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舅舅得到外公外婆的家产后,让外甥赡养二老,外甥高兴坏了

古山讲民 2024-04-16 21:24:40

老人该是儿子养,还是女儿养?

在有些地方。

比如我们那里,让女儿养父母,那是要遭人笑话的。

“你怎么回事?怎么将爹娘的东西都收拾好了?”

沈大刚从自己所开的杂货铺回来,看见妻子陈氏已经将爹娘的东西收拾好,甚至,将二老已经搀扶了出来,坐在在院门外的石墩上。

顿时,气急败坏了,大手一挥道:“快搬进去,别让人看见了。”

沈大的妻子陈氏皱眉,辩解道:“今天该二弟他们来接爹娘了,我提前收拾好东西,怎么了?”

沈大一瞪双眼,上前一步,压低嗓音道:“你是不是傻?这样让外人看来,感觉我们不想养爹娘呢。”

沈大的妻子陈氏闻言,点了点头道:“有道理。”

说着,又将收拾好的东西,搬回了院子里,藏在了门口,唯有二老,在门口吹风。

到了晚饭时,天已经黑了,也不见沈二来接,沈大挠着头、皱着眉,在院子门口转悠了数圈,又到路口,向着远处看去,杳无影踪。

妻子陈氏抱怨道:“这都什么时候了,说好了轮番养的,他们却不来,我们去送吧。”

沈大连忙摆手阻止道:“不行,这养爹娘的事情,只能接,不能送,否则会惹人说闲话的。”

闻言,妻子陈氏怒气冲冲地回了屋子。

沈家尚看着走来走去的沈大,有气无力地说道:“老大,先让你娘吃口饭吧,吃了饭,再慢慢等。”

沈大不耐烦地道:“行,等着。”

