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革命文艺的拓荒者——金剑啸

追寻一下历史 2024-05-18 20:39:01

抗日战争时期,在那被日伪反动当局严密禁锢的黑龙江文坛上,闪烁着颗明星,他用永不熄灭的生命之光,照亮了广大爱国人民的心。他就是东北革命文艺的开拓者,大无畏的抗日志士,优秀的共产党员——金剑啸同志。

他是一位英俊潇洒的青年,镜片后的一双大眼睛闪着智慧和热情的光。

剑啸同志多才多艺,他长于绘画、木刻;又是作家和诗人他不仅会作曲,还会演奏;不仅能写剧本,还能自编、自导、自演。做为一个革命文艺工作者,他英勇地与日本侵略者奋战他的生命虽然短暂,却闪烁着耀眼的光辉,正像他为自己起的笔名一样,用铮铮鸣啸的利剑刺向敌人的胸膛。

剑啸同志是满族人,原名金承栽。剑啸、健 硕、巴来等都是他的笔名。1910年2月,他出生于沈阳市一个普通的刻字工人家庭。三岁时举家迁到哈尔滨。

早在中学读书时,剑啸已显露出特有的文艺才华,他的作品经常在《晨光*》文艺副刊上发表。激情如火的剑啸深感用文艺作品去唤醒民众的重要,1929年秋,他19岁时进入《晨光*》社任文艺副刊编辑。

这个时期,他的诗文大多是表现东北进步青年积压在心头的忧愤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用曲折的笔法揭露鞭挞了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他大声疾呼,企盼用犀利的剑去劈开黑暗的旧世界。

剑啸异常爱好绘画,后来在一位好友的资助下进入上海新华艺术大学学习。1930年冬季,加入了“少共”组织,从此走上了真正的革命道路。

1931年转入上海艺术大学学习。他一边学习一边参加秘密革命活动,不久,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参加了上海左翼戏剧家联盟和美术家联盟的一些革命活动。

1931年党组织派他回东北,不久便爆发了“九一八”事变。国难当头,山河破碎,他积极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和革命文艺的传播活动。组织“抗日剧社”,导演了中国海员英勇斗争的话剧《海风》,鼓舞和教育广大群众。

1932年初,哈尔滨市委准备出一个宣传抗日救国的油印小报,杨靖宇把这个任务交给金剑啸,他不辞辛苦,积极完成任务。这年秋天,哈尔滨遭受了一场特大水灾。洪水使劳苦群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天灾战祸激起他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11月间,他和萧军、萧红等为了救济灾民,举办了“维纳斯助赈画展”,剑啸把自己表现工人、农民、渔民等作品拿去展出。当时,这些题材的画在哈尔滨还没有人画过,一幅题名为《从地下来的》画,形象地反映了矿工的苦难生活。这在日伪统治下的哈尔滨,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开创了一代新画风。

1933年5月,中共满洲省委宣传部出刊的省委机关报《满洲红旗》需要一个可靠的党内画家,剑啸承担了大量的绘画任务,他冒着极大的危险,机智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

同年7月,他和罗烽、白朗、萧军、萧红等人组织一个半公开性质的“星星剧团”,这是党领导下的一个抗日文艺团体,他担任导演兼舞台设计。

在艰难的岁月里,他和侯小古等朋友开办一个“天马广告社”,以此掩护革命活动,帮助一些进步的爱好文艺的贫苦青年维持生活。

在白色恐怖的严酷岁月里,为了扩大革命文艺宣传阵地:他和姜椿芳、罗烽等同志商定,在长春的伪满洲国政府机关报《大同*》副刊上办个“夜哨”文艺周刊。刊头是剑啸亲自设计的,上面画着漆黑的夜空和铁丝网的图案,暗示本刊物是日伪统治的黑暗世界里的抗日斗争前哨阵地。他在周刊上发表了许多作品,揭露了日伪统治的黑暗,反映了人民的苦难生活后来,因发表了一篇揭露日军士兵在乡下侮妇女的文章而被勒令停刊,共办二十三期。

由于参加革命活动,剑啸同志被“大北新报画刊社”辞退后来又被“哈尔滨五日画报社”辞退,一家人生活十分窘迫,加之政治形势险恶,党组织不断遭到破坏,有的人逃亡到关内有的人被捕,有的人被杀害。白色恐怖笼罩哈尔滨,不少同志劝剑啸到关内去,他不愿离开战斗岗位,不愿扔下弱妻幼女决心和敌人斗争到底。

