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马忠:才比弘雅黄权,职在庲降都督,位列平安三侯

群众魏蜀吴史 2024-03-21 14:52:50

我是三国路人甲,专注三国史。跟着我,一起聊三国

季汉先主章武元年(221年),即皇帝位后的刘备发兵东征,不想次年在夷陵兵败,退守永安。镇北将军黄权因道路阻断,无法返回蜀地,只好投降曹魏。当时汉昌长马忠率军前往接应,刘备与他一番长谈后,对尚书令刘巴说:“虽失黄权,复得狐笃,这真是世间不乏贤才啊。”那么马忠为什么又叫狐笃,他又有何才干,可以比之黄权呢?

电视剧《三国演义》马忠剧照

一、失而复得

马忠,字德信,巴西阆中(今四川阆中)人。阆中,正是巴西郡治所在地。

马忠小时寄养在外祖父家,外祖姓狐,为他取名狐笃。后来他又恢复马姓,改名马忠。所以在有的史书上,马忠也被叫作狐笃。

马忠年轻时在郡中为郡吏,汉献帝建安(196—220年)末年,他被举为孝廉,后出任巴西汉昌(今四川巴中)长。

章武元年(221年),即皇帝位后的刘备,以为关羽报 仇为名,发兵征江东孙权。益州治中从事黄权提出,由他为先锋,刘备只要坐镇后方即可。刘备不许,亲提大军前往,而以黄权为镇北将军,督领长江北岸军 队(参见)。

章武二年(222年),吴将陆逊在夷陵(今湖北宜昌)大败刘备,长江南岸部队一时溃散,刘备退回永安(今重庆奉节)。在江北的黄权因道路阻断,无法返回蜀地,只好投降曹魏(参见)。

当时巴西太守阎芝,在所辖各县征发士兵五千人,由马忠率领前往补充刘备兵员。刘备见到马忠,与他一番长谈后,欣慰地对尚书令刘巴说:“朕虽失黄权,复得狐笃,这真是世间不乏贤才啊。”

虽失黄权,复得狐笃

这个阎芝,就是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提到的,他进驻汉中期间,与赵云、阳群、马玉、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同期去世的那位,但其具体事迹不详。刘巴,则是被诸葛亮称作“运筹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刘巴表字)远矣”,但总是与刘备拧巴着来的奇才,他继法 正后为尚书令,但在章武二年(222)即去世(参见)。

黄权既能出谋又能统兵,被陈寿评价“弘雅思量”,就是雅量高致、深有谋略,他即使降魏,也与刘备惺惺相惜。那么马忠有何能耐,能让以知人闻名的刘备,将他与黄权并列呢?

二、南征北战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黯然离世,后主刘禅继位,改元建兴。同年,丞相诸葛亮开府治事,辟马忠为门下督。门下督,即是将帅帐下都督。

但这时,出现了非常不利的局面:益州(治滇池,即今云南昆明)豪强雍闿骄横当地,越巂(治邛都,即今四西昌)叟帅高定据郡妄为,牂柯(治且兰,即今贵州黄平)郡丞朱褒起兵作乱,南方三郡同时反叛,只有永昌(治不韦,即今云南保定)在郡吏吕凯勉力维持下得以保全。但永昌被作乱三郡远隔在外,实际成了一方“孤岛”(参见)。

南中四郡位置图

当时,江东已与季汉闹掰,曹魏还在边境陈兵,因此诸葛亮抓住主要矛盾,先派尚书邓芝出使江东,与孙权重修旧好,同时闭关息民,恢复国力。

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南征。当时,南征军共分三路,西路由诸葛亮率军攻高定,中路由庲降都督李恢带领讨雍闿,东路则任马忠为牂柯太守伐朱褒(参见)。

大军还在路上,雍闿、高定起内讧,雍闿被高定部将所杀。而后诸葛亮灭高定,马忠诛朱褒,南中之战遂平。

南中平定后,马忠安抚赈济百姓,因此在当地威信、恩义并著。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兵进汉中(治南郑,即今陕西汉中), 准备伐魏。建兴六年(228年)春、冬,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先后三次北伐(参见)。建兴八年(230年),魏军三道伐蜀,因大雨连下三十余日无功而退。同年,诸葛亮召马忠为丞相参军,协助留府长史蒋琬处理后方事务。

后,马忠又兼领益州治中从事。治中从事是州牧、刺史重要佐吏,实为一州之副,当时的益州牧正是诸葛亮,可知诸葛亮是何等看重马忠。而与之并称的黄权,在刘备为益州牧时,也做过这个职务。

