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价巨大,难以承受,姜萍事件背后,这才是最该关注的地方

东山再临 2024-06-29 14:41:26

半间云 叶檀财经

长期征集

日子很难,生活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有苦说不出的感觉,受苦的人最懂。

和吃苦相比,有苦难言,无人问津,可能比苦本身还难受。

重生之后,叶檀老师变了很多,变得能吃苦,吃自己的苦,吃别人的苦。

她说,有苦我们一起分担。

每周六,叶檀老师都会亲自回复,并在公众号上发出,有苦难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叶檀老师倾诉,把你的故事,发送到邮箱yetanbusiness@163.com,叶檀老师看到,一定会回复。

记住,这世界还有人,关心你,在乎你,理解你。

文/半间云

小小导火索引起连绵大火,引起各方争议,阴谋论越演越烈,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不相信谁。

最近争议剧烈的17岁天才少女事件,被贴上数学天才标签,在中专服装设计与门槛极高的高等数学之间,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

支持者当作贫困人士的励志榜样,反对者认为明显反智反常识,讨论甚至外溢到阶层能否跃迁,共情的人认为一个普通家庭,诞生了一个差点默默做着裁缝的数学天才,说明天不绝我。

质疑声四起,事件发酵成为全国关注的大事,到底是造假还是要破格的大讨论,这是事件参与者始料未及的。

(图源:pixabay)

这件事情的另一面是,大学如何特招天才学生,既能保证公平又能不拘一格降人材?浙大等高校是否要特招天才?

等待事件慢慢平息,并不是一个好办法。

社会信用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典型事件,被树立或者,被摧毁。还记得南京彭宇案吗?简简单单一句话,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摧毁了道德底线,建立起冷漠的高墙,丧失了社会低成本运作的基础。

面对典案例,有必要采取主动行为,挽回公众最关切的问题,建立基本信用。

民国时代,这些国学大师数学考零分

国学大师参加大学考试时数学考零分,但被录取的不少。

引用一组资料:

朱自清1916年参加北大招生考试,数学零分;

罗家伦1917年参加北大招生考试,数学零分;

钱钟书1929年参加清华大学招生考试,数学零分(一说15分);

吴晗1931年参加北大招生考试,数学零分;

臧克家1931年参加青岛国立大学招生考试,数学零分;

张允和1934年参加北大招生考试,数学零分。

数学考零分,结果被“破格”录取,为什么当时的清华北大可以这么做?他们不担心公平丧失,他们不担心高招腐败横行,贫困子弟永远无法登堂入室,他们不担心招上来一个个又一个的水货吗?

实际上,有些今人眼中的“破格录取”,在当时并算不破格。

(图源:pixabay)

根据清华大学校史馆刘惠莉的论文《“吴晗‘数学考零分、破格进清华’”说辨析》,吴晗参加的是1931年北大和清华二年级转学生的考试。

当时,许多高校的考试时间互相错开,吴晗北大和清华的考试时间只相差了一两天。方便考生同时报考并参加几所大学的入学考试,那个时候,一名考生同时收到多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并不少见。

吴唅同时报考了北大和清华,他最想上的大学是自己的精神导师胡适所在的北大,可能是数学零分,没有被北大录取,转而被清华录取了。

跟我们想像的相反,清华不是破格录取,而是按照学校规定正常录取的吴唅,吴晗当年根本没考数学。

1931年8月6日上午,清华大学《二十年度招考委员会第四次会议》(1931年度)专门讨论并确定了本届大学本科一年级新生及第二、三年级转学生、研究院新生的录取标准,其中对转学生录取标准有明确规定。

像吴晗这样的文史转学生,必考课有五门,党义、国文、英文、中国通史、西洋通史,第六门是选考科目,在“大学普通物理学、大学普通化学、大学普通生物学、论理学”四门科目中“任选一门”,吴唅选了论理,完美的避开了数学考试。

当年,清华大学共录取转学生31名,其中历史学系录取5名,吴晗在5人中名列第4,因此他被录取实至名归。

话说回来,如果是本科考试,必试课有数学。

天才并非突然出现

吴晗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天才,他的才能一直受人赏识。

早在中国公学期间,他结识中国公学校长胡适,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胡适对他的才能心知肚明,还向出版社推荐吴晗的稿件。吴晗考入清华之后,也是胡适出面向清华校方介绍和推荐,帮助吴晗解决了经济困难与后顾之忧。

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张铭雨的文章,民国时很多考零分被破格录取的事件被夸大了,

比如,闻一多1912年参加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考试,因为一篇《多闻阙疑》的文章惊艳全场,入京复试后雀屏中选。

