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名噪一时的镇嵩军是如何消亡的?是时候告诉大家真相了

历史小松 2024-06-20 22:11:42

民国时期,社会环境风云诡谲,军阀混战、派系林立,大大小小的军阀斗争是此起彼伏。

其中,在民国历史上,名噪一时的地方武装镇嵩军,从出身土匪,到混入民国军界化身“正规军”,仕途是如鱼得水,甚至最后被编入国民党军嫡系部队,也可以说是一段传奇。

说到镇嵩军,可能很多人会很陌生。但是,如果说到东陵大盗孙殿英,那恐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其实,孙殿英便是从镇嵩军发家的,当年镇嵩军的名号在民国军政两界都有着相当的分量。

那么,这支在民国历史上名噪一时的军队,又是怎样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镇嵩军!

首先,在目前的公开资料上可以查询到。镇嵩军,实际上是民国初年由北洋直系军阀、河南军阀刘镇华、刘茂恩兄弟建立的豫西地方军阀部队(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末时期的豫西刀客)。

早期的镇嵩军,几乎带有土匪气息,也是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地方百姓饱受其高压剥削和统治,也被贯称为悍匪集团。

后来,刘镇华彻底掌权镇嵩军后,便对镇嵩军进行彻底的正规军改造,去除土匪标签,准备让镇嵩军走上诏安之路。

说到,刘镇华也算是民国时期的人物,早年加入过同盟会,属于是镇嵩军的创始人,既有枭雄魄力,又有政治眼光。

后来,刘镇华带着镇嵩军,可谓是左右逢源、黑白通吃,先后投靠过袁世凯、段祺瑞、吴佩孚、冯玉祥、阎锡山等民国大人物,最后投奔至蒋介石,受得重用。

在民国乱世,能够在军阀混战20年中屹立不倒,足以可见刘镇华也是颇有实力

其中,1926年后,刘镇华带领的镇嵩军不敌冯玉祥部队,刘镇华便决定投降冯玉祥,却遭遇部队内讧,部分将领投靠张作霖和张宗昌,而东陵大盗孙殿英也是在这个时候离开了镇嵩军,这也导致镇嵩军战斗力大打折扣。

1930年,因刘镇华对中原大战保持中立态度,遂被蒋介石收编,并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刘镇华也在不久后被举荐担任安徽省主席,而刘茂恩则全权把控军事。

曾经土匪出身,沆瀣乡里的军阀部队,在沙场摸爬滚打十余年,摇身一变成为国民党军正规部队,也不失为一段传奇。

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刘茂恩的抗日立场十分坚决。他带领麾下“镇嵩军”,先后参加太原会战、豫中会战等战役,并在中条山会战中,担任第14集团军总司令。

同时,在豫湘桂会战中,镇嵩军第十五军坚守洛阳多日,拒绝投降,击毙击伤日军近8000余人,最后战斗减员不到十分之一。

抗战胜利后,镇嵩军第十五军,改编为整编第十五师,驻防在新乡等地。而后在郏县地区被中原野战军全部歼灭,担任十五师师长的武庭麟也被俘虏,镇嵩军的三十年纵横历史也才由此落下帷幕!

5 阅读:1043

历史小松

简介:独立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