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遭土匪恐吓,限让出县城;几天后,匪首携九位夫人举行入城式

乐蓉说过去 2024-04-15 06:58:33

1950年7月,广西西隆县(隆林县)解放三个多月后,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不胫而走:悍匪杨登鹏在南宁越狱逃走。

与此同时,西隆县城一座砖石结构的两层小楼里,负责当地剿匪任务的原四野38军151师(三月划拨给广西军区)453团指挥所案头,摆着杨登鹏一封口气极其嚣张的亲笔信:

“刘团长,多谢阁下关照,让不才往邕(南宁)洗脑。现洗脑业已完毕,目前重返故里,奉劝阁下趁早撤走,否则兵戎相见。桂军第27军军长杨登鹏谨上。”

杨登鹏并非口出狂言,在西隆及其周围的六个县,剿匪部队只有一个团的正规军。但是仅在西隆县,杨登鹏手下的土匪就有七八千人。

一个多月后,五千多土匪围攻西隆县城,县城里只有剿匪部队两个连,兵力尚不及土匪的十分之一。过几个小时的激战,守城部队被迫放弃县城突围。

8月16日,杨登鹏带着九个如花似玉的老婆,骑在高头大马上,得意洋洋地举行了入城仪式。

在身后,几十个匪徒抬着重机枪。紧随其后的上百名土匪,清一色的美式卡宾枪。

大街两侧看热闹的老百姓,不时发出惊叹:苗王的队伍,武器装备太好了。也有人小声嘀咕道:“杨登鹏不辨是非,恩将仇报,他算哪门子的苗王”。

杨登鹏1909年出生在西隆县长发乡后寨村,他父母平时靠种植阿芙容,护送马帮为生。

富贵险中求,过得虽然是刀头舔血的日子,可收入着实不错。

杨登鹏自幼衣食无忧,六七岁就被送进当地学堂读书。

这孩子顽劣异常,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可好勇斗狠,惹是生非倒是一把好手。刚满10岁,就枪不离身了。

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不敢招惹杨登鹏,这要是被他打上一枪,找说理的地方都没有。

杨登鹏被宠溺的骄横异常,他的父母认为早晚要子承父业,所以平时也不加管教,这更加助长了杨登鹏的桀骜不驯。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杨登鹏13岁那年,他的父母在押送马帮时,因为火拼双双毙命。

杨登鹏以报仇为名,中断了学业。可他年龄太小,难以继承父母的衣钵,再加上有仇家经常来找他的麻烦。所以很快,杨登鹏家道中落,平时入不敷出,就连那支被他视如性命的手枪,也被拿去换饭吃了。

就在杨登鹏穷困潦倒之际,他的舅舅杨福荫伸出了援手。

杨福荫也是长发乡后寨村人,他是个好人,是当地的苗王。由于处事公道,杨福荫年纪轻轻,就被推举为西隆县民团副司令。

杨福荫本来看不惯姐姐、姐夫平日里的所作所为,可现在他们死了,孤苦伶仃的杨登鹏,让杨福荫心生怜悯。他懊悔不已,如果往日里多劝说姐姐、姐夫几句,也许他们就不会遭此厄运了。

杨福荫把对姐姐的愧疚,变成了对杨登鹏的宠爱。并许诺自己故去以后,苗王的位置,由杨登鹏来继承。

杨福荫对外甥,进行了拔苗助长式的培养,杨登鹏刚满16岁,杨福荫就任命他做了民团警卫大队长。

也算是少年得志的杨登鹏,并不理解舅舅的一片苦心,对那个所谓的苗王身份,也不太感兴趣。

西隆县12个乡,杨福荫只控制着南部的长发、德化(德峨镇)、克长、隆或四个乡,北部的八个乡,染指的机会都没有。

好在这四个乡的气候、地形都特别适合种植阿芙容,所产阿芙容的品质,比东印印公司的洋货,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南四乡的阿芙容,一直都是紧俏货,不但供不应求,而且价钱也高。杨登鹏不知不觉间,又走上了父母的老路。

