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那些事儿(7)-印第安人的信仰和部落

双儿谈武器 2024-06-12 12:57:23

要理清北美的这段历史,我们必须对当时的印第安部落有所了解,当欧洲人已经进入工业文明的时候,印第安人还处于部落氏族社会。

这些部落和氏族往往基于血缘关系或共同的地域、文化和语言特点而形成。在部落和氏族内部,成员通常共享资源、劳动和决策权,保持着紧密的社会联系。这种社会组织形式在印第安人的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宗教信仰。

在较早的时期,印第安人主要以部落为单位组织社会,每个部落由数个家族组成,这些家族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部落内部通常由酋长领导,负责协调和管理部落内外的事务。这种社会组织形式体现了印第安人的家族和血缘关系的重要性。

在经济生活方面,印第安人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发展出了狩猎、捕鱼和农耕等多种生计方式。这种经济多样性也影响了他们的社会形态和组织结构。

印第安人的信仰

在宗教方面,印第安人的信仰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他们崇拜大自然和宇宙力量,这种宗教信仰也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

印第安人的信仰体系多样且复杂,涵盖了自然崇拜、神灵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神灵崇拜、偶像崇拜以及萨满教等多种宗教观念。他们普遍认为自然界的万物,包括土地、天空、动物和植物等,都拥有灵魂和灵性,并应得到尊重和保护。

在印第安人的信仰中,土地被视为母亲,是生命的源头,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天空则是神灵的家园,星星和月亮都被视为神灵的化身。此外,印第安人还崇拜多神灵,每个神灵掌管着不同的事物,如天空的巨鹰神、海洋的鲸鱼神等,他们通过举行仪式、祈祷和献祭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祈福。

萨满教在印第安人中相当流行,萨满教的信徒被认为是能够与神灵建立联系并传达信息的人。他们通过特殊的仪式、舞蹈、音乐和草药来实现与神灵的沟通,并为部落成员提供心灵的疗愈和咨询。

除了宗教信仰,印第安人还相信鬼魂的存在,并认为在死后,灵魂会继续存在,并在社区中保持活跃。为了与祖先的灵魂交流,印第安人会举行祭祀仪式和传统舞蹈。

印第安人的部落

大家都知道美军有款武装直升机,被称为"阿帕奇",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阿帕奇是一个印第安人部落的名字。

事实上印第安人在北美有约700个部落,另一种说法是,尼克松执政时,对印第安人历史上部落进行了一次总调查,结果是印第安人历史上大约有570多个部落。

北美最为著名的十大印第安部落包括 Arikara、Cherokee、Iroquois、Pawnee、Sioux、Apache、Eskimo、Comanche、Choctaw、Cree 等。

1,Arikara-阿里卡拉人

Arikara的中文名字是阿里卡拉人。他们是美国密苏里河平原的一支印第安人。

Arikara部落,也被称为Sahnish,是北美印第安人的一个部族,主要居住在现今的美国北达科他州。他们操卡多语(Caddo),并以善于种植谷物而著称,用谷物与其他部落交换肉类和长袍。此外,他们还种植豆类、南瓜、烟草及向日葵,妇女主要负责种田,而男人则负责狩猎鹿、麋鹿和一些水牛。

在文化上,Arikara部落与波尼人(Pawnee)有一定的联系,但后来逐渐分离并北移,成为操卡多语的最北部部落。村落聚居是半固定性的,住房为泥抹房舍,村落的各项活动均受祭司所掌握的一个圣包(sacred bundle)所控制。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小比格霍恩战役(the Battle of the Little Bighorn)中,也有至少两名Arikara族印第安人侦察兵参与,并在这场战役中阵亡。

阿里卡拉人的社会结构相对复杂,拥有一定的政治组织和宗教体系。他们通常居住在固定的村落中,房屋采用土木结构,适应平原地区的气候条件。阿里卡拉人的文化特色体现在他们的艺术、手工艺和口头传统中,这些传统在部落成员之间代代相传,成为他们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历史的演进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阿里卡拉人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许多阿里卡拉人逐渐放弃了传统的农业和狩猎方式,转而接受现代的生活方式和技术。尽管如此,仍有一部分阿里卡拉人努力保持和传承着自己的民族文化,通过教育、文化活动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他们的历史和文化。

