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把冯保留给裕王,取代吕芳,是嘉靖帝下的最后一步棋

王玄陵有笔札 2024-06-05 09:56:53

“我再教你武官们说的那句话——‘置之死地而后生’!”

“听我的,我现在以皇上的名义派你到裕王府做皇孙的大伴,你要夹着尾巴,真正让裕王和他府里的人重新看待你。”

以退为进,让冯保趁机取信于裕王,是吕芳对冯保的周护与栽培。更重要的是,这同样是吕芳给自己留的一条后路。

但对于冯保,嘉靖帝明确表态是要处罚的,吕芳如此瞒天过海、阳奉阴违,难道不怕被嘉靖帝察觉吗?

那么问题就来了。

嘉靖帝是否知道吕芳的真实用意?吕芳是否是奉旨行事?嘉靖帝真正目的又是什么呢?

想通了这些问题,才会明白,冯保是嘉靖帝生前下的最后一步棋!

吕芳的用意

对于吕芳而言,保下冯保不存在任何风险。

“东厂的人你也该管管了。”

虽然嘉靖帝话里的意思很明确,是要对打死周云逸的人进行处罚。但是吕芳更明白,所谓的处罚,实际上只是嘉靖帝为自己寻找到一个台阶,从而给严嵩和徐阶等人一个说法。

没有人会真正的计较,到底给了冯保什么样的处罚,严嵩和徐阶不会,嘉靖更不会!

毕竟,冯保是在替嘉靖背黑锅,嘉靖帝这个人最大的好处就是,对于那些主动替他背黑锅的人,他一般都不会亏待。

周云逸“诽谤朝廷”,其言辞直指内阁和宫里,这是嘉靖帝无法容忍的。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没有私心”的人,嘉靖帝也是无可奈何,充其量也就是让下面“打他二十廷杖”。

“朕也就叫打他二十廷杖,没想到他就......”

但是,对于嘉靖帝的真实想法,不但吕芳清楚,就连身为东厂提督太监的冯保也清楚。

这二十廷杖,如果「一不小心」要了周云逸的命,那么,嘉靖帝将会非常的愉快。因为如果周云逸不肯改口,这是保住嘉靖帝“圣名”的唯一手段。

任务是交给吕芳的,但是吕芳这个人心善,他下不去手,嘉靖帝也知道他下不去手。所以,这个事情最终就落到了冯保头上。

冯保为了成全吕芳,也为了成全嘉靖帝,所以才不惜得罪裕王等人,下令打死了周云逸。

“(冯保)两只呈外八字站着的脚尖突然向内一转,站成了内八字:‘廷杖吧’。”

“这是死杖的信号!四个太监的目光一碰,然后四双眼睛都闭上了,四根廷杖轮番猛击向周云逸后腰背间的肾脏部位。”

冯保有这样一份“孝心”,吕芳自然要保他,对于这样一个愿意主动“背黑锅”的奴才,嘉靖帝自然也不会难为他。

正是因为看透了这一点,所以吕芳才敢“暗度陈仓”的保他,吕芳从来都瞒不住嘉靖帝,也从来没有想过要瞒着嘉靖。

而吕芳的用意,除了要保住冯保以外,还要让冯保去烧裕王的“冷灶”,既是给冯保脱去了后顾之忧,也是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

“如果真有裕王入主大内的那一天,干爹这条老命还要靠你。”

说白了,这是吕芳在为冯保取代自己铺路,他想让冯保成为新朝的内相。

那么,对于吕芳的这个用意,嘉靖帝是不是知道呢?

冯保的性情

当然知道,嘉靖帝曾经对陈洪说过这样一句话:

“吕芳伺候朕四十多年,从来就没有自己的人。”

吕芳要保的人,自然就是嘉靖帝要保的人;吕芳要用的人,自然也就是嘉靖帝要用的人。

换句话说,把冯保安排到裕王府,既符合吕芳的利益,同样也符合嘉靖帝的利益。这一切,虽不是嘉靖帝的直接安排,但却都是嘉靖帝所默许的。

也就是说,让冯保取代吕芳,这件事情本身就在嘉靖帝的考虑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嘉靖帝想把冯保留给自己的儿子裕王。

但前提是,冯保需要先经受得住考验,裕王这里是一关,陈洪那里又是一关。

冯保区区一个东厂提督太监,连司礼监都没有进去,论资历比不上黄锦、石公公、孟公公,论功劳比不上陈洪、杨金水,嘉靖帝为什么会选择他呢?