杨登鹏常年走马帮,他机警,又心狠手辣,所以由他护送的马帮,从来没有出现过差错。

杨登鹏年轻力壮,手里有的是钱,所以难免做些沾花惹草的勾当。

到1935年,他已经有四个公开的妻子了。

西隆县位于广西、云南、贵州三省交界处,层峦叠嶂,山高林密,自古就有“天高皇帝远,不服朝廷管”的说法。

种植阿芙容的利益太诱人了,于是桂系军阀,就把苗王杨福荫,当成待宰的肥羊。

杨福荫挺清廉,拿不出白长官索要的金额。还宣布免除他治下苗民三年的税赋。

是可忍,孰不可忍。白长官勃然大怒。

既然杨福荫敬酒不吃吃罚酒,不识抬举,就要让他知道这世上还有他得罪不起的人。

杨福荫的苗王府位于乌梅村。

1935年5月。白长官指派百色民团3个营,在团长苏新民带领下,气势汹汹的杀向乌梅村。

这本来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斗,可战斗结果却出乎许多人的意料。

百色民团被杀得丢盔卸甲,溃不成军,狼狈不堪的逃回百色。

白长官闻讯后勃然大怒,派出桂系第一王牌第七军43师的一个营,在营长苏云辉的带领下,再一次气势汹汹的杀向乌梅村。

第七军果然不愧是王牌军,一战杀得杨福荫一败涂地,他本人也身受重伤,在送往医院的路上不治而亡。

白长官打这一仗的本意,就是为了要钱。现在苗王杨福荫死了,南四乡的老百姓群龙无首,还想要钱,就要马上扶持一个新苗王。

杨福荫死后,血气方刚的杨登鹏扬言要报仇雪恨。

白长官开始也打算扶持一个听话的苗王,可他物色了几个人选,都因恐惧会遭到杨登鹏的报复,拒绝了白长官的美意。

无奈之下,最后白长官还是软硬兼施,将杨登鹏扶上苗王的宝座。

奈何杨登鹏依旧我行我素,不肯向白长官交钱。

白长官人送绰号小诸葛,百忙之中用了个调虎离山计,先是委任杨登鹏为长发乡的乡长秘书。杨登鹏识字不多,难以胜任秘书的工作,于是又被保送至干部学校进修。

在这里,杨登鹏终于明白了官僚和草莽英雄的区别,进而对后者嗤之以鼻,毕业后,就心甘情愿的做了长发乡的大队长。

抗战时期,白长官一直忙于军务,缺乏管教的杨登鹏倒也没有兴风作浪,除了又多娶了几个如花美眷,该交的钱,一分也没落下。

1946年春天,杨登鹏终于再次得到提拔,任西隆县民团总队副队长。

此时的杨登鹏并不感觉太开心,这个位置,他舅舅二十多岁时就坐上了,而他现在已经年届不惑。

更让杨登鹏糟心的,是在西隆县和他齐名的陆尔福。

杨登鹏是苗王,陆尔福人称北霸,“南王北霸”看似平起平坐,可陆尔福管理可是八个乡,地盘比杨登鹏整整多了一倍。

陆尔福的年纪,比杨登鹏大了23岁,可他是贵州人,为人处事,还是赶不上“地头蛇”杨登鹏。

杨登鹏早在几年前,就通过贿赂的手段,免除了高达百分之六十的苛捐杂税。

西隆县阿芙容的集散地德峨镇,被往来的客商称为“小上海”,由此可见其繁华程度。

1946年,杨登鹏开始大肆购买武器弹药,用来装备他的私人武装。

杨登鹏第一次出手,就买了各类枪支300多条,其中既有德制的MG30、捷克式、日式歪把子机枪,还有淮阴兵工厂造的大筒重机枪。

要知道,这些威力强大的武器,就是蒋军的非嫡系部队都没有多少。而这只是杨登鹏购买武器的开始。

杨登鹏曾经不得意的吹嘘说:我钱多,枪多,人多,就是身边的女人少了些。

为了寻访美色,杨登鹏的脚步遍及百色,南宁等地。最离谱的,他和一个名叫阮成海的家伙结识以后,竟然把选美的脚步,扩大到越南。

两个人在河内等地盘桓数日,最后还是悻悻而归。

据说杨登鹏在越南,也很是遇到几个红颜知己,人家也愿意以身相许。可杨登鹏是个有原则的人,做露水夫妻可以,谈婚论嫁免谈。

杨登鹏倒也不是一直乱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衣。比如他在百色,看中了一个名叫李爱琼的女孩,于是不惜重金,把她娶过来,做了自己的N房姨太太。