2,Cherokee-切罗基部落

Cherokee部落,即切罗基部落,是北美的印第安民族易洛魁族系的一支,他们世代居住在山区,擅长在山地攀行。切罗基人原居住于大湖区周围,但被德拉瓦人和易洛魁人击败后迁移至南方,后来主要分布在田纳西州东部和北卡罗来纳州及南卡罗来纳州的西部。

切罗基部落的历史中,有一段被称为“眼泪之路”的悲惨经历。183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印第安人迁徙法》,强制切罗基部落西迁至俄克拉荷马州。途中,由于军人和民兵的暴力行为以及严酷的自然条件,许多切罗基人丧生。

在文化上,切罗基部落有着丰富的传统,包括独特的宗教仪式、住房风格和社会结构。例如,他们有一个议事厅用于举行大会,燃烧圣火,并有重要的宗教仪式如绿谷节。此外,切罗基部落还拥有一部成文宪法,并发展出了一种音节表,几乎使整个部落消除了文盲。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汽车品牌Jeep中的切诺基(Cherokee)名称便是源自这个部落,意在表达其能攀越障碍、征服艰难险阻的精神。

3,Iroquois-易洛魁部落

Iroquois部落,即易洛魁部落,是北美洲印第安人的一支,原分布在密西西比河以西,后迁到安大略湖和伊利湖一带。易洛魁人包括塞内卡人、卡尤加人、奥内达人、摩霍克人和奥南达加人等多个部落,共有十多个部落,属蒙古人种美洲支。他们使用易洛魁语,属于印第安语系霍卡-西乌语族。

易洛魁人于1570年组成易洛魁联盟,包括莫哈克、奥内达、奥农达加、卡尤加、塞内卡5个部落。1715年土斯卡罗拉部落加入,形成人们常说的“六部落”。他们生活在美国纽约州、威斯康星州、宾夕法尼亚州、俄亥俄州,以及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

易洛魁人从事锄耕农业,兼营渔猎和畜牧、制陶和编筐等手工艺,并长期实行母系氏族制。

值得注意的是,易洛魁人的名称“Iroquois”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解释。例如,在某些记载中,这个名字可能是由休伦人给予的,带有贬义,意为“蛇”。而在他们的自称“豪登诺沙尼”中,意为“建造长屋的人”。

易洛魁部落以农耕为主,同时也从事渔猎、畜牧以及制陶、编筐等手工艺。在经济活动中,母亲占据中心地位,这反映了他们长期实行的母系氏族制。在母系氏族制下,亲属关系按母系确定,血统和财产继承也按母系计算,因此妇女在部落中拥有较高的地位。

长屋

易洛魁人的住房是一种被称为“长屋”的结构,这种住房由木杆和树皮搭建而成,拥有一个尖的或圆的屋顶,每个长屋中住着一个母系大家族。此外,易洛魁人使用易洛魁语,属于印第安语系霍卡-西乌语族,并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

历史上,易洛魁部落曾是一个强大的部落集团,其疆域辽阔,涵盖了大湖区的许多地区。然而,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易洛魁联盟被英、美分化利用,最终在1779年被美军击溃。联盟瓦解后,部分成员逃往加拿大,而留在美国的成员则被迫居住在保留地,生活变得较为贫困。

4,Pawnee-波尼部落

Pawnee部落是北美洲的一个印第安人部落,曾居住在普拉特河(Platte River)流域的内布拉斯加州中南部和堪萨斯州北部,现今则主要生活在俄克拉荷马州的中北部地区。

这个部落由若干相对独立的群组组成,包括基特克哈基人(Kitkehahki)、乔伊人(Chaui)、皮塔哈维拉特人(Pitahauerat)及斯基迪人(Skidi)。每个群组都分成若干作为基层单位的村落,居住在圆顶大型土屋中,而在猎捕水牛时则住皮制圆锥帐篷。

Pawnee部落的经济活动主要包括农耕、渔猎和畜牧。妇女们负责种植玉蜀黍、南瓜和豆类,而男人们则负责狩猎和畜牧。此外,他们还有一定的制陶技术。

在社会结构上,Pawnee部落有首领、祭司和巫医等不同的阶级。首领负责领导整个村庄或群组,而祭司则负责仪式的举行和圣歌的演唱。巫医在部落中拥有特殊地位,他们具有治病和使人们避开敌人袭击的能力。

