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将武士敏寸土必争,威震敌胆,殒命沙场后,为何没有被追赠上将

乐蓉说过去 2024-04-13 18:55:01

抗战时期,国军共阵亡少将以上将领206人。

国军似乎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牺牲在战场上的将领,一定要在原来的军衔上,向上追赠一级,比如牺牲(包括病故)在抗日战场上的13位国军中将,后来都被追授上将军衔。牺牲的九位川军团职上校军官,则无一例外,全被追授少将军衔。

凡事都有例外,国军98军中将军长武士敏,却没有获得这份殊荣。关于其中的原因,多年来一直众说纷纭,始终没有一个能让大家都认同的解释。

1892年,武士敏出生于河北省怀安县柴沟堡。

柴沟堡位于河北、山西、内蒙古三省交界处,自古商贾云集,是个崩爆米花都能发财的地方。当年蓉儿就是在这里把靖哥哥勾搭在手的。

武士敏家境不错,不是一般的不错,他爹武杰是个武举人,虽然武举不如文举那么吃香,可武举是文武全才,考试题目中是有写《策论》这个环节的。

朝廷要的是文武全才,可重文轻武是从宋朝就传下来的。那些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家伙,斗大的字是不了一箩筐的家伙,还是早点洗洗睡吧。

其实在当时,武举的身份挺尴尬,《白鹿原》中就有这么一位。郭举人吃红(枣)戴绿。空有一身武功,却不知找谁去发挥。

武举要飞黄腾达是不可能的,可是用来养家糊口,却绰绰有余。

武杰也感觉自己考中武状元的希望很渺茫,可他没有怨天尤人,经过仔细观察,发现经商比读书更有前途。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商人有文化。武杰很快就发现了商机,把粮油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男人总想把自己未尽的壮志,让儿子来实现,武士敏才五岁多,就被父亲送进私塾,并给他取了个文绉绉的字勉之。所以很多同学,不知道后来叱咤风云的武士敏,就是曾经的同窗武勉之。

武士敏读书之余,就跟着父亲习武。

命运似乎和武士敏开了个玩笑,他十年寒窗,苦读《四书五经》,就当他准备到考场上一展身手时,朝廷宣布,停止了延续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

开始武士敏有些无所适从,可他很快振作起来,1908年,他考入宣化中学,开始接受现代教育。

中学毕业后,武士敏顺利考入位于天津新开河西岸(现志成道33号)的北洋法政学堂。

北洋法政学堂

李大钊先生曾经就读于这所学校,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思想开明,进步。即使对北洋军阀,也经常以理抗争。

后来被激怒的袁世凯,将这所学校的军事科剥离出来,划归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于是武士敏又莫名其妙的来到保定继续学业。

保定军校人才济济,出了白崇禧、薛岳、傅作义、顾祝同等诸多名将。武士敏文武兼修,很早就参加了中山先生建立的同盟会。

1915年,老同盟会员山西人郭宗道起事,发动护国讨袁斗争,不幸被俘。被关押在五台县监狱。

武士敏仗义出手,带人闯入监狱,救出郭宗道。武士敏也随即成为袁世凯的追杀目标。

袁世凯死后,结束逃亡生活的武士敏,在山西组建了一支几百人的“河东军”。

“河东军”成立之初,就遭到山西军阀“土皇帝”阎锡山的疯狂打压。

经过一年多的抗争,“河东军”遭遇惨败,武士敏率领残部退入陕西,参加了1917年12月成立陕西“护法靖国军”。

当时恰逢北洋军阀陈树藩,率领一万多人前来围剿“靖国军”。

“靖国军”方面,只有杨虎城率领的六千多人。

双方在关山东北的界方血战六昼夜,终于杀退了陈树藩。

战斗中,武士敏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其过人的身手,引起刀客出身杨虎城的注意,并对武士敏委以重任。

