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教你两招,精准拿捏人心,读懂人性

楚然谈情感 2024-04-26 08:58:13

文/情感专家烟雨懿蝶

一、替人解围,拉拢自己人,培养自己的班底

《资治通鉴》中记载了吴起、乐羊历经三年苦战,终获胜利。

然而,当魏文侯决定把战胜得来的领地封给自己的儿子时,他询问群臣:“我作为君主,做得如何?”

群臣纷纷附和,称赞他是仁德的国君。

然而,直率的任座却直言不讳地指出:“国君攻克中山国,不封赏给功臣或弟弟,却给了儿子,这怎能称为仁德呢?”

场面顿时陷入尴尬,魏文侯眼看要发怒。

此时,翟璜及时出面缓和气氛,他称赞魏文侯是仁德的君主。

当魏文侯追问原因时,翟璜巧妙地回答:“我听说,只有国君具备仁德,臣子才可能正直无畏。刚才任座敢于直言不讳,这恰恰证明了您的仁德品质。”

魏文侯听后,心中的怒火瞬间平息,并且大悦。

翟璜的这番话,不仅巧妙地化解了尴尬局面,还成功地为任座解了围,同时给魏文侯留下了好印象。

你能说这不是一种高明的拍马屁,培养自己人的机会吗?

人都是群居的动物,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想在工作中有所成就,光有上头的支持还不够,得有一帮靠谱的伙伴帮你分担任务。

毕竟,一个人再厉害,也忙不过来所有事。

想让伙伴们真心跟你干,就得拿出点诚意,在他危难时候挺身而出替他解围,给他点甜头,也要让他知道你的厉害。

二、得寸进尺是你的战术,纵容捧杀是我的对策

《资治通鉴》中记载,汉文帝刘恒登基后,刘邦的直系血脉中仅剩下他和淮南王刘长两位。

在众多的两汉帝王中,刘恒以其温文尔雅、性情温和而著称,堪称一位“谦谦君子”。

相较之下,刘长则显得较为粗犷,他仗着亲王的身份以及哥哥刘恒的纵容,行事肆意妄为,时常惹出不少祸端。

更甚者,他为了私仇,竟擅自处决了辟阳侯审食其。

刘恒放他一马,刘长逃脱了应有的惩罚,这让他开始认识到自己在朝中的“分量”不轻。

回到封地后,他愈发放纵,不仅擅自制定自己封国内的法令,还公然驱逐了中央派遣来监督的官员,甚至越权为他人加官进爵。

要知道,按照汉朝的规定,各封国必须严格遵循中央制定的法律,并无权擅自立法。

然而,刘长却公然挑战这一规则,驱逐中央官员,并要求中央直接任命他的国相和相当于郡守、中央部长级别的二千石官员。

这种种行为,无不透露出他对权力的渴望和野心,让人不禁猜测,他已有了成为“二皇帝”的野心。

人啊,一无所有时只盼望能有个温饱的生活,只要能吃饱饭就心满意足。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转,当拥有了自己的房子和车子,心中却又萌生了追求更大更豪华的别墅的想法。而当别墅成真,又开始向往那更加奢华的私人飞机。

人的欲望,就像滚雪球一般,随着得到的越多,它便越加膨胀,难以抑制。

刘长便是如此,他的欲望在哥哥的纵容之下,随着权势的扩张而疯狂滋长,最终使他走上了不归路。

因此,刘长终究领了盒饭。

刘恒在“捧杀”策略中,其实也在积极争取刘长的回归,否则他无需让薄昭写信进行劝诫。

信中他表达了自己的诚意和努力,表明作为兄长已做到仁至义尽,并希望刘长能够悬崖勒马,回归正道。

然而,若刘长继续变本加厉,刘恒也将不得不采取更严厉的手段。

刘长驱逐中央官吏、越权立法、擅自加官进爵,以及在上书中态度不逊,这些行为已经充分表明他不再将刘恒视为兄长。

既然如此,刘恒也不再视他为兄弟。

类似这样的亲友间的冲突和矛盾,相信很多人都有所经历。

比如老同学借钱不还,反而指责你不讲义气;比如长辈明知你不喝酒却强迫你,你不从便撒酒疯骂你;再比如远亲见你创业成功,便厚着脸皮要求入股。

面对这些所谓的“熊亲戚”、“熊朋友”,我们最难克服的往往是“感情关”和“面子关”。

对此,我想说:他们真的把你当作亲戚朋友了吗?

如果他们不顾及你的底线,那么你就必须坚守自己的原则。

一旦他们突破了你的底线,他们只会更加肆无忌惮,直至将你置于无地自容的境地。

这时,可以效仿汉文帝刘恒的做法,当你的仁至义尽却得不到对方的感激时,就要果断地调整态度,该翻脸时就翻脸,保护自己的立场和尊严。

从古至今,《资治通鉴》都是神一般的存在。

一代名臣曾国藩,熟读数遍,赞它:“先哲惊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之《资治通鉴》”。

史学泰斗钱穆,称其为学史之人的必读之书。

”梁启超直言:它是一本帝王的教科书。

《资治通鉴》之所以能让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争读不止,是因为它蕴含了丰富的真实案例解析。

无论你的身份如何,遭遇何种问题,都能在这部著作中找到最深刻、最本质的解答。

它就像一部历史的百科全书,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智慧与启示。

人性的弱点,人心的难以捉摸,早已在司马光的笔下被深入剖析。

即便你能读懂其中的四分之一,也足以让你的视野和格局远超同龄人。

2 阅读:120

楚然谈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