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声不大的侦探,各个都是断案高手

好哥聊历史 2023-11-17 09:46:13

最近好哥在追一部关于宋慈办案的小说,好哥很喜欢侦探小说,因此对宋慈,海瑞,包公,还比较了解。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些著名的办案人员,他们的办案方式、办案能力以及办案结果,都让人称赞不已。但是他们的名气没那么大,这些人都有谁呢?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

宋慈

一、皋陶

皋陶:皋陶是上古时期的政治家和法官,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他出生于尧帝时期,少慧而闻达,主要活动的年代大约是舜统治时期和夏朝早期。他以贤明多才而著称,推举为掌管刑法的理官,他倡导明刑法并以教化万民的思想理念为四千多年来我国封建刑法律例制定、充实、改善各项法律制度,树立了依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史上被人们喻为“圣臣”。

皋陶的成就有很多,其中皋陶的法律思想对于今天的法治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皋陶的法律思想有几个重要特点,一个是强调了德法结合;二是强调了民本思想,即强调重民、爱民、惠民,关注民生,听取民意等都说明了这个道理;三是强调司法公正,公平公正是皋陶司法的终极目标,他也是以正直闻名天下;四是强调天人合一,这实际上就是宣扬了自然秩序与人间秩序之间的神秘统一性。

据说皋陶非常擅长管理狱讼。在皋陶的辅佐下,大禹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出现了一个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太平盛世。因此禹决定将皋陶选为继承人,不料皋陶由于操劳过度,不幸过早地死去了。最后大禹将帝位传给了皋陶的长子伯益。由于皋陶治狱功绩很大,影响也很深远,自古以来的监狱,都把他奉为狱神,并且建庙造像,不论狱吏还是犯人,都要向他顶礼膜拜。在皋陶死后,他被安葬在六,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六安市,因为这里有皋陶墓,世人称之为公琴。

二、徐有功

徐有功(640—702)名宏敏,字有功,唐洛州偃师(今偃师市缑氏镇)人,徐有功是国子监博士徐文远的孙子。他历任蒲州司法参军、司刑(大理)寺丞、秋官(刑部)郎中、侍御史、司刑寺少卿等职位,长期在司法任上,是武则天时期与酷吏斗争的一面旗帜,也是历史上罕见的一位以死守法、执正的法官、清官。

永昌元年,徐有功被武则天提拔为大理寺的司刑寺丞,大理寺则负责各地司法案件的重新审理,且复审的结果同样被朝廷认同,是有法律效应的。徐有功刚一上任,就接触到了一件非常棘手的案件。在这一年,有人举报魏州贵乡县尉颜余庆有谋反之罪,而且,还跟去年唐氏宗亲李冲、李贞的造反有关。

据史书记载,李冲和李贞为了反抗武则天,联合谋反、起兵作乱。当年,他们还派人前去颜余庆所在的贵乡县收取利息,用于购买作战所需的弓箭。而颜余庆就因为在那个县任职,被牵扯进来的。颜余庆被举报了,而武则天一向讨厌有人反对她的政权,于是,决定严加审查,她把这个案件交给了当时有名的酷吏来俊臣审理。

酷吏们自然没有放弃这次表现的机会,对颜余庆严刑拷打,直至其招供。颜余庆终于还是放弃了抵抗,被动承认了自己的罪行,之后,颜余庆被判处死刑。来俊臣将这个审理结果交给武则天,武则天欣然批复。然而,这个案件按照惯例,还需要发到大理寺复审,一般官员都会维持原判,毕竟是武皇的决定。

但是,徐有功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对颜余庆的判决是不正确的。徐有功查阅了《永昌赦令》,这是武则天针对皇室宗亲制定的规定,徐有功在里面发现了“魁首”和“支党”等字样。第二天上朝,徐有功当面向武则天奏请,减轻颜余庆的罪行。

武则天听了很生气,但反思一下,这个徐有功讲的确实有道理。最终,因为徐有功的据理力争,颜余庆被减轻罪行,免除死罪。当时,徐有功在朝堂上的表现,确实让百官吃了一惊。据《新唐书》记载,那时候“左右及卫仗在廷陛者数百人,皆缩项不敢息。”可见,大家都被吓到了。

然而,徐有功为他人做无罪辩论也不止一次,并且,最终他总能安然无恙,这也说明武则天还是想要一个能够秉公办案的能臣,在朝廷中树立一个正面形象。纵观徐有功一生,长期在司法任上,是武则天时期与酷吏斗争的一面旗帜,也是历史上罕见的一位以死守法、正直的法官、清官。《新唐史》对他有“虽千载未见其比”之赞誉。他死后,武则天追赠他为大理寺卿。

三、况钟

况钟是明朝的一位著名清官和诗人,他出生于江西靖安县,在苏州府担任知府期间,因为处理积案、平反冤狱、减免重赋等措施而受到百姓的爱戴,被誉为“况青天”。他为人刚正廉洁,不慑于权势,不畏于强暴,深知吏治中的积弊,因此大力整顿吏治,惩治贪官污吏。他的著作《况太守集》流传至今。