武士敏也借此机会,结识了杨虎城、于右任、冯钦哉等诸多陕西名将。

左一武士敏

武士敏文武兼备,1918年7月,他作为“靖国军”代表,陪同于右任南下广州,谒见中山先生,并得到孙先生的当面教诲和赞许。

陕西地理位置险要,无数军阀对此地都有觊觎之心。

连年征战,陕西“靖国军”大部被军阀收编,只有杨虎城,将被逼宫让位的于右任接回陕西,让“靖国军”得以苟延残喘。

三个多月后,镇嵩军将领刘镇华带兵围攻“靖国军”。“靖国军”一败涂地,于右任逃往上海,杨虎城带残部退守陕北。

而武士敏并没有因为杨虎城兵败而离开,一直不离不弃,追随其左右。

1924年,杨虎城加入到冯玉祥的西北军。

西北军名曰西北,其实主力大都是直隶人。西北军著名的五虎将和十三太保,河北人就占了12个。而且这些人中,有许多是武士敏的保定老乡。

在老乡们的引荐下,武士敏成为西北军第三军骑兵旅长。

当时西北军正处于直系、奉系、直鲁联军的围攻形势非常不利。

武士敏出手不凡,率领骑兵部队奔袭并占领沧州,将奉系军阀倚重的生命线津浦铁路拦腰截断,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随后武士敏又马不停蹄,奇袭并占领了天津卫。

局部的胜利,并不能扭转战局。西北军最终还是战败了,心灰意冷的冯玉祥去苏联“考察”。

几个月后,冯玉祥意气风发的回来了,并开始安排心腹将领去苏联考察。武士敏也是其中之一。

这期间武士敏已经离开陕西,到广东、四川、湖北等地游历,所以一直到1926年9月21日,武士敏才参加了鹿锺麟带队的考察团,与南汉宸等七人一路,踏上苏联的土地。

九个多月以后,武士敏终于回来了,可物是人非,在过去的一年里,发生了许多事,而这段苏联之旅,也使得武士敏成为被猜疑的目标。迫于无奈,他只得去上海做了寓公。

就在武士敏彷徨无计之时,老上司杨虎城再次向他伸出橄榄枝,并在西安安居巷第八到第十号院收拾出来,送给武士敏做住宅。

武士敏感念杨虎城的知遇之恩,立即带上年迈的母亲,妻子,以及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离开上海,来到西安。