到了1947年,杨登鹏除了继续购买武器,招募新兵,还开始将多年来积累的大量钱财,秘密的运入深山里藏匿起来。

很多人对杨登鹏的行为大惑不解,可他从来没有正式解释过。

杨登鹏的心思,倒是陆尔福看得更清楚。

陆尔福认为,杨登鹏种种反常表现,其实也不是什么未雨绸缪,杨登鹏不满意的,是“南王北霸”的并列。

杨登鹏想独霸西隆县,最大的障碍就是陆尔福。

陆尔福已经年过花甲,早已没有了多少争强好胜心,所以对杨登鹏的种种举措,陆尔福向来一只眼闭一只眼,从来不加干涉。

衡宝战役结束后,曾经不可一世的桂系部队一败涂地。雄壮的第四野战军,犹如风卷残云一般,席卷八桂大地。

但是西隆及其周边几个县,由于地处偏僻,暂时还没有被波及到。

云南、广西、贵州三省那些被击败的散兵溃勇,如同潮水一般涌入西隆及其周边各县。

蛰伏已久的杨登鹏,终于亮出自己的獠牙。

他将西隆县和西林县的民团联合到一起,组成一个团,杨登鹏亲任团长,全团1600多人。

桂系的精锐部队都一败涂地,现在杨登鹏居然还能弄出一个齐装满员的战斗团,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上峰毫不吝啬的给了这个团一个番号:新编第16军48师第143团。

杨登鹏的职务,是副师长兼143团团长。

仅仅一个月后,杨登鹏又升官了,他摇身一变,成了匪新48师的师长。这一次重用杨登鹏的,是蒋军高官胡栋成。

胡栋成是蒋军中将,军衔挺高,可手下却没有多少兵,要他和四野部队硬杠,简直就是白白送死。

胡栋成挺狡诈,于是宣布阵前“起义”。

胡栋成诈降的把戏,骗不了经验丰富的四野第一主力第38军。

四野部队命令“起义”部队去往指定地点接受改编。

胡栋成自认为脱离险境后,立即叛变。结果仅两天时间,叛军就被严阵以待的四野部队全歼。

兵败后的胡栋成逃入西隆县,他现在几乎是个光杆司令,继续拉拢一些人做心腹,于是手握重兵的杨登鹏,就成为胡栋成的目标,提携杨登鹏做了匪新编48师的师长。

1950年2月,广西境内,只剩下西隆、西林、田西(田林县)等三个县,由于地处偏僻,还没有获得解放。

这片区域也成为土匪、溃兵、流氓恶霸的乐园。

据不完全统计,我也在这片区域中的股匪多达77个,土匪人数将近两万人。

土匪气焰嚣张,甚至还办起了所谓的“游击训练班”,加强对匪首们的培养。

当地人烟稀少,土地贫瘠,普通百姓平时就穷困潦倒,现在突然多了这许多不事生产,却要好吃好喝伺候着的土匪。他们整日里醉生梦死,到处强男霸女,当地百姓的日子更加艰难,甚至到了朝不保夕的地步。