说完这句话,沈大就向厨房走了过去。

望着沈大的背影,沈家尚一阵苦笑,幽幽地叹了口气,想和儿子要口饭吃,都不敢高声语。

他居住在峰泉村,自幼乃是孤儿,颇勤奋,喜读书,被一位江湖游医看重,收为弟子。凭借自己的努力,医术有成,远近闻名,在方圆左右很有声望。

有两个儿子,一个取名沈大,一个取名沈二。

年轻时,吃了不少苦,努力了半辈子,都是为了两个儿子。本想让两个儿子跟着自己学医,奈何,两个儿子性情不行,耐不住性子。

没有办法,谁让是自己的儿子呢,沈家尚平时除了行医,还下地做农活儿,总之,但凡自己还有些力气,都要舍一把力气,给两个儿子的未来铺平道路。

张罗着,给两个儿子盖了房、置了田、开了店铺、又娶了媳妇儿。

可谓是倾其所有,到了老了,走不动,便只能依靠两个儿子了。

过了好一会儿,沈大才端着一个碗慢吞吞地走了过来,放在了沈家尚妻子的身边,借着屋内传来灯光,碗周围黑乎乎的一圈,依稀可见,那是常年不洗碗留下的。

放下碗,沈大转身就走进了屋子内。

沈家尚的妻子基本上动弹不了,沈家尚轻轻叹了口气,挣扎着站了起来,扶着墙走到妻子的身边,将碗端了起来,递到了妻子的手中。

几乎可以看见碗底的稀粥,而且还很烫,妻子吃起来却很香。

那是饿的。

沈家尚摇了摇头,没有说话,敢多说什么,这一碗粥也没有了。反正,自己老两口吃了什么、喝了什么,沈大夫妻两个,到了外面,全靠他们的一张嘴去说。

等妻子吃过饭,沈家尚还将碗藏到了身后,避免路过的人看到,不想沈大丢了脸面。

又过了半个时辰,厨房传来了刷锅刷碗的声音,沈家尚没有吃到饭,两个人在石墩上坐着,昏昏沉沉,几乎都要睡着了。

“沈老郎中,你们是在等小儿子来接你们过去吗?”一道声音响起,将沈家尚和妻子惊醒。

“不,不是,他们两个想吹吹风,我便将他们搀扶出来了,而且,都吃过晚饭了,二弟怎么会这个时候来接呢?”沈大从门口跳了出来,笑脸相迎。

沈家尚和妻子对望了一眼,默默点头,只是微微一笑,不敢吭声。

“沈老郎中,你可要保重身体啊,我们这附近几个村子,像您这样的好郎中,几乎没有。”那中年汉子笑着道。

“就是老了,腿脚不方便,身体还是不错的,刚刚还吃了一大碗饭的。”沈大笑呵呵地说着。

“饭力,饭力,胃口好,能吃就是好事。”中年汉子点头,感叹了一句。

“那是,不管饭好歹,必须要管饱,毕竟,父母也不容易,老了都是靠我们的啊。”沈大叹了口气,微微摇头,微笑中还带着感伤。

似乎是在伤怀父母的老去。

中年男子离去,沈大的脸色又阴沉了起来,走到路口,借着月光,向远处看去,路上没有什么人影了,他的脸色变得更阴沉了,似乎比黑夜还要黑。

村子里,各家各户的灯亮起,又慢慢熄灭。

沈家尚和妻子就这样一直呆在院门外,风微起,凉意生。

沈家尚弱弱地开口道:“老大,有些凉了,将我们弄回去吧。”

沈大没有回应,返身进了院门,不知道和妻子陈氏在嘀咕着什么,大约又过了半个时辰左右,沈大和妻子陈氏走了出来,还拖了一架平板车。

没有多说什么,沈大将二老搬到了平板车之上,又将二老的衣物等等,全部装好,拖着平板车便上了路,却没有走村子中间的路,而是从村后绕了出去。

沈大和陈氏两个人小心翼翼,不敢发出太大的声响。

一直走了半个时辰左右,才到了另外一个村子,轻车熟路,找到了自己兄弟沈二家的门口,哐哐敲门。

“谁?”敲了半天,才传来沈二怒气冲冲的声音。

“你说呢?”沈大扒着门缝向里望去,态度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我刚从外地回来,累死了,有什么不能明天说吗?”

沈二抱怨着将大门打开,沉声道:“说吧,到底什么事情,让你深更半夜来找我。”

沈大和陈氏错开身子,让出视线,露出后面平板车上面的沈家尚二人。

沈二顿时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冷笑道:“老大啊老大,你可真是一点亏都不肯吃。”

陈氏叉着腰,声音尖锐地道:“你就说,今天是不是该你去接爹娘?你没去,我们没抱怨,还给你送了过来,你不该感激我们吗?”

“好好好!”沈二咬牙切齿地说着,将平板车拉到院子内,将沈家尚背了下来,送到了耳房中。

还没有等他走回去,便发现沈大和陈氏已经将自己的娘也搀扶着送了过来。

“好了,老二,时间到了,我自会来接,不会如你这般的。”

沈大很是麻利地将东西搬了下来,让陈氏上了平板车,拖着便走了出去。

沈二将大门关好,也没有再去看自己的父母,直接回了房间睡觉。

沈家尚看着未关的窗户,他过不去,只好给老伴儿盖好被子,又给自己盖了被子,忍受着窗户透进来的寒风,就那样闭上眼睛,希望自己可以睡着了,那样,就不觉得冷。

沈大用平板车拉着妻子陈氏,觉得轻松了许多,两个人走在路上,竟然还有兴趣欣赏月光下的山色和路旁的朦胧。

“熬了很久,总算可以轻松一段时间了。”妻子陈氏感叹了一句。

“明天,我去给杂货铺开门时,你和我一起去镇子上,买两匹布回来,再买一些点心,平时我们喜欢吃的那两个酒馆的几个菜,也买一些回来。”

沈大颇为高兴地道:“儿子要从学堂回来了,可以在家住几天。”

陈氏默默点头道:“你爹你娘不在这里住,倒是方便许多了。”

沈大低声斥责道:“不要乱说话,有些事能做,但是不能说,小心被人听到。”

陈氏连忙闭嘴,向四周张望,不见人影,唯有月光下的树影重重,随着寒风而动,也不知道他们的话,是否被他人听到。

两个人不再交谈,而是赶紧回家,一夜无话,期盼着第二天晚上的到来,或者说,应该是盼着儿子回家。

第二天一大早,两个人就早早起床,去了镇子上,沈大前去杂货铺开店,陈氏则是去买一应东西,然后送到了杂货铺,等晚上打烊之后,和沈大一起拿着回家。

快要打烊之时,陈氏又拿着食盒出去,去酒馆点了几个自己和儿子爱吃的菜品带走,等她回来之时,沈大刚好闭店,两个人便结伴回家。

等快到家门口时,才发现自己家的门前聚集了一堆人,不知道发生了何事,忙挤进去看,人顿时呆住了,自己爹娘竟然再次出现在自己的家门口。

“沈二,这是怎么回事?”沈大皱眉,一眼就看见了人群之中的沈二。

“你问我?我还想要问你呢!”沈二冷哼,目光不善。

“他叔叔,这是什么意思?按照咱们老娘舅家的安排,咱们轮番赡养爹娘,每家三个月,如果我记得不错,今日开始,便该你养了吧?”