武士敏的妻子翁止戈,名字是婚后丈夫给取的。翁止戈的父亲也是个武举人,称的上是门当户对。

翁止戈识字不多,平时却戴一副眼镜。有一年雪后翁止戈去买粮,不小心迷了路,后来被人送回家,因为得了雪盲症,眼睛从此落下了毛病。

武士敏安顿下来以后,被杨虎城任命为西北军第一师第二旅旅长。

此时杨虎城和冯玉祥已经决裂,二人失和的原因,是蒋介石处心积虑分化瓦解。

目的达到后,老蒋立即命令杨虎城的部队,到山东的胶东地区,执行剿匪任务。

武士敏在剿匪战斗中表现出色,胶东地区两股势力最大土匪刘桂棠和顾袭,就是武士敏带兵剿灭的。

剿匪战斗结束后,老蒋命令杨虎城带部队,去往安徽北部的太和县进行整补。

名为整补,其实是整而不补。整补结束后,杨虎城的军就变成了师,而在剿匪战斗中表现出色的武士敏,不升反降,莫名其妙的从旅长变成了团长。

1928年12月,武士敏突发奇兵,顶风冒雪长驱200余里,在驻马店,将老蒋的宿敌唐生智彻底击败。

消息传到老蒋那里,他压根就不相信。区区一个团,能够击败唐生智数万人。因此没有派出援军。任凭败局已定的唐生智,带着手下的残兵败将,狼狈不堪的逃走了。

武士敏屡立奇功,进而官复原职。又变成了旅长。

当时陕西被阎锡山控制了,为了收复陕西,武士敏担任开路先锋,一路上屡战屡胜,先后攻占洛阳,新安等要地,最后猛攻陕西的门户潼关。

武士敏以一旅的兵力,前赴后继,愣是将驻守潼关敌军一个师杀得落荒而逃。

占领潼关后,武士敏头上,又多了一个头衔,国军第42师第124旅旅长,兼潼关警备司令。

1933年春天,日寇将魔爪伸向热河,中国军队奋起抵抗,长城会战就此拉开帷幕。

武士敏主动请缨,率领所部进驻顺义、怀柔。

五月,武士敏率军出关,与日寇血战两场,杀得日军落花流水。

由于杨虎城不是蒋介石的嫡系,老蒋对他一直深怀戒心,对参加长城会战的西北军,也没有给予必要的武器弹药的补充。

武士敏的士兵,除了老旧的汉阳造,还人手一把大刀,杨虎城是刀客出身,所以十分注重刀术的习练。

武士敏两战两捷,就在他准备再次与日军决战时,何应钦竟然和日酋梅津美治郎签订了合约,承认了日军对热河的占领。

壮志未酬的武士敏只得回师陕西,驻扎在大荔县,后又调防洛川。

武士敏屡立战功,被授予国军少将军衔。

1935年10月,红军主力到达陕北。

武士敏所部124旅主动让出防御阵地,到宜川一线驻防。期间他曾向红军赠送了一大批武器弹药。

武士敏勇悍的作战风格,给蒋介石留下深刻印象,为了分化杨虎城,1936年秋天,他提议保送武士敏进入南京陆军大学学习。

这所学校的前身,就是著名的黄埔军校。从这里毕业的学生就是蒋介石的门生、嫡系,称得上是前途无量。

可谁也没想到,就在这年的12月,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本来这件事和远在南京的武士敏没有什么关系,可杨虎城是武士敏的老上司,自然有人来问他,对这次事件的看法。

武士敏毫不犹豫,选择了对张学良和杨虎城的支持。武士敏也因此被关进了监狱。

武士敏虽然军衔不高,可他朋友却不少,在朋友们的积极斡旋下,武士敏终于重获自由。

蒋介石为了拉拢武士敏,任命他做了西北军第17军第169师师长。可武士敏根本不领情,每次谈起杨虎城的遭遇,他都唏嘘不已。

卢沟桥事变以后,武士敏再次主动请缨,率领部队出陕西,东渡黄河,挥师北上。

1937年九月,第169师与日军首战保定完县(顺平县)大郭村。经过激战,第169师消灭日军300多人后,主动退守至滹沱河南岸平山县王田村一线。形成与日军隔河对峙状态。

当天夜间,武士敏亲率一个团渡河,奇袭在东西金山宿营的日军。

日军摸不清虚实,被迫撤退,天亮后继续组织兵力进行反击。

武士敏率领战士们死战不退,面对日军绝对优势兵力的进攻,顽强坚守阵地一个昼夜。

第3日凌晨,武士敏率领部队向日军阵地发起反冲锋。

日军再次溃退。武士敏趁此机会,率领弟兄们趁着夜色安全的退回南岸。

第169师的弟兄们初尝胜果,士气高昂。

十月初,与日军再战太行东麓,歼灭日寇三百余人。

随后169师又奉命参加娘子关战役。在曹泉与唐家会之间设防,与由旧关来犯日军血战两个昼夜,日军付出重大代价后不能突破,只得悻悻而归。

武士敏随后转战娘子关以东的井陉县,再次给西进的日军迎头痛击。

娘子关失守以后,武士敏的部队又奉命到山西岔口一线设防,结果在下盘石一带,深陷日军重围。

武士敏几次奋力冲杀,始终没能突出重围。此时第169师已经弹尽粮绝。

就在危急时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闻讯赶来增援。

八路军此举,并不能改变敌众我寡的不利局面,八路军首长审时度势,采取围魏救赵战术,先后在七亘村、黄崖底、广阳坡等地设伏,杀得日军首尾不能相顾。

武士敏趁此机会,抢占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向日军发起冲锋,靠白刃战杀出一条血路,突出重围。

没容武士敏喘口气,他又接到驰援太原的命令。

可当筋疲力尽的169师抵达太原时。太原郊区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日军骑兵,在十几架飞机的配合下,对守军阵地狂轰滥炸。

武士敏冒着日军猛烈的炮火,率领部队强渡汾河,在晋祠以北的各村抢占有利地形,构筑防御工事,准备与日军拼至最后一人。

可惜此时太原已经失守,继续固守已经变得毫无意义。

11月9日,心意难平的武士敏,奉命率领169师经汾阳、隰县,撤至大宁县午城镇(现属隰县)进行整补。

这一仗第169师元气大伤,上峰将战斗中表现不佳的国军第98军所部第42师,全部补充进第169师。第169师才得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了战斗力。

12月中旬,武士敏奉命开赴白晋(白圭村至晋城)公路北段,在子洪口要隘设防。

子洪口位于祁县东南,是晋中通往晋东南的唯一通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武士敏的师部。先是设在武乡县南关镇,后来又主动迁移到祁县刘家垴。

