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腾飞,中国品牌受挫:印度手机市场两重天

阿索的杂谈小论 2024-06-20 21:40:57

印度人多!对中国手机品牌来说,那确实是一块肥肉!说个数据2014年前,OPPO、小米、vivo相继进入印度,仅仅两年过后,中国厂商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便达到46%,印度本土品牌市场份额下滑至19%。

近年来印度市场高速增长,吸引了更多的中国手机品牌入驻。但是种种奇葩政策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监管措施使得这些品牌在印度经营步履维艰。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这些品牌陷入困境?

赚得起,花得了?

“印度赚钱印度花”,这个笑话来自于去年六月事件,小米在印度被罚人民币约50亿元。这个调侃背后是复杂的营商环境。小米因违反《外汇管理法》被冻结资金,成为这场博弈的一个缩影。这背后是否藏着更多的隐情?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小米并不是唯一一个受影响的品牌。

腹背受敌

不只是小米,OPPO和vivo也陷入了类似的困境。被印度政府以相同的理由冻结印度银行账户资金,要求它们出售印度子公司的多数股权。

比如vivo的印度分公司当初就与印度的塔塔集团讨论关于出售大部分股权和建立合资企业,这些离奇举动就是为了满足印度当局那些无理的要求,包括高级管理层应由印度公民担任、营销网络需要本地化......妥妥的是对外资品牌的一种变相打压。

法很任性

二战后,印度成了独立国家,英国走后留下了西方的联邦制。现在阿三哥的法律体系就是从联邦制改进来的。这种体系弊端很明显。自由的不完全性,百姓的行动还要听从政府的指挥。而且各个联邦机构老大跟各种财阀有很强的政治羁绊,不允许别人抢占自己的市场。

印度不是中国,我国是法治国家!而印度的法律情况是:立法很严,守法很少,执法者理不理看心情。总而言之,法律体系可以称得上是一塌糊涂。所以为什么会被罚,大家都懂了吧

苹果的印度梦

相比之下,苹果在印度市场的表现却截然不同。作为全球科技巨头,苹果与印度的合作越来越深,印度政府提供了财政激励,使其提高在印度的产量。苹果留了一手,将供应链多元化,以减轻地缘政治风险。

自2017年以来,苹果一直在通过合同制造商在印度组装智能手机,鼓励组装商扩大在印投资,并承诺要让印度成为iPhone制造第二故乡,目标是到2030年在印度生产5000万部iPhone,约占全球iPhone的25%。

在这场博弈中,中国手机品牌在印度市场似乎越来越混不下去。我想说的是,干外贸的都知道,做印度阿三哥的生意,合同履约率很差,能回全款已经谢天谢地了!印度市场还是saygoodbye吧(图源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0 阅读:0

阿索的杂谈小论

简介:茶余饭后,偷得浮生半日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