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度不高,但功绩不凡的古代名将

好哥聊历史 2023-11-03 10:13:57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之中涌现出了无数的将领,有的人十分的璀璨,可有的人却黯淡无光。很多将领,因为没有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记忆点”而被人忽视。但是他们的历史功绩不容抹杀,那些掷地有声的名句,更是应该被后人铭记。

一、西汉末名将陈汤

在汉朝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名将以其英勇无畏、智勇双全的形象照亮了西域的疆土,他就是陈汤。陈汤年少家贫,甚至无法为他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孤身一人来到长安,希望在朝廷谋得一官半职。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他终于获得了官员候选的资格,但此时却传来了父亲去世的消息。面临忠孝两难的抉择,陈汤毫不犹豫地选择留在长安,为实现自己的抱负而努力,而这一决定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然而,陈汤的举动并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他因此被关进监狱,并被剥夺了官职。幸运的是,由于他人的保举,陈汤得以出狱,并通过疏通关系获得了一个新的官职——西域都护府副校尉。公元前44年,汉朝的使节被匈奴杀害,朝廷大为震惊,决定派陈汤前往西域进行和谈。然而,陈汤却在此时萌生了给匈奴一个教训的想法。他假传圣旨,以自己的军事才能和勇气,率领军队直接攻打匈奴。这场战斗,陈汤不仅大获全胜,还成功地为汉朝边疆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给朝廷的上奏中,陈汤写下了那句流传千古的名言:“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充分展示了陈汤的坚定决心和汉朝的国威,成为了陈汤一战封神的重要标志。然而他也因为假传圣旨,被政敌栽赃陷害。尽管他在当时并未获得朝廷的恩宠和加官进爵,但他的英勇事迹却让后人铭记至今。

二、东汉名将马援

马援是东汉初年著名的军事将领,他出身于官宦世家,新莽时任郡督邮。因私纵重囚,亡命北地,遇赦后在当地经营牧畜。后为新成大尹。新莽败亡后,投奔凉州军阀隗嚣,颇受敬重。后定居洛阳,许久未得官职。隗嚣叛汉后,他为光武帝刘秀谋划,并往来游说,离间隗嚣部属。

建武八年(32年),光武帝亲征隗嚣,马援聚米为山,分析形势,指画进军途径,使光武帝得以顺利击溃隗嚣。这个故事是马援在军事上的一个重要事迹,他通过沙盘推演和米堆比喻等方式,清晰地展示了敌我态势和进军路线,为光武帝的胜利提供了重要帮助。

除此之外,马援还参与了平定陇右羌人的战争。他率军击破先零羌,讨降参狼羌,使陇右诸羌平定。此后,他还领兵南下,平定了二征起义,安定岭南,因功封新息侯。马援不仅在军事上有出色的才能,他还善于治理地方。他经常为郡县修治城郭,穿渠灌溉,造福利百姓。他还与越人申明旧制,加以约束,为当地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更为难得的是,这位马援将军还是历史上的金句王。马援因为发善心私放苦刑犯不得不逃亡北地郡,在那里的苦寒环境中牧羊放马,但马援并不因此而消沉不振,相反他经常挂在嘴边的是这样一句话:“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莽的新朝灭亡后,群雄纷起,天下四分五裂,马援受命到洛阳面见刘秀,二人相见,惺惺相惜,马援发出了震烁历史时空的感叹:“当今之世,非独君择臣也,臣亦择君矣”。花甲之年,马援又把目光转向不时骚扰北方边境的匈奴和乌桓,一心想着驱敌于国门之外,还百姓安定生活。在亲友为之举行的欢迎宴上发出了他最著名的那句豪言壮语:“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三、南朝陈庆之

陈庆之是义兴郡国山县人,出身寒门,在南朝时世家大族垄断政治资源的情况下是很难出头的。然而他少时遇到了一位贵人萧衍,成为他以后发迹崛起的关键。

普通六年(525年),武威将军陈庆之先带兵北上接应降梁的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接着又护送皇子豫章王萧综前往徐州。随后魏将丘大千攻打徐州,但被陈庆之击退。然而萧综趁机北逃降魏。主帅弃军而逃,使得梁军军心大乱,士兵纷纷临阵脱逃。幸好陈庆之临危不乱,趁夜砍断门锁指挥撤退,这才使大军全身而退。

普通七年(526年),陈庆之随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魏将李宪于是在城外修筑两座堡垒抵御。然后梁军就在陈庆之的带领下发动猛攻,打得魏军没有招架之力,迫使李宪献城投降。梁武帝对此大为高兴,于是封陈庆之为关中侯。

