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城里的二代,才是真人生赢家!

长安羽林有看事 2024-06-20 06:01:23

这两天看了点县城的文章,还听了一期讲县城的热门播客,算是开了眼界。

老实说这眼界不该我开,毕竟我去年也回了一趟县城,也跟不少人聊过,只感到人际关系上的粘稠,以及房地产低迷之后,很多中年人找不到活儿干,这也不算什么新鲜事。

可看了别人讲县城,特别是那个热门播客,节目名字叫《真实县城众生相:婆罗门、人情与鄙视链》,我才知道,原来县城还确实有暗面、婆罗门,也就是跟传说中那样——

有钱的和有权的,作为最顶端的阶层,也就几百人吧,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门阀,好资源都在他们手上,剩下的人都想办法从他们那里分点残羹冷炙。

举个播客里的例子,包二奶。

这事儿在他们县城已经非常“正常”了,大家说起哪位达官显贵包二奶,语气再也不是八卦扯闲淡,而是平常的客观描述,好像有钱了包二奶再正常不过、给别人当二奶也是上好的出路;甚至三妻四妾也在县城合情合法了,说显贵们包了二奶之后,二奶、三奶和正房,也完全是和睦相处,几房姨太太好得跟一家人似的。

还有县城的“隐形富豪”,人家在小地方闷声发大财,不仅不羡慕大城市回来的,还有点瞧不起——“一线城市那70多平的两房能住人吗?多挤呀。” 然后出手就是江景大平层或者山间别墅花园,家里的豪车几辆换着开。

我知道,县城的权贵富豪,确实是存在,但对我本人来说,也确实是传说。

我回县城一趟,聊了那么多,也真没人拿这些权贵们的八卦让我“长长见识”,当然我也猎奇,问了,可不管县城的亲戚,还是老同学,也几乎没听过这些有权有钱人的八卦,都只说县城老人多、收入低、没机会。

那到底咋回事儿?难道真是我太穷了、我认识的人太穷了,听不到这些内幕?或者说,只是那个节目猎奇,真实的县城确实就是我看到的那样,收入低、机会少?

直到这两天,我看了一部非常好的、演绎县城生态的国产剧,我才想明白了。

真实的县城其实有两张脸,一张,是咱这平头老百姓看到的,收入低、机会少、凡事都要讲人情关系;

另一张,就是播客里说的那样,达官显贵们自娱自乐,低调发财包二奶,吃香喝辣畅享人生。

这里面的关键问题是:为啥普通人看不到他们的逍遥?为啥只能对这些显贵的传说捕风捉影?

——普通人为啥只能看到县城的一张脸?

要说这个,先推荐下我说的这部电视剧,叫《为了一句话》,名字很土,但来头很大,是根据刘震云那本著名的《一句顶一万句》改编的,而且刘震云本人还担任了该剧的指导,再加上李雪健这样的大咖做主演,整个剧的水平还是很高的,在豆瓣拿到了8.7分:

这剧厉害的地方在于,虽然讲的是民国年间的“延津县”,但把“民国”这个背景去掉一点也不违和,从平头老百姓到县长,每个人都交织在一张复杂的关系网中。

每个人看似都是自由的,但是呢,又被这张网所控制,最后不得不在权力、资源、人脉、亲情、习俗的限制里,局促着过自己的一生。

当然,这么说还是太抽象装 逼 了,更简单一点,就是剧里的这个县城,和我们今天的县城,除了房子不一样外,人情世故可以说极为类似,其中内涵大家看几集就有体会了。

不过,回到主题,这个剧里的县城,和我们真实的县城,也确实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这个县城,只有“一张脸”,就是达官显贵主导县城的脸——

普通人不用待在信息茧房里,每天睁开眼,就能看见他们活得多逍遥;他们也不用低调,手上多有钱、权力有多大,明明白白地在大街上给你展示出来,哪怕你跟人八竿子打不着,你也知道在县里行走,该看哪家的眼色。

为啥剧里的县城是一张脸?为啥真实的县城是两张脸?

里面有一个关键,就是黑社会。剧里是有黑社会的。

在达官显贵能够逍遥的县城里,黑社会就是一个“中间传导机制”,把有权人、有钱人的影响力给传导到整个社会的毛细血管里;

县城权贵们的一大消费,就是养了这批黑社会之后,通过骑在大多数人头上,在县城里享受自己的资源变现——所谓有钱能买到的,不管多新奇的玩意儿,都没劲,真正的奢侈品,是把自己的资源直接变现,直接影响、操纵别人的命运与生活。

同理,在黑社会存在的县城里,权贵之间也有“黑暗森林”,就是你不跟黑社会打交道,你就是案板上的肉,别人就是刀,如此一来,你总要脚踩在两道上,要给黑社会交保护费——其实就是税。

你看到这里,可能觉得:这跟我有啥关系?