陈氏站在沈大身边,斥责道:“难道说,你不想给爹娘尽孝?”

“呵呵!”

沈二一阵冷笑,走到了沈家尚和妻子身边,蹲下身子,扶着沈家尚的胳膊,怒声道:“大哥大嫂,不要觉得所有人都和你们一样不想赡养爹娘,我此来,便正是为了这个,上次爹娘从我家走时,明明好好的,为何现在却生病了。”

沈大皱眉,连忙走到沈家尚夫妻两个面前,仔细看了一眼,喃喃自语道:“这怎么可能?昨天明明好好的,为何突然间就生病了呢?”

他忽然间抬头,指着沈二,说道:“一定是你,昨晚我将爹娘送过去时,一切都还好好的。”

沈二听闻此言,更是生气,冷笑三声道:“我昨天太累,忘记来接。我说你怎么大半夜的将爹娘送了过来,现在我明白了,昨天爹娘就生病了,所以,你才赶紧送过来。”

沈大连忙否认道:“你胡说,只是这几个月,你一直没有来看爹娘。爹娘想你了,你又没来接,担心你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情,这才让我半夜送他们过去。”

沈二啧啧地道:“这话说的,好像爹娘在我家住时,你去看过他们二老一样。”

一时间,沈二与沈大、陈氏争吵了起来。

大庭广众之下,谁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才是那个不孝之人,否则,将来有何颜面立足啊?

十里八村,也将传遍他们的不孝之名。

“父亲,母亲,我回来了!”正争吵之际,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从人群里走了出来,脸上还挂着笑容。

正是沈大的儿子,沈青璃。

沈大顾不上和沈二的争吵,直接走到沈青璃的面前,上下端详道:“让爹爹看看,这段时间有没有瘦了,唉,孩子啊,你还是瘦了啊。爹爹跟你说过几次,不用节省,你就是不听啊。”

沈青璃笑道:“父亲,哪里有那么夸张啊。”

陈氏上前,拉着沈青璃道:“走,和娘回家去,知道你要回来,今天爹娘专门在镇子上给你买了你喜欢吃的点心和几个小菜。”

说着,她还晃了晃手里的包袱和食盒。

沈二正吵架呢,却没有了争吵的对象,眼看着沈大和妻子儿子竟然准备直接回家,便立刻挡住了正门口,沉声道:“等解决了这件事情,再离开不迟。”

没等沈大和陈氏开口,沈青璃微微行礼道:“见过二叔。”

沈二眉毛一挑,看沈青璃如此有礼貌,也不好发作,只好瞪了沈大一眼道:“大哥,你看看你,再看看我这大侄子,可比你有礼多了。”

沈青璃微微一笑道:“二叔谬赞了,侄儿愧不敢当,作为小辈,理应尊重长辈。”

沈二微微颔首,对沈青璃越看越满意。

谁知道,沈青璃话锋一转,沈二的表情都僵住了,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只听沈青璃含笑继续道:“二叔,孝敬父母本就是应该的,不应该分彼此,只是,既然两家已经分了照顾爷爷奶奶的时间,今日爷爷奶奶本该在你们家,爷爷奶奶生病,也本该你们照顾,而不是送回来,寻找大哥和嫂子的麻烦,这样是不对的。”

此言一出,周围的人纷纷点头,沈青璃所言似乎确实有道理。

然而,仔细回味,沈青璃的话中却带着刺,看似有理有据,却将自己一家全部摘了出来。

沈二一时间语结,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此言有些道理,沈老郎中昨晚确实好好的,昨晚我路过此地,还见他们二老坐在门口,还吃饭了呢。”

此时开口的,正是昨天晚上路过的那个中年男子。

沈大立刻蹦了回来,指着沈二的鼻子,质问道:“沈二,你也听见了,昨天晚上爹娘还好好的,现在,你还什么话说?”

沈二沉默了。

沈大一家子打开了门,便准备回去吃饭了,沈青璃微微一笑,向四周的人群抱拳行礼,至于沈家尚这一对儿老夫妻,却没有人在乎,也没有人关心。

沈二也不说话,倔强地挡在沈大一家人的面前,就是不让路。

“沈二,你到底想怎样?”沈大挥舞着拳头,却也不敢真的抡下去。

沈二还是不说话,一下子又僵持了起来。

“你们两个兄弟不要再吵了,当务之急还是给你们的父母请一个郎中,等你们争吵明白,二老的身体却未必受得了。”

村长拄着拐杖走了出来,苍老的脸上充满了岁月的痕迹,不怒自威。

沈大和沈二都不再说话,看了看村长,不敢反驳,又看了看躺在平板车上的沈家尚,一时间,谁都没有先开口。

村长的拐杖在地上狠狠一顿,沉声道:“难道要让老朽去给你们请一个郎中?”

