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封号到底是什么?到底是汉寿县的亭侯,还是汉朝的寿亭侯?

肥脸哥侃事 2024-05-27 19:22:37

关羽因战功被封为汉寿亭侯,但关于“汉寿亭侯”的断句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应为“汉寿-亭侯”,指关羽是汉寿县的亭侯;另一种认为“汉寿”只是亭名,不在汉寿县;第三种则认为“汉-寿亭侯”,指汉朝封赐的爵位。这些争议因史料稀缺而难以确定,但关羽的忠义精神仍受到后人尊敬。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观看《三国演义》时,许多人都会留意一个情节:每当关二爷登场并进行自我介绍时,他总是自称‘汉寿亭侯关羽’。

关于关二爷的故事,人们几乎人尽皆知。然而,正是因为这个故事为人所熟知,后来人们反而产生了一个疑问。

这‘汉寿亭侯’究竟是指汉朝的寿亭侯,还是汉寿县的亭侯?还是说指的是汉寿亭这个地点的亭侯呢?请问您对此了解吗?

目前来看,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实际上只能说是未知的。

史学界目前普遍认为,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意味着他被任命为汉寿县的亭侯。然而,这一看法仍然存在许多争议。

要深入阐述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提及东汉末年的爵位制度。

东汉的爵位体系实为西汉制度的延续,而西汉的制度则承袭自“汉承秦制”,源自秦朝。秦朝的爵位制度则是商鞅在商鞅变法时期创建的。

被称为二十等军功制的这一爵位制度。

依据这一体系,爵位被划分为二十个级别,其中最底层的是公士,最高层的则为第二十级的彻侯。

随后,在西汉初年,由于那时期的历史情况,几位‘异姓王’出现在西汉初期。‘异姓王’这个称号比第二十等的彻侯地位更为崇高!因此,可以说西汉的封爵制度可被称为‘二十一等爵位制’。

然而,随着刘邦铲除异姓王并与功臣们共立‘白马之誓’后,宣布日后将‘非刘姓不能封王’,王这个爵位变得更为特殊。对于非刘氏子孙而言,汉朝的爵位制度正常情况下则演变为了‘二十级’。

西汉时期还发生了一个小变化,在汉武帝统治时期,由于汉武帝的原名是刘彻,出于避讳之故,彻侯这一二十等爵位中最尊贵的爵位被改名为列侯。

直到东汉开国后,东汉前期也完全延续了这一体系,除了皇帝的儿子外,其他人的地位最高也只能达到列侯。

然而,随着东汉时期的推移,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情形。

这种情形被称为“爵位贬值”。

爵位这种东西,简言之,可以被子孙继承。即使推恩令在汉朝实施,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爵位数量逐渐增加的现状。推恩令或许会导致原本一个王爵变成多个侯爵,但总体而言,中下层爵位的数量确实在不断增加。

随着时间推移至东汉中后期,二十等爵位制度中的中下层爵位已经不再那么珍贵。

譬如关内侯这一级别,曾在秦朝时代被视为最高爵位,可到东汉末期,已沦为一种虚有其表的荣耀头衔。甚至在汉桓帝和汉灵帝统治时期,类似关内侯这类头衔的爵位,只要掏钱就能轻易购得!

这带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在排名第20等及以下的封号中,所有的爵位都演变成了一种名义上的光荣头衔,其实已经没有太大的实质意义。而在列侯之上,再也没有更高的封号。因此,当时东汉许多贵族都集中在列侯这一级别,根本难以区分谁地位更高谁地位更低。

因此,有人感到极为不满。

爵位并非单纯代表着财富,更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如果所有人都是同一级别的列侯,那社会等级就无法区分了。一个权势滔天的大权臣和一个皇族后裔都被冠以列侯之名。在这种情形下,大权臣必然感到不满。

在当下的术语中,可以被表达为“你是什么水平?敢和我相提并论吗?”

然而,在东汉时期的稳定阶段,并无一位权势巨贵敢于提出封王的请求,超越列侯的荣誉,因为在当时的汉朝,封王必须为刘氏皇室后裔,这是一条根深蒂固的规则。任何试图违背这一逻辑的权势巨贵,实际上就是在谋求篡位。

因此,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下,提出封王的要求是极为冒险的。

举个例子,就像梁冀这位权势熏天的大臣,虽然敢下手毒死皇帝,却保持着列侯的身份直至去世,从未有意将自己晋升为王爵。

这样一来,既然所有人都被封为列侯,那么如何才能清晰地区分彼此的地位呢?

这么简单啊!只需以封地的规模为区分标准啊!

东汉后期,由于历史因素,逐渐演变出一个全新的‘爵位制度’。原本的二十等军功封爵体系依然保留,刘姓以外的人仍然无法封王。

然而,在这基础上,原本的第二十等列侯一职又被细分为亭侯、乡侯和县侯三个级别。

根据这一规定,亭侯是将一个亭的领地封给个别人作为封地。在东汉时代,一个亭大致相当于现代一个村庄。乡侯是指拥有整个乡作为封地,县侯则是指掌管一个县作为封地。

如果可以被授予一个郡作为封地,那不是郡侯的称号,而是王的尊号。不好意思,这是指更高的封号。

此外,还要补充一点:在东汉稳定的时期,存在一个高等爵位,名为公。公爵位实际上比列侯更为尊贵,可被视为列侯和王之间的过渡。在东汉稳定时期,几乎没有功臣被封为公爵。东汉历史上的公爵多数是在皇子尚未成年时授予的,目的是为这位未成年皇子提供一定的俸禄。待其成年后,会改封为王。

