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王夫人对亲孙子贾兰,为什么不管不问?贾珠的出身是个谜

王玄陵有笔札 2024-06-24 13:02:51

我们来聊一聊“兰小子”身上的谜团。

熟悉《红楼梦》原著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贾兰是整个贾府中唯一的纯粹正面角色,其他的男性主子少爷们,或多或少都能挑出毛病来,唯独贾兰身上挑不出任何毛病。

他小小的年纪,就知道明哲保身,从不招惹是非,无任何不良嗜好,举止言行得体,一心攻读学习,非常的有上进心。

从这一点上来讲,贾兰是最像贾政的一个孩子,所以他也最得贾政的喜爱。

我们都知道,贾政这个人行事道学古板,对自己的孩子从来都不会当面夸赞,但他唯一一次当众夸赞的孩子,就是贾兰。

01

第七十五回,荣国府中秋节晚宴,贾政陪着贾母玩击鼓传花的游戏,传到宝玉的手中时,宝玉作了一首诗。贾政看后点头不语,但是因为想要让贾母高兴,才勉强的说道:

“难为他,只是不肯念书,到底词句不雅。”

接着贾兰也作了一首诗,贾政看后“喜不自胜”,忙讲给贾母来听,可见贾政对宝玉、贾兰二人的态度差距。

为此,贾赦还讲了一个笑话,讽刺贾政的偏心,可知贾政对贾兰的偏爱是大家公认的。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贾府那种“出身大于能力”的环境中,贾兰还是贾政的嫡长孙,而且还是贾母唯一的一个嫡亲的重孙——他是贾政嫡长子贾珠的儿子。

所以,贾母对于“兰小子”也颇为关注,给他母亲李纨每月加了十两分例银子,而且时常也会对贾兰表现出一些关心。

同样是在七十五回,中秋节各房给贾母送了很多吃的,贾母在吃饭之前就吩咐道:

“将这粥送给凤哥儿吃去。”

“这一碗笋和这一盘风腌果子狸给颦儿宝玉两个吃去,那一碗肉给兰小子吃去。”

由此可见,在贾母的心中,贾兰的地位还是挺高的,相比而言,贾环就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待遇。

当然了,关心归关心,像对宝玉那样的宠溺,却是从来没有过。所以,贾兰在贾府中的地位,跟宝玉还是天壤之别,这就和他嫡重孙的身份极不相称。

整部《红楼梦》,贾兰的存在感可以说是非常低,前八十回他的正式出场只有四次,而且每次都是浅浅的带过。

大家对贾兰的评价是:“天生的牛心古怪”,意思是说他不合群,可见贾兰在贾府中缺乏归属感。

最为奇怪的是,身为贾兰的亲奶奶,王夫人从头至尾,从未对他表现出过任何形式的关心,可以说完全是不管不问的状态。

这是一个极度反常,也是极度说不过去的现象。

根据冷子兴的介绍,我们知道,贾珠是王夫人“头胎生的公子”,也就是说贾兰确实是她的嫡亲孙子。而且,小说中多次表现出王夫人对贾珠的母子之情,王夫人每次提到贾珠几乎都要掉泪。

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王夫人便叫着贾珠哭道:

“若有你活着,便是一百个我也不管了。”

第三十四回,王夫人跟袭人说道:

“我的儿,亏了你也明白,这话和我的心一样。我何曾不知道管儿子,先时你珠大爷在,我是怎么样管他,难道我如今倒不知管儿子了?”

说着,王夫人的眼泪也不由得滚了下来。

由此可见,王夫人对贾珠的感情还是很深的,可为什么对贾珠的独生子贾兰,却又是不闻不问呢?

不仅如此,从贾兰之母李纨的表现可知,李纨对自己的这个婆婆,也是十分的畏惧。所以李纨做事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怕自己有落下什么不是。

种种迹象表明,贾兰的身世没有那么简单,否则这一切就很说不过去。

02

丈夫贾政极疼爱他,婆婆贾母也很关心他,这孩子又老实上进,而且又是贾珠的独生子。不管从任何角度来看,王夫人对他都不应该是这种不管不问的状态。

对于王夫人的这种表现,我思来想去,只有三种可能性:

一、李纨、贾兰母子做过什么错事,以致于对王夫人造成了伤害,这才导致王夫人对她们产生了厌恶的情绪。

二、贾兰作为贾政的嫡长孙,在宗法继承制度中,地位要比身为嫡次子的宝玉高,这威胁到了宝玉在贾府的地位,所以王夫人对贾兰有敌意。

三、贾兰嫡长孙的身份有假,也就是说,贾兰并不是王夫人的亲孙子。

基于以上三种可能性,我从小说原文中反复寻找证据进行了考证。

对于李纨,他跟王夫人的婆媳关系,确实有些反常。

第五十一回,晴雯生病,宝玉不想让她搬出去,就悄悄的让人告诉李纨,李纨道:

“两剂药吃好了便罢,若不好时,还是出去为是。”

第七十五回,查抄大观园以后,薛宝钗想要搬出去避嫌,就去和李纨打招呼,李纨说道:

“你好歹住一两天还进来,别叫我落不是。”

由此可见,李纨行事处处小心谨慎,最重要的原因,是怕王夫人说他的不是。而能让李纨如此草木皆兵,可知平时王夫人对她就不待见。

但即便如此,也没有证据表明,李纨曾经做过什么大的错事,这一点从贾母对她的态度也能看出,年纪尚小的贾兰就更谈不上了。

所以,王夫人跟李纨、贾兰母子的矛盾,还应该从别的方面来找原因。

关于“继承权”,根据《大清例律》的记载:

“凡文武官员应合袭荫者,并令嫡长子孙袭荫;若嫡长子孙有故,嫡次子孙承荫;若无嫡次子孙,方许庶长子孙袭荫;如无庶出子孙,许令弟侄应合承继者袭荫。”

按照这个规定,荣国府的爵位,理应由贾赦的儿子承袭,即便贾赦没有嫡子,至少还有庶出的贾琏承袭。也就是说,荣国府的爵位,无论如何也是轮不到宝玉头上的。

对于贾政一门的继承权,首先应该是贾珠,贾珠死后应该由贾兰顺承,贾兰之后才是宝玉。

这样来看的话,贾兰似乎确实威胁到了宝玉的地位。但即便如此,贾兰毕竟是王夫人的亲孙子,贾兰继承家业以后,并不会威胁王夫人太夫人的地位,王夫人对贾兰也不应该有什么敌意才是。

更何况,如果贾兰是未来贾政的合法继承人,那么王夫人更应该提前讨好他才是,为什么却又不闻不问呢?

03

这样一来,就只剩下了最后一种可能,即贾兰并不是王夫人的亲孙子。

这又分两种情况来看,一是贾兰非李纨所亲生,二是贾珠非王夫人所亲生。

关于贾兰的出身,第四回写道:“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

小说并没有明确告诉我们,贾兰是李纨所亲生,但从李纨对贾兰的感情来看,亲生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而且,第三十九回,李纨说过:

“想当初你珠大爷在日,何曾也没两个人...你珠大爷一没了,趁年轻,我都打发了。若有一个守得住,我倒有个臂膀。”

所谓“两个人”其实就是像袭人、平儿那样的侍妾,在古代,如果侍妾有生过孩子,男主人死后是不应该被打发出去的。由此可见,贾珠的侍妾们都没有产子,贾兰就是李纨所亲生。

一番排除下来,就剩下了最后一种可能,即:贾珠并不是王夫人的亲生儿子。

这个说法,听起来好像是有些大胆,可是到底有没有这种可能呢?

我个人认为,这种可能性是最大的,小说中有很多证据。

第二十五回,赵姨娘和马道婆商量着暗算宝玉和王熙凤,赵姨娘说道:

“把他两个绝了,明日这家私不怕不是我环儿的。”

赵姨娘凭什么认为,王熙凤和贾宝玉死了之后,贾政的家产就一定是贾环的?他这样想,显然是没把贾兰放在心上,这也就说明贾兰不是嫡出。

而贾兰明明又是李纨亲生,如果说他不是嫡出,只有可能是贾珠不是嫡出。

赵姨娘还跟马道婆抱怨道:

“如今就是个样儿,我们娘儿们跟的上这屋里哪一个儿!也不是有了宝玉,竟是得了活龙。”

赵姨娘的处境为什么差,直接的原因就是不受王夫人待见,所以当家的王熙凤也不待见她。可通过赵姨娘的话可知,在宝玉出生以前,她的处境并不是这样的,这也就是赵姨娘嫉妒、痛恨宝玉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宝玉出生以前,王夫人并没有针对赵姨娘,宝玉出生以后,王夫人却处处针对赵姨娘呢?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宝玉出生以后,赵姨娘威胁到了王夫人的地位,所以王夫人才要针对他。

可贾环只是庶出,论地位跟宝玉不可同日而语,根本不可能威胁到王夫人,所以只有可能是贾珠。

如果贾珠是赵姨娘所生,早先过继给了王夫人,王夫人在四十多岁上又有了宝玉,自然就不想再让贾珠当嫡长子。

所以,极有可能在宝玉出生以后,贾珠就被剥夺了嫡长子的地位。或者更令人细思极恐的是,贾珠的死或许跟这个事情也有关系。

这个推论,可以解释小说中很多不可解的问题。

04

为什么赵姨娘觉得,只要治死了宝玉和王熙凤,贾府的家业就会落到贾环手里?