宗教上,Pawnee部落的信仰复杂,他们相信某些星宿即为神明,并会举行仪式来迎接星宿的出现。在实际生活中,他们也运用天文学知识,如确定何时播种玉米等。

太阳神被视为赐福给人们的重要神明,而玉蜀黍也被视为一个象征性的母亲。

玉蜀黍,学名Zea mays L.,是禾本科、玉蜀黍属的植物,也是我们俗称的玉米。这种作物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并在全世界热带和温带地区广泛种植。

玉蜀黍的起源存在多种观点。有研究认为它起源于南美洲中部的亚马孙河流域,如秘鲁、巴西、玻利维亚等地。同时,也有人认为中美洲的墨西哥、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等也是其原产地。在墨西哥发现的“大刍草”被认为是各种玉蜀黍类型的祖先。据考古证据,大约在7000年至5000年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已经开始种植玉蜀黍。

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外部势力的影响,波尼部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在19世纪,他们遭遇了阿拉帕霍人的袭击,并因此失去了部分土地。随后,美国的西进运动更是使他们丧失了大片牧场,最终被迫撤往俄克拉荷马州。

现今,波尼部落的文化和传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留和传承,但他们的生活方式已经与过去大不相同。

5,Sioux-苏族

Sioux部落,也被称为苏族,是北美印第安人中的一个民族。其族名源自阿尼希纳比族(Anishinaabe),这是苏族的敌对部落之一,对他们的称呼是“Nadouessioux”,意为“小蛇”。苏族可以指任何包含在苏族大联盟(Great Sioux Nation)之内的种族,或者可以称呼任何操苏语方言的民族。

苏族根据语言可分为两大类:达科塔人(Dakota)和拉科塔人(Lakota)。他们生活在美国西部的大平原区,主要靠狩猎维生,特别喜欢狩猎美洲野牛和水牛,因为除了可食用外,还能用来制成衣物和遮风避雨的地方。他们原以狩猎为生,不仅捕猎野牛,也捕捉小马和羚羊,后逐渐饲养牲畜,发展农业,兼营渔猎。

随着马匹引入大平原,苏族人迅速适应了马背上的生活,并因此拥有非常高超的骑术和精准的骑射技巧。他们的生活方式因此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苏族是印第安人中最善战、最勇敢和最有名气的民族之一。

苏族与白人的战争开始于1854年格拉坦之战(Grattan Fight),结束于1890年伤膝谷大屠杀(Wounded Knee Massacre),其中以达科塔战争(Dakota War of 1862)、红云战争(Red Cloud's War)、大苏族战争(Great Sioux War of 1876-77)最为著名。

苏族分许多部落,各部落又分若干游猎的群体,每群有几十至数百人不等。其社会组织以父系为基础,实行一夫多妻制。苏族的语言属阿尔吉克语系。

苏族的文化和艺术也相当丰富,他们擅长制作各种手工艺品,如陶器、编织品和珠宝等。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具有实用性,还体现了苏族人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此外,苏族的音乐和舞蹈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歌唱和舞蹈,苏族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苏族文化独特而丰富,其历史、生活方式和传统都体现了这个民族与北美大平原的深厚联系。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外部势力的影响,苏族文化也经历了巨大的冲击和变迁。

6,Apache-阿帕奇部落

Apache-阿帕奇部落是北美印第安人的一个族群,以其强大的军事素养和忍耐力而著称。这个部落历史上与白人抗争达数世纪之久,并且在战争中展现出凶猛的战士和有谋的军事家的特质。

阿帕奇族是最后一个向美国政府投降的部落,其最后一位首领是杰罗尼莫。

阿帕奇部落(Apache tribe)是数个文化上有关联的美国原住民部族的一个总称,其语言属于阿帕切语系。这个部落历史上分散在亚利桑那州东部、墨西哥西北、新墨西哥、部分德克萨斯州及小部分平原地区,并以使用七种不同的语言为特点。

在现代,阿帕奇族主要居住在俄克拉何马州、德克萨斯州以及亚利桑那州的保留地。此外,部分阿帕奇人已经迁居到如纽约等大都市。

值得注意的是,Apache这个名字也被用于命名一个开源软件项目及其背后的软件基金会——Apache软件基金会(ASF)。这个命名并非偶然,而是出于对Apache部落原住民的尊重和欣赏。ASF的创始人Brian Behlendorf在命名时,受到了关于Apache部落最后日子的纪录片的启发,认为这个名字几乎浪漫地代表了他们在web-server项目中所做的事情。

