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死得冤枉的人物,英雄无善终,令人扼腕

好哥聊历史 2023-10-27 09:45:43

最近电视剧《繁城之下》爆火,里面有个悲剧人物宋辰。宋典史宋辰年少时期是远近闻名的才子,科举登科原本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没想到却卷入了朝堂之争中,传出了他考前拜会主考官的事情,宋典史被下狱。

曾经的才子成为了阶下囚,宋辰在狱中却把所有的大刑都走了一遍,残酷的刑法终究折断了他的钢筋铁骨,最后在严刑拷打之下,他承认了这件事。在宋典史承认之后,这事很快就翻案了,可对于宋典史而言,并没有什么值得欢呼的,因为他的好朋友为了自证清白死了,他自己的右手也断了三根手指,再也无法写字作画。皇帝为了弥补他,让他县令以下的官让他随便选,最后他选了典史这个职位。

里面有一段振聋发聩的台词:本县以为,宋典史的冤,不在大牢里,宋典史当年身负吴门第一才子之名,人称书画双绝,这只右手,现在怕是连笔都拿不起来了吧?可这就是宋典史最大的冤情了吗?或者听说宋典史归乡之时,朝廷明明已经翻案,可邻人乡里却怎么也不信你是被冤枉的,悠悠众口议论的都是你花了多少银子,走了谁的门路,如何上下打点,怎样免了官司。宋典史,于你而言这份冤情,是不是比牢狱之灾更重些呢?典史的那位好友,自小与你一起读书,一同赶考,情同手足,义结金兰,可你却挺刑不过,将他出卖,他唯有一死以证清白。

典史啊,莫非这才是你心中最大的冤情?依本县看来,这些都不是最冤的。让你那半个鬼魂不得超度的是,即便朝廷昭告天下,还你会元,给你高官,可你那右手还是拿不起笔,邻人乡里还是会说你使了银钱,你那好友还是含恨而终,可那些上本举报的御史言官,让你致残的刑部堂官,忙于党争的朝廷大臣,还有那些一口咬死你舞弊贿赂的愚民庸众,他们却没有一个人受到惩罚。宋典史,不是你的冤不能平,是你的仇,无处报啊!

中国历史上,冤枉的人真是数不胜数。政治是平衡的艺术。但找好平衡,哪里那么容易。优秀的政治家,只能是从实践里一点一点磨砺出来的,就像一个工匠;只不过他做的,是一门更生死攸关的艺术,一些个人的命运,就被无情碾压。

一、史万岁

史万岁,与韩擒虎、贺若弼、杨素,并称隋朝四大名将,为大隋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公元580年,北周宣帝驾崩,丞相杨坚挟幼帝之位,朝政大权暂临其手。然而,尉迟迥,相州总管,意图反抗杨坚的统治,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叛乱。杨坚派遣军队镇压,而在军队抵达陕西的冯翊郡时,史万岁展现了非凡的射艺,为官军获得胜利,也因此升迁成为上大将军。之后,史万岁在江南平叛、出征云南等多次战役中表现出色。

然而也正是因为史万岁能力出众,导致嫉妒之心盛行,特别是杨素,一直虎视眈眈。当他在与突厥可汗的战斗中获得胜利后,杨素却向皇帝报告称突厥已经归顺,史万岁的胜利成果被无视,这一事件标志着史万岁开始饱受冤屈。史万岁数次上表陈述,隋文帝仍未醒悟。

一次,隋文帝从仁寿宫回到京师,并刚废掉太子杨勇,所以严防东宫结党谋变。隋文帝问史万岁在何处,其时史万岁就在朝堂,杨素见隋文帝正在发怒,故意说:“万岁拜访东宫去了”。隋文帝果然信以为真,非常生气,下令立即召见史万岁。当时出征将士数百人在朝称冤,史万岁对众人说:“我把你们的功劳极力地陈述给皇上,相信会得到解决的”。

史万岁见到隋文帝后,说:“将士有功,却被朝廷所抑制”!隋文帝杨坚正在气头上,闻言大怒,命令左右将史万岁暴杀在朝堂之上。过了一会儿,隋文帝杨坚醒悟过来,却是来不及了。作为皇帝,当然不会承认自己过错的,于是下诏,加罪于史万岁,史万岁死后,天下人无不为之惋惜。

