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西姓氏移民,看看你的先辈是明初“调北征南”迁来的吗?

家族文化 2024-06-17 08:39:10
黔西南百家姓导读: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贵州西南部,境内常住人口约有298.64万人(2023年)。 黔西南地区的移民,清雍正年间,清政府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后,有大量的客民迁居境内垦荒种地。 清嘉庆二年(1797年),南笼起义后,又有来自滇、粤、四川、湖北等地的移民进入。 黔西南人口较多的姓氏有:王氏、杨氏、李氏、韦氏、张氏、罗氏、黄氏、刘氏、陈氏、吴氏、岑氏等多个姓氏。 历史上黔西南姓氏移民 早在12000年前,黔西南就有古人类活动了。 考古人员在兴义市境内发现有猫猫洞遗址,出土了人骨化石。研究表明,在新石器晚期就有远古人类“兴义人”了。 黔西南姓氏迁移,各种史书记载甚少,但跟黔南和黔西南地区都大同小异。 境内是布依族、苗族、彝族分布较多的地方。 布依族是黔西南世居较早的民族,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境内生活了。 汉族在先秦时期有迁居境内,但人口并不是很多。 01汉代移民 据当地古墓出土的文物分析,在汉朝境内隆兴义、普安、兴仁等地已有汉民居住了。 汉族移民主要有明初“调北征南”、‘调北填南’,还有清初雍正年间和清嘉庆年间的客民迁居。 明初,因“调北征南”迁居黔西南的有罗姓、秦姓等多个姓氏。他们多由江西移民而来。 当时境内建有三个卫所,驻扎了数万名官兵。但明末的时期剩下人不多,只有几千人。大部分军民逃亡了。 明末清初,境内还是十分闭塞,未大量开发的地方。土地空旷,人口稀少。 清雍正年间,清王朝实行改土归流后,有大量的客民进入境内开荒垦地。移民人多自来江西、湖广等地。 随着汉人大量收购土地,当地的部分土著居民成了佃户。客民们予以高额的地租、放贷,双方矛盾加深。导致清嘉庆年间爆发了南笼起义。 南笼起义后,境内人口变得很稀少。于是清王朝招云南,广东、四川、湖北、湖南等地的民来种地。有大量的客民陆续进入。 仅兴义府就有客民25600多户。至清道光年间,兴义县10个人中客民就有7-8个人,苗民则十个里面只有1-2人,客民占了绝大多数。 随着外来移民的进入,境内人口大量增加。 02“七普人口”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时,黔西南州常住人口约有301.5万人。 黔西南民族人口 黔西南州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境内有布依族、苗族、汉族、彝族、回族、瑶族等多个民族。 2005年,境内少数民族人口约有131.6万人,在总人口中占比42.24%。 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 布依族有90多万人。苗族有20多万人。彝族有6万多人。回族有3万余人等。 黔西南百家姓出众人物 黔西南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清代境内涌现了出多位反清义士,近代又有多名革命志士。 还有许多其他各行各业的人物,名人众多,仅选载部分: 有骆远怀、窦景祥、陆尔忠、袁祖铭、梁辉廷、张锳、庞忠义、苏发祥、林干夫、莫祯楠、戴之奇、陈思敬、钟振声、龙云阶、唐守一、金万照、叶万均、马河图、卢起珍、岑天文、孟广炯、孔陶安、石勋、霍世才、潘星北、熊亮斌、贺发荣、蔡晓来、杨树森等。 还有尹哲卿、周代兴、梁兴智、朱焕章、韦朝元、王囊仙、颜家鹤、刘官礼、蒙锦山、李明心、杨朝科、赵显彬、谭本良、傅良弼、汤幼竹、罗会廉、田兴畴、邹芳林、章剑英、肖君盛、何应钦、彭考臣、徐崇儒、范纯武、覃发修、任泽充、黄旭、段国权、胡章国等多位人物。 麻烦将本文点赞转发给更多人,让大家都来了解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姓氏文化。点击关注我们。
0 阅读:15

家族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