大通元年(527年),陈庆之随领军曹仲宗攻打涡(guo)阳,魏将元昭于是带领十五万大军前来救援,而其前锋已抵达距涡阳四十里的驼涧。陈庆之想要带兵出击,但遭到明威将军韦放的反对。然后陈庆之为了打消众将的疑虑,于是率二百骑兵主动出击,打得魏军猝不及防,军心震动。然后梁军主力乘胜进攻,一举拿下涡阳。随后梁魏两军在涡阳长期对峙,交战上百次,一直未能分出胜负。

曹仲宗等人见师老兵疲,又担心魏军从后偷袭,便想要放弃涡阳退军。陈庆之于是手持符节站在大营门前说:“我军苦战一年,消耗钱粮不计其数。要是无功而返,如何对得起朝廷。况且兵法说‘置之死地而后生,必须等到敌军主力集结,才能与之交战。’况且我手上有皇帝密令,今天谁要是敢走,一律以违诏严惩。”

一番振聋发聩的话让曹仲宗打消退兵的念头,准备决一死战。当时魏军修筑了十三座堡垒,以成犄角之势。陈庆之于是趁夜发动突袭,一下就攻克四座营垒。然而其余九座营垒的魏军依然众多,陈庆之便故意把所俘杀魏军士卒的左耳在阵前展示以震慑敌军。

然后陈庆之擂鼓助威,带领大军发起猛攻。魏军本就被梁军的展示吓得军心不稳,又遭到梁军猛攻,顿时军心大乱,四散而逃。梁武帝得知后大为高兴,称赞陈庆之是扬名四海的大丈夫。大同五年(539年),陈庆之病逝,一代将星陨落。

四、清朝李长庚

李长庚(1751—1808)字西岩,福建同安人。乾隆三十六年武进士,授蓝翎侍卫。出为浙江衢州营都司,累迁乐清协副将。五十二年,署福建海坛镇总兵。清朝中期将领,为数不多的海战将领,平定为祸二十余年的艇盗之乱,驱定海海盗,和许松年连败镇海王蔡牵,海贼中语“不畏千万兵,只畏李长庚”。

清嘉庆五年(1800年),海盗来袭,李长庚奉命统率定海、温州、黄岩三镇水师迎战,激战数日之后,力挫海盗,从此,海盗再也没有入侵过沿海地区。海盗被击退后,在闽盗艇及水澳、凤尾诸帮都投靠蔡牵,李长庚率舟师多次与蔡牵交战于闽浙洋面,多有斩获。

1801年,李长庚督造的30艘艇下水,每艘长十余丈,载红衣、洗笨、劈山等炮20门,全数编为“霆”字号,所以又称“霆船”。1806年,李长庚让福建船厂仿制出两种大同安梭船各20艘,其中梁头2.6丈宽的为“集”字号,梁头2.4丈宽的为“成”字号,并且配置了更多的火炮。这是清代水师创建以来战力最强的两款战船。

1807年,李长庚转战闽浙海面,数次击败蔡牵主力,年底追击到黑水洋,蔡牵只剩下最后三条船,负隅顽抗。李长庚身先士卒,以旗舰挂住蔡牵坐船,准备活捉蔡牵,不慎被炮击中壮烈牺牲。1808年,嘉庆帝追封李长庚三等壮烈伯,御葬赐奠,谥忠毅,建立专祠。

好哥写这篇文章,只是因为被这些人物的精神所感动,希望有更多的人记起他们。国土不容侵犯,英雄不能遗忘,一个铭记英雄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

5 阅读:3373
评论列表
  • 2023-11-03 23:50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他威震西域,收服了五十多个国家,世人皆知赵子龙一身是胆,其实真正的是班超

    用户10xxx92 回复:
    王玄策那个不能算,吐蕃本来就侵略成性,王玄策借兵只是给了他们一个机会罢了!壮大吐蕃后面有得大唐难受
    の軒 回复:
    班超是挂逼,这不一样,像这种挂逼明朝也有一个,马芳。
  • 2024-03-20 00:32

    马革裹尸的马伏波名气不高???

  • 2023-11-04 08:55

    马援我知道他是应为三国演义。。马腾是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伏波将军。

    用户15xxx15 回复:
    马革裹尸,说的就是马伏波
  • 2024-02-22 23:13

    多看看史书吧

  • 2023-11-03 22:35

    东汉窦啥的,封狼居胥那个。

    の軒 回复:
    人家是去开疆拓土的,朱棣一个公费旅游的就别参和了。
    天空很黯 回复:
    窦宪,历史上不算人气高,但是知道他名字的人还是不少的
  • 2024-02-22 01:02

    李定国!

  • 2024-04-17 03:24

    还有唐朝裴仁俭,刘仁轨

好哥聊历史

简介:聊聊历史,寻找同道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