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教你三招,气死冒犯你的小人

楚然谈情感 2024-04-22 07:00:39

文/情感专家烟雨懿蝶

一、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聚焦小人的弱点 。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孙子兵法·计篇》

对小人要以小利诱惑他,使他上钩;要扰乱小人,趁机战而胜之。

公元前316年,蜀侯天性贪婪,使得秦惠王有了攻打他的念头。

然而,通往蜀国的道路崎岖难行,秦军难以顺利进军。

于是,秦惠王心生一计,命人雕刻出精美的石牛,并在石牛后面放置了诸多珍宝,以此作为礼物赠送给蜀国。

蜀侯听闻被这些宝物所诱惑,不惜动员士兵,开山填谷,只为迎接石牛和珍宝。他特意派出五位力大无穷的壮士前往迎接。

秦惠王见状大喜,趁机派出大军紧随其后,悄无声息地进入了蜀国。

最终,蜀国因蜀侯的贪婪而灭亡。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在利益诱惑面前,人们往往会忘却初心,迷失方向,甚至违背原则,从而轻易被人利用,陷入无法自拔的陷阱。

孙子兵法中,兵以利动并非简单地追求利益,而是强调权衡利害得失,审慎行事。

以利诱敌,是利用人性之贪婪,更是深入洞察对手心理,巧妙地利用人性的弱点,从而打乱对方阵脚,赢得胜利。

正如古语所说:“香饵之下,必有死鱼。”

然而,要使小人心甘情愿地吞下诱饵,却并非易事。这需要你精准地把握小人的弱点,巧妙布局,才能成功达成目的。

二、与小人“周旋”,得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孙子兵法·计篇》

趁小人没有防备的时候进攻,采取小人意想不到的出击行动。

对付小人,就应在小人守备最薄弱的地方和对方意想不到的时间,在对方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袭击,这样就能出奇制胜。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挥师北上,大举进攻樊城,这场被后世称为“襄樊之战”的较量正式拉开帷幕。

战初,关羽的军队士气高昂,打得樊城的守将曹仁手忙脚乱,紧急求援。

曹操见状,急忙派于禁率领七军三万多人马驰援樊城。

谁料,老天却跟曹军开了个玩笑,一场连绵的秋雨袭来,秋水泛滥成灾,于禁的七军竟被泡在了水里。

关羽趁机乘船猛攻,于禁全军大败,关羽一举水淹七军,威名远扬,华夏震动,连曹操都吓得想迁都以避其锋芒。

这时,曹操的两位谋士司马懿和蒋济献计,建议联合孙权从背后偷袭荆州,切断关羽的后路。

孙权一听,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于是派大将吕蒙出兵。

吕蒙的士兵们个个机智过人,他们扮成商人,穿着白衣悄悄渡江,像一群悠闲的游客一样,轻而易举地就占领了荆州。

《三国志 吕蒙传》记载,吕蒙命令士兵们身穿白衣摇橹划船,伪装成商贾的模样,昼夜不停地前进。

当他们抵达关羽在江边设置的哨所时,轻而易举将哨兵们一网打尽,所以关羽对此一无所知。

等到关羽得知消息,想要回军救援荆州时,已经为时过晚。

最终,关羽败走麦城,在突围过程中不幸中了吴军的埋伏,被潘璋的部将马忠擒获。

关羽和他的儿子都遭遇了不幸,这一结局真是令人扼腕叹息。

对待小人,一言不发只会被当成懦弱无能,一言不合就开撕往往会被“越描越黑”。

因此,与“小人”周旋,必须得斗智斗勇,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三、提升实力,“碾压”他人,让小人的算计无从下手。

“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孙子兵法》

确保自己的稳固和不可战胜,然后再寻找机会战胜对手。

想要突破“小人包围圈”,最根本的出路,在于逼着自己实现华丽蜕变,从那个“可有可无”的存在,逐渐蜕变为他人“无可替代”的角色。

正如电视剧《大长今》中的女主角,从一个地位卑微的宫女,凭借她日渐精湛的厨艺和医学造诣,最终成为皇帝信赖的女医官。

她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也时常遭受小人的算计与陷害,轻则背负他人的过错,重则生命岌岌可危。

然而,无论面对怎样的委屈、羞辱和打压,她始终坚定地提升自己,最终,从外在来看,她的技艺已经达到了无人能及的地步;而更为重要的,是她内心的成长,拥有了更为广阔的胸襟和视野,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威严而不怒的气场。

与小人“斗争”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断自我强化的过程。

我们何尝不能将这些挑战视为鞭策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呢?

将它们视作提醒你我不断进步的警钟,从而在风雨中砥砺前行,最终实现自己的华丽蜕变。

正如《海阔天空》的歌词所写:“谢谢你们曾经看轻我,让我不低头,更精彩地活。”

烟雨寄语

聪明的智者面对小人时,先研究小人的弱点,欲擒故纵,满足小人的野心和欲望,然后趁其不备,再出其不意,反戈一击,施以重拳,将其打倒击碎,让其服服帖帖,听从你使唤指挥,再不敢对你怎么样!

0 阅读:99

楚然谈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