其实吧,一旦我们理解“黑社会”的存在与不存在,以及对应的县城的“两张脸”,就能看懂今天中国经济的很多东西,比如说,大家一直关心的:县城到底有没有希望?中国的城市化会怎么发展?

为啥呢?因为黑社会作为一个“中间传导机制”,一旦被去除,会带来两个直接影响,第一个,就是普通人和权贵之间,彻底隔绝开,普通人根本不知道你县城里的权贵在干啥,权贵也没能耐去干涉你的生活来显摆自己;

第二个,就是县城对权贵来说,没啥好显摆的、也没啥好消耗的(供养黑社会),那么县城权贵们想要花钱,也基本上没地方,对他们来说,县城就只是个赚钱的地方。

举个例子来说,前几年我去四川的某县城,认识了当地的有钱人,人家企业是开在当地县城的,但是消费全在成都,买的房子,好几套也全部在成都。

然后只要到了周末,一家人就开车“回”成都。

也就是说,县城,被人家当成了“生产基地”,说的不好听点,就是“殖民地”,人家消费都是在省会、一线甚至国外。

如此一来,各位想想:县城的有钱人都不在县城消费,那县城的经济会咋样?

显然,县城的服务业肯定拉胯了;其次,县城的主打产业,只能锚定在农业、工业特别是矿产资源开采上,这些产业又无法吸纳多少人就业,年轻人自然也留不住……最后,就是滚雪球一样,进入恶性循环,直到县城不可再生的资源被采掘殆尽。

当然,你可能会说:我人就在大城市,就在北上广深,县城的事儿跟我有啥关系?

其实吧,县城的逻辑,也适用于大城市。举例来说,在大城市里的你,是不是感觉特别自由,没有人来要挟你?那些大城市里有权的有钱的,对你来说也完全跟隐形一样,只存在于传说里?

这因为大城市和县城一样,也没有黑社会这种“中间传导机制”,你感受不到权和钱对普通人的支配。

再看消费,其实今天的中国,经历了全面的扫黑除恶之后,总体上已经不是个适合有钱人消费的地方,有钱人要想玩儿的花、体验“有钱就是能为所欲为”,还是得去国外;

要想限制更少点,还得想办法混个外国国籍,比如说,你看别人扒国籍,会发现很多大企业的“二代”们(比如最近风口浪尖的农夫山泉),基本上都有个外国国籍,比如美国、新加坡、加拿大。

最后就是:中国赚钱外国花,一分也没留在家。

当然,我这么说,不是要抨击有钱人,或者推举有钱人的消费多重要,或者甚至是要给“黑社会”招魂——扫黑除恶当然非常有必要,特别是对于我们这种非权非贵的普通人。

我只是把县城的“两张脸”、乃至于所有城市的“两张脸”,给大家摆出来。

摆出来之后,你会发现:我们这个世界其实是很复杂的,人从外部对它进行改造,可能会产生另外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拿县城来说,除了黑社会这种“中间传导机制”被取消,包括灰社会,比如说行会、稳固能传承的世家大族等等,其生存空间这些也大大压缩。

因此,县城的有钱人是真正的“富不过三代”,哪怕权钱联姻了,但不管是权还是钱,因为没有垄断绝对的暴力,仍然无法稳定地把自己的资源给传递下去,其子女大多也不愿意留在县城,更愿意去好玩儿的一二线乃至于国外。

最后的结果就是:县城被省会、大城市吸血,是不可阻挡的,因为不仅仅是年轻人作为劳动资源被抽走了,有钱人作为资本也被抽走了——大多数县城最后大概率只会沦为资源抽取中的最后一环,很难靠自己发展起来——而如果资源被抽取完了呢?

而对于那些大城市来说,其实也没啥高兴的,因为县城不过是领先了一个版本而已:大城市仍然和县城一样,社会缺乏“中间传导机制”,也就是没有黑社会或者灰社会,这意味着有钱人的主要消费,也节省了很大一部分,他有钱也花不出去。

对此,其实我们看新闻也看出来,文件里,基本上都是鼓励富人多投资,而不是多消费。

而有钱人不消费,中产又没了模仿的对象,再加上很多中产还被房贷、车贷、消费贷捆绑,那也是不愿意掏钱的,消费的传导也有问题。

这意味着什么呢?

很简单,就是:

我们要想把经济搞起来,同时也想保持目前这个社会安全程度高的状态,我们到头来只能指望让穷人、普通人有钱消费,也就是要让穷人、普通人口袋里有钱——

等着有钱人先富带后富,哪怕只是消费上的“带”,那都是不现实的。

毕竟,对现在的有钱人来说,整个中国,大约也只是他们眼中的一个生产基地而已。

... ...

作者 | 罗文益



0 阅读:0

长安羽林有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