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盛在回忆录中是如何描述自己与林彪和黄永胜的关系的?

山雁说过去 2024-06-12 12:24:33

丁盛晚年的时候,在为自己问题奔走的时候,还写了一本回忆录,在香港出版。那么他在回忆录中是如何描述自己与林彪和黄永胜的关系的呢?描述林彪时,丁盛称“林彪可能一直都不认识我”。红军和八路军时期,林彪还真可能不认识丁盛。红军时期丁盛的职务不高,长征途中娄山关战役之后才担任营教导员。

而林彪作为红一军团长,不认识丁盛很正常,毕竟双方的职务太悬殊了。八路军时期,林彪担任115师师长,平型关战役结束后不久被阎锡山手下的士兵开枪误伤,半年后前往苏联医治。丁盛先是在358旅担任政治部助理,后来跟随萧克的挺进军前往平西,担任团政委。

整个八路军时期,丁盛和林彪并无交集,因此这一时期林彪可能也不认识他。但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林彪肯定是认识丁盛的。解放战争时期丁盛先后担任过东野24师师长和四野135师师长,当时东野虽然已经发展到了百万大军的规模,但师长毕竟是有数的。

而且衡宝战役中,丁盛的135师由于前冲太猛,被白崇禧调集重兵合围。林彪在困境中发现了战机,一面调集兵力对135师进行支援,一面越过军和兵团,直接指挥丁盛,最终重创白崇禧的王牌钢7军。就算之前不认识丁盛,但通过衡宝战役,林彪肯定认识了他。

新中国成立后,丁盛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对印自卫反击战,并于1964年7月出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同时还是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副司令。“文革”开始后,丁盛在新疆建设兵团的工作并不顺利,便萌生了去意,多次向上面反映请求调动,但都没有得到批准。

1967年年初,丁盛进京汇报工作,住在京西宾馆,隔壁房间住的是时任广州军区后勤部部长的邱国光,他是黄永胜圈子里的人,而丁盛在解放战争时期曾是黄永胜的部下。一天,黄永胜的妻子项辉芳来看望邱国光,恰好丁盛也在。项辉芳提及黄永胜等几位在京的广州军区领导欲在春节期间到林彪处拜年事,丁盛一听便要求同去,项辉芳同意了。

拜年时,丁盛当面向林彪汇报了自己在新疆的困境,并提出了调离的请求,黄永胜也帮丁盛说了话。虽然林彪没有当场表态,但不久后丁盛就接到了调令,出任广州军区副司令。“九一三”之后,丁盛也因为这次拜年受到了审查。以此来看,他和林彪的关系虽然不如黄永胜等人亲密,但至少也不像他在回忆录中描述的“林彪可能一直都不认识我”。

丁盛是黄永胜的老部下,抗战胜利后,冀热辽军区组建热辽纵队,黄永胜为司令,丁盛是他手下的旅长。后来黄永胜出任东野八纵司令,丁盛是他手下的师长。丁盛从新疆调到广州担任副司令时,黄永胜是军区司令。那么丁盛在回忆录中是如何描述自己与黄永胜的关系的呢?

他在回忆录中称自己和黄永胜仅仅是“工作关系”,这个说法恐怕也站不住脚。1969年,黄永胜进京任职,司令员一职出现空缺。当时广州军区共有4位副司令,分别是詹才芳、杨梅生、钟赤兵和丁盛。这四人当中,詹才芳的资历最老,被认为是接替黄永胜的最佳人选。

但黄永胜最终却推荐了丁盛,并得到了当时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林彪的同意,就这样丁盛接替黄永胜成了广州军区司令员。1971年毛主席南巡期间接见了丁盛和刘兴元(时任广州军区政委,黄永胜的亲家),并对二人说:“你俩和黄永胜的关系这么好,来往这么多。黄永胜倒了你们怎么得了?”

可见,在毛主席看来,丁盛和黄永胜的关系绝非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仅仅是“工作关系”。但丁盛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却很不以为然,他说:“毛主席这话不对,我们又不是为黄永胜革命。我们干工作又不是靠黄永胜起家的。他倒了就倒了,他死了就死了,我们怎么啦?我们不是照样活着吗?照样干革命工作吗?怎么能这样说话。”

虽然丁盛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想极力撇清自己与林彪和黄永胜的关系,但如果没有林彪,他不可能从新疆调到广州;如果没有黄永胜的大力推荐,他也不可能力压詹才芳出任广州军区司令员。正因为他和黄永胜的关系过于密切,所以毛主席才会在南巡时借机敲打他。而且“九一三”之后,毛主席出于爱才的考虑,还保护了丁盛,但他在回忆录中却说毛主席当年说的不对,想借此证明自己和黄永胜等人并没有什么瓜葛,这一点多少是有点不厚道的。

9 阅读:2405

山雁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