师部迁移的原因,只因为八路军总部就设在武乡县砖壁村,两者相距只有四十多公里。距离太近容易发生误会。

刘家垴村子不大,但名气很大,这里是方圆数百里以内,最大的骆驼运输集散地。

刘家垴位于一道险峻的山梁上,为了方便骆驼出入,村里只有一条直上直下的狭窄石坡路。堪堪容两匹骆驼擦肩而过。地形绝对是易守难攻。

在此期间,武士敏与八路军相处的非常融洽,双方将士们经常在搞联欢,相互配合作战,将子洪口打造成一道日军难以逾越的天堑。

有一次,武士敏的机要副官石中立,与护士刘鸣珊自由恋爱。很快两个情投意合的年轻人就开始筹办婚礼。

戎马倥偬,也没有太多的讲究。武士敏在来远镇为他们举行了婚礼。

婚礼当天,八路军总部派来星火剧团,用精彩的演出为新婚夫妇助兴。石中立与刘鸣珊感动的泪流满面。

武士敏也欣然命笔,当场题诗:

国破山河碎,城荒犬狼行。

父老遭涂炭,羞煞带枪人。

军民团结紧,抗战必胜利。

1938年2月,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计划收复太原。

战斗前,作战部队被分为东西两路。西路以阎锡山、卫立煌为正副指挥,所部均为国军部队。

东路正副总指挥朱德、彭德怀。东路军中,除了八路军,还有武士敏的第169师。

此次会战太原,战斗尚未开始,就被日军窥的先机,他们集中优势兵力,猛攻西路战斗力较弱的国军。

国军溃败,合击太原的计划胎死腹中。

武士敏心中五味杂陈,他实在想不通,国军装备精良,可为什么作战意志,却不如小米加步枪的八路军。

期间武士敏甚至动过这样的念头,率领所部,一起归入八路军麾下。

很快,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找到武士敏,苦口婆心的劝说他,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

见武士敏无法被说服,朱德和彭德怀联名邀请武士敏,请他到沁县小东岭,参加东路军将领会议。

朱德在会议上做了热情洋溢的演讲。台下的武士敏犹如醍醐灌顶,他感叹说:八路军高级指挥官,能够心平气和的对下级摆道理,解决问题,试问哪个国军将领有此胸怀。

会议后,彭德怀邀请武士敏彻夜长谈,武士敏深受感动,他当众动情的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只要我的军队不调动,我们绝不脱离阵地,一定和八路军共同抗战,收复失地。

回到师部后,武士敏还感慨万千的说:我当了几十年的兵,这才懂得为国报效的道理,是副总指挥教会我,怎样做一个真正的抗日军人的。

在武士敏的极力邀请下,八路军总部派出六十多名德才兼备的干部,到武士敏的第169师中担任教官。

1938年4月,日军以第108师团为主力,集结了11个作战联队,总兵力3万多人、由河南博爱,河北邯郸、邢台、石家庄,山西阳泉、榆次、太谷、祁县和长治出发,兵分九路,围攻晋东南的抗日根据地。

而作为这次战役的主力,日军第109师团,由西北方向的太谷,直扑子洪口。

面对气势汹汹的日军,武士敏沉着应战。他命令战士们主动放弃一部分阵地。等兵不血刃地日军冲上来,看到空无一人的阵地,头脑有些发懵。

就在这个时候,脚下传来阵阵巨响。原来武士敏在放弃的工事中,埋设了大量威力强大的地雷。

鬼子被地雷炸的晕头转向,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武士敏又杀了个回马枪,将日军一举赶出子洪口。不但收复了所有的阵地,还将防线向前推了三公里。

战斗中,日军一名联队长加藤被击毙。十几辆满载兵员或者物资的卡车被炸毁。

与此同时,八路军在长乐村,也取得歼敌2000余人的重大胜利。

日军仓皇撤退,这也意味着日军寄予厚望的九路围攻的计划,被彻底粉碎。

日军大败之余,很长时间没敢再对武士敏守卫的子洪口起非分之想。

武士敏是个勤快人,既然鬼子不肯来,那就想方设法逼他们来。

同蒲铁路(大同到蒲州)正好路过第169师的防区。武士敏派出许多小分队,今天扒铁轨,明天袭击个鬼子兵营,每次战斗歼敌人数不多,可日积月累,时间长了,这个可怕的伤亡数字,也让日军难以承受。

一年后的4月中旬,恼羞成怒的日军卷土重来,他们集结万余兵力,兵分11路,从三个方向,第二次向驻守在子洪口的第169师,发起猛烈攻击。

其中有两路比较狡猾的日军,他们化装成八路军,骗取了当地平民的信任,沿两条鲜为人知的羊肠小路,直扑第169师师部所在地刘家垴村。

武士敏早有防备,给鬼子唱了一出“空城计”。

武士敏率领主力部队,早就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武士敏深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真谛,日军这次一口气来了1.3万多人,说实话,武士敏真还没有一口吞下敌人的实力。

