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南京北站像卫生巾”是被人P图了!官方效果图长这样

啸笑谈社会 2024-04-26 10:17:08

南京北站的效果图这段时间因为被网友吐槽像卫生巾,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

令笔者深表愧疚的是,前两天笔者没有发现网上流传最广的那张“像卫生巾”效果图是被人P过了。

下图便是网上广泛流传的那张效果图。

前两天在热心网友的提示下,笔者对比了很多图片,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和报道,才发现了这个问题。

那么实际的效果图是什么样呢?笔者也找到了。

关于这个版本的造型图的出现时间,笔者看到的最早的是2023年1月。

网络截图

而现在网络上大肆渲染、嘲讽南京北站像卫生巾,并且展现被P过的“护翼气孔卫生巾”效果图的时间,基本都在2024年3、4月份,尤以4月份为甚。下图便是笔者刚刚截的图。

2023年1月出现的这一版本,持续至今,已经没有看到变更的相关报道,目前已进入施工图审查阶段。

网络截图

网络截图

在此版本之前还有若干版本:

下面我们仔细对比一下网上流传的“护翼型透气孔卫生巾”那张被P过的图,和实际官方的效果图以及模型的差距在哪。

先看一下被P过的效果图。

然后看一下官方的效果图。

再看一下官方的模型。

不难看出,最大的区别首先在两个侧面上,其次是四个侧面的曲线弧度。

官方设计的两个侧面是大镂空的,并且没有所谓的透气孔,四个侧面曲线弧度也比较圆滑,看上去非常美观,东西方向与南北方向的大小比例也正常,并没有夸张到像护翼型卫生巾的地步。

其实说东西方向与南北方向大小比例有问题的,一是由于P图的人为了达到“像卫生巾”的效果故意把其中两侧P小,二是跟视觉角度也有很大的关系,这个问题也有不少热心网友发现了。

通过下图这个俯瞰角度,你们觉得像梅花还是像卫生巾呢?

官方的设计整体看上去更像一个四瓣梅花造型。说到四瓣梅花,网上有不少人说梅花没有四瓣的,仅仅作为花来说这个毋庸置疑,但是在古今梅花元素艺术里都有四瓣梅花造型。

网络截图

图源网络

笔者觉得官方的模型看起来比官方的效果图颜值更高,颜色和立体感也好一点。

但是网上流传的那张“卫生巾”效果图,把其中两个方向的比例缩小,并且把两个镂空的大圆孔也P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所谓的护翼透气孔。四个方向的曲线弧度也大变样,尤其是两个侧翼的曲线变化最大,这都是为了向“像卫生巾”上靠拢。

让大家再重新看一眼官方设计的南京北站四个侧面的曲线弧度是什么样的。

自媒体时代的悲哀:

自媒体时代,想“黑”一件事物很容易,被“黑”了以后想“白”则很难,我想这就是自媒体时代最大的悲哀。

当然,一些作者发文、一些网友评论,嘲讽南京北站像卫生巾和调侃南京,不能说就是“黑”南京北站也不能说是“黑”南京,但是现在“南京北站像卫生巾”已经在网上被打上了“奇葩”和“丑陋”的标签,在无数人脑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烙印,甚至有人发文说“南京北站像卫生巾”已经被英国BBC当焦点报道了,不知是否属实。

还有些自媒体作者道德败坏地在那张被P过的“像卫生巾”图片上,在图片的建筑物屋顶上恶意涂上了鲜红血色 ,这已经不是“无聊”,而是已经低俗到有点“无耻”的地步,同时也是对广大女性朋友的极度不尊重。

有人恶意涂上血色

因为一张被人恶意P过的图和一些为了流量的自媒体作者的文字,无数人被这种节奏带偏了。甚至有人放言“是不是日本人设计的?”,“是不是美国人设计的?”,“查查有没有间谍!”等等。

我不知道现在有些人都怎么了,无论发生什么事件,网上总会有人评论“查查是不是间谍”,要么就对与自己不同观点的文章作者说“收了多少好处?”。

而一些自媒体作者更是善于捕风捉影甚至无中生有,捏造事实。让人不禁感叹,自媒体本身是一个好的新兴事物,自媒体时代是一个网络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但当前很多自媒体作者为了争夺流量,在有限的流量面前不堪一击迷失自我,同时很多网民也缺乏理智和甄别能力。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网络上大肆渲染“南京北站像卫生巾”的那些文章,同一文章里面配的同一版本的南京北站图片,竟然完全不一样(P过的与官方的,见下图),而不同之处也正是笔者刚才分析对比过的。但凡稍微理智点的人,我想都能够看出其中的荒唐之处。但偏偏很多不理智的人被带偏了,所以也没有人在意两张图片根本不一样。。

所以目前的自媒体还处在一个人云亦云的时代,亟待约束和完善。

我们再回到南京北站的话题上来。在无数人嘲讽、调侃南京北站和南京的时候,也有网友这样说道,“现在就是有那几个无知的人,为了蹭流量,把一些美好的东西丑化,来欺骗抹黑。十分可耻可恶!有些内心灰暗的人看什么都是灰暗的!这么漂亮的一个建筑硬是被几个什么都不懂毫无基本知识的人抹黑成卫生巾!十分鄙视那几个无知的小丑!”