到现在没有看到破格疑义的,有胡适、蔡元培选拔的罗家伦、胡适选拔的张允和等人。

天才很难遮掩自己的踪迹,总是有迹可寻。比如钱钟书等人,幼时开蒙,就非常聪颖。钱钟书、张允和等出身世家,可以证明他们才华的人很多。

破格,不是像想像中的一样,一个神话人物,突然被某个大神发现,从此走上了开挂之路。而是各种因果综合的结果。

(图源:pixabay)

数学届有位公认的自学天才印度的拉马努金。,一路上颇多老师指点。他1987年出生在印度南部的贫困小镇,上中学时家里来了两位大学生租客,接触到数学的拉马努金展示出惊人的天赋,这两位大学生就此成为他的启蒙老师。

拉马努金11岁的时候,两位老师不够能力教他,给了他一本高等三角学,两年后拉马努金全部掌握,还发现了更复杂的定理。他16岁得到一本纯数学概论,里面包含了5000多个数学公式,就像郭靖得到了九阴真经,拉马努金开发天眼,短短的一年时间,用自己的方法把这5000多个公式全部证明了一遍。

由于偏科严重,拉马努金大学没能毕业,此后饿着肚子独立研究数学,靠给高考生补习过日子。

毕业两年后,拉马努金遇到了当时印度数学协会的会长艾耶尔,拉马努金的研究笔记本让艾耶尔大为震憾,此后,拉马努金得到一份税务局的工作,可以吃饱饭继续研究。

拉马努金在《印度数学学会杂志》上发表了一个公式求解,根号下的无限序列,然后,有了下面这个拉马努金恒等式。

在印度数学圈建立了一定的知名度后,拉马努金给剑桥大学的几位著名数学家发信,哈代注意到了这位印度小伙子。此后,拉马努金来到剑桥三一学院和哈代一起研究,进入了双方的黄金浪漫时代。

拉马努金告诉哈代,是印度女神娜玛卡尔(namagiri)启迪了他,哈代并不相信,但又得不到其他解释。

此后,疾病缠身的拉马努金思乡心切,回到印度后只过了一年就因病去世,1920年巨星陨落,年仅33岁。

拉马努金从小就是天才,在才能冒出火焰时就能受到赏识,一直持续到英年早逝。

中国的华罗庚也是如此。

华罗庚小时了了,初中时开窍。初中毕业后入读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后因家贫辍学,他十分专注,用5年时间自学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20岁时,华罗庚发表了一篇论文,当时的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打破常规,了解经过和华罗庚的才华后,让只有初中毕业文凭的华罗庚进入了清华大学工作,4年后被提升为讲师。1937年他从剑桥留学回来后,任清华大学正教授。

之后,华罗庚发表了数十部著作,开创中国数学学派,当然,在国际上影响力远不如陈省身。

华罗庚有才华,幸运的遇到了慧眼识珠的熊庆来,相当于拉马努金遇到了哈代。

破格录取原因何在?

当时破格,是为了适应社会现实。

一方面,当时的学校有招生自主权。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大学招生因为不属于全国统考,相对灵活,学生的招考录取工作由各校自行组织决定。

除了本科学生,各大学还可以招收转学生,凡是在公立或已立案的私立大学的肄业生、毕业生,在原来学校的学习成绩、学历等诸项条件审查合格后,都有机会参加其他学校的插班生转学考试。考试成绩及格,就可以插班进入相应的年级学习。所修的学分,由系主任依照标准和这个学生在原来学校的学科成绩来决定。

37年以前,各高校的招生自主性极强,系主任对于转校过来的学生学业有很大的话语权。

再加上蔡元培等诸位先生主张兼容并包的办法方针,大学校园出现了汇聚天下各路英才的空间。

这种情况因为1937年的战争被打破。

(图源:pixabay)

1997年第5期《上海高教研究》发表了刘海峰的文章《为什么要坚持统一招生》,提及清末到民国时招生的变化。

从1862年建立京师同文堂开始,陆续建立了新式学堂,因为性质、规模、水准相差极大,全部是各学堂自主招生,一直延续到民国年间。

因为招生考试与全国中学水准不衔接,1919年1月,当时的教育部宣布《各专门学校大学校中学招生办法训令》,提出高校招生要与中学教育水准相当。为了纠正文理失衡,提高理工科教育水准,1933年教育部实行计划招生,但还没有统一招生。

真正的变化在1937年,因为战争爆发大学逐渐内迁,当时教育部在中央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三校试办联合招生,第二年实行国立院校统一招生,22 年大学参与。中国的大学招生体制至此开始了大规模统一招生的尝试。