沈大和沈二哆嗦了一下,连忙低头,兄弟二人一个比一个走的快,向着镇子走去。

村长望着兄弟二人的背影,微微摇头,叹息了一声,往日里,兄弟二人看起来倒是十分孝顺,没有想到,一切都是表面光,都是靠嘴说而已啊。

半个时辰之后,兄弟二人回来,后面还跟着一个长须中年男子。

村长当先上前抱拳道:“于郎中,好久不见。”

长须男子笑道:“老村长啊,经常见郎中,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村长捋着长须,也是笑出声来。

于郎中和老村长又寒暄了数句,便走到了平板车的旁边,沈家尚他是认识的,也曾向沈家尚请教过医术。

沈家尚已经口不能言,看着于郎中苦笑。

于郎中轻声叹息了一下,便着手给两个人看病,过了一会儿,才说道:“吃了寒风,才导致这样的情况。”

微微摇头继续道:“主要是两个老人家体质太弱了,一顿寒风,根本顶不住。”

沈大和沈二对望了一眼,又都纷纷低下了头,各自都明白,自己都是有问题的。

毕竟,沈大确实让沈家尚夫妻两个人吃了很长时间的寒风,特别是半夜去送二老的时候。

沈二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他可是清楚记得,早上醒来,发现那个屋子的窗户和门都没有关,沈家尚夫妻两个人被冻的瑟瑟发抖。

老村长开口道:“你们两个兄弟还不将二老背进去?还要让他们再吃一会儿寒风吗?”

沈大“啊”了一声,迟疑地道:“背到我家里去嘛?”

老村长皱眉道:“难不成,你想让沈二再将二老拉走?再吃一顿寒风,岂不是病上加病?”

沈大不敢再多说什么,只能不情不愿地将沈家尚背了起来,沈二连忙上前帮忙。

随后,于郎中开了药,便离去了。天色已晚,村里的人也开始各自散去。

众人散去。

屋子内,沈大和沈二大眼瞪小眼,同时开口道:“都怪你!”

两个人像炸了毛的公鸡一样,互相凝视着对方看,目光像是要吞噬一切一样。

沈大冷哼道:“没你的饭吃,你自己想办法。”

沈二呵呵了两声,说道:“你还有心思吃饭,爹娘两个人病了,你还是先想想怎么办吧?如果今天的事情,传到了老娘舅那里去,我们两个都好过不了。”

一时间,两个人都有些发愁。

这时,沈青璃走了进来,笑道:“爹,二叔,我有办法解决这个事情。”

沈大意外地看着沈青璃,好奇道:“这难道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沈青璃笑眯眯地道:“将爷爷奶奶送到姑姑那里去,就说爷爷奶奶生病了,想他们的女儿了。我可是记得姑父曾说过,以后我们不养爷爷奶奶了,他们就来养,现在,正是需要他们的时候,我想他们是不会拒绝的。这样就不用你照顾了,你们可以乐得清闲。”

沈大和沈二对望了一眼,都看出对方眼中的喜色,纷纷点头。

这两个兄弟倒是十分麻利,就给沈家尚夫妻两个人熬了一次药,让他们喝了下去,当天晚上,两个人就拉着平板车,将沈家尚夫妻送到了自己的妹妹沈小英家里去。

然而,世上哪里有不透风的墙?纸又怎么能包得住火呢?

沈家尚先是因为吃了寒风生病,紧接着又被兄弟两个人送到了妹妹的家里,没有多长时间,便传遍了附近的村镇,引的人们议论纷纷,在农村,人们最是看不起不孝之人。

这件事情,也终于让沈大和沈二的老娘舅知道了,将他们叫了过去,还将他们本家的一个叔叔也喊了过去。

几家人,都同时聚集在了沈小英的家里。

沈家尚的妻子成氏有两个弟弟,一个叫成大山,一个叫成小山。

此时,两个人端坐在那里,目光不善地盯着沈大和沈二,过了好一会儿,成大山开口道:“你们兄弟二人,小时候还挺懂事,为何现在变成这般模样?”

沈大和沈二低着头,默不作声,不敢开口,这两个舅舅,他们还是十分惧怕的。

沈青璃却开口道:“大舅爷,您这话便不对了,我父亲和二叔做什么了吗?爷爷奶奶想姑姑了,他们便将爷爷奶奶送了过来。如果是您,该怎么做呢?拦住他们?不让他们见自己的女儿?”

