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预期落空!好消息:芯片AI强势崛起,市场完成高质量转换!

乎西商 2024-06-19 11:56:56

作者 | 谢筱白

点击关注,我们一起进步

今天的市场和我们昨天的判断如出一辙:降息预期落空。

早盘沪指开盘就踩3008点,如果这放在足球场上,相当于开场就打了个门柱。

好在我们的教练很牛,靠着派兵遣将,硬是守住了3000的底。

第一回合无形之手——险胜!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红利板块资金刷刷流出,但芯片、AI类的硬科技与苹果产业链的精密制造强势顶上,完成了“高质量”的转换。

那明天呢?

01

美股的AI领域业绩爆发,证明了这个行业的未来预期。

今天cpo与ai相关的板块大涨,我们已经提示过,走的是美股博通超预期业绩的映射。

博通为AI计算提供关键硬件和技术支持,是典型的“卖铲人”角色。

请注意,Ai之所以在美国爆发,是因为还有英伟达、台积电、Dell、微软这些巨头也在都在拿业绩支撑整个行业。

我们这里业绩还没完全反映,但市场预期已经提前打出了提前量。

如果等中报业绩落地......哪怕是符合预期,可能也难逃吃面的结局。

事实上,大A的地域级难度就在这里,选新高趋势股不难,摸着美股过河就好了。

但难的是,你永远不知道他们什么开始跑。

所谓爱之如饴,弃之如履,老祖宗早就看穿了。

在我们这里难的从来不是选股,而是持股,就像男女关系,难的不是相爱,而是相守。

但很多朋友,明知是买楼是坑,追高是坑,但还往里跳,又是为什么?

妄念!

都以为自己过人堪比梅西,加速略胜C罗,护球完胜亨利,结果呢?

02

果链的精密制造也是同理,大块头立讯精密放量大涨7.71%、歌尔股份也录得6.04%的涨幅,均已录得近年来的新高。

同时,也触发了拥挤度指标。

那么可否继续?

三国演义开篇就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筹码结构也是如此,当拥挤度达到22年10月以来的99%分位,市值到达22年10月以来的95%分位。

我们又何必去追事实上的高点呢?哪怕其还有空间。

这就像你参加提前泄密的考试,哪怕提前拿到题目,也背下答案。

但你考试当天发挥再好,最多也只是符合预期的满分,还能再高吗?

所以,原则上可以继续持有,但事实上,已经没有必要。

都说买在无人问津,卖在人声鼎沸,说穿了,买是基于业绩与市值的背离,卖是卖在业绩的兑现,或者业绩的预期已经兑现。

03

这时候再看市场.......这调整了个寂寞?

从一个高度拥挤的赛道,转移到另一个高度拥挤的赛道。

对,诚然如此。

这也反映出一个事实,现在的资金风险偏好非常低,他们只做有确定性的事。

那什么是有确定的?

首先是排除不靠谱的,比如:地产。

今天70城数据出炉,数据呈现出两个特点:

1.二手房价格70城成交价格全降;

2.一手房成交价除了上海、太原略涨,其他68个城市,包括北京、广州、深圳普降;

对此,怎么说呢?

尽管地产板块存在政策博弈的空间,但硬扛周期与经济规律,我只能敬你18年后,还是条汉子。

其次是排除跟趋势相违背的,比如:中高端白酒。

目前的消费趋势是买得起的都在涨价,买不起的都在降,你非要顶峰办案,我只能祝你一路平安。

04

很多顶流大V都出来给茅台站台,其逻辑无外乎:

“茅台是酒中贵族,品牌能穿越周期”。

“电子产品卖不出去就要计提亏损,但白酒不一样,无非库存里多了一些年份酒,未来没准更值钱,待市场好转后,酒厂赚得更多。”

逻辑没问题,但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个我的经历:

八项规定的时候,我喝过800一瓶的茅台。

那时候很多一级批发商都开始亲自下场销售,拉关系,送货.......

当然,你要说此一时彼一时,别杠,你都对。

当年我还喝喝茅台,现在滴酒不沾......原因也不复杂,我还想领退休金。

其实茅台自己是拎得清的,他们的策略是——出海。

怎么说呢?

白酒国际化喊了多少年了,希望多少能有点成果吧。

但实际上,白酒能不能走出去,还得看我们的文化输出能力,以及国际对我们的文化认可程度。

举个例子:

我们喝清酒、日威、白兰地、红酒,但啥时候见过我们喝非洲玉米酒、伏特加?

基于此,白酒冲出去挺好的,灌死他们......

05

今天还有个大消息,巴菲特还在减持比亚迪,套现约3.1亿港元。

好消息是这是伯克希尔第14次抛售比亚迪股票。

坏消息是巴菲特还有6.9%,约7748万股比亚迪股票........

这自然会对比亚迪,甚至整车板块带来冲击。

那么整车板块会趁机调整吗?

需要注意的是,近期不少汽车股都走得非常不错,比如:塞力斯,其市值已经超过了港股的理想汽车。

而背后的原因是塞力斯后面站着——某为。

但需要注意的是某为赋能的可不止塞力斯,还有智界(奇瑞)、阿维塔(长安)、极狐、享界(北汽),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

那么某为的赋能值能持续让塞力斯一挺到底吗?

对此,我有巨大的疑问。

综上

今天市场尽管守住了3000,但梳理下来,我们会发现:

拥挤的依然拥挤,嗷嗷待哺的依然饿着......这也是一种现实。

华尔街有句术语“all or nothing”。

这是一种指令,要求操盘手在执行订单时,必须一次性完成整个订单的交易量,否则就不执行任何部分,常见于流动性较低的市场。

在我看来,在流动性陷入瓶颈的当下,大家都秉持着这样的态度,那么,破位是迟早的。

或许是明天,也或许是后天。

谁知道呢?

0 阅读:1

乎西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