因为宝玉出生以后,贾珠已经失去了嫡长子的地位,所以在贾宝玉死后,按照继承的优先级,贾环就是唯一合法的继承人。

所以,赵姨娘才打算毕其功于一役,不但掏出了所有家当,而且还给马道婆打了一张五百两银子的欠条。

也正是因为自己的儿子贾珠,曾经被作为嫡长子培养,所以在宝玉出生以前,赵姨娘的生活状态是很优越的,王夫人并不曾难为过她,而且贾政对她也很宠爱。

试想一下,以贾政的品性和价值观,怎么会喜欢赵姨娘这样一个粗鄙不堪的人?可想而知,赵姨娘以前应该不是这样的,正是宝玉出生以后,自己和儿子贾环处处受制,才把她逼成了这个样子。

为什么同为姨娘的周姨娘就安分守己,赵姨娘就偏偏野心勃勃,时不时的要找一找存在感,原因就是她曾经在贾府的待遇很高。

这样我们也就能够理解,贾兰在贾府中的待遇为什么遭遇了两极化,一方面贾政、贾母很很关心他,另一方面王夫人、王熙凤对他丝毫不过问,王夫人甚至对李纨带有某种敌意。

而贾政当众夸赞贾兰的行为,十分不符合他道学的性格,焉知不是他出于对贾兰的一种补偿?

而且,小说中的贾兰,明显和王夫人、贾宝玉这一派走的很远。第九回,宝玉、秦钟在学堂里受了欺负,作为荣国府近派重孙的贾菌就要出手帮忙,贾兰便极力劝说道:

“好兄弟,不与咱们相干。”

可见,贾兰对贾宝玉根本没什么感情,如果宝玉是他的亲二叔,断然不会如此。而且,整部小说当中,贾兰从来没有和贾宝玉有过交集。

相反,小说中贾兰的出场,常常是和贾环在一起,在贾府重要的宴会、祭祖活动上,贾兰就像是贾环身后的影子。

我们试想一下,以贾兰的人品,为什么会和猥琐的贾环走得那么近?如果贾兰不是赵姨娘的亲孙子,恐怕向来明哲保身,生怕得罪王夫人的李纨,也不会让贾兰跟贾环凑到一起。

第五十五回,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了,赵姨娘因为发送银子和探春闹,李纨连忙在旁边劝说道:

“姨娘别生气。也怨不得姑娘,他满心里要拉扯,口里怎么说的出来。”

李纨此言一出,立马就遭到了探春的一番抢白。试想李纨是何等精明的人,如果不是存在这层婆媳关系,他怎么肯为了赵姨娘去得罪探春?

果然,第五十六回,在探春诉苦之时,作者不经意间插了一句话,揭开了贾珠、贾兰的身世。

“李纨等见他说的恳切,又想她素日因赵姨娘每生诽谤,在王夫人跟前亦为赵姨娘所累,亦都不免流下泪来。”

李纨为何伤心落泪,“在王夫人跟前亦为赵姨娘所累”,这话看似是在说探春,实际上何尝又不是在说他自己。而如果不是和赵姨娘的这层关系,又怎么会在王夫人跟前被他连累?

小结

篇幅较长,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作为贾政的嫡妻,王夫人三十岁上尚没有子嗣,自然要考虑过继的问题,这时赵姨娘所生的贾珠就成了最佳人选。

贾珠过继给王夫人后,出于对赵姨娘的补偿,所以赵姨娘在贾府的待遇很好。而因为贾珠并非真正的嫡出,所以贾母也并没有将他养在身边。

王夫人四十多岁上,有了贾宝玉,贾政老来得子,作为唯一的嫡子,贾母便将宝玉养在了身边。

然而,这时候贾珠的处境就很尴尬,王夫人自然不愿意他取代宝玉的嫡子地位,这样一来和赵姨娘、李纨之间就有了利益冲突。

最终的结果,是赵姨娘、李纨占据了下风,王夫人对她们两人十分不待见,贾珠也稀里糊涂的死掉了。

所以,赵姨娘从此满腹怨气,而李纨则是处处小心谨慎,就连贾兰也变得没有归属感。

而出于对李纨母子的补偿,贾母和贾政对他们则是给与了格外的照顾。

0 阅读:4

王玄陵有笔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