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爆火的“帽衫女孩”,我才知道,什么是富养女儿的天花板

樊稠说育儿 2024-06-05 02:03:31

给女孩最好的爱,不是物质上的富养,也不是生活上的宠溺。

而是帮她找到飞翔的翅膀,鼓励她远航,找寻自己的岸。

作者 | 番茄妈

最近我上网,被一个3岁小女孩深深吸引了。

起因是她拍了条视频,只见她带着满是困惑的神情,举起自己的帽衫问道:

“你好,我有一个帽衫,我想上网问问,为什么别人的帽衫看起来帽子大大的,漂漂亮亮的。

而我的帽衫这么小,穿起来像个大耳朵矮人,显得很忠诚,像谢夫涅?”

很快,这段视频被一位有才的博主注意到了,他以此为灵感,创作了一首欢快的儿歌。

随着这首歌的爆火,大家开始注意到这个“帽衫女孩”牛牛,也纷纷感叹她惊人的表达能力。

她会形容自己的帽衫:“显得很忠诚,像谢夫涅”;

也会形容头上捡来的花:“这是免费的美丽”;

问她为什么把自己喜欢的礼物送出去,觉得舍不得又要回来一半?

她说:“别让不好意思给耽误了。”

她经常金句频出:

会说“笑声有什么好听难听的,笑起来的人永远都不会难看。”

也会在别人对她做错事时说“我不需要道歉,我只需要平衡。”

而且,她还是个特别贴心的小棉袄。

妈妈过生日那天,不到3岁的她向妈妈表达了深深的感激:

“今天是我妈妈的生日,谢谢你可以一直当我妈妈,谢谢你出生之后,一直等着我!”

天真却又真挚的语言,看得我这个老母亲心里暖暖的。

不得不说,才3岁的牛牛,共情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能力都超强,完全不像是同龄的孩子。

真是让人佩服,什么样的父母,才能养出这么优秀、自信,精灵般的小女孩。

后来,我翻看了家人和她相处的视频,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很尊重她,会平等和她交流。

爸爸会认真跟她讲,第一次见到她时的心情和场景;

在她伤心哭泣时,父母会通过沟通让牛牛冷静下来,一起解决问题。

最重要的是,牛爸牛妈平常看着女儿,都是面带笑意,眼里有光的。

每当牛牛说出一些神奇的比喻时,她妈妈就会立刻拿起手机,重现这个对话,让女儿再描述一次。

并且还会及时给予女儿鼓励、点赞。

看了“帽衫女孩”牛牛,我才终于知道,什么是富养女孩的天花板。

那就是是父母发自内心的欣赏,并且无限放大她有天赋有灵气的地方。

“帽衫女孩”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天才小画家”Dora的故事。

前段时间,MUJI无印良品中国最大旗舰店开业。

开业当天,店内为一个只有10岁的小朋友Dora举办了一场个展,主题是“像孩子一样感受世界”。

Dora的图画日记,被做成很多本巨大的毛毡书布置在展览空间内。

Dora的本名叫陈思羽,因为浪漫、纯真、富有想象力的“图画日记”,在网络上拥有大量粉丝。

说起Dora的图画日记,契机是她上小学后,组词造句经常憋不出来,常交白卷。

妈妈便出主意,让她把平时讲的一些有意思的话写下来,积累素材。

有天清晨,准备刷牙的Dora挤牙膏时,发现那抹牙膏简直“像海浪一样”,她立刻跑到妈妈跟前告诉了她这一重大发现。

妈妈一看,真的很像海浪!然后翻出了一个小小的记事本送给她:

“这很有意思啊,你可以把图形画下来,以后再回忆起来,就知道海浪长什么样子了。”

就这样,Dora开始了自己的灵光乍现之旅——

“为什么眼泪是斜的?因为那是被风吹的。”

“这个香蕉在做仰卧起坐,可是它半天都没有做起来。”

“爬墙虎就是左脚踩右脚”。

妈妈将Dora的日记和画发到社交平台上后,受到了大量关注。

有网友说,从她的画里“看到了毕加索和马蒂斯的影子”,还有人说,“你的孩子是个诗人。”

很多人羡慕不已,追问妈妈Doris是怎么养出这样的“绘画天才”的?

但Doris说,Dora其实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生”。

她唯一做的,就是小心翼翼地呵护女儿的想象力,并且努力把女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无限延伸。

Dora在两岁时开始拿起画笔学着妈妈的样子涂涂画画。

从那之后,Doris就成了女儿创作的头号拥护者,无论女儿画什么她都会说:“厉害!好看!我喜欢!”。

她还会女儿的画做成周边,比如浴帘、茶杯、手机壳,女儿表现的很喜欢,她也会有自豪感。

年幼的Dora,虽然看起来乖巧安静,但脑袋里总有许多奇奇怪怪的想法:

她会发现,喝过的酸奶杯子好像刮过了台风,杯沿全都“长着台风后的树”;

也会发现绿油油的毛豆炒肉里,藏着一双小拖鞋;