综上所述,依照东汉时期的管理制度,大臣的最高爵位为列侯。一旦达到列侯的级别后,虽然称谓不同,实际上只是封地的多少不同,在等级上几乎没有区别。以梁冀为例,虽然权倾朝野,但他的爵位仅为乘氏侯,仍处于列侯之内。

在熟悉了东汉的相关爵位制度之后,我们接着可以考虑一下关二爷被封为“汉寿亭侯”的情况。

据《三国志》记载,官渡之战中,关羽在斩杀袁绍麾下的大将颜良,解开了曹操在白马之围的困境。曹操对关羽赞赏有加,遂向汉献帝上表,请求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这个爵位就是关二爷这样得来的。

后来,他一直持有这个爵位,直到关二爷被杀害,再未获得其他爵位。

这很容易理解!因为在关羽去世之前,刘备一直都没有称帝。从法理上讲,在称帝之前,刘备无权封赏他人!他只能上奏皇帝,如同曹操当年那样,请求让汉献帝去封封赏。

就论及法律规定而言,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本人,并未具备封赠诸侯的合法资格,只能提出推荐。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接下来我们可以探讨‘汉朝亭侯’这个爵位的议题。

首先,我们可以确定一点:汉寿亭侯这个爵位绝对属于‘亭侯’,绝不可能是乡侯或县侯!

这个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因为在关羽封侯时,曹操担任的爵位是武平侯。根据现今历史学界普遍认可的观点,武平侯的地位应当是最尊贵的县侯之一。而曹操麾下的主要将领夏侯惇,其爵位则是高安乡侯。

作为曹操麾下的将军,即使关羽取得了战功,也不可能和夏侯惇有着同等地位。因此,关羽所被赐予的爵位必然是‘亭侯’这个级别。

另外,在刘备第一次投靠曹操时,曹操曾上表封他为‘宜城亭侯’。

即使是刘备只达到了亭侯级别地位,因此关羽也很难超越他。否则,后来关羽就不会总是提到自己的爵位,因为那样就等同于是羞辱刘备。

大家普遍认同以上所述观点。然而,对于‘汉寿亭侯’应如何断句,后人却存在着极大的分歧。

一种观点认为,‘汉寿亭侯’的正确读法应该是‘汉寿-亭侯’,这表明关羽是汉寿县的一位亭侯。

目前,这种观点已成为历史学界最广泛认可的看法之一。

东汉历史中存在着汉寿县,如今依旧存在且称为汉寿县,隶属湖南省常德市管辖。在东汉时期,这个地方隶属于荆州,当时为刘表的领地。

正因如此,许多后人开始对这种观点提出了质疑。有人认为,曹操当时为了吸引关羽加入,必然会给予关羽相当可观的利益,因此他必定会授予关羽实际的封地。而事实上,当时的汉寿县归属权并非由曹操掌控,而是刘表所有。

因此,曹操不可能将刘表的领地封给关羽!

另一种观点认为,汉寿亭可能只是一个亭子的名字。就像现在,在四川成都有一个叫做“界首镇”的地方,但是实际的界首村却位于浙江金华。

所以,历史上的汉寿亭有可能并不在汉寿县,而是在其他地方,只是巧合重名而已。

当然,这两种观点都认为“汉寿”是一个地名,唯一区别在于它究竟是属于某个县还是某座亭子?

第三种观点认为汉寿亭侯这个称谓应该理解为“汉-寿亭侯”,因为汉指的是关羽这个爵位是汉朝封赐的,而寿亭则是地名。

在古代,这种观点实际上备受推崇!尤其在近代之前的历史研究领域,几乎一致认定这一说法。因为宋代时期有人发现了一枚“寿亭侯”印章,从而被普遍视作是关羽的印章。

当然,在现代,许多历史学家开始对这种说法提出了质疑。他们普遍认为,所谓的寿亭印只是后人仿制的,根本不可能是关羽当年的真正官印!

确定哪种观点是真实的,实际上在当代极为困难,因为相关文物和史料相当稀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两个时期格外引人入胜。一个是东汉末年,另一个是清朝入关之前。其实,这两段历史的相关可参考史料并不多。但由于电视剧和演义小说的广泛影响,使得大众对这两个时期的历史了解甚深,甚至超过了专业历史学者。

然而,要说这两段历史背后的可靠资料,实际上并不那么丰富。

关于汉寿亭侯爵位的争议,根据目前史学界最为普遍的看法,人们普遍认为‘汉寿亭’实际上是一个地名。针对这种看法,学术界提出了多种推测来支持这一观点。

然而,假如我们的考古学家挖掘出一枚“寿亭侯”的印章,并且确认这正是关二爷当年使用的印章,那么所有我们之前的推测都将被推翻。

无论‘汉寿亭侯’如何划分句子,都不会损害关二爷的伟大。在后人的历史迷中,真正受到尊敬的仍然是关二爷所象征的‘忠义精神’。

要得出对这个爵位如何断句的确切答案,还需待考古学家继续不懈努力,寻找足够的文物证据,方能确凿证明。

0 阅读:46
评论列表
  • 2024-05-27 23:02

    大汉--寿县(安徽省内)--亭侯[静静吃瓜][静静吃瓜]

肥脸哥侃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