1940年扩大到41所高校,1941年因为战争形势被迫取消,此后多次反复,但蔡元培先生所在的黄金时代,沧海巨变。

(图源:pixabay)

从清末到民国的破格提拔,原因是当时没有接受过完整教育的人多,中学都是奢侈品,而社会转型期又亟需人才。

一直到辛亥革命以后,很多人还在接受传统的私塾教育,他们居于一隅没有接触过英文和声光电数等学科,因此,数学考低分甚至零分并不少见。

教育是饥饿时代的口红,并不必需。就读于大城市的著名中学,对一个家庭的经济资本和社会关系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当时一名学生在大城市的著名中学一年的花费一般需要200~300元,而当时一名普通工人的月收入不过才10元左右,这样的开销不是普通工农家庭所能够承担的。

从始至终,越是好的教育尤其是私立教育,越是需要资源,这是大家不想面对的客观事实。

教育的公平,在特定阶段下,恐怕比效率更重要。恰好,天才少女事件既牵涉到效率又牵涉到公平。

最好建立信用和公平的办法是,经过独立的专家测试,将结果公诸于众,确属天才,通过参加数学夏令营等方式,可以直通高校。如果造假,也需付出代价。

如果一来,不仅保证了效率和公平,还能挽回岌岌可危的信用体系。

失信成本到底有多高?

天才少女事件,可怕的不是天才被埋没,而是真还是假?如果一个社会动不动对很多事进行真假质疑,尤其是平民社会互撕,是非常可怕的。

任何一次失信,都会付出成本,导致运作成本上升,直至最后运作成本高不可攀。

(图源:pixabay)

2023年,《金融研究》上发表南京财大余泳泽等人的论文《社会失信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交易成本视角的研究》。

作者考察了2004到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数据,以此度量城市层面的社会失信状况。

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经过计算得出,社会失信的“空间传染”抑制了以科研创新为主的全要素增长率的增长。经济越发达,社会信用缺失影响越显著,封闭的农村通过人情控制风险,一个发达的经济体,建立现代信用体制必不可少。

而且,失信不仅会阻碍本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让本地经济发展停滞,也会像病毒一样传染给各地,抑制周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这就像酸柠檬市场,只要超过一定比例的造假者不被惩罚,大家有样学样,全都以最低的成本达到自己的目的。代价是整个社会的GDP,以及民族的发展前景。

最好的办法是有可靠的信息源,信息得到及时披露。调查并且披露所有的信息是不可能的,从执行和成本上考虑也是不现实的,建立起典型案例是最好的方法。

有个积极的例子。

因为有清晰的监控证据,已经有多起被讹者控告对方正义得到伸张的案例。2018年9月14日,滕先生诉曹某见义勇为损害纠纷,原告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在《金华日报》非广告版面刊登致歉声明,面积不小于6厘米*9厘米;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1元。

赔偿很少,但通过一系列案例,目前扶人反被讹的社会风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如果增加赔偿,讹人现象将大幅下降。

中国教育资源匮乏,目前在前沿领域突破在很大程度上靠工程师红利,这些人坑哧坑哧日夜不休的干活,干出了全球一流性价比的商品,但一件又一件的炒作事件,寒了苦干者的心。一个又一个不公平的案例,让小镇作题家心灰意冷。

中国的发展需要上亿个小镇作题家,他们有憧憬有盼头,大多数人就有盼头。

(图源:pixabay)

关心教育的人,可以看一下南开大学、中学创始人张伯苓的传记,我到现在还记得,一位南开中学毕业的老先生,是怎样在60多年后毕恭毕敬说出张伯苓校长这五个字的。

每个人都关心教育,关心子孙后代的发展,希望天才少女事件能有个明确的结果,希望都能记得历史上曾有过这样的教育家。

人才难得,信用更难得。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 END --

12 阅读:7278
评论列表
  • 2024-06-30 15:55

    说到底,姜萍的出现,让一群无知者又得到了一次反智反科学的集体亢奋的机会!

    延龄客 回复: 神人
    无知者总是无畏的。
    神人 回复:
    你活的太短了,浅薄无知,少见多怪。 再多活几年,多学习知识,就不会说这么武断的观点
  • 随风 32
    2024-06-30 16:10

    当地教育局其实已经很官方性的给出了答案,只是还有好多人看不懂。

    风舞 回复:
    说的了。这些人不是蠢就是坏
  • 2024-07-01 00:01

    以前觉得阿里达摩院很高大上,现在明白阿里这些资本的可怕,政府真的应该严管马云等,自然科学容不得造假

  • 2024-06-30 15:43

    炒作这件事的目的不就是这个吗?

