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是“二战后遗症”发作?戈尔巴乔夫上台解锁苏联死穴

雅旋谈社会 2023-05-31 11:24:0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1945年5月8日,斯大林收到了来自柏林的电报:苏军终于攻下了这座城市,纳粹德国被苏联彻底击败

这一天的斯大林终于能睡个好觉,在临睡前,他突然想起四年前德国不宣而战的那一刻

“巴巴罗萨计划”让他精神崩溃了整整一星期,如今噩梦终于结束,是时候迎接胜利了

然而此时的斯大林还没有意识到,苏德战争的惨胜为苏联留下了深深的“后遗症”,而这个后遗症,将会在半个世纪后彻底摧毁苏联

苏联的“二战后遗症”

当今天的人们再去回顾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事件时,总会将绝大多数责任归咎于最后一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

诚然,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大大增加了苏联解体的可能性,然而戈尔巴乔夫的上位,实际上却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苏联带来的后遗症不无关系,这个“后遗症”,便是苏德战争带给苏联的人口断层

带领苏联赢得二战胜利的斯大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作为纳粹德国的主要对手,为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这种贡献背后的代价,就是苏联人口的巨大损失

战后的统计数据显示,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仅士兵阵亡人数就达1267万人,如果计算上平民,苏联总计人口损失高达3500万

如此巨大的人口损失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1945年的苏联总人口仅有1941年的85%,而在这些消失的人口中,损失最为惨重的便是在前线充当炮灰的苏联年轻男性

统计数据进一步显示,1915到1925年出生的苏联男性,在苏德战争中伤亡的比例达60%以上

特别是1920到1923年出生的苏联男性,因其服役期正值苏德战争前期,总体伤亡率更是超过80%

巴巴罗萨计划

苏联20年代男性的巨大损失,在二战刚刚结束时,并没有给苏联高层带来巨大的影响

斯大林与赫鲁晓夫都出生于十九世纪,在他们看来1920年代出生的人都是晚辈中的晚辈,让他们接班还为时过早

然而当勃列日涅夫上台以后,二战给苏联留下的这个“后遗症”,开始慢慢发作了

勃列日涅夫出生于1904年,他于1964年政变推翻赫鲁晓夫,成为苏联这个庞大的红色帝国的领导者

60岁对于一个政治家而言正值壮年,信奉“集体领导”的勃列日涅夫很快就建立起了一套稳定的领导班子

勃列日涅夫最重要的战友、苏联总理柯西金出生于1904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波德戈尔内出生在1903年,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苏斯洛夫则出生于1902年

勃列日涅夫及其党羽大多出生于1900年代

这些苏联领导人在六十年代尚且年富力强,然而等到七十年代末时,年近八十的他们已经不得不开始考虑谁来接班

这时勃列日涅夫突然发现,因为二战带来的巨大损失,1920年出生的一代苏联人中已经无人可用

勃列日涅夫执掌苏联长达十八年,长期稳定的统治对苏联而言本是一件好事,可是勃列日涅夫的超长待机却造成了最严重的后果,他死于1982年,一个对苏联而言最差的时间

如果他早些时候去世,那么1910年代的安德罗波夫等人或许有更多的时间培养继承人,而如果他晚些时候去世,1930年代的苏联年轻人或许能在更合适的时候接班

然而历史无法假设,勃列日涅夫突然去世后,出生于1914年的安德罗波夫接过了他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位

可是安德罗波夫此时也年近七十,健康状况并不理想,祸不单行的是,继任三个月后这位新任苏联领袖就出现了肾衰竭

短命的安德罗波夫

1984年2月,上任不到两年的安德罗波夫一命呜呼,出生于1911年的契尔年科最终被推上了他的位置

这位新上任的苏共中央总书记年纪比安德罗波夫还要大,身体状况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实际上,契尔年科在接班安德罗波夫前的两个月就是在医院度过的,因为长期的操劳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契尔年科身患肺病,心血管功能也非常差劲

一个有着多种基础疾病的73岁老人在这种关头担任超级大国领袖,能撑多久自然是个未知数

最终契尔年科走的比安德罗波夫还快,1985年3月,这位苏共中央总书记在履职仅13个月后就撒手人寰

而在这一年,之前提到的所有出生于1915年以前的苏联高官,几乎全都离开了人世

偌大一个苏联如今竟无人可用,最终,苏联人不得不跳过已经几乎死绝的二十年代,捏着鼻子选择出生于1931年的戈尔巴乔夫,来执掌风雨飘摇的苏联

尚显年轻的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上台激活“死穴”

戈尔巴乔夫上任时年仅54岁,作为历史上最年轻的苏共中央总书记,他与之前的历届苏联领导人有一个本质的不同——戈尔巴乔夫没有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结束时戈尔巴乔夫年仅14岁,缺席世界大战不仅导致他对苏联面对的威胁没有深刻的认识,也导致他没有坚定的意志,保护以意识形态立国的苏联

