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博弈:看不懂苏台德危机,就看不懂第二次世界大战

探史这些年 2024-06-06 08:42:31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张润晨

编辑|t

引言

苏台德危机是德国对外扩张的一个开端,正是因为英法在苏台德危机期间对德国的绥靖政策,最终助长了希特勒的扩张野心,并且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彻底爆发。

但是长期以来,这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奏,却始终为世人所忽视。

而在绥靖政策的外表下,英法德苏在苏台德危机期间的精彩博弈,也被大多数人所忽视了。那么这场苏台德危机,到底是如何开始、如何激化、如何结束的呢?

(苏台德地区)

一、苏台德问题的起源

苏台德最早并非德意志民族的传统聚集区,事实上在波希米亚王国于12世纪大规模引入德意志人开拓苏台德地区之前,这里都不是德意志人的传统家园。长期以来,苏台德地区的德意志人和捷克人一直共生共处。

尤其是在哈布斯堡家族取得波希米亚王国的控制权之后,处于其自身的民族平衡政策,苏台德地区的德意志民族一直都没有闹出什么大乱子。1918年奥匈帝国解体,苏台德地区被划归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人也成为了当地最大的少数民族。

不过因为战后初期的魏玛共和国实行的是对外友好的外交策略,所以苏台德的民族问题被掩盖了。直到希特勒上台之后,纳粹党开始煽动当地“民族自决”,泛德主义开始在苏台德地区泛滥,民族问题也成为了苏台德地区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

1933年,“苏台德德意志人统一阵线”成立,这一组织便是苏台德德意志人党的前身。这一党派与此前所有捷克的德意志人党派均有所不同,这一党派的领导者均来自于波西米亚东部,这里和波西米亚西部最大的区别就是当地的德意志人捷克化程度较深,并不认同泛德主义。

(康拉德·亨莱茵)

所以苏台德德意志人党一直都拒绝和纳粹以及苏台德的德意志右翼分子合作,但是该党的领导者亨莱茵本质上还是一个德意志民族主义者,只不过他所追求的是“在捷克斯洛伐克范围内谋求德意志民族的完全独立”,说白了就是谋求由德意志人领导下的独立苏台德地区。

但是这个党的大量基层党员,其实还是偏向于泛德主义的右翼分子,因此苏台德德意志人党内部的矛盾其实非常的深。1935年亨莱茵的苏台德德意志人党甚至在大选中大获全胜,成为了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第二大党派,获得了进入布拉格政府的权力。

但是为了赢得大选,亨莱茵的党内聚集了太多的政治力量,而这些人大多是支持苏台德并入德国的。因此大选的胜利虽然给了苏台德德意志人党进入政府的机会,但是同时也将苏台德进一步的推向了德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亨莱茵只能寻求外界的帮助。

(康拉德·亨莱茵)

亨莱茵的选择是英国,1935年12月和1936年6月,亨莱茵先后两次赴英,向英国政府阐述纳粹的威胁,并且希望英国政府能够遏制纳粹党所主张的泛德主义。亨莱茵的和苏台德的遭遇,引发了英国社会的广泛同情,苏台德问题就此国际化。

但是因为亨莱茵越过布拉格政府直接和英国接触的行为,使得政府对苏台德德意志人党丧失了信任,这最终导致这一立场相对中立的党派彻底倒向了纳粹。

同时,党内偏向布拉格政府的一位主要成员,因为同性恋被警方逮捕,最终在狱中自杀,这一意外事件无疑也是苏台德德意志人党倒向纳粹的导火索之一。在巨大的压力下,亨莱茵最终成为了纳粹的傀儡。

而在扫清最初的障碍之后,德国的对手也就变成了英国等域外大国...

(亨莱茵后来加入纳粹,战后被美军逮捕,最终自杀于监狱)

二、绥靖政策的高潮

英国,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一战当之无愧的胜利者,其在战后获得了无与伦比的地位。战后的德国希望借助英国恢复元气,而法国则希望联合英国制衡德国,这使得英国在战前获得了一个相对超然的国际地位。

而国联更是英国控制下的一个工具,这也使得英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苏台德危机解决方案的决定权。而在西班牙内战之后,英法两国看到德意对西班牙内战的武装干涉,也看到了德意对于共产主义的极度反感。

(希特勒)

这使得英法两国在某种程度上看到了希望,如果德意将枪口调转向东,转而对苏开战,那么的对于英法而言是有利的。所以在德国吞并奥地利的时候,英法选择了绥靖,面对苏联举行英法美苏四国会谈的建议,英法也选择了无视,并且将其作为对德国的示好。