可鬼子倒霉就倒霉在兵分11路上,既然不能一起歼灭,那就给他们来一个各个击破。

第169师先后在唐河、温风岭等地与日军展开战斗。

兵力上处于绝对劣势的日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本来他们的任务就是负责佯攻,做梦也没想到,武士敏选择他们作为攻击目标。很快两路日军败下阵来。

武士敏再接再厉,把目光投向那支从沁源北上的日军。

武士敏率领169师主力,昼夜急行军,突进到白狐窑东南山区,将沁源来犯之敌,包围在一个山谷里。

战斗一开始就进入白热化程度,战场上到处都是凄厉的嘶吼声。

被包围的日军不甘心全军覆没,先是请了十几架飞机来助阵,飞机不但投下的重磅炸弹,还使用了大量的毒气弹。

可任凭这一路鬼子怎样折腾,也难逃全军覆没的厄运。

武士敏战利品都顾不上收集。又带人沿沁河直扑贾岩沟。

日军担心被全歼,派出一个大队,试图阻止气势如虹的第169师。

结果双方一接火,日军就溃不成军,负责掩护的一个大队400多人,一个都没跑掉。

这场战斗整整打了6个昼夜, 第169师以伤亡870多人为代价,取得歼敌日军2300多的人的胜利。

而来犯的其他日军见势不妙,都惶恐不安的撤出子洪口。

战后,有人请武士敏当众发表演说。因为大家都听说武士敏口才了得,好不容易才找到这样一个机会。

武士敏沉吟良久,最后朗声道:为了胜利,我们不惜一切代价,誓死抗战到底,绝不气馁!

1939年7月,日军独立第九旅团主力进犯子洪口,武士敏不等敌人杀上门来。就带人杀了出去。

在沁源县天神山,两支部队不期而遇,第169师迅速占据有利地形,对日军形成围歼之势。

经过一番激战,日军独立第九旅一败涂地,其伤亡之惨重,让日军迄今都三缄其口。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明明双方兵力差不多,第169师是如何做到全歼日军独立第九旅团的。

天神山战斗结束后,日军将武士敏当成了天神,任凭第169师纵横于沁河两岸,却再也不敢试其锋芒。

1939年秋天,在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冯钦哉的极力推荐下,武士敏升任第98军中将军长。

1939年12月,阎锡山发动十二月事变,公开与八路军为敌。国军将领胡宗南,侵占了陕甘宁边区的淳化、正宁、宁县等5个县城。蒋介石也以上述情况为理由,停发了八路军的军饷。

与此同时,蒋介石还指令武士敏“设法”与八路军制造摩擦。武士敏不为所动,慷慨陈词道:团结高于一切!抗日高于一切!

武士敏极力维护了与八路军的友谊,也因此开罪了蒋介石、阎锡山等一言九鼎的大人物。

为了借日军之手打击八路军,阎锡山将98军调往晋西南的中条山,任由晋中通往晋东南的门户洞开。

1940年2月,武士敏在沁水县东峪村,参加八路军太岳军区成立大会,武士敏慷慨陈词: “坚决服从朱彭统一指挥,以吾行动, 抗日到底!

中条山主峰历山舜王坪,海拔2360米。国军在中条山驻扎了二十多万部队,守卫主峰的任务,交给了非嫡系的第98军。

1941年5月,日军集结六万多兵力,分十四路合击中条山。国军嫡系部队一触即溃,在撤退时遭受重创。

可日军在攻击舜王坪阵地时,受到第98军的顽强抵抗,正是因为他们的舍命掩护,国军主力才渡过黄河,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厄运。