实际上,这一问题不仅出现在戈尔巴乔夫一个人身上,也出现在几乎所有没有经历过二战的苏联人身上

苏联解体的另一个关键人物叶利钦,同样出生于1931年,这些没有经历过苏联最艰难的时代的人,对于这样一个历尽艰辛的政治体制自然谈不上珍惜

其中一些人如戈尔巴乔夫,所思考的是怎样在这套体制内爬到最高层,而另一些人如叶利钦,想的则是如何拆了苏联这个破房子,实现心中的“伟大理想”

叶利钦在苏联末期是“俄罗斯英雄”

不过在1985年,后一种人还并没有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实际上就是解开了拴在这些人脖子上的“狗链子”

在意外上台之后,戈尔巴乔夫意外地发现,此时已经彻底凋零的苏联领导层实际上无法限制他本人的行为,从理论上讲他可以以一个近乎“独裁者”的身份实行任何意义上的改革

然而在这种历史关头,对苏联政权缺乏敬畏的戈尔巴乔夫,所做出的决定全都是“过去不让做什么,我现在就要做什么”

在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初,苏联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实际上是长期畸形的轻重工业比例所导致的民用品缺乏

然而在戈尔巴乔夫看来,经济问题都是政治问题,想解决经济问题,就要先从政治改革下手

这种思路虽然不能说完全错误,可是这种错位的改革能起到多少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行者的实际操作

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

戈尔巴乔夫如何操作的呢?他简单粗暴的认为过去的体制一无是处,苏联如今必须推到重来

于是在他的强力推动下,苏共居然从意识形态出发,对自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那些过去不让看的书、不让说的话以及不被允许活动的不同政见者,都被戈尔巴乔夫不加筛选地放了出来

他还宣布苏共要同这些“不同政见者”直接选举,建立西方式的“民主政府”,而他自己也要放弃“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身份,去当“苏联总统”

可是他对于“西方民主”照猫画虎般的学习不仅没有解决苏联当前面临的问题,反而激活了苏联真正的死穴,这个死穴,就是被压制了整整半个世纪的俄罗斯民族主义

叶利钦与俄罗斯觉醒

想解释俄罗斯民族主义为何是苏联的死穴,首先要知道一点:苏联并非是俄罗斯,但俄罗斯却是苏联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苏联而言,占其60%总人口与70%总面积的俄罗斯,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基本盘

俄罗斯构成了苏联的基本盘

只要俄罗斯还想保留苏联,那么苏联就不可能解体,然而自从苏联建议以来,这个国家的发展却是建立在对俄罗斯人的压迫之上

戈尔巴乔夫之前的苏联领导人,一直在弱化俄罗斯人本身的民族意识,他们通过不断打击传统俄罗斯人最重要的精神生活——东正教及其宗教活动,以期望俄罗斯人能完全接受苏联的意识形态

在历届领导人的操作下,苏联及其阵营内部形成了“俄罗斯补贴其他加盟国、苏联补贴其他阵营成员”的链条

在苏联国力蒸蒸日上时,俄罗斯人对于这种循环并没有多少意见,因为这种补贴最终还会循环回来,不断强化俄罗斯人的主体地位

然而等到苏联面对困境时,一些俄罗斯人便开始不愿意当这个“冤大头”了,最终在戈尔巴乔夫时代,这些俄罗斯人选出了自己的领袖——叶利钦

失败的819政变并没有挽救苏联

对于苏联而言,叶利钦是毫无疑问的窃国大盗;然而对于俄罗斯民族主义者而言,叶利钦却是他们的解放者

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初,叶利钦就因持有不同政见而被开除出苏联的领导核心,然而这位俄罗斯民族主义者,反而因戈尔巴乔夫之后的改革焕发了第二春

被开除出克里姆林宫之后,叶利钦继续深耕自己的俄罗斯民族主义,1991年6月,他居然在戈尔巴乔夫划定的新体制中,通过“民主选举”成为俄罗斯联邦总统,彻底掌握了这个苏联内部最大的加盟国

而在执掌俄罗斯之后,叶利钦所要做的事情非常简单,那就是将俄罗斯从苏联里面“解救出来”

1991年8月23日,全世界都被一副奇景震惊,俄总统叶利钦指着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的脑袋,要求他停止俄共的一切活动

叶利钦威胁戈尔巴乔夫的著名照片

这一事件标志着苏联最高权力机构被彻底架空,各加盟国的领导人成为了真正的“国王”,而在这之后,面对完全觉醒并掌握权力的“叶利钦们”

便再也没有人能阻挡苏联的解体了...

参考文献:

梅春才;《20世纪上半期俄罗斯人口问题研究》

李岩磊;《苏共领导下的苏维埃国家建构研究》

郑异凡;《苏联共产党不存在指定接班人制度》

李燕,粟瑞雪;《瓦·伊·茹科夫院士评安德罗波夫及其执政时期》

王润涵,王立新;《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镜鉴》

翁泽仁;《叶利钦、普京与俄罗斯东正教的关系及影响评析》

1 阅读:98

雅旋谈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