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忙碌在麦田中的麦客,是咋消失的?农民:都机械化了!

锄禾园 2024-05-28 16:30:40

现今的麦收,几乎都是以机收作业为主。收割机的操作员们被叫做收割机手。麦收的农忙季节里,收割机手经常会一干就是一个白天,到了黄昏时候,直接就露天搭个灶台简单炒个菜或者白水煮挂面,几个同伴一起吃晚饭,然后用晚上的时间对机器进行保养。

而在收割机出现之前,每到麦黄的时候,农村都会出现一批被农民称作“麦客”的人,他们必备的工具,就是一把趁手的镰刀,夹在腰或者背上,很像古代陕西一带的刀客。每年的6月开始,一直到8月份,在秦岭淮河以北的大片农村地区,由南向北,都是这批麦客的天地。

请麦客,要趁早,因为迟一步就要耽误收割的时间。麦子干得快,熟的透,越早收割越好,耽误不得!有经验的麦客只需要用步子丈量一遍土地,就能估算出大概的亩数,对麦子的大概收成也会心中有数。

有经验的麦客,会在麦子地里撸一把麦穗,使劲碾碎,一口气吹走麦皮后,捏起一些在嘴里嚼一嚼。当嘴里的麦粒显得干爽,能够一咬就碎的时候,就是麦客上场的时候了。麦客把开始干活,称为是:开镰。这时候,一家男女老少齐上阵,男人们忙着把收割的麦穗及时转运,以免熟透的麦穗落入田中,赶在麦粒变干脱落前,全部归仓。孩子们,则跟着麦客之后,捡拾起来掉落在麦田中的麦穗。女人们和老人们则积极奔走在田间和灶台之间,给麦客以及男人们送去茶水和解暑的酸梅汤、绿豆汤。

随着时间的逝去,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麦客渐渐凋零,取而代之的是整齐且工作效率更高的农业机械。一台联合收割机一天就能收割100亩左右的麦田,足足顶了100个熟练麦客一天的工作量。有农民有些欲言又止的说:都机械化了,用不到人工出力了!

“互联网+农机作业”让农民比雇人更加省时省钱生人,收割机的加入,让农民抢农时,增效率,夺丰收,而麦客这一带有北方地域特色的手工艺,渐渐消失在如今的互联网信息社会中。

0 阅读:55

锄禾园

简介:我是热爱科学探索的圈叔。解读天文地理气象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