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记得名震一时的女花脸齐啸云吗?虎啸金声响彻云霄

凝梦娱娱 2024-06-17 08:51:07

1986年,齐啸云调入当时的中国京剧院,在北京可没少唱好戏,如《将相和》、《打龙袍》、《除三害》、《盗御马》等。在80年代初,我曾经欣赏到她和著名老旦表演艺术家李鸣岩合作的《赤桑镇》,两位演员均是好嗓子,所谓的“铁嗓钢喉”,高亢嘹亮,响遏行云,而且韵味醇浓,流派特色突出,令观众大饱耳福。

齐啸云老师的一个著名代表作是《七郎托兆》,这出戏,也是在解放后不久就被禁演了。文革以后,齐啸云老师也是率先恢复上演了这出剧目,而且留下了比较珍贵的音像资料,那真的是一句一个好。

这出戏,齐啸云老师的装束也很特殊,花脸不戴髯口,戴耳毛子,戴鬼穗子,斜插一支箭,他不是乱箭射死的么,这杨七郎,开氅还是裂着怀,一手揪着一边开氅,这手拿着一个甩子,也就是拂尘,这是表现鬼魂显灵的扮相,很漂亮,齐啸云老师扮得也漂亮,唱得也漂亮,从视觉上、从听觉上,根本就想象不到这是一个女花脸,能有这么雄壮、威武的声音,可以说,齐啸云老师的《七郎托兆》是一部教科书式的一个影像资料。

齐先生戏路极宽,除了什么《铡美案》、《探阴山》、《将相和》、《大探二》之外,像《连环套》、《锁五龙》、《牧虎关》、《战宛城》、《阳平关》、《搜孤救孤》、《飞虎山》、《赠绨袍》这类女花脸很少能动的戏齐先生都演,而且1976年以后首次在舞台上恢复演出《七郎托兆》的就是齐啸云老师。

齐啸云老师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是菊坛出色的“女花脸”。她在台上气度雄武,演唱雄浑刚劲,唱腔尤见功力,正如她的名字“啸云”一般,虎啸金声、响彻云霄,因此,她的表演也深受观众的喜爱。

齐啸云老师,原名齐润霖,祖籍浙江杭州,生于天津。她是菊坛几十年来少有的出色女花脸。齐啸云自幼师从郝寿臣、马连良等京剧名师,后师从著名京剧艺术家钱宝森先生、裘盛戎大师,在广泛继承裘派、郝派等艺术成就的基础上自成风格。她虽是一女性,但台上却气度雄武,唱腔尤见功力,其演唱雄浑刚劲,头部共鸣洪亮宽厚。在数十年舞台艺术生涯中,她精心塑造了众多精彩传神的艺术形象,所扮演的包拯、窦尔敦等角色,为人们所称道,特别是她的女“包公”令无数观众为之倾倒。

说说齐啸云老师的出身,她的家庭是一个大家族,她祖上曾经在南方做过前清的官员,到她父亲这一辈,她父亲叫齐协民,她父亲也是受过高等的教育,后来办报,最初他是在《民意报》做记者,后来他又在《民生报》做总编,又创办了《太阳周报》,后来又在《中华日报》担任社长。他在新闻界的工作的经历,又促使他认识了很多的政界的人物,所以后来他有一段时间他也从政了。而且他跟江西的督军陈光远、北洋的前国务总理靳云鹏,还有潘复、宋哲元⋯⋯您看,这老几位有嘛特点?后来下野后都选择蛰居在天津了。所以他们的关系特别地密切。后来因为齐协民他目睹了太多政治上的这些起起落落,人生的这些变化,他就有点厌倦了官场的这些这些个事情了,于是他就在天津的英租界镇南道,也就是现在的睦南道,买了一所房子,做起寓公来了。

他醉情皮黄,不问政事,一直就是酷爱京剧。买了这个镇(睦)南道这房子之后,这个房子更成了京剧界的这些个名家的聚集地,梅兰芳大师、尚小云大师、裘盛戎大师、李少春李神仙、袁世海先生、张君秋先生……都是他们家的常客,乃至国画大师齐白石都是她家的座上客。尤其他跟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是好朋友。据说,当年马连良先生在没买疙瘩楼这个房子之前,每每到天津演出,他必住在齐协民家,也就是齐啸云先生的父亲家。齐啸云从小,您想她生长在这么样一个家庭环境里头,她能不喜欢京剧吗?据说,齐啸云3岁便上台清唱了《桑园会》,6岁时还与马连良同台演出了《三娘教子》。

