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列强要求我国归还清朝欠款,看毛主席如何巧妙处理?

强强谈历史 2024-06-13 02:55:0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亿万人民欢呼雀跃,可此时的西方列强,却虎视眈眈地盯着我们的全新政权。

英美等列强联袂发来外交照会。

毛主席只看了一眼,就大发雷霆:

欺人太甚!

原来是他们在信件中要求,新中国政权需要继续承担清廷的巨额欠款。

原来是来清算历史遗漏问题了,毛主席笑了笑,随即内心就打定了主意......

时间回到软弱的清廷。

当时,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了清廷大门,不仅肆意掠夺我国资源,还趁机夺取我国不少领土,这还不过瘾,他们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些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这笔巨额债务,正是清朝晚期不平等条约的产物,尤其是《辛丑条约》所规定的4.5亿两白银的赔款,连本带利,39年分期付款的总额竟高达9.8亿两白银。

9.8亿两白银是什么概念?

当时的中国约有4.5亿人,相当于每个中国人一出生就背负了一两白银的债务,这是何等沉重的枷锁!

清廷当时没有钱,无法偿还,只能通过增加税收、削减开支等手段,将压力转嫁给普通百姓。

这不仅加剧了社会矛盾,也严重阻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而这正是西方列强想要看到的结果。

只要我国继续民不聊生,无法发展壮大,他们就能够继续控制和影响我国。

如今,清廷倒台,新的政权建立,他们仍然希望继续控制我国。

因为在他们看来,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仍然是一个软弱可欺的国家,会像以往的清政府和北洋政府一样,屈服于他们的压力,继续履行这些不平等条约。

毕竟,之前的袁世凯、蒋介石都答应了他们继续承担贷款的要求。

但很显然,他们是误判了新中国的决心和能力。

他们只看到了经历连续浩荡后,国力亏空的新政权,却没有看到新政权背后每个中国人的铮铮铁骨。

在毛主席看来,这些不平等条约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产物,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新中国没有任何理由继续承认和履行这些条约。

他认为,清廷的赔款来找新中国要,简直就是对新政权赤裸裸的挑战。

于是,毛主席也丝毫不惯着他们,放下狠话:

“清朝的账收到了新中国头上,他们还当现在是1840年吗?”

在随后的解放军入城仪式的前夕,毛主席特别指示,要求解放军必须经过东交民巷。

为什么要经过东交民巷?

毛主席这一决策很有深意。

东交民巷见证了北京城的屈辱,这里是西方列强的使馆区。

解放军从这里经过,就是在告诉西方列强:你们在此作威作福的日子结束了。

解放军士兵们的脚步铿锵有力,每一步都踏碎了旧日的屈辱,每一步都宣告着新时代的到来。

新华社在同一天发表的文章,如同晨钟暮鼓,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千年古都回到了人民手中,列强骑在中国人头上的时代,自即日起便彻底结束了。”

这不仅是对外宣布新中国的主权立场,也是对内鼓舞人民的决心。

但是这边,毛主席有多强硬,那边西方列强就有多气急败坏。

1949年4月,当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准备渡过长江,解放全中国之际,英国皇家海军的护卫舰“紫石英号”未经允许,便擅自进入长江流域,前往南京。

此时,长江是人民解放军预定的作战区域,任何外国船只的进入都被视为对即将进行的军事行动的干扰,更是对中国内河主权的侵犯。

事件发生后,人民解放军对“紫石英号”进行了警告射击,随后双方发生了交火,导致英舰受损并搁浅。

毛主席知道,这次事件是西方列强对新政权的下马威,也是在借此表达自己的不满。

于是,他郑重声明:

“新中国不承认任何有损中国主权的条约,此前所有通过侵略手段逼迫中国的历届政府所签订的条约,我国一律废除。”

“国家主权不容侵略,他们想要,就告诉他们,谁欠的就去找谁要!”

