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女”姜萍火了,中考621分的她,为什么只上了中专?

陪宝宝写日记 2024-06-22 17:17:50

最近,姜萍火了,因为她作为一个专业是服装设计的中专生,竟然在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一个秒杀一众清北名校高材生,一举考到了第12名,直接登上热搜。

之所以热度如此之强,不仅仅是因为她初赛中的好成绩,更因为这些反差极大的标签组合在了一起:17岁的中专生、服装设计专业、全球12名、数学天才。

姜萍的出现仿佛是爽文女主照进现实,一时间引起极大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极大的质疑。

要知道参加这个数学竞赛的学子基本上都是985 211的博士,甚至是清华北大的学生,一个中专生竟然在这一个地方爆冷,就足以证明其惊讶程度。

与此同时,人们对这个姜萍也十分好奇,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小女孩?如此大的数学能力,为何只上一个小小的中专呢?这个人才是怎样被埋没的呢?

网友们迅速扒出真相,背后原因很扎心,竟是因为中考分流。

国家对于中考分流的意义

国家为什么针对初中开始分流,就是因为高中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9年义务教育实施的是免费学习,这也导致了在初中阶段的孩子在学习上并没有承担太大的压力。

初升高之后,在高中体现的压力会压迫一些孩子无法承担压力,尤其是成绩相对较差的孩子,精神压力十分大,出问题非常多,所以从精神压力方面考虑,会在这里进行分流。

第2点就是社会供给需求的原因,如今社会公益门槛基本上是大专往上初中和高中毕业能够承担的工作是“体力类”,大专往上承担的工作只是“脑力类”。

而如今社会的供求关系大部分偏向于相对比较轻松的脑力工作,所以社会就会越来越内卷,这种内卷就直接造成了社会压力供求偏向于另一方,导致了体力内的工作无人承担。

为了解决这种供需关系,所以国家提前让一部分人进入就业环境,承担体育类的工作,所以会选择在初中高中分流。

所以提高高中的录取门槛,初中劝说分流直接进入中专,让一部分人提前就业,解决社会供需问题。

如何避免自己的孩子被分流?

知道了原因之后,就要避免自己的孩子成为被分流的那部分。

1.孩子青春期时期的敏感转变

孩子之所以在初中会变得学习很差,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智商原因,而是青春敏感时期的转变,会把环境外的意识转移。

从孩子关注的东西慢慢变成了青春时期关注的东西,并且关注的东西逐渐趋向于大人。

大人身处于很多事情当中,所以没办法专注于同一件事情孩子也是如此当他的视线被转移,意识当中出现很多东西时,就没办法专注于同一件事。

所以父母需要在青春期时期的孩子的环境当中进行引导。

第1点减少自己看手机的时间,多陪着孩子一起阅读书籍,培养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的书籍不一定是名著,可以是一些带有引导性的故事,启发孩子对于社会和现实的思考通过这些思考,引导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努力的去改变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

第2点把抱怨改成赞扬,孩子成绩的变动是那个时期所经历的必然因素,在心理波动和情绪波动影响之下,孩子注意力的转移会导致成绩波动,这个时候不能够怨孩子,不关注成绩,把自己生活当中所受到的苦楚安装在孩子身上。

“我上班这么辛苦,你为什么不努力学习?”

“我上班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你!”

等等减少这样的话题,转换一种语序说法。

“你觉得上班辛苦还是学习辛苦?”

通过这种模棱两可的话题进行深度的研讨,让孩子通过这种研讨了解自己上班的辛苦,也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孩子学习方面的问题。

然后针对问题找出解决方式。

度过了这个青春敏感时期,其实孩子在学习上的注意力就会加重很多,自然而然就不会被分流。

2.基础学习的加入

初中之后就会出现很多偏科的现象,就是因为加入了很多基础学习语数英是重要的课程,在小学的时候其实已经步入了学习,但这三门的课程并不算很重,上了初中之后,这三门课程会逐渐加重,并且逐渐融入政史地、物化生等课程。