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再出祁山(今甘肃礼县),四次北伐。马忠赴前线参谋军事。此战,诸葛亮重挫与其首度交手的魏将司马懿。但在后方负责督运粮草的中都护、署府事李平(李严改名),因连阴雨无法及时将粮草送达,假传信息让诸葛亮撤军(参见)。撤军过程中,诸葛亮设伏,在木门道(在今甘肃天水)将前来追击的魏将张郃射杀。

马忠后为丞相参军,兼益州治中从事

大军返回后,马忠又督率牙门将张嶷,讨平汶山郡(治绵虒,即今四川茂县)叛羌。

三、坐镇南中

建兴十一年(233年),继李恢后为第三任庲降都督的张翼,由于执法严厉,不受南人欢心,南夷豪帅刘胄又起兵作乱。诸葛亮即以马忠代张翼为庲降都督,而召张翼回朝。

此时张翼还在进兵讨 伐刘胄途中,听闻朝廷此令,部下都认为应该立刻返朝请罪,张翼却说:“我正是因为讨 伐南夷不力才被召回,但接替我的人还未到,我岂可因被免官而废国家大事?”于是,他继续统兵,毫不松懈,直至马忠到任。而马忠也借助张翼打下的基础,讨平刘胄,再次平定南方。

朝廷因此功加授马忠为监军、奋威将军,封博阳亭侯。

这里需要说一下庲降都督府的所在地变更。

庲降都督府首任都督邓方,其都督府设在朱提郡治南昌(今云南镇雄)。在雍闿作乱时,将益州太守正昂杀害。后来继任的益州太守李恢只好先把郡治遥设在牂牁平夷(今贵州毕节)。后张裔又被雍闿绑送江东(参见),次任庲降都督李恢就把都督府设在了平夷。张翼为都督时,都督府也在此处。

马忠代张翼为庲降都督

诸葛亮征南中后,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将建宁、永昌二郡部分合为云南郡(治梇栋,即今云南姚安),建宁、牂牁二郡部分合为兴古郡(治宛温,即今云南丘北)。这时,马忠将庲降都督府改设在了建宁味县(今云南曲靖)。

马忠迁移都督府,倒不是像李严那样讲排场,而是因为味县位在汉夷杂处之地,他在这里可以更好地协调民族关系。而马忠为人宽宏有度量,且处事果断,恩威并重,因此南人对他既敬畏又爱戴。

后牂牁、兴古夷人又起兵作乱,马忠再令张嶷前往讨 伐。此战招降纳众两千余人,都送往汉中前线。越巂后来夷叟又乱,以致太守不敢前去郡治邛都就任,只能驻于离邛都八百里的安上(今四川屏山)。朝廷以张嶷屡次平叛有功,就以他为越巂太守,负责重开此郡。

马忠即与张嶷一起,重新打通越巂到成都的道路,恢复亭驿设施,使越巂重归安 定。因此功,马忠加封安 南将军,进为彭乡亭侯。

四、平安三侯

后主延熙五年(242年),马忠返回成都。

这时大司马蒋琬驻在汉中,准备沿沔水东下攻魏。朝议大家多不赞同,于是以马忠北上汉中,向蒋琬宣布旨意。后加上蒋琬患病,东进之策遂废。马忠回来后,又被加镇南大将军。

延熙七年(244年),魏将曹爽欲建不世之功,不听司马懿建议,大发劲卒六七万,从骆谷南下,入侵汉中(参见)。大将军费祎北上御敌,留马忠在成都,平尚书事,参与政事奏议。

曹爽狼狈退兵后,费祎回到成都,马忠也再次回到南方。

费祎出征时,以马忠为平尚书事

延熙十二年(249年),马忠在南中任上去世。其子马修袭其爵位。

马忠为人宽宏,好诙谐大笑,发怒却不形于色。他去世后,南中百姓纷纷前往吊祭,他们莫不痛哭失声,并为之立庙祭祀。据陈寿记载,至其写《三国志》时,马忠庙在南中还有存在。

《三国志》还载:“是时,邓芝在东,马忠在南,(王)平在北境,咸著 名迹。”邓芝、马忠、王平三人,封侯拜将,分镇一方,保季汉平安,故被后人称为“平安三侯”。

附带说一句,继马忠后的第五任庲降都督为蜀郡(治成都,即今四川成都)名士张表。张表,《益部耆旧传》说是前益州别驾张肃的儿子,《华阳国志》则说是张肃之弟张松的儿子。张松,正是当年引刘备入蜀的那位带路党。第六任庲降都督是南郡(治江陵,即今湖北江陵)人阎宇,就是投附宦官黄皓而想挤掉姜维大将军位子的那位。这二人在庲降都督任上虽也有政声,但其威信、政绩,都不及马忠。

我是三国路人甲,一个铁杆三国迷。跟着我,一天学一点三国知识

相关文章

0 阅读:21

群众魏蜀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