然而,近年来,有声音指出ASF使用Apache这个名字可能涉及对美洲原住民部落文化的侵占,并呼吁ASF考虑改名以尊重美洲原住民。

阿帕奇部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对于理解美国西南部原住民的生活和斗争至关重要。他们的坚韧和战斗精神在印第安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同时,阿帕奇部落也面临着现代化和都市化带来的挑战,需要努力保持其文化传统和身份认同。

Apache部落是北美印第安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族群,其名字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如何更好地平衡尊重历史与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7,Eskimo-爱斯基摩-因纽特人

美洲的Eskimo部落,也被称为爱斯基摩人或因纽特人,是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原住民群体,是一个生活在北极地区的蒙古人种集团。

他们主要分布在从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到格陵兰的北极圈内外,并居住在格陵兰、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等地。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Eskimo或爱斯基摩人在某些语境下仍被使用,但这个称呼实际上来源于他们的敌人,含有贬义。

爱斯基摩人并不喜欢这一称呼,因为这来自他们的敌人印第安阿尔衮琴部落的语言,意为“吃生肉的人”。他们更倾向于使用“因纽特人”这一自称,意为“人类”。

在北极的严酷环境中,因纽特人发展出了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他们的经济以渔猎为主,主要依赖海象、海豹、鲸和驯鹿等动物为食,同时也利用这些动物的皮毛制作衣物以抵御严寒。他们的住房也很有特色,有石屋、木屋和雪屋,房屋一半陷入地下,门道极低。

此外,因纽特人还表现出了令人惊叹的适应力。他们的身体特征,如身材矮小粗壮、头发又黑又直、眼睛细长等,都是长期适应极地环境的结果。这样的身体特征有助于他们抵御寒冷,而细小的眼睛可以防止极地冰雪反射的强光对眼睛的刺激。

在现代社会,因纽特人仍然保持着他们的文化传统,并努力在现代化与保持传统之间找到平衡。他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等问题,但他们的坚韧和适应力使他们得以在北极这片严酷的土地上生存并延续其文化。

在提及Eskimo部落或因纽特人时,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文化和传统,避免使用可能冒犯他们的称呼,并努力理解他们在北极地区的生活方式和面临的挑战。

在现代社会,因纽特人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气候变化、资源短缺以及文化传统的保护等。他们努力在保持自己传统文化的同时,适应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因此,在提及这个部落时,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文化和传统,避免使用可能冒犯他们的称呼。

8,Comanche-科曼切部落

Comanche部落,也被称为科曼切部落,是北美印第安游牧部落之一,主要活动于19世纪的大平原南部地区。他们是怀俄明肖肖尼人的一支,南迁前过着半定居的狩猎和采集生活。南迁过程中,科曼切人不断攻击并逐走其他平原部落,尤其是阿帕切人。

科曼切人以其高超的骑马技巧和游牧生活方式而著称,成为18及19世纪平原印第安人的典型代表。他们也是最早从西班牙人那里获得马匹的部落之一,并大量饲养马匹。科曼切人经常发动袭击,劫掠物资和俘掳奴隶,深入南方,远达墨西哥的杜兰戈州。

科曼切人原本生活在北美大平原的南部地区,后来逐渐向北扩展。他们擅长骑马和射箭,能够迅速地进行长途奔袭和战术机动。他们的生活方式以游牧为主,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移,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生计。

在与其他部落的冲突中,科曼切人以其出色的战斗技巧和凶猛的作风而著称。他们经常对其他部落发动袭击,劫掠物资和俘虏人口,以此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和壮大自己的实力。

在文化发展上,科曼切人的文化相对简单,没有农耕、编篮子、烧制陶器或建造房屋的习惯。他们也几乎没有社会组织和祭司阶层,甚至重要的太阳舞仪式都没有。科曼切人的生存主要基于战争,长时间内都是大平原上令人恐惧的族群。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曼切部落也逐渐受到了现代文明的冲击。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逐渐消失,许多科曼切人被迫放弃了游牧生活,定居在保留地或城市中。尽管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困境,但科曼切人仍然努力保持着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传承着祖先的智慧和勇气。

到20世纪晚期,科曼切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约有3,000名科曼切人在奥克拉荷马州劳顿附近分散居住,逐渐适应了现代生活方式。

9,Choctaw-乔克托人

Choctaw部落,也被称为乔克托人,是操穆斯科格语的北美印第安部落,主要居住在现今的密西西比州东南部。这个部落是奇克索人的一支,并在18世纪中叶时,约有20,000名乔克托人分散居住在60或70个居民点,主要分布在珍珠河、奇克索韦河和帕斯卡古拉河沿岸。

