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磊治不好的渐冻症,我们在这里看到新希望

天晓护 2024-03-21 12:02:58

近日,蔡磊夫妇宣布捐助1亿元攻克渐冻症,让渐冻症再次映入公众眼帘。

四年了,蔡磊花费大量人力财力治不好的渐冻症,到底是什么情况?有治疗新方向吗?

渐冻症发病机制复杂发病早期有4个症状

渐冻症患者通常在起病3~5年后死于呼吸肌麻痹、呼吸衰竭,号称“五大绝症”之首。

至今,它的发病机制仍然不太明确。现有的研究主要指向基因突变、氧化应激损伤、 线粒体功能障碍、谷氨酸兴奋性毒性、轴突运输异常、神经炎症、RNA代谢异常等机制。

接受相关治疗的渐冻症人

渐冻症学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我国发病年龄高峰在50岁左右,年轻人发病越来越多,少数患者在20岁左右。

渐冻症初期不易察觉,在发病早期一般有4个症状,需要警惕。

01 肌无力

渐冻症早期的肌无力,多从某一部位(比如手指)开始发病,且身体两侧症状不对称,逐渐扩散到全身。

肌无力时,肌肉不能产生正常的力量,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乏力、易疲劳。

再比如,上肢举起重物力量减弱、用手捏持物品无力、下肢单足站立力弱、足下垂而易绊倒都属于肌无力表现。

02 肌肉跳动

几乎每个人都会产生肉跳,喝酒、咖啡、睡眠不好等行为后都容易出现功能性肉跳。

但渐冻症的病理性肉跳有所不同,如果在某个固定部位出现肉跳,而且有无力和/或萎缩,就有可能存在神经损害,需要做针级肌电图,并做进一步分析。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邹漳钰表示:如果只是单纯“肉跳”,没有肌肉萎缩无力,就不是渐冻症。

03 容易疲劳

渐冻症早期,患者容易感觉疲劳,随着病情进展,疲劳感会加剧。

主要因为渐冻症会导致肌肉萎缩,使得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耐力都受到影响,以及影响运动神经元,使运动能力受到限制。

04 言语障碍

言语障碍,在医学上叫做构音障碍,可表现为语音不平稳、断断续续、呼吸急促、不规则、不精确或单调,比如说话含糊不清。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医生表示,渐冻症早期症状就包括:说话含混不清。

随着病情发展,渐冻症患者还会出现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营养不良、呼吸困难等症状。

探索各类研究我们发现治疗新方向

目前,市面上用于渐冻症治疗的药物,作用效果有限,价格也不便宜。

面对渐冻症,人类真的束手无策了吗?

笔者查找各类研究,发现一篇发表在权威期刊《antioxidants》上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向。

相关研究配图

研究表示,富含胱氨酸的乳清补充剂可以延缓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渐冻症)。

细胞内谷胱甘肽(GSH)的消耗是渐冻症进展的基础,而谷胱甘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研究通过补充富含胱氨酸的乳清补充剂观察了实验对象的变化。

结果显示,与未经治疗的实验小鼠对象相比,接受该乳清补充剂治疗的实验对象疾病发作显着延迟。

并且,在终末期小鼠中,乳清补充剂治疗显著降低了握力下降的速度,并防止了与疾病相关的全血和脊髓组织谷胱甘肽水平的降低。

此外,使用乳清补充剂和抗谷氨酸化合物——利鲁唑(已上市药物)联合治疗,可延迟实验小鼠的疾病发作并延长其生存期。

缺乏谷胱甘肽相关疾病

缺乏谷胱甘肽,不但与神经及运动疾病(比如渐冻症)有关,研究发现,癌症、免疫性疾病等都与谷胱甘肽有着密切的联系。

目前,补充谷甘光肽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市面上的谷胱甘肽补充剂,大多吸收利用有限,口服ABD活性因子是比较稳定的补充方式。

最后,我们期望在不久的将来,谷胱甘肽能在临床上取得渐冻症应用进展,为罕见病患者们带去治疗的曙光。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评论、分享,后续将有更多肿瘤健康相关知识科普!我是医随康,希望可以帮到你!

0 阅读:0

天晓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