他宣布废除所有损害中国主权的不平等条约,这一决策如同一把锋利的剑,斩断了束缚中国的枷锁。

声明刚发出,苏联代表就问道为何毛主席如此强硬?

只见毛主席说道:“新中国就好比一间新房子,没有人会在里面摆放破烂不堪的旧家具,尤其是沾满中国老一辈人血泪的旧家具。”

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我国国民在听到毛主席这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语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但那边坐等收钱的西方列强,在听到这一番话时,简直气炸了。

他们发誓一定要给这个新政权一点儿颜色瞧瞧,便凑在一起商讨对策。

很快,对策出来了,那就是——成立一个巴黎统筹委员会,由美国联合17国组成。

会上,他们制定了一份详尽的禁运清单,涉及2000多种物资,这几乎涵盖了中国所需的所有关键工业原料和技术设备。

更甚的是,他们还宣布冻结中国在西方银行中的存款,这些存款总计数亿美元,若以当今的汇率来衡量,其价值可能要翻上数百倍。

这些存款不仅包括政府的储备,还有国内资产阶级的财产。

西方列强此举无疑是对中国财富的公然掠夺,是对中国主权和尊严的严重侵犯。

面对这样的封锁,毛主席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决心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自力更生,打破封锁。

首先是对内,毛主席分别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等方面详细制定计划。

包括提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口号,实施五年计划、农业集体化、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国内经济等,激发了全民族的创业热情。

随着这些项目的推进,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国家粮食安全得到保障;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人民生活带来了便利;

随着一系列大型工业项目的建成,中国逐步摆脱了对外国技术的依赖,实现了经济的独立自主。

当然,这些对内措施也不能直接打破西方列强的封锁,给他们致命一击的,是接下来的抗美援朝战争和利用香港的外交事件。

在1950年,朝鲜半岛的战火蔓延至鸭绿江边,新中国的国家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在这一关键时刻,毛主席果断作出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迅速集结,跨过鸭绿江,投身到抗美援朝的战场中。

这一决策不仅是对新中国军事实力的严峻考验,更是对外交政策的重大挑战。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面对的是装备精良的美军及其盟友。

然而,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战场上的硝烟弥漫,炮火连天,志愿军士兵们在严寒和饥饿中坚守阵地,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牺牲精神。

战争的残酷让每一位士兵都深刻体会到了和平的可贵。

他们在战场上写下了一封封家书,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这些家书成为了战争的见证,也是士兵们坚强意志的体现。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仅巩固了新中国的国防,也极大地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西方列强原本以为新中国会屈服于他们的压力,但战争的结果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看法。

他们再也不能小瞧这个全新的政权了。

新中国也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和决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为自己赢得了话语权。

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更是外交上的胜利。

至此,新中国向世界证明,不再是一个任人欺凌的国家,而是一个有能力、有决心捍卫自己主权和安全的强大国家。

随后,毛主席还利用香港,巧妙处理了国家被孤立的难题。

当时,香港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开放的经济环境。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内部发展需求,毛主席并没有急于改变香港的地位,而是选择暂时保持现状,利用其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为中国引进急需的物资和技术。

香港的特殊地位,使得新中国能够通过这个窗口与外界保持经济往来,缓解了因封锁带来的经济压力。

中国的产品也可以通过香港出口到世界各地,换取宝贵的外汇,同时,急需的工业原料和先进技术也可以通过香港进口。

西方列强这次是彻底看傻眼了,眼看着自己的如意算盘落空,但又无可奈何,只好放弃让新中国偿还清廷欠款的打算,不敢再肆意侵略新中国了。

这件事情再次证明,唯有自强才能自救。

这种自强不仅需要有智慧和谋略,还需要毛主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硬汉精神。

只有真真正正站起来,才能不惧任何风雨。

您对文章有什么看法和建议,欢迎您在评论区点赞评论转发。

4 阅读:368

强强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