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战役期间中国炮兵,不可思议的万米穿杨,炮战史上的一大奇迹

观史听念 2024-06-13 12:44:01

引言

上世纪80年代,解放军在没有激光制导技术的情况下,用152毫米榴弹炮万米穿杨,17发炮弹击毁上万米开外的越军重兵防守的大桥,创造了炮兵战史上的一大奇迹,解放军的炮兵到底有多厉害,直接把越南狼崽子打的不敢还击。创作不易点个赞,我们一起来看看,解放军是如何用榴弹炮精确炸毁越军大桥的。

众所周知,普通大炮在十公里左右的射程内,他的弹着点至少也有10米以上的误差,同一门火炮,打出的两发同一型号的炮弹不可能落进同一弹坑。这也是战斗中士兵利用弹坑掩护自己的原理依据,战场上士兵利用弹坑躲避敌人的炮轰,是再常见不过的战术动作。然而解放军偏偏不信邪,在上万米的距离上不但做到了精确打击,而且只用了17发炮弹就将越军防守的戈摆大桥精确拔点,这场战斗就发生在1985年的老山战役期间。

戈摆大桥在老山战场的西侧,地处越南黄连山省与河宣省的交界处,并横跨斋河。这座桥距离扣林山直线距离大约31公里,而离老山直线距离更是达到了43公里。单从距离上来看戈摆大桥,离老山主战场并不近,关系并不重要,那么我军为什么要费尽心思搞掉戈摆大桥呢?原来这一地区中越边境犬牙交错,越军的楠巴、马鹿塘和楠丁驻军对我军扣林山西部侧翼构成严重威胁。而且戈摆大桥连接着斋河地区的唯一公路,是越军的一重要军事枢纽,越军在河西有一个营的兵力驻守,他们的补给全是通过这座大桥运输,这座大桥就是越军的生命线,他们也是怕解放军炸桥,派了一个加强连的兵力防守大桥。但是让越军做梦也想不到的是我军会用榴弹炮远程拔点炸桥。

其实最早为了炸掉戈摆大桥,我军一共制定了3套方案。第一套方案比较直接,出动空军让轰炸机直接炸桥,但是这一方案被总部否定,因为出动空军容易造成局部战争升级,原则上不让空军出境作战。第二套方案是派出特战小队,到敌后去炸桥,因为国境线离戈摆大桥有10几公里,路程较远,特战队要经过大量敌军关卡以及雷区,难免与敌军短兵相接,爆破完成后人员如何安全返回难度系数大。第三套方案才是用152毫米榴弹炮远程炸桥,这个方法简单直接,难点在于如何精确命中目标。

我军炮阵地距离戈摆大桥直线距离大约在9000米,而桥面又低于我军火炮口120多米,炮弹出膛要在空中形成一道完美的弧线才能击中大桥,而火炮的弹着点在这个距离上误差在50到100米,命中率仅有百分之二,这就好比用大炮打蚊子,想要精确命中目标简直是痴人说梦。早在1985年的3月份,我军边防12团曾用一个152榴弹炮连炮击该桥。因为勘察不够精确,实地距离与地图距离出入较大,结果导致炮击失败。

当年8月份,我军再次启动炸毁戈摆大桥的计划,我军曾派出侦查人员先后五次对地形进行精确勘测,修正了地图距离与实地距离的误差。精确测出了戈摆大桥的准确方位,并对大桥进行了力学分析,最终确定了炮击方案。在射击时特地挑选了同批号的一批炮弹。

1985年12月5日12时30分,随着一声令下,我军开始炮击戈摆大桥。第一发炮弹使用瞬发引信,结果弹着点距离大桥偏右20米,距离桥面近了70米。不过这发炮弹只是试射,是用来修正弹道的。经过观测修正了射击数据,第二发就命中了大桥北面桥墩,三发四发相继命中南面桥墩,在随后的十几发炮弹中只有一发未中目标,其余全中,最后两发在击中桥面后戈摆大桥瞬间倒塌。

为了避免越军的炮火报复,我军早有准备,在越军发起一轮炮火打击后,我军提前设置好的三个高地直瞄炮群火力全开,越军炮阵地瞬间陷入一片火海,顷刻间损失惨重。到了10日时越军组织部队架桥,结果越军刚修好的临时浮桥又被我炮兵部队击沉,12月29日不死心的越军又调集百余人的物资运输队集结于桥头,企图用骡马向河西之敌运送物资,结果我炮兵只用30发炮弹将越军炸的四处乱窜,很多物资直接被丢到了河里,面对解放军的强大炮火越军甚至都不敢还击,只能灰溜溜的撤出了战斗。

后经证明,越军戈摆大桥被我军击毁后,斋河地区不光一个营越军的后勤补给无法维持,甚至整个斋河地区的越军的机动能力都受到严重影响,这也导致越军后期无法在斋河地区组织像样的行动。解除了我军扣林山西侧后翼的威胁。更是有力的支援了老山轮战区的战斗行动。我军立足现有老式装备,通过精心策划,精确勘测,加上精确指挥,让老装备焕发了新生命,152毫米榴弹炮万米穿杨实在是一大炮兵史上的奇迹。

0 阅读:3

观史听念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