随后德国便将目光对准了捷克斯洛伐克,德国看似仅仅只是想要苏台德,但是事实上希特勒希望得到的是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德军甚至还制定了一个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方案”,在纳粹控制了亨莱茵之后,便不断要求其提出各种布拉格政府根本无法接受的要求。

在布拉格政府拒绝后,纳粹德国便以此为借口准备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而捷克斯洛伐克立刻还是动员,法国也宣布站在捷克斯洛伐克一边,苏联也选择支持捷克斯洛伐克,英国甚至都不再保持中立。

(纳粹德军)

这最终导致希特勒放弃了绿色方案,转而寻求和平解决苏台德问题的方法。英国本身就不希望对德开战,因此在《泰晤士报》上公开鼓吹苏台德公投决定出路,这实际上就是等于鼓励苏台德并入德国。

而法国政府更是内部矛盾重重,对德态度举棋不定,根本就没有一个统一的口径,于是把苏台德危机的主导权交给了英国。唯一态度比较强硬德国家只有苏联,但是英国在苏台德危机中并不占据主导地位。

1938年6月,布拉格政府对苏台德德意志人做出重大让步,几乎给出了能给的所有自治权,但是受到柏林操控的亨莱茵却对谈判一拖再拖。直到张伯伦原则上同意了希特勒吞并苏台德,随后英法“建议”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交给德国,并且从苏台德撤军。

(张伯伦)

如果捷克斯洛伐克不接受建议的话,那么由此引发的战争,英法将不会介入。这实际上就是在逼迫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交给纳粹,面对这样的威胁,布拉格政府只能应允。但是这时希特勒又变卦了,要求捷克斯洛伐克立刻撤离苏台德,并且将所有“德意志区”交给德国。

捷克斯洛伐克和英法断然拒绝,战争一触即发。这个时候,意大利元首墨索里尼及时出现了,他要求希特勒先不要进行动员,而是开始调停德国与英法。最终在墨索里尼的调停下,《慕尼黑协定》出台了,捷克斯洛伐克最终还是被出卖了。

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国家一直被排除在外,这个国家就是苏联。

(张伯伦在德国)

三、苏联的态度

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之间其实也是有着互助条约的,如果捷克斯洛伐克真的受到了德国的入侵,那么苏联是有义务介入战争帮助捷克斯洛伐克的。事实上在苏台德危机期间,苏联的确有心介入危机帮助捷克斯洛伐克。

但是问题在于,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误信了英法的蛊惑,面对苏联履行条约的请求,始终选择了敷衍,这最终导致苏联被排除在《慕尼黑协定》之外。因为对于布拉格政府而言,纳粹德国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苏联也未见得就是什么好货了。

相比于社会主义的苏联,布拉格政府更加相信同属于西方民主意识形态的英法,这最终也导致了捷克斯洛伐克被肢解的惨剧。另一方面,因为《慕尼黑协定》的签署,苏联最终也转变了自身的外交策略。

(斯大林)

事实上在斯大林看来,英法的威胁永远都比纳粹德国要更高,只是纳粹德国的威胁相对而言要更加的直接。所以为了解决这个迫在眉睫的威胁,斯大林选择和西方合作,苏法互助条约就是这样的产物,斯大林希望和英法一起优先消灭德国这个更加紧迫的威胁。

但是《慕尼黑协定》却使得斯大林看清楚了现实,事实上希特勒和张伯伦之间的密谈对于苏联而言是单向透明的,克格勃早就知道了英国打算让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从而祸水东引,并且借此避免和德国爆发直接军事冲突。

在斯大林看清现实之后,他选择直接和德国达成协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正式出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也算是以彼之道还彼之身了。所以当二战爆发的时候,苏联根本就没有选择和英法一起应战,而是选择和德国一起瓜分了东欧。

而苏联事实上就是从苏台德危机之后开始转变了自身的外交思路,而是从苏台德危机开始,二战就已经再也无法被避免了...

(慕尼黑会议)

参考资料

张盛发.苏联对"慕尼黑阴谋"的侦察和反击——对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历史考察[J].北方论丛, 2022(6):17.

吴晓奎.试论两战之间的英、法对外政策[J].江西社会科学, 2002, 000(007):124-126.

刘飞.纳粹德国时期的苏台德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4-05-28].

0 阅读:10

探史这些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