像这样能保持理智的网友其实还有很多。

南京北站的效果图被人P改,因为被“像卫生巾”成为网络焦点后,竟然有人联想是建筑设计的“生殖崇拜”,说“生殖崇拜”古已有之。

“生殖崇拜”古已有之不假,但是南京北站的设计本身是源于梅花,虽然不是比较常见的五瓣梅花,但也不能否认古今四瓣梅花艺术元素同样存在。在官方的效果图和模型里,南京北站更多的是像梅花而不是像卫生巾。

话又说回来,卫生巾跟生殖崇拜又有多大关系?生殖崇拜是一种信仰,卫生巾是一种商品。按照某些人的意思,婴儿用的纸尿裤是不是也属于生殖崇拜?

再退一步讲,“这世界事物形状无论如何设计,都会与其他物种形状接近。”

网上有人嘲讽南京北站像卫生巾,有人说是奇葩的生殖崇拜,甚至也有人说出“有没有日本间谍”这样的无知言论,归根结底,都是源于把南京北站效果图P成卫生巾的那张图,而罪魁祸首便是那个P图的人。

不管他出于什么目的,恶意诋毁也罢,调侃一下也罢,对南京北站和南京的城市形象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南京北站设计细节上不是没有问题:

南京北站的设计源于梅花,这是官方证实的说法。关于南京北站的设计灵感,也有熟悉南京的人揣测也可能源于南京的著名古迹四方城,这种说法官方没有证实过。

但南京北站的最终设计方案据说还有一个母版本,母版本也是之前的若干老版本之一。母版本这种梅花光影效果和四方城的光线效果确有几分相似之处。

不管怎么说,南京北站设计方的设计初衷肯定是好的,但在一些细节处理上也有可能如部分网友提出的那样不够完美,如立体感不够突出。

有热心网友还指出另一个细节,就是顶棚的装饰改成花瓣脉络可能更为好一点。

至于官方的效果图和模型像不像卫生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心中所想不一样,所以眼睛看到的也不一样。没有人左右得了大家的眼睛。

换一个角度想想,正如下面这位网友所说,“实用就行,都是旅途中过客,又有几人飞在天空观风景?能遮挡风雨就好了。”当然,请大家不要误会,这样说并不是想表达公共建筑美不美无所谓的意思。

“不管怎么样,我要的是多快好省,随便它什么意义。多,车次多,几分钟就有一班车,到达的地方多;快,快速安全;好,服务好,如同家的感觉;省,省时省力,省钱。方便、服务好旅客就是好车站。”

针对南京北站的设计在细节上可能存在瑕疵,有网友这样说道,“建筑设计是为城市服务的,城市是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倒过来。就算有时候大众说的是错的,作为设计方,本身就有主导舆论的责任,并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在设计之初就应该考虑到这一点。这种设计能出来只能说明建筑设计内部的审核流程已经腐朽到了一定程度,完全脱离了大众审美。”

该网友提到了一个“建筑设计内部审核流程腐朽”的问题,笔者认为用“腐朽”两字颇为不妥,更何况最终版的设计也并不是网上流传的“像卫生巾”那么不堪。人家具体审核流程什么样、有没有问题,我们都不是知情者不好妄加评论。

南京北站的设计方、审核问题:

不过有一个可能来自南京的江苏网友提到了南京东南大学、上海同济大学、上海铁路局。

据说南京市民相对更倾向于之前本土东南大学设计院的版本。

而现在的最终版本,据说来自于上海同济大学设计院。

因此,据说也有人对上海铁路局的最终拍板持有不同意见。

对于东南大学设计院,在南京本土的口碑的确不错,这个笔者早有耳闻,并且在南京的一些工程项目上也接触过东大设计院的图纸。

至于在南京北站这个超大型项目上,南京东南大学设计院、上海同济大学设计院各自担当什么样的角色,以及上海铁路局的审核流程,最终确定设计方案的又是谁,笔者和大家一样,因为不知情所以不可妄加评论。

不过笔者在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网站、中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网站上分别看到了在2022年4月、12月关于南京北站枢纽及周边的城市规划工作的动态上,分别提到了东南大学设计院、同济大学设计院。

(作者声明:关于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在南京北站的早期设计方案以及最终设计方案的审核,信息源于网络,请自行甄别,不代表作者观点。)

文章结语:

笔者在文章开头已经着重讲述了网传的南京北站“卫生巾效果图”和官方的效果图、模型上的区别,也指出了当前自媒体弊端和现象,因为一些亟待约束的自媒体作者带偏了很多不理智的读者,在网络上对南京北站和南京城市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南京(图源网络)

同时本文也客观地表达了网友提出的南京北站在设计细节上需要完善的地方,虽然仅仅只是一个表达,可能仅此而已。

南京北站作为国家及江苏省和南京市一个非常重要的枢纽大站,初步设计方案已经获得国铁集团、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有什么想法可以留言。

(原创文章,侵权必究!)

0 阅读:0

啸笑谈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