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人,不可不背诵的8首诗,你能背过几首?

驶向一江诗词 2024-06-08 13:57:27

诗抒情,诗言志,诗写人生,读诗可以知史,读诗可以明事,读诗可以懂理,读诗能给生活带来诗情画意。

本文分享8首精彩而又寓意深刻的好诗,作为中国人这些诗不可不读,不可不背下来,为什么?读完本文自然就会知道答案。

第1首 清朝杨昌浚的《恭诵左公西行甘棠》

大将筹边尚未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为什么要背过这首诗?没有左公,新疆的命运无人可知!

新疆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在很多势力眼里犹如一块大肥肉,清末朝廷昏暗,各国虎视眈眈,意欲分裂新疆。

1865年,浩罕汗国阿古柏入侵新疆,宣布建国脱离清廷。北极熊趁机占据了伊犁,日不落帝国也虎视眈眈,意图瓜分西北大片疆土。

在此危急情况下,1876年,身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自筹军费,抬棺率领湘军进军新疆,创造了“湖湘子弟满天山”的局面,先后攻下乌鲁木齐、达板城、托克逊城、吐鲁番、南疆、西疆等大片国土,最终由英、俄两国支持的阿古柏之乱被平息,新疆重新回归祖国怀抱。

谁说“春风不度玉门关”?此诗犹如一首精彩而洪亮的英雄赞歌,左公功在千秋,利及万代,永垂不朽!

第2首 清朝谭嗣同的《有感》

世间无物抵春愁,

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背过这首诗,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那段条约满天飞的屈辱历史!

这首诗写于1896年《马关条约》签订后。

甲午海战失败,中华大地面临被西方列强蚕食瓜分的危机,谭嗣同得知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内容后,不禁愁愤难抑,几欲痛哭失声。

这首诗写面对国土被侵、主权旁落的深重民族危机,满怀悲痛和无助,作者虽身处阳光和煦的春日,但无法慰藉内心深处的愁绪,诗句间弥漫着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深,读之令人动容。

第3首 南宋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背过这首诗,因为民族英雄永远不可忘记!他们是中华民族永不塌落的脊梁。

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元军俘虏,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千古绝唱。后来文天祥被押至崖山,元将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并拿出此诗明志。

此诗首联作者回顾平生;中间两联明确表达出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写得实在是巧妙;末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流传千古,体现出作者视死如归的精神。

全诗表达出作者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展示其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文天祥真是当之无愧“丹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

第4首 南宋林升的《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背下来这首诗,是因为不能忘记那个“称侄纳贡杀良将”的屈辱朝代,不能重蹈覆辙。

这是极其精彩的讽刺诗,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作者对此深恶痛绝,写此诗进行讽刺和嘲笑,诗句间满含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深切担忧,满是忧国忧民的愤慨之情。

南宋终于灭亡了,但这首诗却永远流传下来,告诫国人当自强,不要重蹈南宋朝廷不思进取、投降误国的覆辙。

第5首 元朝唐温如的《题龙阳县青草湖》

西风吹老洞庭波,

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

满船清梦压星河。

为什么要背下来这首诗?因为不这样做你就不能真正领略到中国诗词到底有多美!

这是一首纯以意境取胜的诗,此诗到底有多美?我只能告诉你“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种诗意之美无法用语言描述出来,多读几遍自然能体会到。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意境无敌,令人如痴如醉,不可自拔!

第6首 唐朝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背下来这首诗,是因为我们要懂得什么是“大义”。

中唐时唐宪宗信佛,大搞封建迷信,荒废政事,他大张旗鼓的拜迎佛骨入朝,劳民伤财。当佛骨来时,王公、士民们放弃正业,排行两列夹道欢迎,有的人把家产拿出来奉献,有的人头顶燃灯,表示对佛的无限崇敬,社会一片乌烟瘴气。

韩愈对全民不事农商,反而如痴如醉拜迎无用“朽骨”的现象极为反感,如鲠在喉,故上书《论佛骨表》,陈述利弊。唐宪宗大怒,要杀掉韩愈,多亏多名大臣求情,韩愈才保得一命,被远贬潮州。

韩愈自中年就一直体弱多病,已近风烛残年,当走到白雪皑皑、路险难行的蓝关时,家人因有病者而尚未赶到,侄孙韩湘已先到达,于是韩愈写了这首饱含血泪的诗。

当我们读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时,读懂了诗人的爱国之心和铮铮铁骨,他真正做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当读到千古名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时,我们感受到侠骨柔肠。当读到“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时,则只剩哽咽,泪眼朦胧。

第7首 唐朝韦应物的《答李儋》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背过这首诗,是因为为官者应该为民着想,应该有忧国忧民之心。

这是韦应物盼望好友李儋到来的佳作。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饱含真情,满是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洁身自好和忧国忧民之心,当今的官员们,有几人能有这个觉悟?有几个人能有这种想法?唉!

第8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背过这首诗,因为我们永远要乐观!永远!

刘禹锡被贬偏远之所多年,这首诗写他归来的感触,对旧人、旧事有无尽的怀念之情,此次归来,物是人非,自己恍如隔世之人。

但刘禹锡永远都是乐观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扫满腹牢骚,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诗整体上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富含深刻的人生哲理,我们要背过它,要一生乐观!

8首极为精彩的诗分享完了,朋友们,读到这里,你是不是在内心深处已经赞同了我所说的“作为中国人,这8首诗不可不背过”的观点?欢迎分享高见。

0 阅读:7

驶向一江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