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功德圆满”,非心学功劳,为何如此宣传?度阴山怒说真相

历史中的科学原理 2024-01-24 14:49:10

自儒家创立并形成一定规模之后,便也开始效仿政府机构制定了“家规家训”、提出发展目标,供后世门徒参照执行。广为熟知的便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仅在儒家门徒中广为传颂,更为历代王朝统治者所铭记。但凡有一定实力的政治家,无不以“平天下”为己任。

除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外,儒家祖师爷还设有一个宏大的人生追求:“三不朽”。因为与政治关联度不大,没有引起雄心勃勃的统治者的注意,故而淹没在了世间大潮之中。即便如此,其在读书人当中还是颇具影响力的,古往今来的读书人无不以其为奋斗目标,比如诸葛亮、刘伯温等大儒。

“三不朽”总结起来就六个大字:立德、立功、立言,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内涵丰富、标准苛刻:先修炼出无与伦比的德行,再建立举世无双的功业,最后功成名就之后,留下精妙绝伦的文字供后世瞻仰学习。

总共三条看似不难,实则难于上青天。每一条都冠以“无与伦比、举世无双、精妙绝伦”等定语,明显着将其推向了天下第一的宝座。正所谓“高处不胜寒”,天下第一很让人向往,但登顶天下第一何其难也?

为了达成目标,兵书上有“兵不厌诈”的说法,而且法家学说集大成者韩非也认为只要达成目标,就应该不择手段,不应为德所牵绊。因此古往今来成大事者都有着“不拘小节”的传统,但“三不朽”明令禁止了这种“投机取巧”的做法,实际上要求全方位贯彻“功德圆满”的标准。

标准如此苛刻,“德行”又要兼备,还得名副其实的“功德圆满”,能达此标准必然少数,果然,自孔孟提出“三不朽”之后,纵观整个封建社会,能实现这“三靓”目标的也只有两个半人:两个是王阳明和曾国藩,半个人是诸葛亮。

即便儒家创始人孔子也配不上“三不朽”之荣誉,按照度阴山的说法,孔子顶多算是立德,如果非要将诛杀文化名人少正卯列为“立功”之表现,也算凑合完成。但诛杀少正卯非议极大,况且也不能算是“举世无双”的功业,故而孔子必须排除在“三不朽”之外。

作为“三不朽”目标圆满完成的第一人王阳明,其在读书期间便立志做圣贤,拯救万民于水火,立德标准通关;在任职期间先后镇压了江西民变、平定了宁王叛乱、解决了两广少数民族起义,受封“大明军神”荣誉称号,立功标准达成;功成名就之后开始讲学,发展了陆九渊心学理论,立言无可争议。

正是因为王阳明“三不朽”都高标准完成,故而他为公认的“三不朽”目标达成第一人,也是第一个文治武功都很突出、德行兼备、“功德圆满”的大儒。

但随之有一个疑问:按照儒家祖师爷的“三不朽”之顺序,理应先立德,再立功,最后立言。逻辑顺序是先有无与伦比德行的“立德”,再有举世无双功业的“立功”,最后才是经验总结的“立言”。

也就是说无与伦比的德行是其建立举世无双功业的基础,立言也必须是成功的经验总结,并将其凝练成精妙绝伦的文字供后世瞻仰。

王阳明的德行自不必说,功业也可圈可点,唯独最后的立言有些争议:如果按照儒家老爷子的严苛标准,心学就是王阳明成功的秘法绝学,王阳明靠的是“心外无物”、“心动而非幡动”,最大化地发挥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燃烧出了“吾心便是宇宙”的超强战力,最后一举击败强敌,成就“大明军神”的至高荣誉。

但从《王阳明全集》中寻找的答案却不是这般回事。从《王阳明全集》中我们明白了他之所以能大获成功,主要两个原因:

一是幼时好学,喜欢兵法,经常拿果核进行布阵,并逮着来访客人进行对拼,无一落败,显示出了其罕见的军事天赋;二是他讲究实事求是,每次打仗之前,他必然先去现场细细勘查,然后对敌人的性格特点、军事部署了若指掌之后才对症下药,较之前官府的“闭门造车”、盲目用兵实事求是得多,故而官府几年搞不定的事情他几个月就搞定了。

由上可知,王阳明之所以能立功成功,一介书生成就“大明军神”荣誉,并非是心学功劳,而是天赋加上实事求是的结果。

既然王阳明“功德圆满”,并非心学功劳,为何他立言阶段却要如此宣传?将心学的适用性放大到了整个宇宙。关于这一点,《深不可测刘伯温》作者度阴山曾“愤怒”地说出了真相。

度阴山在评价中国古代的儒生们,尤其是理学家的时候,曾愤怒地批判他们是“叫嚣”,所定目标较儒家祖师爷的“三不朽”更不靠谱,什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谁实现了,对于理学家本身,“一条标准都达不到”。

随之,度阴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大多数理学家只做两件事说一句话,两件事是:1,制作道德守则的脚本,2,让别人去演。一句话,必须是道德完人“修身”,才能建立事功(治国平天下)。

由度阴山愤怒说出的真相我们明白:不论是儒家祖师爷,还是后世的理学家都喜欢制定道德标准,而且一厢情愿地认为他们的路线是正确的,完全忽视了实践的复杂性,故而他们往往将道德标准制定得很高,将心学的作用进行了夸大,但结果是他们只负责制定标准路线,让别人去付诸于实践。

儒家祖师爷和理学家们如此行事,沉醉于儒家道德标准的王阳明自然不落窠臼,故而虽然其“功德圆满”并非心学功劳,但他偏要宣传“吾心即是宇宙”,夸大心学和人主观作用,故意隐瞒自己在建功立业过程中的“求真务实”的真相。度阴山看得透,愤怒地说出了真相:自己只管制定脚本守则,让别人去演。

2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