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筛查骨转移,多久做一次骨扫描比较合适?

欣欣看健康 2024-06-13 14:04:38

面对乳腺癌骨转移,

骨扫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灵敏,非常灵敏,

及早发现骨转移,

可以为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然而,

骨扫描的核素辐射让人心生顾虑!

不可以频繁检查,

多久检查一次骨扫描比较合适呢?

乳腺癌骨转移概况

骨转移是乳腺癌的一种远处转移方式,它往往不仅局限于骨骼的某一特定部位,而是有可能在多个骨骼部位同时或相继出现。

骨转移在躯干骨部位尤为常见,这些部位的骨骼结构错综复杂,血供相当丰富,因此,很容易成为癌细胞侵袭和生长的首选目标。比如,胸骨、骨盆、肋骨、胸椎以及腰椎等区域,在乳腺癌患者初次骨转移时,往往是首先被波及的部位。

乳腺癌术后,发生骨转移的中位时间大约是3年。其中,大约1/4的骨转移病例在术后的两年内便会出现,还有大约1/3的患者则会在术后的2-5年骨转移。

骨转移的症状

乳腺癌骨转移初期阶段,患者往往难以察觉到明显的症状,有可能错过治疗最好的时机。随着时间的推移,骨转移的临床症状逐渐显现出来,却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局部疼痛是骨转移极为常见的症状。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普遍趋势是随着病情的逐步恶化,疼痛感也会逐渐加剧。通常,疼痛的具体部位与骨转移发生的部位相吻合,例如,腰椎发生转移可能引发腰痛,而胸椎转移则可能导致背痛等症状的出现。

除了带来剧烈的疼痛,乳腺癌骨转移还可能引发局部肿胀。这是因为肿瘤细胞在骨骼内不断生长,从而破坏骨骼结构并引发周围软组织的肿胀,随着病情的加剧而逐渐扩大。

由于疼痛和肿胀的影响,患者往往难以进行正常的运动活动,甚至可能出现肢体功能丧失的情况,活动受限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还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严重后果。

除上述症状外,乳腺癌骨转移还可能引起其他一系列症状,如骨折、高钙血症等。这些症状的出现通常意味着病情已经较为严重,需要立即采取治疗措施。

骨转移早发现的意义

及早进行骨转移筛查,以便迅速识别复发情况,立即启动全身性解救治疗、骨改良治疗,这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旦骨转移被明确诊断,若未能迅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大约1/3的患者将在接下来的3个月内面临病理性骨折的风险,甚至出现脊髓压迫。这些并发症不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明显影响,同时也会明显缩短患者的生存期,对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有临床研究显示,➡️那些在确诊骨转移后三个月内便及时开始使用骨改良药物的患者,其骨相关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那些延迟至三个月后才接受相应治疗的患者。

相当一部分骨合并内脏转移的患者,起初只是出现了骨转移的症状,但由于未能及时接受筛查和诊断,延误,直至内脏转移发生,才可能意识到已经远处转移,治疗晚一些,效果大打折扣。若能在早期阶段就准确诊断出骨转移,那么患者预后就要好很多了。

骨扫描

骨扫描是一种广泛用于鉴别恶性肿瘤是否存在骨转移的医学手段。检查时,会向患者体内注射一种名为99mTc核素标记的药物。经过数小时的等待,药物会在骨骼中分布,随后进行拍摄,以观察骨骼对放射性核素的吸收情况。

如果检查显示某处骨骼吸收并浓集了更多的核素信号,即代谢性明显增高,意味着这个部位存在骨转移的可能,灵敏度非常高!

一般情况下,骨扫描核素注射量通常为25mci,其对应的辐射剂量大致为4.2mSv,对比参照,常规CT平扫检查的辐射剂量大约3mSv左右,而增强CT扫描的辐射量则大约达到10mSv。

注意,99mTc核素半衰期相对很短,为6个小时,一旦将其注入患者体内,放射性强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迅速减弱。若在24小时之后,距离患者1米远时,辐射剂量是原来的1%,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辐射剂量还会进一步下降。

总体上,一次骨扫描对患者产生的辐射量大约相当于两次常规CT检查。至于对其他人的影响,这主要取决于他们与患者的距离以及核素的代谢时间。一般而言,如果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或检查时间超过24小时,基本上就没有太大的辐射了。

骨转移的诊断

骨扫描ECT是骨转移筛查常用的方法,优势是能够实现全身显像且灵敏度较高。但是它的特异性不够强,有假阳性,且无法精确展示骨破坏的程度等。当骨扫描检查结果呈阳性时,需要进一步CT或MRI等影像学进行检查,以便明确诊断。

CT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鉴于乳腺癌骨转移多发生在躯干骨,所以在随访时特别关注CT的骨窗图像,有助于我们及早发现骨转移。

MRI在脊柱部位转移灶的影像检查中,对侵犯范围表现出色,尤其是软组织的显示。X线通常作为伴有症状的骨痛或疑似病理性骨折患者的首选诊断方法,但并不适用于早期筛查评估。

PET/CT以其高灵敏性和特异性而著称,通常用于全身肿瘤病灶的排查或明确转移范围,但费用相对较高,用的少一些。

实践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及可用的检查手段,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方法来进行骨转移的筛查与诊断。通常情况下,骨转移的筛查主要依赖于骨放射性核素扫描(ECT),而在确诊阶段,我们则更多地依赖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多久查一次骨扫描?

实际当中,对所有患者都进行骨转移常规性筛查不太现实,也存在“过度”检查的弊端,因此,我们需要有针对性,针对复发高风险人群进行骨转移筛查才可能变得有意义。

目前,关于骨扫描的检查频率尚未有明确的推荐意见。

临床决策中,需要全面考虑。包括肿瘤的具体特征,如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期、组织学分级以及病理分子分型等;同时也要考虑所采取的抗肿瘤治疗手段,比如手术方案、系统治疗方案以及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此外,患者自身的条件,如年龄、绝经状态等,也是决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综合这些因素,我们才能做出更为合理和科学的临床决策。

高复发风险人群?

国家卫健委指南定义为:

淋巴结转移超过4枚;

淋巴结转移1-3枚并伴有其他危险因素。

其它危险因素?

比如,➡️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时组织分级G3、肿瘤大小超过5cm,➡️或多基因检测结果显示高危,➡️或者HER2为阳性。

对于复发高风险人群,建议每年进行1次骨扫描检查,5年后可改为每2年1次。

对于复发低风险人群,目前,还没有推荐骨扫描常规性筛查骨转移。

0 阅读:4

欣欣看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