因为周云逸这件事情,让嘉靖看到了冯保身上的两个特质:忠心和手黑。

打死周云逸,是为了让吕芳可以交差,也是为了维护皇帝的“声誉”,这体现了他忠心的一面。

另一方面,打死周云逸这件事情,一般人是干不出来、也是不敢干的,但是冯保就敢,这就体现了他手黑的一面。

除此之外,更让嘉靖帝欣赏的是冯保的野心。

肯定有人会不理解,皇帝怎么会喜欢一个有野心的太监呢?更何况,作为后继之君的裕王,性格又那么软弱,嘉靖帝难道不怕他驾驭不了冯保吗?

当你看清了嘉靖帝当时所面临的形势,才能解答这些疑惑,才能真正的理解嘉靖帝此时的心境。

嘉靖的残局

历朝历代的无数帝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必须要做得一件事情是什么?

答曰:为新皇帝铺路。

整部《大明王朝》,从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了嘉靖朝的末期,朝局已经面临着剧烈的动荡。

“宫内开支无度,阁衙上下贪墨,国库空虚,民不聊生。”

周云逸所说的话,就是当时朝政的真实写照,在长期处于政治压抑状态下的嘉靖朝,积攒了朝廷上下无数的怨气,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以嘉靖的帝王之术,以嘉靖的“太极政治”,找一个人出来背下这口“大黑锅”,已经是亟待提上日程的事情了。 换句话说,「倒严」在嘉靖帝的心里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所以,整部《大明王朝》,不管是“改稻为桑”、“南下巡盐”,还是嘉靖帝多次敲打胡宗宪,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在为最终的倒严做铺垫。

在这种背景之下,嘉靖朝晚期的权力格局频繁的发生变化。

最终,当严嵩这张盾牌用烂了的时候,严党就必须要背着嘉靖帝给的巨大“黑锅”走下政治舞台。

严党倒台以后,为了防止“清流党”一家独大,嘉靖帝就让吕芳远离了政治的漩涡,而是启用心狠手辣的陈洪来制约“清流党”和压制百官。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到此时,嘉靖帝所面临的已经是一副残局了。

因为陈洪的高压手段,早晚会引发众怒,到那个时候,就需要有人“杀之以谢天下”,避免百官的怒火烧到新皇帝的头上。

然而,在嘉靖帝活着的时候,尚可以掌控陈洪,而后继之君裕王的软弱则是众人皆知。到时候,谁能辅佐裕王杀掉陈洪,就成了嘉靖首要考虑的问题。

只要杀掉陈洪,就可以让他独自背下百官的怒火,而裕王也可以借此收买人心,很快的坐稳皇帝的宝座。

所以,嘉靖就看好了同样心狠手黑的冯保。司礼监的几个人,在吕芳隐退以后,没有任何人有能力和陈洪抗衡。

黄锦太过于软弱,石公公见风使舵,孟公公只知道自保,只有冯保才是最佳人选。

“今后能杀陈洪的,大约便是此人。”

嘉靖帝清楚,冯保和陈洪有深仇大恨,是绝对不可能投靠冯保的。到时候,在新皇帝的支持之下,拿下陈洪是手拿把攥的事。

最后一步棋

冯保和陈洪一样,都是可以关键时候拿出来杀人的利剑,但是嘉靖帝明白,这两柄利剑不是谁都能驾驭得了的。

嘉靖帝之所以选择了冯保,除了借用他的“手黑”以外,主要还是相较于陈洪而言,冯保更加的“忠心”,这样的人更容易被裕王所驾驭。

而嘉靖帝选择冯保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冯保的野心。

陈洪死后,“清流党”就会再次失去制约,而“急着往上爬”的冯保,到时候自然不会甘心屈居清流之下。

所以,这样一个既忠于皇帝,又有野心和能力的人,是日后制约“清流党”和百官的最佳人选。

而且,制约永远都是相互的,只要冯保不会和“清流”妥协,“清流”们就会反过来制约冯保。只要他们在争,新皇帝就会一直保持安全,可以延续嘉靖帝的“太极政治”。

带着这样的理解,再去看《大明王朝》中的很多情节,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吕芳把冯保安排到裕王府,嘉靖帝明知道他的真实用意,却没有加以点破,是因为两个人都已经心照不宣的达成了默契。

吕芳让冯保到裕王府,以及后面嘉靖把冯保赶到朝天观,其中都有考验冯保的意思,只有过了这两关,他才算是真正的通过了嘉靖帝的考验。

嘉靖帝曾经和黄锦说过:“不要和陈洪为难,你斗不过他”,言下之意是:你斗不过他,朕已经安排好斗得过他的人。

嘉靖帝选了冯保,其中还有一个次要目的,那就是为了成全吕芳。吕芳所用的人秉性都不错,吕芳退隐之后,像黄锦这些人,就需要受过吕芳恩惠的冯保来保全。

由此可见,嘉靖帝为了自己软弱的儿子,实在是操碎了心 。

【原创】王玄陵

原创不易,请多多关注!

0 阅读:272

王玄陵有笔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