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猛将下落不明,曾向毛主席、周恩来开枪?徐向前:一派胡言!

奇葩历史观点 2024-06-20 08:56:52
前言:

在探求中国革命真理的路上,不知造就了多少传奇英雄,然而有些人却因为选择错了路而功亏一篑,最终被湮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何畏

在红军部队中,有这样一位高级将领,他屡立战功,曾任红四方面军第九军军长,曾率部作为红四方面军先头部与中央红军会师。原本照此下去,他的名字也将流芳千古,然而,他却在一个夜晚悄悄出走,从此下落不明。

他就是何畏。

红军猛将,前途无限

何畏1900年出生于海南琼海博鳌,3岁时被父母带到马来亚生活,并在那里接受教育。

早年,何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了马来亚共产党,还因为出色的能力担任过领导人。在马来亚期间,何畏积极参加运动,然而他被英国、荷兰殖民者视为了眼中钉,将他逐出了马来亚。

无奈之下,何畏只好到祖国厦门读书。毕业后,何畏被派到香港,进入服装厂工作,开展革命斗争。

当时,中国革命刚刚开始,许多大量的人才参与其中,何畏无疑在中国发挥出了超强能力。由于他出色的表现,党组织于1927年批准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之后的广西越南边境游击战、消灭广西土匪头子熊镐战斗,和其他消灭地方豪强地主武装、抗击国民党部队进攻等一系列战斗中,何畏的军事才能彻底被激发了出来。他也因此在红军中拥有了“拼命三郎”、“小诸葛”等外号。

1932年,何畏被调到红四方面军工作。即使换了一个新环境,何畏出色的军事才能也没有改变,他足智多谋,善于用兵,曾指挥过不少硬仗、恶仗。

因此,他也从之前营长一路升到了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第十二师副师长、师长,成为了张国焘手下的一员猛将。

第二年,红四方面军扩编,下辖的地12师与巴中地方武装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9军,何畏以出色的能力荣获军长职务,副军长为许世友。

许世友的名声向来响亮,可想而知,何畏在当时军中的名气之大。

此后,何畏率领红九军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又实行西征,转战千里,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展开反三路、反六路围攻的战斗。

1935年,他又作为迎接红一方面军的先头部队,进入懋功地区横扫这一带的敌人。这年6月,先头部队与中央红军在夹金山下的一座小桥上胜利会师。

以何畏这样的出身和阅历,他在当时红军早期将领中是非常难得的存在,而且他非常受领导的赏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从基层做到了高级干部。如果他能够坚持革命信仰,他的前途将不可限量。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在对何畏的能力感到赞叹时,他却选择了另一条错误的道路。

悄然出走,结局成谜

在红四方面的高级将领中,何畏以性格暴躁出名,一言不合就拔枪相向。由于他是海南人,口音特殊,换了好几个政委都不能听懂他讲话,后来还是周希汉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才读懂了他发音的规律。

周希汉

对于这个难得听懂自己话的政委,何畏十分欢喜,逢人就夸周希汉聪颖。但即便这样,他和周希汉也发生过冲突。

有一次,红九军战斗失利,何畏火冒三丈,竟将过错都推到了周希汉身上,对其破口大骂。周希汉脾气也直,不可能受无故批评,便和何畏争执了起来。

很少有人敢和何畏顶撞,周希汉算是同一个,何畏气急当即就拔出枪朝着周希汉连开五枪。不过,这五枪没有真打到周希汉身上,而是全部从身边擦过。事后,何畏说:“我不过吓吓他,哪舍得真打。”

张国焘

何畏火爆的脾气让很多人都表示无法忍受,众人都曾向上反映过,但张国焘对何畏极其器重,自然也不会责怪他。

关于何畏脾气火爆的还有一个传言。据说1935年8月,党中央在毛儿盖召开会议,只因北上还是南下的意见不合,何畏就掏出手枪向对面的毛泽东和周恩来开枪,徐向前把何畏的手枪往上一推,子弹打在了房顶上,留下了一片密密麻麻的弹孔。

然而,这段事情却不是真实存在的,据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年谱》记载,当时开会时周恩来因患病根本没有到达现场开会。而何畏从没有参加中央召开的会议,更没有开枪。

这则谣言散播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当时徐向前听闻后,立即出面澄清说:“简直一派胡言,对待历史要采取严肃的态度,决不能随意编造。”之后,这件事才算了结。

虽然此时中央领导人对红军北上和南下意见不能统一,但何畏也不至于如此鲁莽。

然而,何畏最终还是选择脱离革命,这与延安批判张国焘运动有着很大的关系。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党中央为了提高干部的军事政治水平,适应抗日救国的需要,便决定把红一方面军干部团和红四方面军红军学校合并,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大学,何畏担任政委。

当时,张国焘一意孤行要红军南下,与毛主席、周恩来的北上决定僵持不下。何畏对张国焘十分支持,一听到毛主席和周恩来亲笔书名要红军大学立即向北出发,就悄悄跑到了陈昌浩那里汇报。

第二天,陈昌浩发现党中央、军委指挥单位和毛主席已经率领第三军向北挺进了,便问何畏该怎么办,何畏坚毅派部队尾随。

徐向前听后皱眉道:“我们怎么能用对付敌人的办法对付我们的同志,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至此,何畏才作罢。

事实证明,张国焘所主张的部队南下是错误的,红军到达陕北后,党中央对张国焘的错误决断进行了严厉批评。然而,这样一来却使得红四方面军的部分领导和战士产生了离开延安的想法。

许世友准备带头回家打游击,被党中央及时拦了下来,但何畏就没有这样的命运了,他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离开了延安。

何畏的出走实在伤了党中央的心,后来毛主席在谈到对待红四方面军的问题时,曾专门点名何畏说:“四方面军的干部都是好的,除何畏外。”这样的评价无疑属于对何畏的盖棺定论。

谁也不知道何畏究竟去了哪里,有人说他一路去了西安,治病期间叛变加入了国民党特务机关,于1949年解放前夕被抓获并处决;也有人说他没能进入中统,便在图书馆埋头苦读与中国农业有关的书,后成为金陵大学讲师,1949年解放军渡江前夕投湖自尽;更有甚者说他回乡务农,死在了三年困难时期。

何畏(后排右一)

总之,有关何畏的结局五花八门,但究竟真相如何,没有确切的资料。何畏就像从未出现过,所有文献中对他的描述也寥寥无几。

纵观何畏的一生,他从参加马来亚共产党到加入中国共产党,起点可以说非常高,加上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和战斗经验的丰富,按照正常走向,他必定能够在新中国的开国上将中占有一席之地。可惜,他却在中国革命最关键的时候,产生了错误思想。

何畏也曾为革命作出过贡献,也曾是人人夸赞的猛将,可无论怎样,他选择脱离部队那一刻起,就已经背叛了革命。相比较之下,同样受到张国焘重用的周纯全命运与他截然不同,在建国后也仍然受重用。

1 阅读:343

奇葩历史观点

简介:奇葩的历史奇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