成小山冷冷地瞥了沈青璃一眼,寒声道:“读书,首先要学会做人,读书,第一件事是要明道理、讲是非,你自己说的话,你自己信吗?”

沈青璃并不服,反问道:“你们总是说孝,难道姑姑不是爷爷奶奶的女儿?她不该床前尽孝?”

成大山和成小山对望了一眼,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反驳沈青璃。

“女儿可以回家伺候,但是不需要出钱,也不需要将父母接过去,因为,她们还要照顾公婆,向来如此!”

沈大和沈二的那个本家叔叔缓缓开口道:“在我们沈家,如果让父母住到女儿家,那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除非他们没有儿子,就算儿子去世,孙子在,他们也不会如此做。”

“向来如此,便是对的嘛?”

沈青璃呵呵一笑,说道:“凭什么,一直要让我父亲和二叔来养爷爷奶奶呢?再说,这是我们自己家的事情,你们有什么资格管我们家的事情?”

沈大和沈二脸色一变。

成大山深吸了一口气,冷声道:“沈大,你真是养了一个好儿子,读了一手的好书啊。”

沈大怯弱地道:“大舅……”

沈小英看向丈夫李彬,目光中满是求助。

李彬叹了口气道:“舅舅,叔叔,你们都别说了,既然大哥二哥想让我们养,我们就养了。”

那位本家叔叔皱眉道:“不行,我们沈家没有这样的规矩。”

沈青璃嘿然道:“那说明,以前的规矩是错的。”

这时,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走了进来,先是向各位长辈行礼,最后对着沈青璃行礼。

完毕之后,少年缓缓开口道:“表兄,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向来如此并不一定是对的,但是,有些规矩的形成是有原因的。就比如,你一直提我母亲该养两位老人,可是,你却你一直没有提,外祖父留下的一切全都给了大舅和二舅,那个时候,你们可还记得我母亲?”

沈青璃张了张嘴,却什么也说不出来,毕竟,他们家房子和铺子这些都是沈家尚留给他们的。

这少年,正是沈小英和李彬的儿子李长运。

李长运摇头一叹道:“你们走吧,外祖父和外祖母留下,你们心不甘情不愿,就算逼着你们将他们二老带回来,你们也不会好好待他们。”

成大山眉头紧皱,还想要再说什么,他觉得不应该让老实人吃亏。

李长运却笑道:“舅姥爷,这件事情就这样吧,孝敬长辈,本该如此,没有什么吃亏不吃亏的。”

成大山、成小山,以及沈大那位本家叔叔,三个人互相看了一眼,都苦笑了起来,没有想到,事情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

沈大、沈二和沈青璃更是没有意见,毕竟,对于他们而言,已经得到了沈家尚的一切,现在的沈家尚就躺在病床上,没有任何好处。

各自散去,只是谁也没有想到,沈家尚在沈小英一家三口的照料下,身体竟然慢慢恢复,三个月后,沈家尚彻底恢复,虽然双腿还是不能走路,但是,给他两根拐杖,他已经能满世界溜达了。

这天,吃过晚饭,李长运刚刚准备离去,却被沈家尚叫住了:“孩子,等一下。”

李长运站住,又坐了回去。

沈家尚拿出一封信,递给了沈家尚,说道:“孩子,去这个地方,找一个叫路桓的人,你外公我这一身的医术,便是他传授的,这个人,琴棋书画无一不通,无论是想读书,还是想学医,或者其他,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李长运呆了呆,苦笑道:“外公,您都这个年纪了,他还能教我吗?”

沈家尚哈哈笑道:“去吧,他看起来,应该比你父亲还要年轻。”

沈小英突然间走了出来,眼神有一股莫名的意味,酸酸地道:“父亲,你不是说,你的医术传男不传女吗?”

沈家尚愣了一下,摇头苦笑道:“当年的事情,是爹的错。”

这些天,他确实想了许多,否则,也不会亲手写下一封信,让李长运去找这个人。

“谢谢外公!”李长运行了一礼。

多年以后,由于路桓的传授,李长运不仅高中了进士,还因为一手医术,备受尊重和器重。至于沈青璃,则是一事无成,由于太过小聪明,为人不实诚,杂货铺也被人砸了,至于沈大和沈二,他们老了之后,十分凄惨。

正所谓,一辈不孝,辈辈不孝,孩子会学自己的父母啊!

0 阅读:0

古山讲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