明宣德五年(1430年),况钟在吏部尚书蹇义和礼部尚书胡濙的推荐下,被擢为苏州府知府。况钟上任第一件事就是严惩奸吏,兴利除弊,处死了数名罪大恶极之徒,并痛斥贪赃枉法和昏庸无能者,一时整个苏州府为之大震,很快形成了上下奉法行事的风气。

况钟上任后,着手处理很多陈年案件。苏州府当时管辖吴县、吴江、长洲、常熟、嘉定、昆山、崇明等七县,况钟一个县一个县地轮流审问案件,不到一年,“勘部过轻重囚一千一百二十余名,吏不敢为奸,民无冤抑,咸颂包龙图复生。”

况钟离任回家守孝,苏州3万多人联名“请求夺情起复”。当时童谣广为传唱:“况青天,民父母,众怀思,因去后,愿复来,养田叟。”正统七年十二月(1443年)冬,况钟卒于苏州任所,终年60岁。他死后,苏民痛哭罢市。他的灵柩从运河运回靖安故里时,十里苏堤之上站满了祭送哭奠的人。运载况钟灵柩的船中,“惟书籍,服用器物而已,别无所有。”

四、黄霸

黄霸出生于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是淮阳阳夏人,从小他就喜欢研习大汉的律令,并且立下大志,一定要入仕为官。由于黄霸家境优渥,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是想要当官,还是得到淮阳郡郡守的推荐,才能入朝为官。可是黄霸的家庭背景偏偏是豪强,是朝廷要提防的对象,自然没人推荐。

汉武帝晚年,由于四处用兵,需要大量的钱粮,这就给黄霸等有钱又想要当官的人,开一个方便之门。黄霸捐纳钱粮,成为了待诏,然后花了数千金,让自己当上了身份侍郎谒者。之后成为左冯翊卒史,俸禄两百石。可是黄霸在任内,却是钱粮如数入册,丝毫没有贪污的迹象。由于自己廉洁奉公,因此在朝廷考察后,黄霸便被升任河东均输长,负责征收、买卖和运输郡内货物。由于自己清正廉洁,黄霸再一次得到提拔,在天汉四年(前97年),他被任命为河南太守丞。

由于黄霸熟稔法律条文,而且总是秉公执法,从来没有制造过什么冤假错案,加上平易近人温良谦让,因此深得太守信任和百姓爱戴。汉宣帝登基后,听说黄霸是一个执法公平的好官,便召升为廷尉正,秩千石。由于黄霸在任内数次裁断疑难案件,都被朝廷上下都认为判得很公平,因此不久转任丞相长史。虽然品级未变,但是也算进入了中枢。

对于民间纠纷,黄霸总是能够做到明断,因此黄霸颍川时,百姓和睦,犯罪率也比较低。有这样一个故事可以体现黄霸的明断,话说在颖川郡有一家富户,兄弟俩在一起生活,他们的媳妇差不多是同时怀孕了。可是兄长的媳妇早产了,生下来一个死胎,兄长为了声誉,只好将此事,隐瞒下来不告诉别人。而不久之后,弟弟的媳妇生了个男孩,兄长媳妇就生了一个恶念,强行将弟媳的孩子夺过来,并声称是自己所生。

双方都各执一词,就这样一直争论了三年,都没有结果。黄霸听闻此事后,就派人把孩子抱到大堂的中间,然后下令让她们妯娌俩上去争夺,并表示只要谁能把孩子抢过去,这个孩子就判给谁。兄长媳妇看到孩子后,就奋不顾身地扑上去,一副不管不顾的样子;反观弟弟媳妇,是既想把孩子争回来,但是又害怕自己太用力会伤到孩子,而不敢使劲儿用力,表情也显得十分悲伤。

看到这里,黄霸立刻明白了其中缘由,便拍案斥责兄长媳妇说:“天下父母没有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的,而你只想得到一个儿子,所以才会无所顾忌地用力争夺,哪怕这个孩子受伤了,你也不在乎,孩子是谁所生,难道你不清楚嘛!”吓得兄长媳妇赶紧磕头认罪,而孩子则归会给了弟弟媳妇,对于兄长媳妇只是罚钱后教育一番,便让她回家。此案以后,黄霸能够明断的美名就传开了。

甘露三年(前51年),黄霸寿终,享年82岁,谥号定侯。纵观黄霸一生,从花钱买官以来,几经坎坷,可是一心为民初心,从未改变过,无论是师从法家时的秉公执法,还是学习儒家后教化为先,黄霸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理想。他廉洁奉公、一心为民,可谓是古代官员当之无愧的楷模。

你还知道哪些古代名探呢?欢迎补充哦。

0 阅读:26

好哥聊历史

简介:聊聊历史,寻找同道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