期,汉字依旧是越南政府和民间所使用的正式文字,一直沿用中原的行政法律和科举制度。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汉字早已融入越南人的生活,成为官方和日常事务的主要书写工具。

不仅越南统治者在正式文书和法令上全然使用汉字,就连普通民众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广泛运用这种古老的文字形式。

越南在丁朝时期还仿效中原,在国内推行了儒家思想和科举制度,这让汉字作为一种必修技能,更加引导了越南社会的发展。

如果一名学子连汉字都写不好,就无法通过考试进入仕途,注定只能终其一生在底层打滚。

这极大地推动了汉字在越南民间的普及,一时间,即便是普通百姓家庭,也会让自家孩子从小就开始识字读书,免得错过今后的出路。

家家户户都以会写汉字为荣,并将其视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在越南长达将近两千年的时间里,汉字一直处于官方和民间的主导地位,是不折不扣的主流文字。

«——·独立后步步去除痕迹·——»

随着时代的推移,越南逐渐产生了独立自主的意识,为摆脱中原文化影响,1010年,越南李朝自立国号"大越",这是越南历史上第一次获得国王称号。

建国后,越南人开始尝试创造自己的文字,以彰显民族自信心,于是便有了被称为"喃字"的新文字产生,这种文字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汉字,可以说是在其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的。

喃字是一种形声字,即以汉字的外形为基础,结合越南语的发音而创造出新字形。

它比汉字要简单直观,但结构和表意功能依旧较为繁琐,也正因如此,喃字在越南社会并未能完全取代汉字,两种文字长期并存。

事实上,虽然有统治者将喃字列为正统文字,但它毕竟写作复杂、学习难度较大,只在文人创作或朝廷编修史籍时使用,未能在民间全面普及。

16世纪,西方传教士来到越南开启了宗教传教活动,亦为越南文字改革带来新的曙光,他们开始尝试着用简单的拉丁字母,来记录和拼写越南语言的发音。

这一创举为越南最终实现"去汉字化"奠定了基础,17世纪初,法国传教士亚历山大·罗德终于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拼音文字,并出版了第一本越语词典,确立了如今越南国语字的开山祖本。

直到19世纪后期,法国开始对越南实行殖民统治,为了加强政治控制,法国殖民政府采取了大规模的"非汉化"措施,限制汉字在越南的使用,甚至在学校里推广法语教育。

与此同时,越南本土的革命者开始掀起了学习国语字的热潮,传教士创造的拼音文字获得了广泛认可和推广,成为代替汉字的有力选择。

«——·国语字主导地位·——»

1945年,越南在胡志明的领导下独立建国,宣告了结束法国殖民统治,新生的越南政权为了彻底祛除外来文化的影响,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废除所有外来文字的使用,包括法语、汉字和喃字。

越南语拼音文字自此被正式确立为唯一的国家通用文字。

这一舍旧革新的做法,无疑体现了越南当时对于摆脱中国等外来文化影响、重塑民族独立自信心的渴望。

当时的语言工作者陈立言回忆说:"放弃汉字固然令我们同华夏文明的连接不若以往紧密,但这是一个现代国家必须做出的举措,以延续民族文化生命力,确立自己的道路。"

国语字自此开始在越南社会各个领域全面使用,不仅取代了汉字在官方文书和法律文件中的地位,也彻底淘汰了本土的喃字文字。

越南政府当时甚至还推行了一项措施:只有掌握了国语文字写作能力的公民,才有资格获得重要的选举权利,这一做法无疑令国语字在越南人民心中的地位无可替代。

如今的越南人对于国语字的重要性也有着深刻认知。

他们认为,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符号和文化根基所在,要彻底实现独立自主,就必须建立自己的语言体系。

«——·新旧交替惹人矛盾·——»

尽管国语字的推广有其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但在落实这一举措时,越南也曾引发不少知识分子的遗憾。

越南著名语言学家陈大文对此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汉字固然来自于中国,但在越南已植根近千年,成为我们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载体。放弃它就如同割舍了文化的根脉,令人感到空虚和无所依凭。"

19世纪时期参与过抗法斗争的知识分子陈长青的故事,或许可以反映出越南社会在当时所普遍存在的矛盾情绪:

