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成功登月,中欧合作为何戛然而止?

阿索的杂谈小论 2024-06-16 20:51:37

6月12日,《太空新闻》发布的一则消息震惊了整个航天界:欧空局与中国的月球合作可能随着嫦娥六号任务的结束而终止。尽管嫦娥六号任务取得了非凡的成功,但中欧未来在月球探测上的合作前景却变得黯淡。

欧空局与中国的合作刚刚迎来了一次圆满的胜利,嫦娥六号成功将欧空局的月球表面负离子仪器送上了月球背面。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的航天实力,也为欧洲航天科技带来了飞跃。

然而,就在中欧双方为这一成功欢呼雀跃之时,欧空局国际关系主管Karl Bergquist突然宣布,欧空局尚未决定是否继续参与嫦娥七号或八号任务。这一表态,仿佛为中欧航天合作蒙上了一层阴影。

按照计划,中国将在2026年前后发射嫦娥七号,并于2028年左右发射嫦娥八号,这两次任务旨在为建设国际月球研究站做准备。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已有11个国家和机构参与其中,土耳其也在积极申请。

然而,欧空局的态度却显得格外谨慎。表面上看,这一态度是因为国际月球研究站有俄罗斯的参与,欧空局因俄乌战争的影响,不得不与俄罗斯保持距离。然而,背后是否还有其他深层原因呢?

值得注意的是,欧空局已经参与了美国主导的阿尔忒弥斯计划,这个计划吸引了42个国家参与,目标是再次将宇航员送上月球。欧空局国际关系主管伯奎斯特指出,受第三方出口管制的影响,欧洲与美国的航天合作涉及到很多美国设备,而这些设备无法用于与中国的合作项目。这一说法看似合理,但背后隐藏的压力不言而喻。

更为可笑的是,英国莱斯特大学的学者布莱德·鲍恩竟然将中欧合作终止的原因归咎于中国。他声称中国的太空项目主要用于军事目的,提升导弹制导能力,从而扩展全球影响力。这种观点显然带有偏见,无视了中国一直以来坚持的和平利用太空的原则,将责任推卸给中国,显然是别有用心。

无论欧空局如何选择,中国的航天步伐不会停滞。中国将继续推进其雄心勃勃的月球探测计划,利用太空资源造福全人类。中欧合作的暂停,或许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而中国航天的发展,将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就有目共睹,从嫦娥系列任务到天宫空间站,中国航天已经展现了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坚定的探索精神。在这样的背景下,欧空局的犹豫和保守,反而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合作本应是双赢的局面,放弃合作,只会让双方失去更多的机会。(图源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1 阅读:422
评论列表
  • 2024-06-19 19:39

    等中国的月球基地建好了,美国都会贴上来,

  • 2024-06-18 07:49

    为什么我们希望与他人合作?

阿索的杂谈小论

简介:茶余饭后,偷得浮生半日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