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住院,老公去送饭,每天他都会多带一碗,10天后福报来了

冰彦情情 2024-05-31 01:55:05

感谢您的评论,点赞,转发。

本人以第一人称写故事,情节虚构处理,如有雷同,请多赐教!

有一句老话说得好,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那一年秋天,58岁的婆婆晕病又犯了。她发病的时候,说是看着天空都是旋转的,只能躺在床上休息。

我想不到的是,婆婆的这一场病,却改变了我们一家人的命运:

婆婆以前也犯过晕病,所以她也没赶着去医院,觉得在家里静养一下就会没事了。

但下午的时候,婆婆突然流起了鼻血,红色的液体不仅从她的鼻孔出来,连带着耳朵,眼角……也都渗出了血水。

那时我儿子只有3岁,一直由他的奶奶照看,孩子看到奶奶变成这副模样,吓得大哭起来。

小姑子一家和婆婆住在一起,她连忙打电话给我们,“妈的病很吓人,哥,你赶快过来,送老妈去县医院检查一下!”

我老公小彬在肥料厂上班时扭了腰,就没有再去厂里干体力活了,这段时间他一直在蹬三轮车载客,虽然自由些,却只能挣些生活费回家。

小彬听说他母亲发病,便也焦急起来,蹬着三轮车,我们一起将婆婆送到了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告诉我们,婆婆需要住院接受治疗。

“哥,嫂子,你们在医院照顾老妈吧,我还要去守服装摊子。”小姑子的老公是上门女婿,他们和婆婆住在一起,我和丈夫则住在另一个小区。

“那你去忙吧!”那两天,我上班的服装厂里没有订单,我在家休息,也就没有和小姑子多计较。

本来照顾婆婆,大家都是有责任的,是吧?

“我中午就在摊子上吃饭,哥,你给妈送饭吃,我没时间。”小姑子做事风风火火,交待完事情,她就背着皮包,溜了。

婆婆半躺在病床上,鼻孔里还塞着纱布,手背上也扎着针,估计一直需要打点滴。

我就对老公说:“我在医院里守着婆婆,你先带儿子回家去做饭吃吧!”

老公的厨艺比我好,只要他闲的时候,一般下厨房的任务就落在他身上。

老公离开后,我就默默地守着婆婆打点滴,看着药水一点一点地“滴嗒”着,婆婆半闭着眼睛养神,我却丝毫不敢大意。

等着小瓶的药水滴完了,我还要去叫护士小姐来换药液,照顾病人,这是首当的责任啊!

过了不久,婆婆邻床又住进来一位病人,是个60多岁的老太太,她头上包着纱巾,老太太的儿子将她扶上床躺下后,就匆匆放下东西离开了。

老太太侧身躺着,只是一个钟头后,她突然对我喊道,“ 小妹儿,你能帮我喊一声护士小姐吗,我的药液要输完了。”

我“哎”了一声,赶忙起身去找护士,老太太身边没人照顾,我反正要守着婆婆,当然是能帮就帮点吧?

老太太让护士换了输液瓶,我婆婆在床上躺得久了,她就让我帮她垫高枕头,她想坐起来换个舒服的姿势。

我婆婆是个喜欢说话的人,不大一会儿,她就和邻床的老太太聊起天来。

我也才从老太太口中得知,她姓余,是一个退休的小学老师。

余老师和我婆婆一样,也是老伴已经去世,只是我婆婆和女儿住在一起,余老师却是一个人独住。

“刚才送你来医院的,是你儿子吗?”我婆婆好奇地问。

“是啊,我也是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在做生意,女儿嫁到市里,也是做老师的。”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人聊天,余老师的话也多了起来。

“人的年龄大了,不中用了呀,我上楼梯时一不小心,摔了个跟斗,从楼梯上滚下来,头摔破了,还是邻居看到,给我儿子打了电话,儿子才把我送到医院里来。”

“你儿子那么快就走了,你是病人,身边应该有人陪着才行呀!”我婆婆是个直性子,有话就说。

“我本来以为,来医院包扎一下伤口就行了,但医生说我有轻微的脑震荡,血压也不稳定,非让我住院不可。”

“儿子儿媳要守店,我不想给他们添麻烦,就让儿子先回去了,我自己能照顾自己。”余老师不厌其烦地给我婆婆解释了一通。

我想,余老师可能一个人生活习惯了,总是怕给别人带来麻烦,对她的儿女亦是如此,由此可见,她应该是一个非常独立的退休老师啊。

晚上的时候,我老公带着儿子,给婆婆送来了晚饭,婆婆的手还扎着针,我就只好端着饭盒,一勺一勺地喂给婆婆吃。

余老师见了,由衷地对我婆婆说,“你的儿子儿媳都很孝顺,你真是好福气!”