"法国殖民者曾突袭村中学堂,将所有的汉字课本和字帖全部付之一炬。爷爷说,汉字就是祖先的精神支柱,所以学生们会在地下继续秘密学习汉字,甚至在树皮上刻写汉字练习。"

陈长青说:"他们非常反感法国人的所作所为,因为那是我们祖先数百年来传承下来的文化根基和民族意识,不容他人践踏。"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汉字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符号,更是他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瑰宝,当政府提出废除汉字时,不少民众内心也曾因此而矛盾纠结过。

78岁的陈明老人从小就在孔庙学堂接受过汉文熏陶。

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老师教导"人之初,性本善"的道理。"汉字是我们自豪的文化遗产,我还是希望孙儿能学习一下,别忘却祖先的教诲。"陈明说。

虽然如今越南的大街小巷已看不到汉字身影,但刻在民族骨子里的文化基因仍在影响着当代越南人的价值取向,他们希望下一代仍能有所继承,将祖先的文化传统传递下去。

«——·"福"字难以磨灭·——»

尽管越南政府在78年前就正式下令废除了汉字的使用,但在每年春节来临之际,越南大街小巷依旧能看到一抹熟悉的身影——那就是象征着吉祥如意、万事顺利的"福"字。

"福"字对于越南人来说,融合了新春的美好祝愿。

这个饱含中华文化内涵的汉字,不仅预示着新的一年和气生财、风调雨顺,更寓意着全家老小其乐融融、万事如意。

正因如此,尽管越南语已全面改用拉丁字母拼音文字,但人们仍然希望能在节日氛围中留存下这份吉祥的期许。

对于越南大多数人,尤其是长者来说,"福"字不仅象征着新年的祝福,更承载着他们对中华文化根脉的眷恋,保留这一习俗,正是为了向年轻一代传递汉字文化的来历。

随着中华文明在当今世界的广泛传播,汉字这一独具特色的文字形式也重新在全球范围内绽放光彩。

如今,无论是在东亚等周边国家,还是在欧美等发达地区,汉字都逐渐为当地人所熟知和使用,成为代表中华智慧的文化符号。

对于越南人民而言,春节期间坚持挂"福"字的习俗,正是中华文化深入影响当地传统的一个生动印证。

尽管越南政府已正式将汉字从官方文字中除名,但殊途同归的"福"字习俗显示,华夏文明在当地上千年的渗透影响力是无法被抹灭的。

语言作为人类文明最重要的符号载体和交流工具,原本就应该具有包容性,用来联通不同民族、不同文化。

回顾人类文明史,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本就是为了扩大交流的范围,增进理解的深度。

然而,在现实中,语言偏差却常常被一些人夸大和利用,成为制造隔阂和对立的借口。

不可否认,一些受民族主义影响的国家在推行语言政策时,常常存在将语言当做民族身份象征的倾向。

这种做法极易引发夸大言语差异、区别对待的后果,偏离了语言交流传承的初衷。

事实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汲取了其他语言的养分,都曾为不同民族所借鉴和沿用,语言发展自身就体现了不同文化交融的基因。

回顾越南民族历史,其废弃汉字、确立国语字母作为官方文字,是符合民族独立发展需求的历史必然。

一个独立民族,自然需要用符合自身特点的语言文字来记录历史、传递思想。

在当时的环境下,国语字母无疑具备了易学易记、贴近普通民众生活的优势。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任何一种文化传统都不应该被生搬硬套,语言只是文化的外在表征,一旦僵化就可能割断文化的血脉。

各民族的文化发展,都应在对祖先先贤传统的肯定中,与时俱进地加入创新元素,让不同文化间有机交融,从而达到民族认同和多元并蓄的统一。

相信,在日益开放包容的今天,汉字的"福"气定会为世人所认同和好评。

参考文献:

澎湃新闻-《越南是怎样废弃汉字的》

文汇报-《春节将至,越南大街小巷贴上“福”字,汉字架起中越文化之桥》

1 阅读:722
评论列表
  • 2024-06-25 18:33

    汉字是世界上的唯一,其它语言都属于拼音文字的范筹,强行用汉字是很吃力的,原因是他们的语言与汉文字不匹配。

天下战史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