丧尽天良的土匪们,对平民百姓毫无同情心,而且更加变本加厉的盘剥。

就在普通百姓水深火热之际,剿匪部队兵分两路,如同一把铁钳,伸向狂妄无知的匪徒。

剿匪部队主力是四野38军的151师,另一路配合作战的,是二野第14军。

土匪们都是乌合之众,根本不可能组织起有效的防御。战斗中,自命不凡的胡栋成,被剿匪部队击毙。

失去靠山的杨登鹏,带着2000多人退守长发乡。

剿匪部队一个营,对杨登鹏所部进行试探性攻击。

不料土匪们一触即溃,气急败坏的杨登鹏,也被剿匪部队俘虏了。

杨登鹏罪大恶极,死有余辜,但是他苗王的身份,成了他的“护身符”。

剿匪部队453团刘团长下令,将杨登鹏送往南宁,和其他起义将领一起,先进行戒除阿芙容瘾的工作。

杨登鹏在南宁,可西隆县,并没有因为杨登鹏不在,而变得有片刻安宁。

1950年3月,四野部队顺利攻占西隆县城,这也是广西最后一座被解放的县城。

在县城周围的深山密林中,还隐匿着不少土匪,因为剿匪任务繁重,所以没有及时的对县城里,那些罪大恶极的惯匪进行清算,变相的给了土匪们死灰复燃的机会。

杨登鹏手下的土匪,在战斗中没有受到太大的打击,实力尚存,这些土匪,牢牢控制在杨登鹏的儿子杨荣华手中。

杨登鹏不在,杨荣华便按兵不动,龟缩在传统的老巢中,静静的等候时机。

倒是与苗王杨登鹏齐名的北霸陆尔福,变得异常活跃。

就在胡栋成被击毙,杨登鹏做了俘虏,陆尔福却带人逃到贵州安龙县八坎镇,这里也藏匿着一位蒋军的高级将领陈一鸣,这个人是搞情报出身的,带兵打仗并不擅长。

陆尔福信誓旦旦的保证,他既不向陈一鸣要钱,也不向他要人要枪,他要得就是一个师长的名分。这样才能与杨登鹏平起平坐。

陈一鸣大喜,这种不用花费他一分一文的空头委任状,该慷慨时就千万不能吝啬。莫说陆尔福要当师长,就算他想弄个军长当,陈一鸣也会满口答应。

待到风声没那么紧了,匪第16师师长陆尔福,带着他从安龙、册亨、兴义等几个县网罗到的一千多人,开始到处兴风作浪。

首当其冲的是一个名叫三棒的小村子。杀害农达俊等农会干部七人。

几天后,陆尔福终于回到西隆县,在平坡、者显、者保、常巴、赖三、 那印等村寨大打出手,三十几个无辜百姓不幸罹难。损失的财物不计其数。

6月初,陆尔福主动联络杨华荣、杨宗泽、杨世昌 等匪首,集结土匪3000多人,从三个方向围攻西隆县城。

县城里有剿匪部队第453团的一个营,战士们同仇敌忾,最终将围城的土匪们杀的落花流水。

落败的陆尔福、杨华荣总结经验,最终他们一致认为:剿匪部队战斗力强悍是一方面;最致命的是土匪们人数虽多,却互不服气,只有杨登鹏才有约束一众匪首的威信。

而此时的杨登鹏,与几个臭味相投的梁平、王文标等人勾结在一起,在潜伏于我方内部的特务陈刚操纵下,杨登鹏等人,从南宁顺利的逃回百色县马轮乡。

在这里,杨登鹏见到了在渡江战役中被俘虏,后来被遣送回原籍的蒋军将领吴中坚。

此时的吴中坚,是老蒋亲自任命的匪“第七集团军”总司令。

吴中坚和杨登鹏同病相怜,杨登鹏得以连升三级,成为匪“第7集团军第27军”军长。一同逃回来的梁平,也跟着沾光,头上多了个副军长的头衔。

吴中坚擅长奇门遁甲,他认为杨登鹏和梁平的名字,会制约他们以后的发展,所以亲自给杨登鹏改名杨万飞。梁平也变成了梁天飞。

踌躇满志的杨登鹏,跟随吴中坚,回到长发乡。见到了儿子杨华荣等几个杨姓匪首。

杨登鹏手下匪徒已经达到七八千人,自感兵强马壮,于是给剿匪部队的刘团长,写了一封信,口气嚣张,逼迫剿匪部队撤出县城。本文开始已经记述过这个情节,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剿匪部队撤出县城后,由于要执行其他作战任务,于九月初离开桂西地区。