二、高颎

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并最终统一全国,结束了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他手下的文臣武将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其中又以高颎出力最大。他是文武全才,隋朝的股肱之臣,不光领兵治国,而且还为国举荐人才,隋文帝在位期间一大批优秀大臣都是高颎提拔举荐上来的。

尽管如此,高颎的功绩和才干还是被朝中的很多人所嫉恨,经常有人以流言蜚语诬陷诽谤高颎,但隋文帝在位时非常信任他,丝毫不为所动,每次发现有诬陷高颎的官员,杨坚都会罢黜或杀掉这些卑鄙之人,还重赏高颎,授上柱国,封齐国公,高颎可谓是位极人臣。

隋文帝把太子杨勇的女儿许配给高颎的儿子,但这件事情却让高颎在日后卷入了太子之位的纷争中。随着太子杨勇被贬为庶人,杨广登基为帝,高颎的好日子也走到了尽头。很快高颎就被罢了宰相之职,杨广将他任命为管礼乐的虚职——太常寺卿。但针对他的阴谋并未就此停止,他的政敌不断地造谣中伤他。

高颎没有理会这些谣言,他直言批评杨广喜好声色犬马,生活奢靡,好大喜功,除此之外还评论时政,说朝廷无纲纪,国将不国,甚至预言杨广的一切所作所为是亡国之象。高颎的这些言论深深地刺痛了杨广,最终607年,杨广下诏以“诽谤朝政”的罪名将高颎、贺若弼,宇文弼等杀死,高颎享年六十六岁,诸子都迁徙到边疆。这位统一南北,治国执政20载的宰相,就这么因为自己的刚正不阿和直言不讳,最终冤死。

三、蓝玉

蓝玉是明朝开国功臣,但他资历不算很老,和李善长、徐达、汤和、常遇春不是一辈人。早年的他不过是常遇春帐下的一名管军镇抚。朱元璋第一次大封功臣时,蓝玉并不在名单中。直到洪武十二年,蓝玉才被封为永昌侯。

洪武二十一年,蓝玉率军北伐在捕鱼儿海大胜元军,除了元主之外,俘获了大批的皇室高官。但在凯旋回京的路上,蓝玉做了一件让人不齿的事情,他霸占了元主的老婆,结果这位妃子羞愧自杀。蓝玉的行为违反了朱元璋的民族政策,不得人心。朱元璋念及蓝玉此次出征功大,便没有追究,而蓝玉却以为这是默许他的作为,于是更加放肆起来。

在这之后,蓝玉胡作非为已经成为常态。有一次他回到喜峰关口时,由于已经是深夜,守关的官员休息了,没有及时给蓝玉开门。蓝玉却命令自己的士兵攻打关口,打破城墙强行闯入。此外,在蓝玉的老家,他有侵占民田民房,收了几千个义子,这种不顾后果的做法,朱元璋已经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

本来在蓝玉北伐胜利后,朱元璋就准备封蓝玉为梁国公的,但为了警告蓝玉,他把“梁”字改成了“凉”字,一字之差便可看出朱元璋对蓝玉态度的转变。此后蓝玉凡是上朝奏事,没有一件能够获得批准。有一次,朱元璋的乘舆远远经过,蓝玉便对身旁的人说:“那个乘舆的人已经怀疑我了!”锦衣卫听到这句话后,立刻向朱元璋报告,朱元璋再也控制不住满腔的怒火,以谋反的罪名将蓝玉以及的心腹部属们一一下狱。

洪武二十六年三月,蓝玉以谋反罪被杀,剥皮实草,传示各地。蓝玉作为军队统帅属下众多,受株连的人数多达一万多人。蓝玉案发生一年后,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有德、定远侯王弼也都被先后赐死,只有汤和与少数的几个得以幸免。蓝玉其实死得不远,但并没有犯谋反的大罪。

这几个历史人物,命运确实令人扼腕叹息。但政治不是简单的是非,而是妥协和平衡。或者说,掌控全局的人,会选择一种他认为最好的存在,而放弃其他的可能。很多时候,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样的结局,对于领导者来说,有时候为达到目的,需要放弃一些原则,所以个人的命运,真的不值一提。如果没有这种心理准备,那不如做个平凡的人,更能安安稳稳过一生呢。

0 阅读:545

好哥聊历史

简介:聊聊历史,寻找同道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