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次弯道超车!央视披露最新消息,南海海底或出现不寻常一幕

阿索的杂谈小论 2024-06-19 20:22:56

五月嫦娥伴月,标志着我们在深空探测领域又有所突破。现在我们把目光移到海洋上。

“蝠鲼”

根据央妈的6月10号报道,西北工业大学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了新型仿生潜航器“蝠鲼”,并在南海进行了千米深度的测试。 “蝠鲼”汲取了海洋生物的灵感,完美呈现了高度仿生的设计。这款潜水器还没普及,已经被老美虎视眈眈。老美盯着的东西,你说有没有水平吧?

静如处子,无声无息

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的激烈环境下,海洋科技作为战略重地,其装备的创新和发展水平直接体现一国的海洋实力。

“蝠鲼”具有流线型体态和“翅膀”结构,赋予其卓越的机动性和隐蔽性。其装备的高清摄像头和先进声纳系统,使其在水下侦察和环境感知方面如虎添翼。

而且别小看这个头,在续航时间和隐蔽性方面强得很。这使其能够在深海中长时间执行任务,避免被发现,完美胜任各种复杂环境下的探索任务。

蝠鲼家族

从10公斤到720公斤,甚至规划中有800公斤乃至吨级,“蝠鲼”家族形成了完整的仿生潜航器谱系。每个型号都在不同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即可单干,也可组队打团。最重要的是军民兼用!

有环保人士可能会担心干扰海洋环境,不必担心!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生态友好性,使其在执行任务时不干扰海洋生态。

探海测距,侦察突击

集成了超短基线测距系统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蝠鲼”,具有强大的海底探索与监测能力。这使其在科研、资源勘探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军事应用潜力巨大,能够作为水下侦察和突击的平台。在未来的海战中,或许会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引领新的海战模式。

美国军方也对类似潜航器表现出浓厚兴趣,它自家也花重金研制过测试过。可见,在未来海上战场上,以“蝠鲼”为代表的仿生潜航器或将成为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因素。

仿生溯源,中国领跑

仿生技术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究,并在21世纪初得到国家大力扶持。从材料到控制,仿生技术在各个领域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渐渐地在仿生材料、医疗、传感与控制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从追赶者到并跑者,甚至领跑者,中国在仿生技术领域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自然界的智慧为科技进步提供了无限的灵感。中国在仿生技术领域的投入和创新,不仅推动了自身的发展,也为全球科技进步贡献了力量。没准过不久,人类可以通过仿生科技带上翅膀,人人皆可在蓝天下飞翔(图源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3 阅读:954

阿索的杂谈小论

简介:茶余饭后,偷得浮生半日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