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100大姓氏排名,看看你的姓氏是从哪里迁移来的?

家族文化 2024-05-31 06:03:24

邢台市百家姓导读:

邢台市位于河北南部地区。境内常住人口约有695.55万人(2023年)。

邢台历史上曾是多个朝代的古都,是兵家力争之地。战乱导致境内人口有大量迁出和迁入。有学者统计,邢台历史上有6次人口大移民活动。

一是周公旦东征,将邢台百姓迁洛阳。二是后赵石勒大移民。三是五代战乱导致境内人口下降。

四是金朝、元朝军队南侵境内。五是“燕王扫北”后的山西移民。六是明末清初境内军民抵抗清军入侵,遭到屠城,使人口减少。

邢台市人口较多的姓氏有:张氏、王氏、李氏、刘氏、赵氏、杨氏、陈氏、郭氏、孙氏、马氏、高氏、宋氏等。

历史上邢台姓氏移民

早在5万多年前,邢台就有古人类居住了。

1990年始,考古人员在邢台、临城等多地考察,发现有古遗址多处。考古研究表明是旧石器时代的遗存。

01

商周至元朝时期

商周时期,商王祖乙迁都邢台地区。周朝时期,境内又设立邢国,成了周公旦之子姬苴的封地。

期间,周公旦将邢国的殷商遗民迁至洛阳地区,同时将周氏族人和一些东夷人迁入邢台境内。

魏晋南北朝时期,后赵石勒定都襄国(今邢台),移民了大量人口于境内。仅平原乌丸部落就有3万户迁入,据悉移民人口多达60万以上。移民人多为胡夷等少数民族。

唐宋时期,唐朝末年至五代时期,境内发生多次战乱。人口大量减少。五代后期,邢州8县人口不到4000户。

宋朝时期,金人南侵、元军南下,境内战火不断。有大量百姓南迁或外逃。境内人口再次减少。

据元代史料记载:“邢州旧时有上万户人口,兴兵以来,人口不满数百人”。

02

明代至清初

明永乐年间,明成祖实施了大规模的移民运动,从山西等地迁移了大量人口至河北地区,部分进入邢台境内。

也有少部分来自山东、浙江等地的移民。

有学者统计,邢台境内至少有1000个村落,是明代移民的时候建立的。

邢台的路氏家族有一支就是明永乐二年从山西洪洞县迁移而来。

明弘治年间,邢台县约有4.5万人。明嘉靖年间,邢台县人口上升为5.8万人。

明末清初,多年战乱,境内人口有所减少。清顺治三年(1646),境内约有4.7万人。

03

清末至解放后

清末民初,境内有部分旅蒙商人迁居河套地区,定居内蒙古境内。

解放后,50-70年代,兴建朱庄、临城、野沟门等水库。境内都有大量人口迁移。

如修建朱庄水库,邢台县有21个村迁建,涉及5019人。

姓氏发源地邢台

邢台是拥有3500多年的历史古城。历史上有多个姓氏发源、郡望、始祖源于邢台地区。

起源于邢台地区的姓氏有:井姓、邢姓、任姓、苏姓等。

郡望源于邢台地区的姓氏有:游姓、傅姓等多个姓氏。

姓氏始祖源于邢台地区的有:张姓、柴姓、李姓等多个姓氏。

如清河张氏,以张挥为始祖,其封地就在清河郡。

邢台市百家姓出众人物

邢台自古重视教育文化。据不完全统计,唐朝至清代,邢台地区有500多人考中进士。

历史上有祖乙、赵武灵王、程子、李牧、张角、崔浩、魏征、田神功、石勒、孟知祥、柴荣、范质、武松等。

还有郭守敬、曹鼐、刘秉忠、朱正色、白圭、王怀庆、董振堂、陈天祥、徐冰、庞炳勋等多位人物。

附:邢台市百家姓排名

麻烦将本文点赞转发给更多人,让大家都来了解下邢台市姓氏文化。点击关注我们。

1 阅读:41

家族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