1935年6月,党组织同意并介绍他到齐齐哈尔市的“黑龙江民报社”任副刊编辑。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和文艺战士的火热斗争精神把原本毫无生气的副刊办得兴旺起来并为副刊取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名字“芜田”,寓意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努力开垦耕耘。他为副刊设计的刊头是一个健壮朴实的农民,扛着镐头奔向远方去开垦荒地。

金剑啸深入民众,四方奔走组织稿件,还经常到贫民窟作调查,搜集创作素材,出现了稿件充足的新气象,慕名来报社的青年作者应接不暇。剑啸积极写作,在“芜田”上发表了不少作品,其中叙事长诗《兴安岭的风雪》,热情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事迹。这是一首感情浓烈、格调高昂、气势磅礴的优秀诗篇,是新诗中的杰作。

剑啸还排练几出话剧,其中有他亲自创作的歌颂爱国者斗争的话剧《黄昏》,还有俄国进步剧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雷雨》等。日伪当局害怕影响扩大、勒令停演。报社获悉日伪机关已注意剑啸的活动,只好把他辞退了。他又回到了哈尔滨。

剑啸清楚地意识到随时都会有被捕的危险,但他仍义无反顾,他表示:“我不顾一切,横竖迟早必定有那么一天。”他继续寻找抗日斗争的宣传阵地。

不久,他找“口琴社”的几个朋友,集资认股,把《大北新报 画刊》主编权租了过来,由剑啸担任主编。1936年4月20日新版的活页彩色画报出版了。剑啸利用这个刊物内容不受警特机关审查的有利条件,以诗、文、照片和漫画等作品向敌人开火。他揭露讽刺大独裁者墨索里尼的侵略罪行,赞扬阿比西尼亚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这无疑暗示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他还热情地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的战争消息。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出了纪念特刊。他还创作一幅嘲笑蒋介石“围剿”红军遭到惨败的漫画。愤怒揭露和斥责哈尔滨警察厅的警备车在道里轧死七岁小孩的暴行。此外,他还介绍了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鲁迅和郭沫若等革命作家,受到爱国群众的热烈欢迎1936年6月9日,他在画刊上用醒目的标题登载了“高尔病危”的消息。还刊出了中国留日学生在东京公演高尔基剧作《夜店》的剧照,表达了怀念高尔基的敬重之情。

画报出版后,引起敌人的骚动和恐惧。山本社长大发雷霆,告到了日本领事馆。

6月13日下午,剑啸在画报编辑部被日本驻哈总领事馆特高课便衣特务逮捕,编辑部的全体人员及来办事的人也遭逮捕,画刊社被封闭。

这是敌人谋划已久镇压中国人民爱国思潮的一个总行动。齐齐哈尔市也有40多人被捕。

剑啸被捕后,表现异常坚强。敌人认定他是共产党的重要人物,就是笔名“巴来”的人。即刻把他押送到齐齐哈尔市,单独关押在铁路局监狱里。宪兵队不分昼夜地对他进行残酷刑讯,剑啸坚贞不屈,自己承担了全部责任,保护了党组织和同志,充分表现了共产党员坚强不屈的高尚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日伪统治者制造了残酷的文字狱——伪第三军管区军法会审,判处金剑啸和其他四名爱国者死刑。

1936年8月15日上午10时,敌人打开牢门,剑啸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怒瞪伪军法官大声斥问道:“你们这些汉奸走狗,我犯什么罪了,叫我死?你们投敌卖国,才真是罪大恶极,中国人民早晚有一天要审判你们!”伪法官无言以对,慌忙让看守兵把剑啸和另外四名爱国者推上汽车,戒备森严地押赴刑场。

车到齐齐哈尔北门外刑场后,剑啸和四名爱国者拖着沉重的铁镣走下汽车。他摘下眼镜,用手揉了揉被阳光刺痛的双眼,然后昂首挺胸从容不迫地走到为他们裹尸的芦席上。敌人把他们当成重要国事犯,由宪兵队来执行。看守兵端来了送死饭,剑啸愤怒地打掉了馒头,把酒碗摔到敌人脸上。执行宪兵一阵骚乱,宪兵队长慌忙下令开枪。在一阵杂乱的枪声中,剑啸仰天大笑,壮烈牺牲,时年26岁。

剑啸同志生命虽然短暂,却闪烁着不朽的光辉。他是东北革命文艺的先驱者之一,是东北革命文艺的拓荒者,是20世纪30年代东北杰出的革命作家、画家和艺术家。剑同志是全东北人民的光荣和骄傲,他的英名将永垂青史。

——沈 珂

摘自黑土风云录

0 阅读:7

追寻一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