等其他兄弟部队全部安全渡河以后,第98军也失去了最佳的撤退时间。

武士敏率先冲锋,一举突破日军重围,退入八路军的太岳游击区。

日军抽调一半的兵力,在空军的掩护下,对人困马乏的98军穷追不舍。

深陷重围的第98军连日征战,部队减员非常严重,全军只剩下八九千人。

在八路军的帮助下,第98军终于脱险,到达沁水县与长子县交界处的东西峪地区。

八月初,武士敏在冀氏县(今安泽县)桑曲村,与八路军386旅陈赓将军共商大计。

双方约定,临屯公路以南,沁河以东为国军98军驻防,沁河以西是八路军的驻防区。

在以后数月间,日军屡次遣人找到武士敏,劝说他停止抗日,并许诺只要投降,就任命他做“白晋线自卫军”总司令。

对日寇的无耻要求,武士敏断然拒绝,并出兵全歼了驻扎在长子县石哲镇的日军警备队。

恼羞成怒的日军,为了彻底解决第98军,再次集结兵力三万多人,准备对98军防区进行“扫荡”。

陈赓派代表,劝说武士敏化整为零,与日军展开游击战,暂避日军锋芒。

武士敏以98军不擅长游击战术,拒绝了八路军的建议。

其实武士敏已经意识到此战凶多吉少,战前给妻子留下一封遗书:

止戈吾妻:连年兵荒马乱,隔山阻隔,一向音稀,然为夫为父无不每每念兹在兹,常将夫妻情怀,儿女关切深埋于心底。秋风乍起,风云突变,22日,凶险袭来,日寇以三万余兵力铁壁合围东西峪。九十八军危矣!然身为中国军人,绝不放下武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已做好牺牲准备,倘我不幸捐躯,切勿悲伤。大丈夫生于世,当建功立业,生为国家,死为民族,正得其所在。所遗憾者,恐我再不能躬侍亲情,教育儿女,念此撕心裂肺!然先国后家,这个道理你们是懂得的。

永别了!武士敏。

9月27日,日军分兵十四路,合围98军驻地。此时全军上下,已存必死之心,所以战斗异常惨烈。

战场上,到处都是弹尽粮绝的98军将士,挥舞着大刀,向日寇发起最后冲锋。

日军尸横遍野,只得暂停攻击。并派出一名汉奸去劝降。

武士敏怒斥道:倭寇侵我国土,身为军人,有进无退,寸土必争,倘壮志难酬,黄龙未捣,大丈夫当战死沙场。

汉奸羞愧难当,掩面而去。

9月28日,日军出动飞机11架,坦克十余辆,重炮20多门,轮番向98军阵地狂轰滥炸。

98军将士死战不退,整整一天时间,在兵力和火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日军,愣是没能前进一步。

第2天凌晨4点多,日军继续展开猛攻。

此时98军能够坚持战斗的,已经剩下不足两千人,玉皇岭、黑虎峪、玉井山等阵地几经易手,终因守军全部战死,阵地宣告失守。

最后武士敏率警卫部队,被日军包围在面积不到5平方公里的马头山上。

在敌机和重炮的轰炸下,武士敏几次负伤,但他咬紧牙关,包扎好伤口后,率领弟兄们连续向敌人发起7次冲锋。300多名鬼子被大刀砍死在马头山上。

战至中午时分,一颗航空炸弹落在武士敏不远处,纷飞的弹片击中了他的头部和腰部。

浑身是血的武士敏手拄大刀,挣扎着站起来,面对跑过来抢救的战士,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大吼道:不要管我,拼到底,不成功,便成仁。

为了不拖累大家,武士敏挥刀自戕,壮烈殉国。

98军的将士们杀红了眼,他们大吼着“为军长报仇”,杀向敌群。

许多鬼子瞠目结舌,不知所措,竟然被杀出一条血路,近300人突出重围,在八路军的接应下平安脱险。

这一仗98军几乎拼光了,值得一提的是第247团团长冯汉英,他受伤被俘后,半夜挣脱绳索,潜入日军指挥所,杀死日军联队长,副联队长各一名。

冯汉英在闯卡时被哨兵发现,身中数弹后牺牲在日军指挥所门外。

冯汉英

抗战时期,国军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牺牲在战场上团职以上将领,都要向上追赠一级。国军追赠的13名上将,都属于这种情况。其中包括病故的廖磊。

同样是国军军长,在中条山战役牺牲的唐淮源,也被追赠上将军衔。

唯一的例外就是武士敏,他功高盖世,殒命疆场,国民政府却只给了他一个褒扬令。

是什么原因让有人在这件事上作梗,时隔多年也没人站出来承担责任,看来只能成为一个难解的悬案了。

倒是八路军给了武士敏极高的赞赏,他牺牲数日后,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为武士敏召开追悼大会,并将沁水县命名为士敏县。

朱德、左权等八路军将领,都发来电报表示哀悼。

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更是奋笔疾书;八路军失一良友,国家折一栋梁。

0 阅读:23

乐蓉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