他们原是农业部落,擅长种植玉米、豆类和南瓜,同时也从事狩猎和捕鱼。乔克托人的文化特征包括其独特的住房结构(由圆木或树皮筑成,外敷泥土的茅顶小屋)、礼仪性头部变形习惯,以及拣骨礼等丧葬习俗。

乔克托人的住房是茅顶小屋,由圆木或树皮筑成,外敷泥土。在农业方面,他们是东南部农业部落中最擅长耕作的,也是唯一有剩余农产品出售的部落。主要农作物包括玉蜀黍、豆类和南瓜,同时也进行捕鱼、采集坚果和野果,以及猎捕鹿和熊等活动。

乔克托人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他们蓄长发,并在人死数日后举行拣骨礼,由专门的拣骨人操作,拣骨人男女皆有,并有着特殊的纹身和长指甲。此外,他们还有流行于东南部印第安诸民族的礼仪性头部变形习惯,即在幼童时期用木板夹头使其头部呈扁平形。

在历史上,乔克托人经历了多次迁移和冲突。白人移民定居美洲大陆后,乔克托人通常站在法国人一边反对英国人和其他印第安部落。在法国印第安人战争中失败后,乔克托人被迫越过密西西比河向西迁移,并在随后因为欧洲市场对棉花的需求而面临更大的土地剥夺压力。最终,乔克托人与其他印第安部落一起被迁移到现今的俄克拉荷马州,与其他印第安部落一起生活在保留地中。

此外,乔克托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也曾被美国政府征用参军,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语言难以被其他人学会,因此可以用于战场上的密码通讯。

10,Cree-克里人

Cree部落,也被称为克里人,是加拿大操阿尔冈昆语的印第安人诸民族之一。他们曾占据大片土地,东起哈得逊河及詹姆斯湾,西达亚伯达省及大奴湖。从安大略省北部到蒙大拿州的范围也有克里人的分布,他们在毛皮贸易中也非常成功,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其他部落中获得经济和政治影响力。

克里人有两个分支:林地克里人和平原克里人。平原克里人在得到马匹及火器之后,比林地克里人更具侵略性,经常与其他平原部落发生冲突或战争。克里人极为重视宗教和仪式,认为这是保证战争胜利及猎捕野牛顺利的重要途径。

不幸的是,克里人曾经历过多次战争、疾病和压迫。天花等疾病的流行导致他们的人口锐减,而与欧洲人的冲突也使他们不得不频繁迁移或面临战争。此外,在19世纪和20世纪,许多克里儿童被迫离开父母,去远离土著保留地的寄宿学校接受教育,这些学校往往存在身心虐待和性侵害等问题。

尽管面临重重困境,克里人仍努力保持其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他们主要以陷阱捕兽或狩猎为生,如猎捕驯鹿、驼鹿、熊等。

克里部落是加拿大印第安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他们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变迁,但他们仍然坚持着自己的传统和生活方式,努力在现代社会中保持其独特的身份和文化。

总的来说,北美印第安人是一部被白人征服和融入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巨大的变迁和悲剧。在殖民统治时期以前,印第安人分布在整个美洲大陆,形成了多个部落集团,各自拥有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然而,随着欧洲殖民者的到来,印第安人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欧洲殖民者为了获取土地和资源,对印第安人采取了残酷的种族灭绝政策。他们不仅剥夺了印第安人的土地,还通过战争、疾病和屠杀等手段大量减少印第安人的数量。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印第安部落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向西部贫瘠的地区迁移,或者被安置在所谓的“保留地”内。

这些保留地往往条件恶劣,缺乏足够的资源和支持,导致印第安人的生活水平大幅下降。同时,印第安人也面临着文化灭绝的威胁,他们的语言、传统和信仰在白人文化的冲击下逐渐消失。

到了近现代,尽管一些印第安部落开始逐渐复兴自己的文化,并在法律上获得了一定的权益保障,但他们的整体状况仍然不容乐观。许多印第安人仍然生活在贫困和边缘化的状态中,面临着教育、就业、健康等多方面的问题。

北美印第安人的最后命运是充满悲剧和坎坷的。他们的文化、土地和生活方式在殖民者的侵略和压迫下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他们的整体状况仍然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0 阅读:0

双儿谈武器

简介:蒋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