我和老公都只是初中毕业,干的都是卑微的工作,婆婆对我们是恨铁不成钢,所以她就忍不住对余老师抱怨起来,“孝顺有什么用啊,他们两口子又挣不到什么钱,只能干些老实活,自己都得过且过,我还能享到他们的福吗?”

余老师安慰婆婆道:“儿女孝心好,这就是值得肯定的,做人善良,总是有福报的。”

傍晚7点过了,余老师都没有吃过东西,我忍不住问她,“余老师,你儿子晚上要给你送饭过来吗?”

余老师摇头:“我让儿子不要过来了,我自己能走去医院外面吃饭,再说他离开的时候,给我买了牛奶和面包,我还不想吃,等下再说吧!”

但晚饭时间都过了,余老师也没有去吃东西,我看她似乎没什么精神,就关心地问道,“余老师,反正我也闲着,你想吃什么,我下楼去帮你买上来。”

余老师想了想才说,“妹儿,你如果要下楼,就帮我端一碗馄饨上来吧,不要放辣椒,我只能吃清汤。”

于是我特意去了住院楼下的小餐馆,帮余老师买了一碗热气腾腾的小馄饨上来,但她却只吃了一半,就再也吃不下去了。

“余老师,不好吃吗?”我关切地问道。

“肯定没有自己在家里包的好吃……”余老师有些尴尬地说,“可能是我比较挑食吧,妹儿,但还是要多谢你的好意。”

余老师很客气,只要别人帮助了她,她总是“谢谢”不离口,我心里赞道:退休老师的修养真好。

晚上,婆婆不需要打点滴,我就回家歇息,但睡在床头,我不由得和丈夫谈论起了余老师。

“余老师可真独立,她有儿有女,却没有让他们到医院来照顾她,也不知她是怎么想的,连口热乎饭都吃不上,其实也蛮可怜的。”我由衷地说道。

“余老师的儿女工作忙,哪能和我们闲人相比呢?”小彬突然说,“我看余老师和老妈聊的挺开心的,反正明天我要给老妈送饭,干脆就多送点去,把余老师的那份也准备上。”

我笑道:“你的心肠还真好,只是余老师是讲究人,她能吃得惯我们的家常菜吗?”

小彬说:“我在餐馆上过班,炒菜的手艺还是拿得出手的,应该没问题吧!”

第二天,我又去了医院照顾婆婆,小彬中午来送饭时,果然提来了那个多层的不锈钢饭盒。

那天小彬煮的是豌豆尖肉圆汤,还炒了小青菜,当他给余老师也端了一盒饭菜过去时,余老师大吃一惊。

“这怎么行?你们自己吃吧,我到楼下食堂去吃。”她连忙推辞。

我婆婆笑道,“我这个憨儿子,今天中午端了这么多饭菜来,我一个人哪里吃得完呀?余老师,如果你不嫌弃就一起吃吧,不要浪费了孩子们的一片心意。”

余老师感激地对小彬说:“侄子真是一个心细的好孩子,多谢你啊……”

小彬腼腆地挠挠脑袋,只笑笑说,“余老师,就是不知道这菜,合不合你的胃口?”

余老师喝了一口汤,满面含笑说,“这豌豆尖汤清香清香的,很好喝,小彬,真是多谢你们一家人啊!”