齐啸云老师1932年出生,她年少时就读于天津的英国文法学校,在英国公学上的中学,就是后来的位于五大道旁小白楼的二十中学,从小接受的是英式的教育,毕业后进入燕京大学外贸专业深造,接受过系统的“西式”教育。从艺后凭借自己的语言特长用英语演唱过《赤桑镇》《铡美案》《除三害》等传统剧目,并将莎士比亚的名剧《奥赛罗》改编成京剧用英语演唱而获得成功,成为我国用英语演唱京剧的“第一人”。

齐啸云英语京剧<<奥赛罗>>

齐啸云老师生长在富足之家,接受过“贵族式”教育,也领略过做名演员的风光。但是她一生命运多舛,出身名门,自小喜爱戏曲,才华横溢,仗义执言,但被历史时代所裹挟,青春岁月难酬壮志。

当她处于人生逆境时,给人的印象是豁达甚至乐观的。她不仅工作踏实肯干,而且乐于助人,对公益性事务比较热心。她曾经在邢台下放劳动一年,后被分配到云南省外贸局。后又到了贵州省公安厅京剧团。不久山东蓬莱京剧团挖她,齐啸云老师在山东蓬莱京剧团是艺委会副主任、编剧兼导演,创作了京剧《暴风骤雨》,她扮演地主韩老六,在全国京剧舞台创造了一个新的艺术形象。但是好景不长,舞台上的《暴风骤雨》还没有落幕,“特殊十年”开始了,齐啸云老师被赶回天津,丢了公职,没了工资,成为街道上的“牛鬼蛇神”,生活没着落,靠扫街、扛包、拉车糊口。好容易找到了一个卖菜的临时工作,每月才20元工资。后来曾在天津市体育馆街下辖的一个加工纸制品和毛衣的小工厂里做过工。

70年代初,甘肃兰州文化局的艺术科科长,这位科长名叫马俭,马科长与她也是故交,来到天津,他看见齐啸云的情况之后感觉很难受,说白了,齐啸云老师当时是“很落魄”了,流落街头拉排子车送煤球了。马科长就建议齐先生,说你不行你上兰州来吧⋯⋯这已经是“运动”后期了,齐啸云老师就远赴甘肃,参加了兰州京剧团。

改革开放后,齐先生成为商业演出的开拓者和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播者,艺术青春得以真正绽放。

1981年的时候,侯喜瑞先生舞台生活八十年的一个纪念活动上,齐啸云先生和李荣威、张关正等等这么一共七位,一起拜在了侯喜瑞先生的门下。因为齐先生也学裘盛戎,也学郝、也学侯,当然主要唱腔是宗裘,但里边既有金少山的雄壮,又有郝寿臣的这种威严,她唱腔还是很综合的,但是她一直没有叩到一个专业老师的门下。1981年,齐啸云老师正式拜在侯喜瑞先生的门下,这也算了却了齐啸云老师一个心愿。

齐啸云老师的婚姻生活也很不顺当,她的丈夫姓杨,叫杨继增,他家住在东门里。杨家比较有钱,解放前他们家在天津开了几十个煤铺。另外,在东门里大费家胡同,东门里的坐北那有一个当铺,就是他们家的。杨继增他是一个篆刻爱好者,喜爱篆刻,也搞文物收藏。

齐啸云先生与丈夫杨继增

据齐啸云老师自己介绍,她的丈夫是很内向、很斯文的。她说,我们这性格,反差太大了⋯⋯再加上解放后的历次运动,对齐先生的丈夫他们家也是比较大的冲击。所以在60年代的时候,他丈夫便离她而去,齐啸云老师从此就孑然一身,齐啸云和杨继增无儿无女,以后只认了一个干女儿。

据齐啸云老师的干女儿齐大鹏介绍,在2003年,母亲齐啸云在深更半夜4点发病,家人毫无心理准备,随即送往医院抢救,诊断为大面积脑出血,齐啸云老师因病不幸去世,享年71岁。

令人遗憾的是,齐啸云老师生前没有留下任何录音录像资料。齐大鹏说:中国文联的‘晚霞工程’曾准备为她录制艺术资料,还那么来得及开始,她就去世了。老太太一身好能耐,什么都没有留下来,可惜呀!

值得庆幸的是,从齐啸云老师之后有一些女花脸演员逐渐成长起来,一位齐啸云,她开创了天津女花脸演员的队伍,左红莲,刘嘉欣都已经成长起来,成为了优秀女花脸艺术家。天津青年京剧团马立老师,北京戏曲职业戏校教师崔馨月(原名崔玥)、北京京剧院的李小培、上海京剧院的耿露、大连京剧院的任思媛、台湾的王海波、山东德州的邵欣、名票翁思虹、李桂珍、何秀慧等等,女花脸,特别是裘派女花脸已经成为京剧舞台好声音。

0 阅读:5

凝梦娱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