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过后,亲戚之间愈发渐行渐远

张横聊情感 2024-06-12 18:19:00

岁月悠悠,又是一年端午节。

在这万物生长、满眼青翠的季节里,端午节在阵阵“梅子雨”中,翩然而至。

很多人趁着短暂的假期,返回老家,与家人相聚,很多人也选择忽视这个节日,继续日复一日的打拼。

只是,当节日远去,人们总不免感慨,亲戚之间正在渐行渐远,亲情逐渐变得淡薄,让人忍不住感慨,再也回不到从前。

01

有人在远行,有人在留守,观念不同,无法强融。

生下来,活下去,是生而为人,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村人,绝大多数靠种田土谋生,一辈子“脸朝黄土背朝天”,累弯了腰背,节衣缩食想要托举起儿孙辈,不再重复这样的生活。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人,有人靠着读书跳出“农门”,有人靠着打工远离故土,已经人到中年的他们,虽然不再单纯地“累苦力”,却也依然在生活的旋涡里不停地挣扎。

90后,00后,也已经度过了青涩的时光,从校门步入社会,开始走进婚姻、走进家庭,成为工作中的新生力量,成为为人父母中的新人。

那些孩子上学的孩子,早已经对祖辈、父辈的生活方式感觉陌生,即便回到农村老家,也分不清五谷杂粮,分不清韭菜和小葱,对于春耕夏耘,更是一脸茫然。

祖辈们、父辈们说的话,就只有他们能够听懂了。

而如果其中有人挣脱了“土地”的束缚,靠着打工、做生意、上班谋生,曾经让自己汗流浃背的“双抢”“秋收”都已经成为回忆,也断然不愿意再尝试这样的生活。

而对于留守在家的人来说,哪怕他们已经七八十岁了,也早已经将“不误农时、不误田土”当成了一种生活习惯,应时而动,成为了谁也无法阻拦的执着。

对此,不光是一代人、两代人、三代人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走出大山见过世面的人,和一辈子守着家门口“一亩三分地”的人,都会有因为认知的不同,而产生巨大的分歧,能够畅聊的共同话题也少之又少。

如同我的小姨父,信奉的生活理念就是:干活,存钱,所以,每次快要吃饭的时候,他才会到;而放下碗筷,等所有人吃完,他便马不停蹄“出工”。

他耕地种田、放养食用菌、打临工,却从来不会关心外面的世界有什么变化,吃饱穿暖就是最大的生活愿望,哪怕已经富足,可若说提高一下生活水平,那无异于对牛弹琴。

受限于这样的观念,他的儿子也一样“老实本分”,只顾赚钱,却从来不懂得生活。30多岁了,依旧找不着对象,同村人一听是他们家,便婉言拒绝。

毕竟,在这个吃饭不愁的年代,大家还是希望让生活过得有趣味一点。

02

有人在折腾,有人在守拙,志向不同,沟通困难。

对于农村人来说,多多少少都会“土地情结”。不管务农的时间长短,种田的辛苦所带来的对于生活的坚韧已经成为一种独有的气质,陪伴自己,去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

有人不停地在折腾,从土地上走出去,学得一技之长,在大城市里,从最苦最累的工作做起,从住地下室,到租套房,再到筹钱买房,一步步实现着“进城”的梦想。

我的表妹和妹夫便是鲜活的例子。他们的人生,也是很多人的一生,中学毕业后,到沿海城市打工,到了适婚年龄,便回老家相亲结婚。

尔后,又出去打工。

只是,这一次,他们打工的城市不再那么遥远,也有了一定的人脉基础,也能够选择他们擅长的行业:在车行工作,一个修车,一个做客服。

转眼,表妹一家四口,也已经在他们打工的城市安稳下来:买了房,买了车。虽然户口还未曾迁过去,但他们已经习惯了说那边的方言,习惯了每天有工作的生活。

回老家的团聚,他们一开口,也是对生活充满着向往和憧憬,只要好好干,一切都有奔头。

然而,也有两个表弟和弟媳,因为吃不了在外打工的苦,选择回老家“创业”,一个开小卖部,一个养牛,只是,小县城的人越来越少,他们的勤奋,并不能换来对应的回报,对于未来,他们也保持乐观,只不过,那种“听天由命”的态度背后,是掩藏不住的无助和无力。

前两年,一大家表兄妹们聚在一起,还会畅谈一下做什么更赚钱,还会忍不住给对方提建议、出主意,甚至极力鼓励那些“折腾错了”的人更换方向。

只是,今年的端午节,大家都选择了默不作声,只是浅浅地聊一下各自近况,并不过多聊工作,聊赚钱的路子。

因为,大家都意识到,这种人生的道路,似乎已经固化了,再也不具备重来一次资本了。

03

让自己成为自己,让他人成为他人,各自安好,才会更好。

有人说,自打小时候记事开始,亲情就是很淡漠的,几十年之后,失去联系也在情理之中。但有的人,却一直沐浴在浓郁的亲情中,一大家子互帮互助,几十年如此,却也会发现,亲情渐渐成为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

比如,每到端午节,五个外嫁的姨妈,都要带着自己的子女和孙辈,回到娘家去过节。而张罗三四桌饭菜的,就是那个已经白了头的上门女婿,做了几十年饭菜的三姨父。

比如,外婆已近90高龄,依然大事小事都要管着,尤其是端午节这天的聚餐,哪个不来,她要一一打电话,除了远在千里之外,无法赶回来的人。

比如,她习惯给每个人夹菜,习惯劝酒,习惯在每户回家的时候,送上“回礼”:用艾叶水煮过的鸡蛋,手工包裹的粽子,以及大家买来的水果。

那样的热情、客套、事无巨细,已经让人越发感觉到“过分”,有一种窒息感。

那套“礼数、礼节”,显然,已经成为形成代沟的重要原因。

所以,亲戚之间,关系再好,也要学会保持界限,让自己成为自己,让他人成为他人,各自安好,才能让大家更好。

04

结束语:

一次重逢,一次相聚,一次别离。

感恩亲戚们陪伴自己走过的一年又一年,只是,当大家不得不渐行渐远的时候,不如少一分客套,多一分随性。

唯有如此,才能让亲情永驻,感动和温暖常在。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0 阅读:0

张横聊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