妈妈把这些灵感都拍照记录下来,有的还做成了照片墙。

Doris在大学毕业后,她很多年都不再画画,但因为陪着女儿她又重拾画笔,还带女儿认识了许多艺术家。

平常只要有空,她会陪女儿去各个博物馆和美术馆,看大大小小的艺术展。

如今,Dora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还收到了不少导演的邀约,希望Dora可以画一些电影海报。

不得不感叹,在妈妈的陪伴和引导下,Dora的天赋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小小年纪就活成了所有人羡慕的样子。

马斯洛有一个著名的需求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5个层级。

由此可见,富养女儿也是有层次之分的。

如果是基本的的富养,可能是只能满足女孩生存的需求,给她基本的安全感。

再高一些的富养,是满足了女孩的情感需求,肯定她的内在价值。

而最高层级的富养,则是帮她充分发挥潜能,追求自我实现。

想要给女孩顶级的富养,父母一定要充分发展孩子的天赋,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给她助推:

1. 用欣赏的眼光,发掘她的闪光点

有一个12岁的小女孩,没学过画画,自己喜欢在家瞎琢磨。

她在草稿本上随手记录着前排同学的背影,惟妙惟肖,惊艳了很多人。

但是妈妈的反应却让人窒息:

“要是把这个心思能花一点到学习上就好了。”

同样是孩子的乱涂乱画,Doris的反应却大为不同,

Dora3岁那年,嘴里含着棒棒糖,握着马克笔在草稿纸上画了一张脸,脸的嘴巴和眼睛却对着她:

Doris感叹不已,把这一幕用手机拍下保存下来:“这说明她是反着画的,这非常惊人。”

她敏锐地感知到,女儿的想象力正在蓬勃发展。

家有女孩,父母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千万不要扼杀了孩子宝贵的天赋。

2. 用鼓励不断滋养她的自信

我特别佩服牛牛的一点是,她由内而外散发着一种自信。

歌曲《帽衫女孩》爆火后,她对创作那首儿歌的博主大方回应道:

“唱的不错,以后有机会多合作啊~”

俨然一个小大人模样,没有丝毫的扭捏。

这种大方、自信完全来自于平常父母对她的认可和鼓励。

一项研究发现,父母在与女孩交流时使用的语言越积极、有鼓励性,女孩的外向性格特质就越强。

家有女孩,一定要给足女孩情绪价值,多多夸赞她、鼓励她,让她知道自己很棒。

这种信念会带给女孩勇气与自信,坦然接受成长路上的各种挑战。

3. 用支持与尊重,给予她源源不断的力量

有没有发现,生活中我们对女孩常常会说这种话:

“安静点,你一个女孩子不要太聒噪!”

“不许胡说,女孩子家家的,懂什么!”

你一个女孩子,学理科做什么...

但这样的教育方式,无形中剥夺了女孩们追求自我的权利,让她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失去了自己的声音。

奥运冠军杨倩小时候就显露出射击的天赋,打气球中娃娃特别准。

杨倩上小学时,碰上射击教练去学校选拔,她毫无悬念地被选中了。

然而杨倩的成绩一直很好,如果去发展自己的兴趣,有可能会影响学业。

这时杨倩的父母选择充分尊重女儿的意愿,让她自己做选择。

最后杨倩自己做了决定,走射击这条路。

后来杨倩遇到困难,想要打退堂鼓的时候,也是父母不断地给她支持和力量。

多给女孩一些理解、尊重和支持,女孩才能勇往直前,毫无顾虑的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

4. 用松弛感,打造积极乐观的心态

Doris有一点做得特别好,就是当她发现女儿的天赋之后,并没有逼她磨练技术,把美术变成孩子的特长。

而是努力接住女儿的灵光乍现,给女儿一个足够自由的创造空间。

平常她也是那种很“松弛”的家长,不内卷,不鸡娃。

比起让Dora在家刷卷子,她更喜欢带她去看展或者让Dora做她在家最喜欢做的事——看书。

也因此,Dora一直觉得创作是件特别快乐的事,发自内心的想要坚持下去。

想起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中,女儿文秀梦想当一名作家。

妈妈虽然不懂作家是什么,但从未阻拦,只是问女儿:“作家好做吗?能养活自己吗?”

她从不要求女儿出人头地,为自己长脸,而是充分尊重女儿的梦想,让她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当父母放下焦虑和功利心,给予女儿充足的自由,她们内心才能更从容淡定,朝着自己的梦想不懈努力。

自从生了女儿以来,我都一直在想,什么是给女儿最好的富养。

如今,我终于找到了内心的答案。

那就是,引导她成为一个内心强大、乐观勇敢、自信坚强的女性,助她一路找到自己的热爱,成为更好的自己。

点个“赞吧”,愿我们都能用心灌溉、滋养女儿成长。

也祝我们的女孩都能做一个闪闪发光的人——天高海阔,任鱼跃鸟飞。

0 阅读:0

樊稠说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