多个课程的加入,会让孩子逐渐展现自己文理科的分别,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学习状态。

这些状态会直接导致孩子进入一个低谷时期,认为自己并不是那么聪明,会在心理上被打击。

这个时候需要父母站出来替孩子去分析偏科和不偏科内容的比重,按照比重进行数量分配。

比如说理科成绩比较好,在中考对比成绩上按照理科成绩的对比优势,多注重于理科,放弃部分文科,利用重的那个比重拉取轻的那个比重,让整体的比重上升。

简单点来说,假设你的政治只能考30分,那么你给孩子定的分数就往上提一点40分,但是在另外一科比较优异的成绩上,比如说数学,至少要110分左右。

通过这样的拉取比,取长补短,让孩子把兴趣放在自己更喜欢的那一科。

这种就会减轻孩子的厌学程度,同时保证孩子不是被分流的那部分,分科成绩虽然不怎么好看,但是综合成绩会在基础成绩分之上。

针对这类特殊的孩子取长不断发挥更优势,让孩子喜欢学习,不会被基础学分分科给压迫,避免被分流。

孩子被分流之后怎么办?

当然方法也不能说100%,毕竟孩子也不能够100%按照我们意愿去生长,所以还是有孩子会被分流,那么被分流的孩子家长又该如何做?

1.选学校很重要

进入中专就不是说100%完了,中专生也可以参加高考,也可以更进一步的往上走。

而这就针对学校,学校管理越严,孩子在学校的学识能力也就越高,所以在选择学校时一定要选择稍微严厉或者非常严厉的学校。

一定要经过多方面打听打听这个学校当中的师资力量,直接决定了孩子未来发展的方向,就比如这个逆袭的中专生是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老师,他的老师在数学竞赛。赛当中是有名的泰斗。

千里马也得遇到自己的伯乐才能成长,所以师资力量也是选学校的重要考量第一。

2.选专业很重要

给孩子选专业,一定要秉持着有喜欢选喜欢,没喜欢选热门。

首先要考虑孩子自身的喜好,孩子的喜好未必是好的,但你需要带领着孩子去了解他喜好的这个专业真实的发展,不能让孩子通过潜行的理解去喜欢这个专业,如果了解这个专业发展所。遇的困难所面临的问题之后,孩子依然喜欢,那就让孩子选择自己的喜欢。

现在的家庭父母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没有方方面面的让孩子去了解喜欢的专业,一味的从自己的角度去反驳。

这个时候容易激发起孩子的叛逆心理,他不一定喜欢这个专业,但是因为叛逆,他一定要选这个专业,甚至对这个专业的了解并不算很多,所以一定要孩子去了解好自己喜欢的专业之后还喜欢那就帮他选,如果不喜欢,那就按照热门选。

热门选专业不是说当下热门,而是按照发展预期,至少在5年之后还是热门的专业,因为孩子从中专出去学习上大专至少需要5年时间。

参加正规的高考,上大学本科也是6年时间,那么所选的这个专业就必须是当下热门的专业,在毕业之后能够好就业。

所以一定要考虑时间的专属性,在5年6年时间的沉淀下,这门专业是否还热门?对孩子最终的就业是否有问题,这就是家长值得考虑的问题,在选择专业时不是考虑当下热门,而是考虑之后还热门的专业。

3.不要放弃孩子

这是很严重的一个话题,孩子上了中专之后一定不能放弃孩子的学业学识。

家长必须在这个过程当中实时监督孩子的学习情况,不能放任孩子自我发展。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并没有太多的定性。

无法完全拥有非常稳定的自律能力,所以需要家长从中协调,不能因为孩子上了中专就放弃,一定要监督好孩子的学习成绩。

结语:

中考分流因为国家因素原因已经成为了必选之事,所以这个事情是没办法阻止的,能够改变的就是让孩子尽可能不要成为分流的一部分,也尽可能在分流之后继续发展成为优异的人才。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 阅读:107

陪宝宝写日记

简介:今日头条签约作者,多平台育儿原创,专注育儿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