  • 2024-07-01 17:04

    这些例子确值得认真去思想当前的教育政策,为了公平竟争,一刀切,把真正的特长生给全弃了,为什么现阶段出不了一个岀名的作家和文史学家呢,主要应该是这个因素吧,出名人只有偏才怪才这种人才行,全才人物是不可能在某个方向出色的。

  • 2024-07-01 16:41

    有能力就展示自己,别一边吃流量一边说我为什么要证明给你看?

  • 2024-07-01 18:43

    对数学这么痴迷,为什么还对打工感兴趣?是脑袋发达还是四肢发达?

  • 2024-07-01 02:48

    数学乃基础学科。只要喜欢数学、钻研数学,请给一份机会。不应该有门户高低之分,应该博采众长包容五湖四海。姜萍的事等决赛进行吧!

  • 2024-07-01 18:45

    这件事情充分说明民众对造假的无比愤怒和厌恶,怒气冲天。

  • 2024-06-30 21:58

    只因犹太马想靠她洗汉奸骂名!马姜!

  • 2024-06-30 20:34

    夏令营,对她来说,是饥饿时代的口红💄,并不需要。

  • lee 3
    2024-07-01 11:31

    作者似乎有维护现有教育制度的嫌疑,对于姜萍这种例外情况似乎是认为绝无可能,虽然没有明说。这个从举例民国不拘一格的方式是有其客观因素而不是大师们的思想开放的暗示说明了这种倾向。但是,我要说的,对比美国大学的做法,中国这方面也是不足的,这个总没有借口了吧(当然,要找总是能找到的,庸人这方面总是强项)!就说一个普遍规律,没有任何系统是完美的,所以总有沧海遗珠。这一方面,中国的精英们似乎就缺乏这种敬畏。我不讲别的例子,就说说我本身的例子,我因为有很严重的鼻窦炎,所以当我考上了211大学(2000年前)后,有周围村的村民就表达了遗憾,说我这种情况能考上大学很难得了,意思是鼻窦炎拖了我的后腿。当然,有人就说,就一个村民的话,没有说服力。但后来的情况就是,我偏偏找到了方法慢慢减轻了(治愈中)我的鼻窦炎,结果就是到了最近几年,我已经能做出近乎碾压我的那些研发同行的成绩了(也许并不完全归功于鼻窦炎的大幅减轻)。而总结我的这种情况,沧海遗珠是确实存在的,所以不要那么自信目前的制度,而要保持开放的态度!

    随意 回复:
    那么是否应该证明是遗珠呢,是遗珠的确应该特招,若不是招入不是成笑话了
  • lee 3
    2024-07-01 09:31

    赔个一元钱?这哪够那些准备各种诉讼材料费用啊,还是讹人成本太低了。

  • lee 3
    2024-07-01 12:53

    我对俄罗斯保守性认识最深刻的一次是俄罗斯建立自己的因特网系统,说是为了必要时断开跟国际因特网的连接。

  • 2024-06-30 20:01

    拜托,拉马努金1887出生的

  • 2024-07-01 08:58

    现在的清华北大能和以前比吗?以前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有多少人,现在呢?

  • 2024-07-01 18:11

    阿里会不会抗不住压力而封杀姜萍呀!真为这丫头捏把汗,毕竟人生才刚开始。

    用户17xxx94 回复:
    不会的,因为这就是阿里制造说出来的。你为什么会觉得一个中专第一年数学月考150分考不及格的人。两个月以后会超过数学系的博士?外星人附体?
    用户12xxx17 回复:
    什么是吃瓜观众,这件事可以看清了
  • 2024-06-30 18:35

    [静静吃瓜] 什么代价[狗头]她学服装设计的。 [狗头]高数知识业余爱好[拍手] 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呗。 [哭笑不得] 真假或许对网上很重要。 但对她并不重要。

    天上的麦兜 回复:
    真假不重要是最无耻的一句话
    陆初雪 回复: 天上的麦兜
    [静静吃瓜] 这事跟你有什么关系?对你很重要?
  • 2024-06-30 20:31

    有没有朋友知道一次夏令营需要多少钱?夏令营要准备些什么行头?姜爸900元的工资,姜同学没有电脑💻,能参加夏令营吗?

    给你一个响屁吃 回复:
    只要她敢去,愿意全程赞助的人多的很!
    烟花雪 回复:
    我也为了创造美丽地球去搬砖 而一脸不屑月薪两万的电工招工信息[捂脸哭]
  • 2024-07-01 21:41

    自己国家的特殊人才不招录,却可以拿钱去招不少外国人来读书,这是什么道理?

    用户17xxx94 回复:
    一个月考150分考83分的天才?还是中专第一的数学。我认为那一套普通高一期末考试的试卷她都考不了50分的天才

东山再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