剿匪部队撤走以后,距离县城较近的匪师长陆尔福捷足先登,率领所部匪徒进入西隆县城。

开始残酷镇压与剿匪部队接触比较密切的普通民众。4天时间,全县遇害人数,就达到上百人。

8月27日, 匪军长杨登鹏来到县城。幻想与其平起平坐的匪师长陆尔福,自知不是杨登鹏的对手,他左右掂量,最终决定,投靠到杨登鹏麾下。

这也预示着西隆县南王北霸并列的时代成为过去。

已经成为陆尔福顶头上司的杨登鹏非常满意,不但保留了陆尔福匪师长的身份,同时还委任他兼任西隆县县长一职。

桂西地区的匪患日益猖獗,除了西隆、西林、田西三个县完全处于土匪的控制之下,百色、乐业、凤山等数县的部分区域,也成为土匪的势力范围。

杨登鹏用残暴的方式,对无辜百姓进行盘剥压榨。

1951年1月,西林县那劳乡那达村村民岑亚业、汪亚荣等人,拒绝种植阿芙容,那达村遭土匪血洗,十几名村民被杀,还有三十几个年轻妇女惨遭蹂躏。300多头牛马被抢走,损失财物不计其数。

几天后,土匪们又侵扰岩界乡,李永厚、覃安岱 等17名农会干部惨遭毒手。

期间杨登鹏还下令,凡是当过民兵的、参加过农会组织的,与剿匪部队接触过的,一律要自首登记,交纳巨额的悔过费,否则格杀无 论。

一时间人心惶惶,到处枪声阵阵,路上随处可见被遇难者的尸体。

1951年,广西的匪患已经基本消除,只有桂西数县的匪患,非但没有被剿灭,反倒有愈演愈烈的态势。

1951年3月,第四野战军第53军奉命进入桂西,执行剿匪作战任务。

第53军是由长沙起义部队改编的,全军兵力还不到2万人,为了胜利完成剿匪任务,第53军事先在广西各地,补充了大量知识青年入伍。

由于杨登鹏的残酷虐杀,剿匪部队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路上埋着六寸多长,用屎尿浸泡过的竹钉,竹钉可以轻易的刺穿战士们的草鞋,而且很快就能使人感染破伤风。