婆婆在医院住了5天,每天早晚小彬过来送饭时,都会顺便给余老师准备一份,余老师感动得抹起了眼泪。

“我们非亲非故的,你们一家人却这么照顾我,我都不知道怎么来感谢你们了。”

我婆婆笑道:“余老师,我们家就在县城边上,大家相距不到两里路,也算是邻居,不过就是孩子们来给我送饭,顺便也帮你带一碗,这根本就是小事情。”

“你莫要挂在心上了,好好养病,等你的血压平稳,我们都能够出院了,还可以在一起散步聊天的。”

平时我在医院照顾婆婆,也就顺带着照顾余老师,她要上卫生间,我会去帮她拿输液瓶,帮她打开水,给婆婆削苹果、梨子时,我总是给余老师也削一个。

婆婆出院的时候,余老师还要在医院再住一天,那几天婆婆和余老师也聊成了好姐妹,分别时,相互间都有些依依不舍。

余老师在住院期间,她儿子儿媳只来过两次,至于她女儿,余老师怕她担心,都没有通知过她。

婆婆不放心地对余老师说:“你出院的时候,还是让你儿子来接你回家吧,你不要太逞强了,身体比挣钱重要呀!”

余老师点头:“我会给儿子打电话,让他来给我办出院手续的,我身体也恢复得差不多了,这几天还要多谢你们一家人对我的照顾。”

“我已经知道你们住的小区,等我身体好了,一定会来看你们的,以后我们要当成亲戚一样,常走动才行。”

我想这是临别时,余老师对婆婆说的客气话吧,毕竟大家只是在医院偶遇,成了邻居,分开以后,便也成了人群中的陌路人。

但不想过了10来天,余老师却真的散步来到了我们小区,她还提着水果牛奶来,走得是气喘吁吁的。

我连忙去叫来婆婆,让她陪着余老师聊天,两位老姐妹一见面,就紧握着对方的双手,亲热得跟个什么似的。

中午的时候,小彬从外面载客回来,看到我在厨房里做饭,他就自告奋勇来炒菜,想在客人面前露一手。

余老师欣慰地看着我和小彬在厨房里忙碌,对我婆婆说,“小彬这孩子勤快、耿直,应该去学点手艺,也能做一些轻松、能挣钱的工作。”

婆婆叹了一口气,“小彬只读过初中,文化不高,我还让他去学了厨师,学了木工,还去部队上当了三年兵,但就是人太老实,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余老师也有些感慨,和婆婆聊了几句后,她突然建议道,“既然小彬学过木工,那就让他去做木工师傅,到我儿子的店铺去帮客户安装门窗吧?”

“真的可以吗?”我婆婆一听余老师的话,也立刻雀跃起来。

余老师笑道:“怎么不可以?我儿子开了两个木门店铺,他本来就要招收木工师傅,我瞧着小彬做事踏实,肯定要让我儿子帮这个忙,带着他去挣钱。”

我知道丈夫不太善言辞,只好亲自去跟余老师交谈,“余老师,小彬能跟着去学手艺当然好,但就是不知道,会不会麻烦你儿子?”

余老师说:“我儿子还是比较听我的话,这一次我住院,你们家帮了我这么多忙,我跟儿子提过,他也说要买东西来答谢你们呢,你们就放心吧,小彬找工作的事,包在我身上!”

就那样,经过余老师在中间搭桥,小彬也顺利去了余老师儿子的木门门市上班。

余老师的儿子事业做得挺大的,他是个很讲义气的人,对小彬一直非常照顾,手把手地带着小彬去帮客户安装木门,给的工资也比小彬以前所做的任何工作待遇都好。

这些年来,小彬兢兢业业地在木门店上班,一干就是10多年,家里的收入多了,我们家的生活条件也好了很多,前两年还又买了一套电梯楼房。

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余老师当初对我们家的帮助,才让小彬靠着一技之长,在这个行业中稳定工作了这么多年,无疑,余老师和他的儿子都是我们的贵人啊!

我们家都很感谢余老师,每逢过年过节,我们都会带着礼物去看望她老人家,余老师也会在空闲时候,来找我婆婆聊天,散步,像亲戚一样走动。

常言道,种善因,得善果,当初小彬出自心底的善良,顺带给余老师送了几餐饭,我们都没想过要得到什么回报。

但余老师却真心帮助我们一家人,她的雪中送炭,带给了我们一家如此源源不断的福报,不得不让我们相信:人与人之间真心相待,一切都会变得美好起来。

0 阅读:0

冰彦情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