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80年代初部队伙食标准,揭开那个时代炊事班里的神秘面纱。

齐鲁赵公看世界 2024-03-25 00:10:43

1979年11月下旬,怀揣着梦想和激动的心情,迈入了火热的军营。那天,被接送到连队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了,当晚我们一同分到这个连的新兵共有七人,被一名连里的干部直接带到了炊事班的餐厅。一张餐桌上已经摆好了两大铝盆热腾腾的肉丝面条,一名炊事班的同志正用勺子向摆好的碗里分盛着。我们这几个刚到的新兵急忙放下背包,端起碗筷狼吞虎咽的向嘴里扒拉着那香喷喷的肉丝面。说实在的,在当时能吃上热腾腾的肉丝面,就感觉到是很美味和满足的了。那天晚上我连着吃了三大碗,感觉比现在高档酒店的饕餮大宴都美味,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回味无穷。

实际上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部队上的伙食标准是有限的,进入到80年代以后,战士们伙食标准每人每天才只有0.62元。在粮食供应上,每人每月45斤粮食,有小麦面粉、大米、玉米面粉、小米等,粗粮占1/3,细粮占2/3。炊事班的同志每天都会变着花样的进行调剂,粗粮细做,细粮精做。蒸馒头、大米饭、二米饭(大米掺小米蒸的饭)、玉米面发糕、金银卷(小麦粉掺玉米粉蒸的花卷)、擀面条等主食。

在蔬菜供应上,由于地区和季节的不同,并且受条件的限制,战士们能够吃到的蔬菜种类相对较少,时常就那么几样有限的菜品,如土豆、萝卜、冬瓜、南瓜、大白菜等成为了战士们餐桌上的常客。虽然这些蔬菜能够提供一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但长期缺乏多样化的蔬菜摄入,仍然对战士们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作为副食品的肉类,更是稀缺。连里搞副业每年养上几头猪,也只能在重大节日或全连官兵会餐时杀上一头,大家才能一饱口福。鸡、鸭、鱼、蛋类,在基层连队的伙房里,更是奢侈品。或许只能在伤病员的病号饭的饭碗里,能见到那么一丁点。

当年,尽管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艰苦,但战士们并没有丝毫抱怨,似乎在内心里还洋溢着一种比较满足的感觉,总认为比当兵前在家里吃的喝的强多了。大家时刻以坚韧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正是这种艰苦环境下的磨练,铸就了战士们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战斗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部队上的后勤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基层连队的伙食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新时期的军队建设,更加注重官兵们饮食营养的均衡和食品安全,为战士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餐饮选择。

通过回顾 80 年代初部队基层连队的伙食情况,深切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军人的艰辛与坚韧。战友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守岗位,刻苦训练提升军事技能,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让我们向所有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军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你对 那个 年代部队战士们伙食情况有什么了解看法和评价,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和感受!

0 阅读:0

齐鲁赵公看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