饮用水中,也被土匪们投了毒。

看到剿匪部队的身影,老百姓早早的户门禁闭,敢于出面和剿匪部队打交道的,说话办事都显得不太自然,后来才知道,这些人是土匪们的眼线。

十几天过去了,一个土匪没看到,大家都有些着急。

一个16岁的女兵冼玉屏,意外的打破了被动局面。

这天清晨天还没有亮,冼玉屏与年龄相仿战友何杏娥,早起到村边溪水中洗衣服,却发现一个中年人,匆忙的从一户地主宅院中走出来。看到冼玉屏后不禁一愣,又退回到院子里。

冼玉屏去敲门,何杏娥去找战友来帮忙。

等战友们赶来,冼玉屏已经冲进院子里,有两个匪徒正在和小女兵对峙,另外两个匪徒正在翻墙头,院墙太高,土匪们没有跳下去的勇气。

这是一个土匪窝子,包括这家主人在内,共抓了5个土匪,搜出长短枪40多支,另外还有满满两竹篓子弹。

经过审讯,剿匪部队得知,吴中坚、杨登鹏、陆尔福等匪首,根本没有躲入深山,他们都在西隆县城。

剿匪部队第219师,于4月22日,突然对县城实施包围。

土匪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连个像样的抵抗都没有,就四散奔逃了。

剿匪部队对残匪紧追不舍,两天后,在金钟山的密林中,陆尔福被剿匪部队击毙。

吴中坚带着一千多残匪,先是逃入贵州的望谟县,遭到驻扎在这里的二野147团迎头痛击。

吴中坚损兵折将,身边只剩下100多人。

吴中坚又准备到广西乐业县雅长乡的原始森林中躲避。但是在蔗香镇东渡南盘江时,与乐业县县大队狭路相逢。

吴中坚刚下船,就被打死在河滩上。

吴中坚和陆尔福被击毙后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杨登鹏却音信渺无。

剿匪部队在当地民兵的配合下,对杨登鹏可能藏身的区域,进行过数次搜剿,最终还是一无所获。

8月初,有人包括匪情,在长发乡大麻子寨后的山洞里,经常发现有人活动,估计是杨登鹏及其手下人住在那里。

剿匪部队657团三连,迅速出兵,将山洞包围。

山洞里的土匪负隅顽抗,剿匪部队伤亡了十几名战士,也没有攻到洞口。

后来寨子里的老人说,这个山洞易守难攻,唯一的缺陷就是洞里没有水源。

剿匪部队随即改变战术,从强攻变为长期围困。

半个多月后,剿匪部队再次发动进攻,并非常顺利的攻入洞内。

山洞里有十几个奄奄一息的土匪,其中包括杨登鹏的次子杨华隆,堂弟杨登成,以及匪首杜阿恩。

清点完俘虏,绝大多数匪首都已经归案,只有杨登鹏和杨华荣父子,还有他的女儿杨阿英不知去向。

转眼两个多月过去了,剿匪部队始终没有放弃对杨登鹏的追剿。但立功的机会,却让西隆县大队得到了。

自从大麻子寨山洞攻击战结束以后,县大队二连连长苗成旺,率领两个排90多人,化装成当地百姓模样,深入到深山老林中,整整70多个昼夜,县大队的战士们都没有下过山。

功夫不负有心人,10月29日,在长发乡和克长乡交界的九冲寨,发现杨登鹏和儿子、女儿,早晨曾在这里吃过饭。

乌梅村村长朱亚波,曾经做过猎户,熟悉附近的地形,稍加思索,就判断出杨登鹏藏身的准确位置。

朱亚波自告奋勇,担任向导,带领县大队的战士们,跳过悬崖峭壁,在一处人迹罕至的断崖间,终于发现了杨登鹏的行踪。

杨登鹏有些惊慌,但是杨华荣眼疾手快,抬手一枪,子弹准确的命中朱亚波的胸膛。

朱亚波

朱亚波壮烈牺牲,杨登鹏则借此时机,再次逃脱。

苗成旺担心出现更大的牺牲,一面安排战士们,对杨登鹏藏匿的地方进行严密监视。一面下山通知剿匪部队。

第2天凌晨时分,援兵也及时的赶到九冲寨一带。

天亮后,剿匪部队对附近的山林,进行周密的收缩。

在山寨后的岩壁下,终于发现了杨登鹏的藏身之处。杨登鹏也感觉情况不妙,带着一双儿女,向不远处的竹林跑去。

四名战士不畏艰险,跳下石岩。对逃走的匪首紧追不舍。

杨阿英到底还是个不满20岁的女孩子,很快在奔跑中耗尽了体力。

两名战士扑上去,准备捉俘虏

。杨登鹏父子突然转回身来,向4名战士连连开枪。

就在这个时候,苗成旺已经带了几百人追了过来。

杨登鹏父子见势不妙,停止射击,直接钻进竹林。

杨阿英被活捉后,战士们又在竹林后的一个山洞里,发现了藏匿于此的杨登鹏父子。

机枪子弹飞蝗般的飞进山洞,杨登鹏父子不肯束手待毙,只要看准时机就开枪还击。。

就在激战之际,有几个战士已经匍匐着靠近山洞,然后把几颗手榴弹,准确的沿着洞口丢了进去。

在一连串的爆炸声中,山洞里还击的火力,明显减弱了不少。

战士们趁机冲进山洞,先是看到了杨登鹏被手榴弹炸得残缺不全的尸体。

在不远处的一块山石后,身受重伤的杨华荣,还在用手枪盲目的还击。

一个战士用冲锋枪,对着杨花荣打了一梭子,将杨华荣当场击毙。

山洞里终于变得安静下来。杨登鹏被剿匪部队击毙,也意味着 西隆县剿匪战斗胜利结束。

半年多的剿匪战斗中,西隆县共消灭土匪8193 人,其中包括匪首890名;缴获火炮一门,轻重机枪22挺。卡宾枪96支,冲锋枪21支。长短枪9000多支,子弹近百万发,缴获的粮食等物资堆积如山。

最引人注目的,是18万多两阿芙蓉。

杨登鹏被击毙后,由于他苗王的身份,尸体抬下山后就被火化了。

杨登鹏最为人津津乐的,是他那九个如花似锦的夫人,后来这些女人去向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13 阅读:5434
评论列表

乐蓉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